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联想当初听倪光南的建议,走科技研发突破的道路,那么会不会后来就没华为什么事了?

瓜太郎


联想是1984年成立的,华为是1987年成立的,联想比华为大了3岁,可以说是华为的哥哥。

但是30多年后的今天,联想控股/市值:438.54亿港元(港股),华为被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估值13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按照倪光南院士的估值,做哥哥的联想在市值上远远比不上后来者华为,为何先成立的科技公司联想会被华为赶超呢?

联想在创办初期的前十年,采取“技工贸”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成为中国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我记得小时候学校微机房的电脑全是联想品牌的,从学校毕业后自己购买的第一台电脑也是联想品牌,可见国人对联想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后来联想转变了策略,由“技工贸”转到“贸工技”发展战略,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收购的知名企业有IBM、Medion、CCE、摩托罗拉、富士通FCCL等。

2013年-2014年,可以说是联想的巅峰,PC销量全球第一,智能手机出货量也逼近一亿大关,跻身全球前五。

1987年,任正非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到现在华为凭借着多年的研发,已经开始收获红利,在四大电信设备商中,遥遥领先,手机领域基本稳住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三星。

从最初的创业来看,华为和联想还是有很多共同点。

创始人的年龄,创业时间,都非常相近,但是两家企业走上的道路却不相同,如果联想当初听倪光南的建议,走科技研发突破的道路预计会比现在好很多,研发是一个企业壮大的前提,像联想能够像华为一样舍得在研发上投入就好了。

但这已经成为历史,就算当初按照倪光南院士的建议也不一定有效,跟别提会不会后来就没华为什么事了,因为华为专注的通信而联想专注的制造电脑,两者的方向不同,只能说联想会不会像华为一样强大。


黑暗科技世界


我的回答很客观,因为这家公司我非常了解,所以不会人云亦云,如果倪总掌权联想,有两个可能性,一是联想消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二是现在有两个华为,我认为联想消失的可能性更大一点,首先,倪总是科学家,不是企业家,做事理想化了一些,企业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实力搞大规模高风险的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家要先面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讲情怀是等你企业壮大后业务稳定下来的事情,倪总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条件下,要进行大规模程控交换机的开发,站位非常高,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看问题,联想当时只是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企业,内部问题很多,没有条件去搞,这也是柳总退缩的原因


疯狂的石头的自语


感谢邀请

如果联想当初听倪光南的建议,走科技研发突破的道路,那么会不会后来就没华为什么事了?

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其中我们就要说说当初为什么倪光南坚持是贸工技路线,而柳传志不同意,走了技工贸路线,其实这个说起来也不算是很难,就是因为当初1991年的时候其实不光光是联想,就连当初的IBM,包括其他电脑行业的头号品牌,也都是裁员等等问题,所以当初的联想如果真的坚持走贸工技路线的话,可能就没有了现在,也就意味要倒闭了,所以我们不能准确的来说这个命题是错的或者是对的。


重点的原因,其实在于联想后来没有继续搞研发的问题:

其实当初联想也是研发路线,比如汉卡当时火爆一时就是联想的杰作,但是后来联想转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刚才说过了,电脑行业在1991年的时候其实各个厂商都遇到瓶颈,而那个基本上都是裁员,这个时候你再去搞研发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但是倪光南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线,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就是,柳传志联合各大股东罢免了倪光南。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倪光南的做法,也不会有手后来收购IBM,再到后来的收购摩托罗拉等等的,也就没有现在的联想,所以超过华为的梦想也不会有了,因为联想本身已经倒闭啦!

但是错误地方在于当初杨元庆上任之后,联想确实做的风生水起,特别是在2002年的时候,而且也是在当时前后的时间,联想收购了IBM,而联想没有继续走研发的道路,而还是技工贸路线,因为在当时的联想看来,已经算是赚的盆满钵满了,再去搞研发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说白了就是联想的高管或者是企业,其实没有想过太深入的研发,而是看好了眼前的利益,我们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全部是对的。


总结

很多人说倪光南当初走研发是对的,但是要考虑到时局的问题,毕竟当初的大家都是惶惶不可终日,而你现在走研发道路,也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现在看倪光南身为院士好像也没有研发出来什么成果,而另外一个方面说倪光南是对的就应该走研发道路,其实现在说这样的一切都是假设,没有太大的意义,联想的技工贸路线是股东和柳传志决定的,而倪光南当初也只是研发工程师,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不同,柳传志是为了联想,而倪光南是为了研发,所以真的按照倪光南的做法,别说超过华为,联想存在与否这也是很难说的,不过看到现在的联想,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如果没有联想在美国降价的事情,其实我们对于联想还是很钦佩的,如果没有联想在5G投票的事情,我们其实不会对联想做深的研究,所以联想本身的路没有问题,毕竟一个企业为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都是自己说了算,就像你自己开了一个公司慢慢扩张你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技术研发造福人类呢!这其实我们自己也不好说,而我们对于联想讨厌的地方最多的还是降价,和投票给高通,所以美国降价的事情确实可以去评判,投票的事情可以去评判,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创立或者是路线,我们只能说我们看看就好啦!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数码随时答


