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銀行簡介

一、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於1984年1月1日成立,是辦理城鎮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的國家專業銀行。


  2005年4月21日,國家正式批准中國工商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注資150億美元,隨後中國工商銀行順利完成了財務重組和國際審計。2005年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整體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2,480億元,全部資本劃為等額股份,股份總數為2,480億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財政部和匯金公司各持1,240億股。
  2006年1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與高盛集團、安聯集團、美國運通公司3家境外戰略投資者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獲得投資37.82億美元; 2006年6月19日,工商銀行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社保基金會將以購買工行新發行股份方式投資180.28億元人民幣。工商銀行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業已形成。
  中國工商銀行註冊地址是中國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55號,法定代表人:姜建清。
  中國工商銀行的業務範圍包括:
  負債業務:人民幣儲蓄;外幣儲蓄;儲蓄旅行支票;外匯借款;同業人民幣、外匯拆入;發行金融債券等;
  資產業務:短期、中期和長期人民幣和外匯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外匯轉貸款;住房開發貸款;具有專門用途的貸款;消費性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委託貸款和特定貸款;票據貼現;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認購業務;同業人民幣、外匯拆出;項目貸款評估和信用等級評定等;

  中間業務:人民幣現金結算、轉賬結算;國際結算;代理業務(代收代付;代理企業債券、股票、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發行、清算、兌付、託管;黃金現貨買賣、交易清算、實物交割、租賃黃金、黃金項目融資;黃金清算交易;企業年金業務;代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保險;代理保管有價證券、有價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業務或其它金融機構業務等);人民幣及外匯銀行卡業務;信息諮詢業務(資信調查;資產評估;金融信息諮詢;行業信息網服務;開立人民幣存款證明);外匯中間業務(進口開證;進口代收;匯出匯款;來證通知;議付;託收;匯入匯款;結匯;售匯;旅行支票;代客外匯買賣;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擔保;外匯存款證明;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外幣兌換;為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項目開立週轉金賬戶);融資類和履約類擔保業務;商人銀行業務(融資顧問和銀團貸款安排;企業財務顧問;企業海外上市);個人理財服務;投資基金管理、託管和銷售;其他受託和委託資產管理;企業資信評級及其它中間業務等。
  二、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是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到2004年末,中國農業銀行各項資產總額

  40137.6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5900.72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4915.49億元,全年實現經營利潤319.74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網點遍佈中國城鄉,成為國內網點最多、業務輻射範圍最廣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領域已由最初的農村信貸、結算業務,發展成為品種齊全,本外幣結合,能夠辦理國際、國內通行的各類金融業務。目前主要包括:(1)人民幣業務。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等。(2)外匯業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代客外匯買賣;資信調查、諮詢、見證業務。
  三、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目前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範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讚譽。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佈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000餘個,境外機構共計600餘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

  四、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當時行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自成立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經辦國家財政撥款時期。1954年10月,建設銀行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成立後,其任務是經辦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的撥款,管理和監督使用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和部門、單位的自籌基本建設資金。幾十年來,建設銀行為提高投資效益、加快國家經濟建設和發
  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第二階段,為國家專業銀行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為適應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建設銀行先後開辦了現金出納、居民儲蓄、固定資產貸款、工商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國際金融、住房貸款和各種委託代理業務。通過開辦各種面向社會大眾的商業銀行業務,豐富了銀行職能,為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階段,為國有商業銀行時期。1994年,按照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要求,建設銀行將財政職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設貸款業務分別移交給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從功能轉換上邁出了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軌的重要一步。

  境內外營業性分支機構15401個,其中有6個海外分行,2個駐海外代表處。全行正式員工26.3萬人。同時,全資擁有建新銀行,並持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權,持有中德住房儲蓄銀行75.1%的股權。
  2004年 9月15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開會議,決議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將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製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改製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後,名稱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繼原中國建設銀行商業銀行業務及相關資產、負債和權益。
  五、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繼續營業外,交通銀行國內業務分別併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在交通銀行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要求,1986年7月24日,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2004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其目標是要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金融企業。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銀行完成了財務重組,成功引進了匯豐銀行、社保基金、中央匯金公司等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並著力推進體制機制的良性轉變。2005年6月23日,交通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
  六、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隸屬於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信公司),創立於1987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2002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組建了以中信銀行為主體的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中信銀行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金融子公司。
  1987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中信銀行為中信公司所屬的國營綜合性銀行,是中信公司的子公司,獨立法人。註冊資本8億元人民幣。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國內外可設立分支機構,經營已批准的銀行業務。
  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任中信銀行名譽董事長。

