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北大荒古代不是中國的糧倉?

可可帶你去旅行


北大荒在古代到底是不是中國的糧倉呢?

說到北大荒,有一個地方不得不說,那就是寧古塔。

愛看清宮劇的人都聽過一句經典臺詞:

“ 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

比如在《甄嬛傳》中,甄嬛的父親甄遠道就被雍正帝親口下令:“甄遠道及其家眷流放寧古塔!”

寧古塔,彷彿大家印象中覺得就是一個塔,其實 ”這個真沒有“ 塔。寧古塔是一個地名,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寧古”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六”,“塔”在滿語中是“個”的意思,連起來就是“六個”的意思,不知道是六個什麼,但一定不是六個塔!

寧古塔,作為一個朝廷發配犯人的地方,地處偏僻,氣候惡劣,是個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回到正題,我們再來看看北大荒在哪呢?北大荒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北大荒,通常泛指東北原始荒原。《山海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而寧古塔也是在烏蘇里江一代,由此可見寧古塔和北大荒幾乎就是同一片地方。

北大荒在古代常年冰封、氣候惡劣,且地處偏僻、人跡罕至,這種地方肯定不會是古代中國的糧倉吧,這是其一。

北大荒是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開始移民開發這片荒原,經過六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現在的中國糧倉北大荒。

其二,在古代中國的糧食產區主要集中在兩河流域,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的小麥產區和江浙一帶的稻米產區。

因為氣候條件的原因,稻米的產量要遠遠高於小麥,所以古代糧食多以稻米為主。民諺說“蘇湖熟,天下足”——意思是隻要江浙收穫,全國就有的吃了。清代畫家徐揚繪製的《姑蘇繁華圖》中的蘇州碼頭就停靠著無數運糧的漕船。

在古代,水稻和小麥都是不耐寒的糧食作物,而東北夏季較短,五月末才可以開始播種,古代播種的效率是很低的,等莊稼開始生長的時候,夏季已經過去了,秋冬季在北大荒那種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作物根本無法生長,更不可能大面積種植。耐寒水稻和小麥是再近現代才引進和培育成功的。

其三,在古代長城以外屬關外,關外多是遊牧民族,比如契丹、鮮卑、女真、蒙古等。

遊牧民族以遊牧和狩獵為主,飲食多是牛、羊肉和奶製品,輔以青稞等糧食。經濟結構單一,幾乎沒有農業。糧食、茶葉和布匹等生活用品主要靠用馬匹和羊去和其他的民族交換。

結語:綜合以上的這些原因,可以推斷出北大荒在古代肯定不是中國的糧倉。


二更歷史


北大荒開發只有短短的清末開始,到解放以後才成規模,談不上自古。

這地方古代經常鬧鼠疫之類的傳染病,消滅人口太嚴重。

再一個北大荒屬於黑龍江,距離西伯利亞寒流發源地太近,且沒有阻礙。

古代時候這地方一直很冷,直到60年代以來,才逐步溫暖,適合耕種。

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一個概念,凍土層。

就是冬季突然有結冰厚度。

跟個冰坨子一樣。

來年這個冰坨子慢慢融化一部分,才能種地。這和內地區別很大,而且地溫很低。而糧食需要能量,地溫低了長草行,糧食不行。

最大影響還有鹽鹼問題,有2方面情況,

一個是凍土厚,從底下凍住了,水在上面,不斷蒸發,導致鹽鹼富集,沒法種地了。

第二是北大荒的海拔低,坡度小。

它跟華北平原不同,華北平原黃河衝來的,有自然坡度,水可以流走,帶走鹽鹼,保持適宜的水量。

北大荒不行,都堆積在一塊,經年累月,水蒸發後,剩下鹽鹼,全是低溫鹽鹼沼澤地。

在古代,這種土地是人力沒辦法治理的。

挖河沒地方排水,每年幹不了幾天就上凍。

只有大規模機械化後,才有開發可能。

並且也就是機械化後,才開發的。


楓林沙洲


北大荒位於黑龍江省東經123°40′到134°40′,年平均氣溫2.6℃一零下3.5℃,最低溫度達零下40℃。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傳統上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史書上記載:北大荒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這裡荊莽叢生,沼澤遍佈,風雪肆虐,野獸成群,人煙罕至,寒冷、偏僻、荒蠻、兇險等,由於生產力低下,氣候寒冷,當時的環境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她的北部是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裡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會合,東流入海。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大部分地區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水利資源豐富,江河縱橫,大氣降水充盈,地下水量可觀,沼澤密佈,形成大面積的低溼地,極適宜農業開發墾殖。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臥雪,排幹沼澤,開墾荒原。成立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經過六十多年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目前擁有113個大型農牧場,2000多個企業,3560萬畝耕地,177.8萬人,分佈在黑龍江省嫩江流域,三江平原,黑龍江谷地,牡丹江流域12個市74個縣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的北大荒,成了黑龍江墾區的代名詞(北大荒集團),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


