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文 / 夢幻MH01

圖 / 網絡

愛無須乞憐,也無須索求。愛必須要有內心堅定的力量。這樣,愛就不會被吸引,而是會主動吸引。辛克萊,你的愛正被我吸引著,如果哪一天它能夠吸引我時,我就來了。我不想施捨,我想要被征服。--黑塞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簡·愛的故事不是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而是頌揚財務獨立、人格平等和婚戀自由的寓言。

1838年,夏洛蒂·勃朗特離開伍勒小姐的學校,1839年她去有錢人家裡擔任家庭教師。這一職業在當時是受歧視的,而夏洛蒂更是親身體驗了作為一名家庭女教師的辛苦與屈辱。她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這部小說,讓簡·愛這個人物深入人心,簡·愛披荊斬棘地通過了門頭府、洛伍德、索恩菲爾和荒原村的考驗,終於在芬丁別墅過上幸福的生活。

十年前,我第一次讀簡·愛的故事,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重溫她的故事,心中泛起的是不一樣的波瀾。回想起那時,每天拿出《簡·愛》翻閱的日子,即便十年已經過去,我永遠都也不會忘記這本書裡那個堅強的簡·愛,她的堅強,她憧憬的生活,和她嚮往的愛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1、唯有愛可以令人勇敢

1821年,夏洛蒂年僅五歲時,母親去世,留下六個年幼的孩子。父親無論精力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難以為繼,於是把夏洛蒂和她的兩個姐姐送到寄宿學校。

這段經歷成為了簡·愛故事的開始。

簡·愛父母雙亡,受盡舅媽瑞德太太不公正的待遇,這和夏洛蒂小時候"被拋棄"給寄宿學校是分不開的。

1824年夏洛蒂的兩個姐姐和弟弟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橋一所寄宿學校去讀書,那所學校是隻有窮人的子女才進的學校。 寄宿學校的簡陋,老師的苛刻,嚴厲的懲罰,周圍的嘲笑,都在夏洛蒂的心裡埋下伏筆,也給簡·愛創作了這樣一個生存環境。

當時學校流行傷寒病,夏洛蒂的兩個姐姐都染上此病,送回家後都不幸去世,柯文橋那所寄宿學校的一切在夏洛蒂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夏洛蒂兩個姐姐的去世更是讓她幼小的心靈深受創傷。她永遠忘不了那段生活,於是在她的小說《簡·愛》中,飽含著痛切之情對那段生活作了詳細的描述。

夏洛蒂知道,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支持,越是沒有朋友,她越是需要堅強,越是需要尊重自己。如果這世界只有一個人還愛著自己,還支持自己,還鼓勵自己,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自己。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1831年,夏洛蒂進入了羅赫德寄宿學校。這裡的老師和生活環境都比上一個寄宿學校好,她自身條件的改變也給你的生存環境作了改變。

有人說,《簡·愛》這部小說採用的是一種《神曲》式的的藝術架構。

但丁的《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夏洛蒂就讓你經歷了地獄的炙烤,然後經歷了煉獄的昇華,最後去了天堂。

在我看來,簡·愛從開篇的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到受盡舅媽和表兄、表姐的侮辱、蔑視與毒打,再到最後逃離蓋茨黑德都是你的地獄模式;離開了蓋茨黑德,進入羅沃德學校後,簡·愛的又一輪噩夢開啟,她經受著難以言說的欺凌和詆譭,這是她的煉獄模式;來到桑菲爾德後,她認識了羅切斯特先生,和他展開了一段愛情,雖然歷經磨難,最後終於花好月圓,這一段經歷是簡·愛的天堂。

所有這些經歷不僅沒有摧毀簡·愛,反而讓她更加昂首挺胸地迎接苦難。她的天真,那麼可愛;她的稚嫩,讓人喜歡;她的結局,讓人溫暖,所有的一切都隨著愛情的來臨化作一汪清泉,絲絲甜蜜滋潤著心田,也讓簡·愛享受到苦盡甘來的生活。

夏洛蒂和在何牧師尼古拉斯結婚不久後,因病去世,年僅39歲。她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愛情,就悄然離逝。

在苦難中長大,歷經磨難,受到生活折磨的夏洛蒂,艱難地走完了這一生,雖然艱難,然而她從沒有喪失過生活的熱情。這也成為了簡·愛有趣的靈魂。簡·愛在她筆下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典範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2、簡·愛內在閃光的魅力吸引了愛情

簡·愛的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品格,使她與眾不同,因此深深吸引了羅切斯特先生,才有了後來美好的愛情。

① 獨立

從小孤獨無依的童年生活塑造了簡·愛獨立的靈魂,她習慣了自己做主,習慣了不依賴別人,實際上是因為沒有人可以依賴。

簡·愛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讀書中、畫畫中,同時她有了很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將來的發展和志向。每當她遇到重大決斷時,譬如,在學校被詆譭,她可以如此冷靜地把意見反饋給校長;她勇敢地辭去學校教師的職務,選擇去做家庭教師;她為了尋找到真愛,離開羅切斯特先生去去流浪;在表哥的層層攻擊下,她能夠尋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拒絕嫁給表哥,回到羅切斯特先生身邊……所有的這一切都顯示了簡·愛獨立的完整性。

② 自主

簡·愛從來沒有進行過自我欺騙。

在表哥介紹的女子學校做老師的第一天,簡·愛坐在空空的教室裡,問自己:

快樂嗎?滿足嗎?