  經營範圍包括人民幣存款、貸款、結算、貼現業務;匯兌、旅行支票、信用卡業務;代理收付和財產保管業務;經濟擔保和信用見證業務;經濟諮詢業務;外匯存款、匯款、放款、擔保業務;在境內外發行或代理發行外幣有價證券;貿易、非貿易結算;外幣票據的承兌和貼現、買賣或代理買賣及外幣有價證券;外幣兌換;出口信貸。
  七、深圳發展銀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發展銀行宣告成立。深發行由最初的6家農村信用社,成長為在18個經濟中心城市擁有230多家分支機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自身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日益增強。
  2004年,深圳發展銀行成功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從而成為國內首家外資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5年,深發展正式確立了“定位中小企業,打造貿易融資領域專業品牌”的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積澱,深發展開始了向零售業務的全面轉型之旅。財富管理中心、個人貸款中心、汽車融資中心、信用卡中心、客戶服務中心,構建了深發展零售銀行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八、廣發銀行
  廣發銀行是經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組建、於 1988 年 9 月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註冊資本為人民幣 35 億元,總部設在中國廣州市。截止 2005 年底,廣發銀行總資產3558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06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090億元。

  廣發銀行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大連、鄭州、昆明、武漢、深圳、珠海、汕頭、東莞、瀋陽、寧波、溫州、無錫、澳門等中國經濟發達城市設立了 26 家分行、 500家營業網點,並與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917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初步形成了城市化大商業銀行的格局。
  廣發銀行的經營範圍主要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 ;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險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結匯、售匯;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外匯信用卡的發行;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 外的外幣有價證券;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和代客外匯買賣;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業務;離岸金融業務;資信調查、諮詢、見證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管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九、中國民生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於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時又是嚴格按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建立的規範的股份制金融企業。

  2000年12月19日,中國民生銀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2003年3月18日,中國民生銀行40億可轉換公司債券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2004年11月8日,中國民生銀行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58億元人民幣次級債券,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私募發行次級債券的商業銀行。2005年10月26日,民生銀行成功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成為國內首家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商業銀行,為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提供了成功範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民生銀行總資產規模達5571億元,淨利潤27.03億元,存款總額4888億元,貸款總額(含貼現)3781多億元,不良貸款率1.28%,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截至2005年底,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武漢、大連、杭州、南京、重慶、西安、福州、濟南、太原、石家莊、成都、寧波、天津、昆明、泉州、蘇州等地設立了二十家分行,在汕頭設立了直屬支行,機構網點達到240家,與境外78個國家和地區的749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
  十、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成立於1987年4月8日,是我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深圳。自成立以來,招商銀行先後進行了四次增資擴股,並於2002年3月成功地發行了15億普通股,4月9日在上交所掛牌(股票代碼:600036),是國內第一家採用國際會計標準上市的公司。目前,招商銀行總資產逾8000億元,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最新排名中,資產總額位居114位。

  經過19年的發展,招商銀行已從當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區域性小銀行,發展成為了一傢俱有一定規模與實力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初步形成了立足深圳、輻射全國、面向海外的機構體系和業務網絡。目前在境內30多個大中城市、香港設有分行,網點總數400多家,在美國設立了代表處,並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
  招商銀行充分發揮擁有全行統一的電子化平臺的巨大優勢,率先開發了一系列高技術含量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打造了“一卡通”、“一網通”、“金葵花理財”、“點金理財”、招商銀行信用卡、“財富賬戶”等知名金融品牌,樹立了技術領先型銀行的社會形象。招商銀行於1995年7月推出的銀行卡——“一卡通”,被譽為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方面的一個創舉;截至06年6月,累計髮卡量已近4000萬張,卡均存款餘額逾5000元。1999年9月在國內首家全面啟動的網上銀行——“一網通”。
  十一、華夏銀行
  1992年華夏銀行在首都北京誕生了。1995年華夏銀行率先實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03年9月,華夏銀行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2005年11月華夏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與德意志銀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全面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技術支持和協助協議、信用卡業務合作協議,為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帶來了新的契機。14年來華夏銀行完成了三次歷史性跨躍。

