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末农民起义?

军豪君951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地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况。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以武装斗争来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终于在公元一八四年象一声霹雳,猛然地爆发了。黄巾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动摇了它的基础,直接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生存。地主阶级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对黄巾起义军进行疯狂屠杀。黄巾起义军虽然在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罪恶的东汉王朝也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无法再维持对全国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各派武装集团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不择手段地发展势力,扩大地盘,他们之间面临着一场为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血腥斗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地主武装,为了取代东汉王朝,攫取财产和权力,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在这种火烧眉睫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一面“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负隅顽抗;一面调兵遣将,向黄巾起义军反扑过来。各地豪强地主阶级也纷纷搜罗了大批地主阶级的地方武装,配合“官军”围攻起义军。原先相互争斗着的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和军事集团,在维护地主阶级政权的共同目标上,又相互勾结起来,采取联合行动,对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当农民革命归于失败后,官僚豪强间又重新进行混战。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又起兵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后来又废刘辩而立献帝刘协。各有野心的官僚豪强,朝野呼应,反对董卓。王允设计杀死董卓,而董卓的部属李傕,郭汜之辈又大杀王允和其他官僚。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义,先后割据一方,混战互杀。从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曹操自“移驾幸许都”后,使用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经过十一年的长期角逐,基本上统一黄河流域,成了割据中原地带的大军阀。赤壁大战以后,决定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分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这些大小豪强,军阀,正像鲁迅所描绘的:“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已,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南腔北调集.沙》)他们为了争夺统治权,今天这几个集团聚集在一起,明天又破裂了。《三国演义》有关这种情况的描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永无休止的。这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三国演义》的这种描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而且对认识剥削阶级的实质也有所帮助。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深刻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虎哥143993466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一群可怜的草根无路可走的悲壮之举。汉末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

当时政治的昏暗一定是到了非常严重的境地,这时候再来一个什么自然灾害的话,就具备了起义所有的客观条件。然后缺的,不过是一个振臂高呼的人。当张角兄弟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未来怎样?他们并不清楚。

黄巾起义的最终结局是被东汉末年的军阀和朝廷联手剿灭了。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正式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天下开始狼烟四起,军阀混战,终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魏文帝曹丕的即位,汉朝宣告灭亡。


任十三读史


汉末黄巾军起义,如果在我初看《三国演义》抑或是初知汉末历史,我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地方农民的暴动,他带来的影响只会是影响地方的发展以及带来一方的战乱!那时我天真的认为,后来也就只是把此平定下去了!可现在看,并非如此。

黄巾军起义的标志性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多么凸显当时起义的神圣性!也结合当时,东汉末,朝纲混乱,外戚、宦官干政,中央集权衰落,地方分权加剧。连年旱灾,赋税却无见减少。农民暴动已在不远,地方军阀也开始磨刀霍霍。

而我现在想的却是黄巾军起义是否是正义抑或是值得被人们像秦末农民起义那样被人们所歌颂?在我看来,他们值得被人们所钦佩!

历史没有假设,它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起义没能成功是必所当然,首先在于自身的管理不利!起义遍布六州七十二郡,声势浩大却无有效管理!其二,我在上文已经提到,汉末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学历有限,我实在没有学到别的),从分权的加剧来看!分权,分财权,军权,法权,赋税,盐铁。地方上犹如出现了一个小国家,并且在拥握着军队在完善的运行着。简单来说,军队有了地盘是什么?军阀!黄巾军起义之所以没能成功,在于他们遇到了一个个蠢蠢欲动的军阀准备借他们开刀,给汉室下马威,以及赢取更多的权力。军阀们没能像秦末那样的共同迎敌来帮助他们,而是为了道义上的匡扶汉室而攻击他们!但道义,在权力与欲望面前是啥?私义!他们所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汉朝政府军,以及野心勃勃的地方军阀!

农民们为了吃饭,为了活命,拿起了自己锄头农具跟着天公、地公、人公一起去讨伐汉朝的昏庸无道,最终他们失败了,失败了也不能说完全败了!他们体现了农民为了争取自己的安定生活而去抗争,他们没有任何错误,是统治者的错!皇帝用的是农民所创造的,从地上住的到身上穿的;从手里用的,到嘴里吃的!皇帝从农民身上获取抑或是剥削,却还压榨着人民!农民何罪之有?在后世的各个王朝,哪一个王朝的末世不是因为解决不了对底层百姓的问题而被掀翻!若无外族入侵的前提下。

他们的失败也证实了军阀们打完他们,也开始了互相的争斗了!“我们只是现在能吃米了,就不会再想着回去啃树皮过穷苦日子了!你看那些诸侯吃的血肉,若是不能在吃我们的血肉,必定会去互相吃对方的!”