翰林L


在古代人類抵禦寒冷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棉花直到明朝才在中國普及,所以北大荒很難有長期農業居民。在農作物的選擇上,小麥等北方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太長,並不適合在高緯度地區種植。等到後面新航路開闢,有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傳入,才能在中國北方種植農作物。

另外,北大荒,如果古代是糧倉的話,也不會有北大荒這個名字,所謂大荒,也就是大片荒地。在古代,土地就是農耕民族的命脈,而大片肥沃的荒地出現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北大荒古代不是糧倉,其關鍵在於農業科技或者說是農作物品種的不同。

在古代,缺乏耐寒的糧食作物,使得東北一帶,沒有適宜的糧食作物生長,從而造成了大面積土地無法進行耕種。

如今東北大米名聲很響,但其實以前水稻是無法在東北種植的。

第一個耐寒品種的水稻,是乾隆年間才發現的,但也僅僅可以到承德一帶種植。

而隨著近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技術的突飛猛進,大量新的農作物品種的出現,才使得北大荒的土地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1922年,日本人引進日本東北部的耐寒水稻在東北培育成功,並推廣開來,成為今天的東北大米。

所以在古代,如今的東北一帶,從來都不是主要的糧食產區,而是漁獵民族的居住地。



當代曹植


古代當然不是糧倉啦。第一,古代黑龍江地區主要是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比如說滿族先民,他們主要生活方式是漁獵,不是農耕民族,因此北大荒得不到開發。第二,北大荒的確生存環境惡劣。地廣人稀,野生動物出沒頻繁,雖然土地肥沃,但是沼澤遍地,稍不留神就會丟掉姓名,且氣候嚴寒,想在這裡開墾,沒有現代化的生產生活工具是很難做到的。第三,清朝入關之後對東北實施了封禁政策。清朝建立之初,把東北當做龍興之地,一方面禁止漢人移民東北,另一方面,滿人大量入關,所以當時的北大荒因為沒有人而得不到大規模開發。直到近現代面對俄國人和日本人的侵略,再加上山東等地的災荒,清政府才開始開放東北移民。綜上幾點是北大荒古代不是中國糧倉的原因。




國家網文化


北大荒古代不是中國糧倉。

有這樣一句諺語:兩湖熟,天下足。

歷史上糧食產區,魚米之鄉,要數兩湖(湖南,湖北)地區,賦稅重地在兩江(江蘇,江西)地區。

北大荒以前是指黑龍江三江平原,嫩江平原一帶。

上個世紀50年代才開始開墾的,以前是一片荒蕪。

北方經濟向來比不過南方,黑龍江寧古塔清朝還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現在還好,幾十年過去了,土地肥沃,開發出來了。





飛航談歷史


這個是事實

北大荒,如果古代是糧倉的話,也不會有北大荒這個名字,所謂大荒,也就是大片荒地。在古代,土地就是農耕民族的命脈,而大片肥沃的荒地出現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北大荒古代不是糧倉,其關鍵在於農業科技或者說是農作物品種的不同。

在古代,缺乏耐寒的糧食作物,使得東北一帶,沒有適宜的糧食作物生長,從而造成了大面積土地無法進行耕種。

如今名聲很大的東北大米,但其實以前水稻是無法在東北種植的。

第一個耐寒品種的水稻,是乾隆年間才發現的,但也僅僅可以到承德一帶種植。

而隨著近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技術的突飛猛進,大量新的農作物品種的出現,才使得北大荒的土地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但在古代,沒有耐寒水稻,沒有土豆、沒有玉米(這些是明末傳入,清朝才開始大規模種植,而清朝又實行封關政策)

所以在古代,如今的東北一帶,從來都不是主要的糧食產區。


葉飄刀


當然不是,北大荒主要是在東北,緯度高,冬季漫長,在沒有近現代農業機械和技術之前,那裡根本不適合耕種。明朝時期,那裡一直是漁獵部落也就是女真人的地方。


保叔


應該是生產力低下和農作物的落後。在古代人類抵禦寒冷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北大荒很難有長期居民,另外在農作物的選擇上,小麥等北方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太長,並不適合在高緯度地區種植。等到後面新航路開闢,有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傳入。才是在中國北方種植農作物,成為一種可能也就促進了當地人口的定居。


稜鏡的精神生活


北大荒確實不是古代中國的糧倉

北大荒大概是指現在黑龍江一帶,在古代大多數時間這裡並不在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內,無法對本地實施有效的統治,本地居住的多是以放牧和漁獵採集為生的少數民族,發現農業也就無從談起了。

其次是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在北緯44度到北緯50.2度之間,屬於高寒地帶並不適合古代以桑麻製品為主要衣物的中國人生存。

最後古代的主食類農作物也並不適合這裡的高寒氣候下生長,像玉米,紅薯等適合北大荒種植的物種也沒有流入中國,北大荒自然無法發展為古代中國糧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