  截止2006年3月31日,華夏銀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濟南、深圳、昆明、瀋陽、武漢、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太原、石家莊、大連、溫州、青島、福州、呼和浩特、天津、蘇州、無錫、煙臺、玉溪、聊城等27個城市設立了22家分行、5家異地支行,營業網點達到270家,員工7700多名,“立足經濟發達城市,輻射全國”的機構體系已經形成。此外,華夏銀行還與境外368家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關係,建成了覆蓋全球主要貿易區的結算網絡。
  十二、中國光大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成立於1992年8月,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為國內第一家國有控股並有國際金融組織參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1年多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進程,光大銀行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始終把自身發展與國民經濟的增長緊密結合,在為社會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逐步形成了與現代商業銀行相適應的多元化股權結構、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與經營機制、比較先進的科技支持系統、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佈局合理的機構網絡、範圍廣泛的同業合作等優勢。截止2003年底,中國光大銀行已在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6個經濟中心城市擁有分支機構370多家,成為對社會有一定影響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十三、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成立於1988年8月,是經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行設在福建省福州市。
  經營範圍包括存款、貸款;國內外結算;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銀行卡業務;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保管箱服務;結售匯業務;短期融資券承銷、基金託管、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等及其他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業務。多年來,本行始終堅持與客戶“同發展、共成長”和“服務源自真誠”的經營理念,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興業銀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瀋陽、鄭州、濟南、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福州、廈門、太原、昆明、長沙、南昌、合肥、寧波、溫州、東莞、佛山、無錫等全國主要城市設立了 31 家分行、 338 家分支機構,在上海、北京設立了資金營運中心、零售銀行管理總部、信用卡中心、資產託管部、大型客戶業務部和投資銀行部等總行經營性機構。
  截止 2006 年 6 月末,本行註冊資本 39.99 億元,股東總數 147 家,前十大股東依次為:福建省財政廳、恆生銀行有限公司、 Tetrad Ventures Pte Ltd 、中國糧油食品 ( 集團 ) 有限公司、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菸草公司、上海國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七匹狼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十四、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於1993年1月9日正式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於 1999 年獲准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這是中國銀行業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目前,註冊資本金達 39.15億元,良好的業績和誠信經營的聲譽使浦發銀行業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一家備受關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匯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代客外匯買賣;資信調查、諮詢、見證業務;人民幣和外幣信用卡業務;離岸金融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其他業務。
  截止到2005年底,全行總資產規模已達 5730 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055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 3772 億元人民幣,當年實現稅後利潤 24.58 億元人民幣,並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重慶、廣州、昆明、深圳、鄭州、天津、大連、濟南、西安、成都、瀋陽、武漢、太原、長沙、哈爾濱、南昌、南寧、寧波、蘇州、青島、溫州、蕪湖等地設立了 26 家直屬分支行、 350 家營業網點,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十五、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公司名稱:
  中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英文:“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英文縮寫“PSBC”。
  公司註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西大街131號。
  成立時間:2007年3月6日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承繼原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及因此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範圍和業務許可文件批准/核准的業務,繼續使用原商標和諮詢服務電話,各項業務照常進行,客戶毋需辦理任何變更手續。
  回顧——郵政儲蓄二十年發展歷程(1986—2006年)
  2006年4月,中國郵政儲蓄迎來了恢復開辦20週年。20年來,全體郵政幹部職工艱苦奮鬥、開拓創新,郵政儲蓄持續發展、迅速壯大,從鮮為人知的一支零售金融市場的新生力量,發展成為中國儲蓄存款餘額規模第五大的金融機構。
  中國郵政辦理儲蓄業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解放前經營郵政儲匯業務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在當時的金融界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後,郵政儲蓄一度停辦。1986年郵政儲蓄恢復開辦以來,其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6年~1989年):為發揮郵政點多面廣的優勢,向廣大群眾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積聚社會資金、發展國民經濟,根據國務院的指示,郵電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規定,於1986年4月1日正式開辦郵政儲蓄業務。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全部繳存人民銀行統一使用,人民銀行根據繳存存款的平均餘額付給手續費。
  第二階段(1990年~1998年):郵政部門和人民銀行繳存存款的業務關係轉變為轉存款關係,郵政儲蓄存款轉存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支付轉存款利息,郵政儲蓄由代辦轉為自辦。郵政儲蓄計算機聯網工程開始建設,實現了部分重點城市之間郵政儲蓄活期的通存通取;辦理了代發工資等中間業務。
  第三階段(1998年~2003年7月):1998年郵電分營、郵政獨立運行後,郵政儲匯業務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建成了全國郵政儲蓄計算機異地實時交易系統,活期儲蓄異地通存通取業務深受客戶歡迎。
  從特定的歷史時期來看,郵政儲蓄資金轉存人民銀行的制度安排,對於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促使郵政部門集中精力抓好業務發展、風險控制和信息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國家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郵政儲蓄轉存款政策的調整也勢在必行。
  第四階段(2003年8月~2006年4月):以國家對郵政儲蓄存款實行新老劃段、老轉存款仍存放人民銀行,新增資金開始自主運用的政策為標誌,郵政儲匯業務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郵政儲匯向資產、負債、中間業務全面、協調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