如果看前后朝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打出了西汉王朝,元末农民起义,出现了明朝开国皇帝,明末农民起义,出现了攻占北京城的李自成,晚清农民起义,太平军夺占半个中国。(如果说能连上的话,毛主席的红军???)

王朝的末期,像极了杜甫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啊,奈何朱门酒肉臭,哪管路有冻死骨!天已失道岂奉天,苍生泣血有谁怜?农民的起义成功了,是改朝换代,又出王朝!失败了,是一次改良、革命的牺牲品!黄巾军起义,它加速了一个时代了来临“三国乱世”结束了一个时代“汉末混斗”,百姓若继续处在汉室的昏庸下,不如在划区治理下,有个着落!这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高高在下哟


汉未农民起义是导致三国鼎立的直接原因。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专权,国力日衰,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人民生活越发困苦,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冀州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教",以给人看病及传教为掩护,秘密组织起义。公元184天下大旱,朝廷赋税不减,豪强地主盘剥益甚。张角等准备发动起义。

起义军打出"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很快起义烽火遍及大半个中国,人数达几十万人,起义军攻城掠地,东汉王朝岌岌可危。腐朽的东汉朝廷难以应付,汉灵帝只得倚仗地方豪强势力,组织对起义军的镇压。同年张角病死,在各路地主豪强势力的疯狂绞杀下,起义失败。

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东汉王朝受此重创,更加羸弱不堪,各地方势力乘机坐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政权,刘汉政权风雨飘摇。我们所熟知的三国人物也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屠杀中纷纷登场。

黄巾起义是张角等农民领袖,在东汉末年,为反抗封建统治;地主剥削而举行的大起义,由于自身限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经验,很快就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是三国乱世的揭幕者!在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我也不知道这次回答能不能还会被删?心有余悸,就说这点吧!




沧州老夫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导致黄巾起义根本原因在于哪里,我们可能都会说是因为政治腐败什么的当然这是一点但是封建制度下每一次农民起义多是因为土地兼并。

那么大汉四百年基业怎么会崩溃于黄巾之乱呢?

我们看一下东汉帝国是如何建立的,东汉是与豪族联合、向豪族妥协的政权,这一格局注定东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光武皇帝曾试图推行度田,执行官吏“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甚至公文下发的公文上写明了“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因为“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刘秀因度田不力,杀了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最终还是不见成效,不得不放弃了度田的努力。这可谓东汉统治者延续西汉的做法,所做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努力。所以是因为东汉帝国的庄园经济大地主豪族与帝国的妥协,得到地主豪族的支持才能建立的了东汉帝国,所以这是根基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事情因为豪门地主各自拥有很大的权利封闭的庄园有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就是军事权利—“兵员”更正要的是他们手里掌握着帝国的财富和经济,这也是汉末以来土地兼并愈加严重到了彻底解决不了的地步,也是在建国开始注定解决不了的事情,因为如果去动摇就相当于动摇帝国的根基,政权就会颠覆。这样长期的土地兼并和政治腐败朝廷内斗加之天下大旱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崩溃,农民百姓水深火热,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至此,汉帝国的根基彻底动摇,最后导致汉帝国彻底没有回旋的余地。




世界就是天下


中国古代的上层精英在看待现实的时候往往都会用历史上与之相似的时代进行对比,类比,这就是古书上常说的,引经据典!事实上东汉末年的情况与西汉新莽末年十分相似,都是豪强在地方垄断土地,权力,朝廷上外戚专权进而导致农民无法生存而起义,这点东汉的士族豪强已经非常清楚所以他们总结新莽时期的教训(绿林义军拥立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而提出“代汉者当涂高“(意思就是代替汉朝的人应该是掌权的地位崇高的人)而纵观黄巾起义实际上就是部分士族豪强在背后利用民众不满而策划支持的阴谋暴乱(在无根据地物资,财政支持的时候竟然能突然起兵几十万)后来曹操以区区几万兵力竟然能收复三十万起义的黄巾青州兵也能颇能说明问题


万岁1148858845


一家之言

人类社会最底层的阶层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同时,忍受力也是最强的,但凡有条活路,有口吃的,就不会造反。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一部部反剥削,反压迫的起义。汉末农民起义,其实和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性质是一样。