簡·愛尋找到的答案是:

不。

簡·愛永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處境、她遵從自己當下的感受,所以才會拒絕不明不白地跟著羅切斯特先生過一生。簡·愛活得很通透。

③ 自尊

在羅切斯特先生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結婚的情節中,羅切斯特先生要求簡·愛留下時,她義正辭嚴地拒絕了,她的這番話直擊人心,更加襯托出簡·愛的自尊之處:

我跟你說了我必須走,你認為我能夠留下來變成一個對你無關緊要的人嗎?你認為我是一個自己會動的工具嗎?是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嗎?我能忍受嘴上充飢的麵包被奪走、杯裡活命的水被拋掉嗎?你認為我沒有錢財,家世寒微,長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我沒有靈魂沒有心是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一樣高貴,我的心和你的一樣完美。

簡·愛明知在和羅切斯特先生的關係裡不平等,如果她選擇委曲求全地繼續待在羅切斯特先生身邊,扮演著一個可有可無、可輕可重的角色,那還是一個自尊的人嗎?沒有自尊,一個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④自愛

一個自主的人,必定也是自愛的。

簡·愛在年幼時,從來沒有獲得任何關愛,在進入寄宿制學校後,她嘗試通過各種努力來重塑自己的形象。

簡·愛知道,如果這世界只有一個人還愛著自己,還支持自己,還鼓勵自己,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自己。這種自愛給了你無比的力量。

在我看來,面對困境時,簡·愛沒有把時間花在顧影自憐上,而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自我成長上,她選擇做堅強的自己、勇敢的自己、無畏的自己。當機會來到她身邊,她勇敢地選擇面對、堅守本心、不妥協、不放棄。

有人說簡·愛是灰姑娘,是醜小鴨,可是灰姑娘和醜小鴨都會為了王子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簡·愛卻是特立獨行的,她為了青蛙心甘情願的獻上自己充滿愛的吻。她做到了可以同享福,也可以共患難。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3、平等的靈魂才是真愛

簡·愛遇到羅切斯特後,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我的心靈和你一樣充實!……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的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是如此!

簡·愛來到的這個環境,周遭都是冷眼、嘲笑,恃強凌弱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此時,她沒有低頭屈服,反而選擇了反抗,她如狂風暴雨中一朵正在默默開放、不放棄生命的小花,所有的磨難與考驗都令她的內心更加堅強。

你想要什麼?

你的尊重。而我也報之以我的尊重,這樣我們就兩清了。

當她和羅切斯特先生因熱戀而結婚時,有人當場揭發羅切斯特已有妻子,簡·愛雖然深愛著羅切斯特,仍然選擇毅然離開,她既不願做金錢的奴隸,也不願意做愛情的奴隸。

簡·愛的自尊、自強養成了她的獨立性格,她走得那麼決絕,那麼義無反顧。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平等,靈魂上的獨立自由。

當表哥聖約翰向簡·愛求婚時,她突然發現自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受到了表哥的約束,在表哥身邊她是個屈服者,是個不自由的人,不能做真實的自己,於是,她選擇拒絕。

簡·愛無比渴望得到一份真正的愛情,渴望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渴望平等,她的行為給全天下的女人做了榜樣。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王爾德有一部作品《理想丈夫》,其中的切弗利太太認為:

倫敦的社交活動就知道圍著婚姻轉,人們要麼尋找丈夫,要麼躲避丈夫。

維多利亞女性的這種想法並不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她們將婚姻作為一種目標,首要任務就是找一個丈夫,一個幸福的保障。對於女性來說,一個婚姻可以改變她們的社會地位,從來沒有人關心她們是否生活地幸福,她們把自己追求愛情的資本已經遠遠地拋開。

由此看來,每一個女性都需要這樣一個成長及自我塑造的過程,來幫助我們自信而獨立地面對生活,只有這樣,女性才能獲得最終的圓滿與解放。我們所尋尋覓覓地幸福的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這也是簡·愛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簡愛》告訴你:面對愛情,需要足夠勇敢

結語:

100多年來,簡·愛的故事喚醒了每一個讀書人心中那扇早已關的死死的窗戶,記錄了一個女孩兒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學會選擇,學會堅強。

我們沉浸在簡·愛的愛情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個人生經歷坎坷、命運悲慘的女性,如何在當時英國婦女地位低下的條件下,拿起自己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武器來武裝自己,時刻充滿鬥志的奇女子,因為她的不懈奮鬥,為自己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平等的、幸福美滿的婚姻。

簡·愛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有無數的人也爭取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