历史无法回答假设性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柳倪之争的全貌。倪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专才,在汉卡这件事情上的的确确为联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为人知的一面是,继汉卡之后,倪搞了很多的研发,只争朝夕,越搞越大,但是当初汉卡这样的拳头产品却一个也无。一个企业做产品,如果不是客户导向,样样都亏还不断地扩展产品线,这是找死啊。等到要搞CPU的时候,其需要的投入已经不是联想的实力可以承受的了。在倪看来是路线之争,在柳看来是生死时刻。所以说柳在当时是对的,但是为联想种下了贸工的基因却在后来阻碍了联想的发展。


Mario7777


告诉你个事实吧,中国现在有4个电脑国产CPU厂商,龙芯,飞腾,兆芯,申威,是国家核高基战略重点支持的,基本上在国家政府机关用,根本进不了国际市场。发展国产系统不只是有CPU就行了,还得有整机厂商把这些国产CPU,操作系统,各种部件集成起来调试优化才能用,联想是中国核高基体系的重要一员,在用全国产部件做整机,这肯定是赔钱的,就是说联想在做中国核高基,而倪光南天天喊中国芯重要,跟核高基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个事实吹捧倪的人如何解释。


手机用户5727419023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认为,联想如果"当初″听从了倪光南的建议,"后来″肯定会与华为双双成为伟大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又认为,由于主业不同,彼此基本上不构成竞争关系,联想若伟大了,不会造成"没华为什么事了″的情况。

截至1996年,联想和华为的"当初″何其相似!

创立时间相差3年,1996年时,联想12岁,PC销量已是中国第一,华为9岁,通信设备打入了香港和大独联体的市场,当初各自的成就依赖着什么?相同处在于依赖科技自主研发,不同的是,联想凭借联想式的汉卡、系列微机,是在作为前总工的倪光南主持下推出的,是在杨元庆主持下售出的,2人都居功至伟,而华为,依赖的是程控交换机。

也是截至1996年,联想的"当初″好于华为的,还本该大大好于。

在技术、产品、市场、营收、口碑上,至少不输于华为,而掌门柳传志当时的地位、人脉、名气则超过任正非。可见,无论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胜过华为,所以,后来也就能赢过华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具有了多么好的基础啊,别说华为比不上,当时没有几家中国科技企业能比得了。

如果不让倪光南在1995年离开,柳传志的身边,就右有工程院的院士主技,左有因具备出众销售才能而于1994年执掌PC、后来成为掌门的杨元庆主贸,这是当时多么稀有、优异、强大的高层组合啊,有几家科技企业能匹敌?肯定胜过当时的华为。

联想当初已经做大,华为尚是小弟,小的后来能由小变强大,大的反倒一定不能?

1996年,距倪光南建议没被采纳的1994年只差了2年,虽然联想已经走上了贸易路,但之所以成为中国PC第一,肯定是因为有之前依赖自主研发奠定的技术基础这个支撑,这毫无疑问,这也实打实地证明了倪光南建议的可行,而"当初″可行了,"后来″就一定是不可行的?

在华为那里,后来也是可行的,也是被实打实地证明了。

联想与华为双方的后来,一个从反面、一个从正面,验证了当初倪光南建议真的可行、该行,如果同行科技自主研发之路,必定成为今天中国科技企业中的双雄。仅举2个巧得很的例子,在2013年,联想PC销量升至全球第一,华为则升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商,到了2016年,在中国民企500强当中,联想排第四、华为列第一,然而,无论哪一年,联想与华为不再彼此相同,不同正是集中在科技自主研发上,于是,科技自立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由于没有坚持走"科技研发突破的道路″,"当初″的王者偏安于一域,在"后来"中国和世界的高科技舞台上,演出了差不多"没联想什么事了″的一幕,令中国观众扼腕叹息。


肇俊武


十多年前的联想要是听倪光南的建议恐怕也走不到今天这个样子,毕竟那时候的联想还是起步阶段,正在准备进入快速发展的车道,研发对于联想这类企业虽说很重要,但是研发什么呢?CPU吗?对不起,X86架构被英特尔牢牢把控,从头设计新架构cpu几乎不可能,即使做出来微软和其它软件厂商也不会来兼容你,还会断绝和英特尔的合作。

然而,联想一台电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部分都在CPU和相应的芯片组上,如果联想斥巨资进行研发中途失败对企业绝对是毁灭性的影响,更谈不上超越戴尔和惠普了,所以联想最终还是走的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并且一直发展到今天。

华为尽管拥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但是很多都是依靠授权的arm架构,如果英特尔当初也对联想开放X86架构授权的话,我想联想可能也会走向自主研发CPU的路子,可惜英特尔和ARM公司的经营方式不同,是不可能授权给联想CPU架构的,它们只希望联想永远作它们的打工者。