当时的大环境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骂王朗的话中说的很明白“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行之悲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东汉末期,经历了质帝,冲帝两个短命皇帝,皇权更迭频繁,不可避免的被士族门阀侵蚀,两相争斗,外戚,宦官交替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动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汉末的政治格局,士族门阀壮大,这是在东汉建立之处就存在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借力门阀士族的力量。但是东汉前期,社会终于安定下来,各个阶层都在发展,都在疗伤,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人少地多,阶级矛盾不怎么剧烈。所以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王朝初期,只要皇帝不作死,不折腾,都会迎来一个盛世,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永乐盛世,(包括女真入关所谓的康熙盛世,这个水分很大)。但是随着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恢复,土地矛盾加剧。门阀士族要发展壮大,必定要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底层农民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士族门阀政治在两晋壮大,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更替,一直持续到唐末,最后到唐末黄巢起义,士族门阀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纣无道,起而伐之”,农民活不下去,种地不行,要么饿死,要么逃荒。明末流民就是这样慢慢壮大的,流民乞讨活命,乞讨不行了就发展到最后就发展成流匪。

说白了,农民起义就是想讨个活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涌现出来,作为首领,领导起义。这时候农民被迫无奈的自发的起义,演变为具有一定政治目的性的割据势力,进而王朝更迭,皇权交替。





枫吹雨


汉末农民起义是指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政府朝廷混乱,外戚、宦官干涉政务,中央集权体制已然衰落,地方分权格局加剧。

地方上连年旱灾,赋税却依旧延续征收,不见减少。

所以农民暴动是历史必然,然而地方军阀也开始了磨刀霍霍。

农民为了吃饭为了生存,为了争取自身的安定生活,拿起各式农具讨伐汉朝的昏庸无道,但最终失败了。

皇帝从农民身上获取了全部的资源,最后却还不断压榨人民。人民何罪之有?!


往事隨風飄流


两汉农民起义的根源都在于经济的崩溃,西汉时期由于王莽篡逆,整个西汉时期的政治资产全部被王莽所篡夺。因此王莽可以随心所欲的实行他的那一套天方夜谭似的经济政策。

首先,他主张改变币值。将原本的五铢钱全部废弃,而使用他种类繁多的新币。据《汉书》记载:

“莽即真,以为书‘刘’字有‘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幺钱一十’。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

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中就将国家经济捣毁,由于它是全方位的经济革命而不是部分的改革完善。所以,因为王莽改制而破产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都投入到了反王莽的队伍中,也就是后来的农民起义军。

东汉时期的黄巾军起义也是由于经济的困难造成的。东汉桓帝时期国家经济就已经开始面临极大困难。桓帝延熹四年就开始明码标价出售实际官职和高级爵位:

“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光和五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在卖官鬻爵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钱币数量非常惊人。“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这样的钱币数量足以使五铢钱的价值跌到谷底。一般等价物的崩溃和贬值自然会让小农的经济破产,黄巾军起义便是由此而来。


经典守望者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汉高祖刘邦所灭,建立了大汉王朝,定都长安。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打通西域,成为了和秦始皇一样欲以天公试比高的最伟大的皇帝!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任何朝代都跳不出往复更迭的周期律。

以王莽篡位为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即史称的“西汉”。然而短命的王莽好景不长,有着西汉宗室血统的刘秀借助绿林赤眉起义趁势而起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汉灵帝在位时,宦官干政、母鸡司晨、昏庸无道、横征暴敛,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镇压。

汉灵帝有刘辩和刘协两个儿子,因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一直想立刘协为嗣。汉灵帝驾崩后,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凭借以张让为首的十几个宦官(即“十常侍”)和他的兄长大将军何进的力量使得刘辩继承了帝位。但作为外戚的何进与宦官的矛盾永远是不可调和的,何进终被宦官所杀,宦官劫掠皇帝而去。

被急招进京为何进壮大声势的董卓此时出现了,而且走了狗屎运,于北邙山救驾抢得头功。董卓也可能是因为要主持正义,也可能就是单纯因为刘协幼时称“董侯”和他同宗,便废掉了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

此后董卓便以太师自居,特别是有了吕布的加持仿佛开挂一般,从此权倾朝野、为所欲为、飞扬跋扈、一手遮天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时间董卓成为众矢之的,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逆贼,就连董卓手下的曹操也借献刀为名刺杀未遂而亡命天涯另起炉灶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董卓终被司徒王允巧使美人计,唆使吕布将其诱杀于辕门外。

董卓死后,东汉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实际已不复存在,从此便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