家庭教育,有很多言论让父母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你知道的有哪些?

年妈年爸聊家庭教育


自己的亲身体会,老公的爸爸是个特别爱孩子的人,但是特别啰嗦,以至于和两个孩子甚至家庭里的所有人关系都有种爱而不合的感觉。他非常关心两个儿子,可以说事无巨细,比做母亲的还要操心。可能因为说话的方式吧,一件事情本来说一次就够了,或者简单的提醒就可以了,但是他却可以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说上一个小时,以至于每一次嘘寒问暖的关心,都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唠叨。偶尔几次,连我都在崩溃的边缘。其实公公人真的很好,对待子女也是尽心尽力,但是说话的方式确实令人难以忍受。好在现在儿子们还算孝顺,弟弟也从叛逆期的争吵渐渐变成现在的沉默,但这样的沟通方式一直在这个家庭里存在,想要轻易改变很难,只能是多多理解和包容了,毕竟,家是有爱的地方。


初心不谖


林真理子的小说《平民之宴》最近在家长圈传得很火,触痛了在教育上兢兢业业却走入死胡同的家长。

小说里的由美子是一个全职妈妈,对儿子寄予厚望,送他读不错的学校,上很贵的培优班,风雨无阻地为孩子送上热乎乎的便当。读高中的儿子翔,却厌学离家出走。

由美子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儿子?当翔第一次希望像一个成年人,好好跟母亲谈谈开始。翔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做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只想当个平凡的打工仔。由美子正义凛然而又痛心疾首地说——一事无成?开什么玩笑,我们这样的家庭根本不可能出这样的人。你外公是医生,你爸爸早稻田毕业,就连你妈,也是上过大学的人……

当孩子终于鼓足勇气,向父母露出柔软的疼痛与脆弱的伤口,他们期待的不是被嘲讽、被教育,而是被理解、被认可。这方面,太多家长输在过分认真、三观太正上。

一个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13岁的女儿说:“我想自杀。”

他淡定地回答:“活着确实辛苦。不过,青少年自杀是要上社会新闻的。大家都会猜测我们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妈虎爸。爸爸说不定连工作都得丢,毕竟我是老师。唉,又没办法跟人解释,我只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他认真的可怜样儿把女儿逗笑了。

后来女儿说,觉得自己的父母很牛。她同桌也跟父母说过要自杀,父母发疯似地骂他,他妈边哭边打了她一个耳光。

他女儿现18岁,跟他无话不谈。他很自豪,告诉我,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

懂得聆听的父母,也懂教育。


林翰老师


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越来越疏远的言论

1. 你怎么又考这么差!你怎么又…”父母反复的用自已惯有的对孩子的判定去批评孩子。父母从不肯定孩子,你指望孩子和你说话。

2 "唉,你以后怎么办?唉,唉…”

天天唉声叹气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全是负面情绪,你指望孩子会亲近你?

3. “你真笨,这简单都不会” 这种话说多了,孩子也就真笨了,学习本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若性急又否定孩子,那孩子会更蒙, 久而久之学习时会怕和父母相处。 那其他事情也就不和父母讨论了。

4.“你要这样做,你要听话,你要怎么…” 父母命令的言论过多,让孩子会反感,说多了就是左耳听右耳朵出,或以沉默对父母,父母一看听不进去就再强调,不就更渐行渐远。

总而言之,随意给孩子下定义,否定孩子,命令孩子的言论,父母若还自带负能量,那只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疏远,孩子来到身边,都是为人父母的另一种形式修行。


张珊三三


家庭教育,既不同学校教育,也不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老师是父母,而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就是亲生儿女。无论是说理还是动用家长的威权,作为被教育的一方都必须接受。不接受,轻者被骂,重者挨打。

家庭教育有其强项,也有其短板。强项集中在老子天下第一,让儿女干啥你就无条件服从。而短板就是父母教育子女缺乏耐心和冷静,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亲们,在这方面的短板,还带有普遍性。

随着儿女逐渐长大,多少也明白一些道理,特别是孩子们年龄到了十六五,言行不如一条狗的时候。可以说父母与儿女双方都很窝火,一方振振有词,强词夺理。一方越说越气,不得不采用非常的教育手段来约束子女的言行。

由此所带来的就是父母的很多言论,让孩子们渐行渐远产生了距离感。至于有哪些言论伤及到彼此的自尊心,伤害了孩子,造成孩子与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应该是双方都心里明白。不过作为上一代人,出发点是正确的,可能方法欠妥。作为儿女不应该对父母求全责备。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象专业老师们的教育那样面面俱到,即:传道授业解惑。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家长们难以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各种要求,希望还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化解彼此的距离,才能重新建立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和亲情。(2020/03/25)


吉祥如意


最伤害父子关系的恶意言语无非这几句,牛牵到北京也是牛。烂泥吧扶不上墙。狗改不了吃屎。这几句就是看不起人,判孩子死刑的不当言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愿望,而恶妻逆子不可教也,这就是父子,母女关系不和的原因,有背严父出孝子,母尊子贵的美德!


迟到的认知者


1、“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真的超级忌讳。也见过有些聪明的孩子立即反驳父母“别人的爸爸妈妈……”,父母立即崩溃状,怒斥孩子不孝顺。试想想,做父母的也不能接受这句话,凭什么认为孩子应该接受呢?

2、“你很笨,说了你也不懂…”说多了,孩子会当真,会自卑。

3、吼孩子,无论说什么话,状态是吼。孩子会变懦弱,而且很可能会继承暴躁的习性。

4、嘲笑别人,孩子会当真,会变得傲慢。

5、“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孩子会很缺爱。

6、“你要是个儿子/女儿就好了”,孩子会很缺爱,并且形成性别偏见。

7、“我都是为你好”,真的吗?别骗孩子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先就想到上面这些。为人父母,真的说话要小心啊,加油中。


玉木同学


最讨厌的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做的家庭教育,每一对夫妻是不一样的,每对夫妻的原生态家庭是不一样的,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什么教授,狗屁,先看看自己孩子怎么样?


青少年成长教练


父母:你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不符合我的想法。我不希望你这样,你必须按照我的想法做事,不然就是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父母。

可怕的控制欲,包裹全身令人窒息。

这样孩子不会自由成长,而会压制自己的创新思维,成为父母思想的附属品。


大大麟同学


这我知道最多的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以身作则,没有把温馨的称呼给表达出来,在同一句话的语气上,也没有察言观色,看起行事吧!


情第一钱第二


我觉得让孩子与父母距离越来越远的家庭教育一定从根本上出现了问题。教育的根本是增进亲子关系,增加亲子陪伴,如果我们仅仅是用教条式的方式要求孩子,那绝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