但是倪光南的建议一直都是有意义的,联想发展到今天却仍然没有走技术研发的道路,就连AI芯片等辅助计算类芯片都懒得去研发,别看销售额这么高,其实利润少得可怜。最终导致华为在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方面远远超过联想,未来两者的利润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嘟嘟聊数码


如果那样会有两个华为,真乃中国之幸!联想成立到现在有30年了,如果从一开始就发力电脑芯片,存储芯片,图形芯片,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有华为的一半的发展速度,现在也可以跟intel,联发科这些公司一较高下了,其领域跟华为形成互补,那中国也不会怕美国卡脖子了!纵观全球,现在要么是平台,象阿里,腾讯,要么就必须要有核心科技,独家产品,联想这样,将来必垮!


华南汽车人


其实跟华为半毛钱关系没得!

联想和华为差不多的时间成立,一个走PC,一个走通信;


联想如果听倪光南的建议走科技研发道路,当时只有去研发PC芯片,他研制PC芯片对华为有什么影响,没有影响;华为目前的芯片主要是基带芯片和手机芯片。全世界没得一家公司,敢去既研发PC芯片,又去研发手机芯片,这个成本非常恐怖的,失败了就翻不了身了。



如果联想当时走的研发道路,就是大家少分点钱而已,结果没有选择这条路;如果联想失败了,其实也没啥影响,继续用inter的就行了,至少尝试过;如果成功了,那不是只有一家华为了,而是华为是另一家联想了。


但是没有如果,联想和华为都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结果都是自己想看到了。


kaishui爱上山


这个不相关,华为是华为,联想是联想。在过去,华为的主营是通信行业,联想的主营是个人PC。我觉得如果联想听倪光南的建议,走科技研发的道路,联想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我在其他一篇答复里提到,不管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初期的路线都没有任何问题。决定走技术路线为主,不成功就成仁,风险大一些,但是一旦闯出去的话收益也大一些;走技工贸路线,初期简单一些,容易活一些,但是后期可能潜力不足。


不管初期贸易为主还是技术为主,其实都有当时特定环境的选择。如果要先优先活下来,考虑贸易为主,选择先贸后技,当然也没错。但是联想的问题,不是选择了贸工技路线,而是联想完全摒弃了技术,从贸易这条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不管贸工技也好,技工贸也好,最终都会实现市场和技术合一的道路,华为是这样,阿里也是这样,市场贸易是企业收入的根本,技术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保障。但是联想即使在成为世界第一的PC企业后,依然没有发展任何技术,所以联想走的根本就不是贸工技,联想从来就没有在乎技术


所以联想不听倪光南的建议也没有问题,毕竟那时PC行业不景气,的联想首先需要活下去。但是联想完全抛弃了倪光南就是最大问题。如果主要走贸易的路线,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技术,当联想抛弃了倪光南的那天,就代表联想完全抛弃了技术,这才是柳传志最让人诟病的

倪光南不仅仅是主持研发了联想汉卡,还主持研发了联想286的主板,当时联想286的主板是世界领先的,基于倪光南主持研发的主板技术,联想才在微机市场站稳脚跟。所以柳传志这种行为,忘恩负义。


如果联想不抛弃技术,哪怕仍然以贸易为主,但是不抛弃技术的研究,即使部分尊重倪光南的想法,联想会如何?我们可以从倪老后来的工作窥见一斑。离开联想后,倪光南联合业内人士,提出《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提案》(18号文),推动了中国高新技术软件产业爆发式增长


倪光南一直在推动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自主化,推动自研核心芯片例如CPU的研究。从华为今年的事件来看,倪光南很明显是具有卓越远见的。

所以联想如果不背弃倪光南,如果联想赚钱了后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技术上。


你相信联想的实力不如研发龙芯的母公司实力吗?你相信联想的资金不如银河、麒麟甚至深度这些OS企业吗?你相信联想的影响不能推动我国至少政府、军事等行业的全面国产化吗?


从这点来看,完全抛弃技术的柳传志说是我国自主化软硬件的罪人也不足为过。联想三十年,为我国的核心软硬件技术贡献了什么?

联想如果能够部分实现倪光南的想法,不完全抛弃技术,联想无法阻止华为在通信业界的崛起,但是联想有机会在中国造出第二个拥有核心技术的”华为“”。


联想可能会成为主板大厂,基于自己当时领先的286主板再发展

联想可能会成为芯片大厂,芯片虽然烧钱,但是联想的实力比现在的龙芯等芯片企业好的多

联想可能推动我国安全OS的全面商用,在政府和一些敏感机构,推动软件自主化提前实现



但是这些都没有实现,因为联想抛弃了倪光南,柳传志和杨元庆完全的抛弃了技术,而且即使是现在,联想也没有一点点回到技术的意思。在柳传志认为,可能任意一个小厂重头开始做芯片,都比联想容易


这何其荒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