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己 誨人不倦

◎肖 玲


讀詩歌以靈秀,讀自然以深沉,讀倫理以莊重,讀邏輯以善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說過:“一部經典的作品,是一本每次品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假期之中,我又重讀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

品讀中,我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教育經歷——認真備課講課,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給學生以專業的指導與教育,可是這樣就夠了嗎?回到家鄉之前,我在外地一所小學任教。學校的學生很多,去學校的路很窄,每天早上那一段路都被送孩子上學的私家車,摩托車,自行車堵得水洩不通。平時我都會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去學校,以避開上學高峰。那天早上有事耽擱了,看著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堵車大部隊”,我心急如焚,看著雙黃線另一側通暢的回程路,猶豫再三,自行車一拐逆行趕到學校。這天中午吃飯時,班裡一個成績拔尖的孩子端著飯碗來到我面前:“老師老師,早上我看到你了,我是跟在你後面走的,從另一邊走,果然快多了!”我頓時愣住了:“你跟著我逆行了?”“對呀,平時都不敢,從來都沒有這樣走過,沒想到這麼快!老師你好聰明!”那天我臨時把自己的英語課改成了遵守交通規則的主題班會課,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看到了我的行為,又有多少孩子會模仿我的行為。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釋惑也。”又云:“師者,為人之表率也。”心理學上講過,學生的行為有天然的向師性,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孩子。好思想如是,壞習慣亦如是。如管剛所言,我們不能做一板一眼的教書匠,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十年如一日地傾授知識,而要做不斷自我提升、自我反思、以德服人、終身學習的教育家,靜為楷模,動為表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輕易放鬆,僥倖放縱。

走上講臺我們是老師,傳授知識。走出了教室,學生眼裡的我們仍然是老師,是行為榜樣。教師這個職業的超強引導性要求我們,校內校外,行為規範不宜異同,要時時注意,刻刻警醒。育己,不僅指對自己的反思,更是指反思過後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雙重規範和進步。

為師者,先育己,方能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