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对于主流媒体,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相信“流言”?!

看到标题,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天晋坤想跟大家说什么了吧?没错,今天晋坤是想跟大家聊一聊公信力的问题,何谓“公信力”,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通常是指公共权力表现出的信任力。



为什么相对于主流媒体,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相信“流言”?!


公信力这个词的出现以及被周知并没有很久,因为公信力进入大众视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的普及,做一个最明显的对比,此次疫情时期,官方公布的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与民间公民认为的“实际数据”是相差甚远的,不乏有在网上大放厥词的“键盘侠”。而作为同样是疫情期间的非典时期,由于信息传播方式有限,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有限,所以不管是舆论压力还是民心的安定程度都要好控制的多。

为什么相对于主流媒体,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相信“流言”?!


相信大家都有感觉,之前《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是百姓们了解时事重要途径,大家对信息的真实度和准确性都十分肯定,即使有某些“阴谋论者”和对这些信息嗤之以鼻的人也只能停留在无凭据的猜测上,我们通常称之为吹牛。而如今,很多人会通过PS、数据造假等等手段来给自己的论点做支撑并传播,于是另一批选择相信的人仿佛找到了根据地,形成了与公信力抗争的民间力量,但是如果公信力本身没有出现“问题”,它又怎么会缺失呢?它又怎么会不被相信呢?!这就要说到公信力本身的责任感了,作为公信力,它有责任并有义务维持社会的稳定,保证公民安定有序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在某些数据及事件的发展程度上需要一定的委婉,而部分民间信息不可否认的快而准确,两相比较下公信力的被认可度不可否认的会被降低。可是,有多少民间信息是快而准确的呢?!也许一场车祸的遇难人数,有的民间力量可以快速的拿到准确信息,但是像此次疫情或是塘沽火灾这样的大型事件,什么样的民间力量可以比公权力更快速准确的拿到一手消息?

在信息轰炸的时代,如何从众多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准确有用的信息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为什么相对于主流媒体,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相信“流言”?!


同样是公信力,媒体方面是造成公信力受损的主要方面,而在其他方面同样有这样的损失,例如最近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物流哪家强?有的人说是顺丰,而有的人则认为是跨越,还有的人认为是邮政。顺丰作为电商时代的物流代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享受过它带来的便利;跨越,号称比顺丰更快更稳定的物流,是后起之秀。这两者被提出时大家通常没什么意见,但是作为老大哥的邮政被提出时,不说“哄堂大笑”,却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在人们的观念里,邮政就是速度慢、态度差的典型代表,简直不能忍受。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你是说几年前,那没错,但如果说是现在,不能苟同。

重要文件、偏远地区、被子之类价值不高又麻烦的东西,能果断开口并承接下来价格还十分亲民的就真的只有邮政了。至于速度,江苏到北京,一日达,不言而喻。态度不好?Emmm,确实有些邮政点的工作态度不是很好,但是并不能以偏概全。而造成现在这种误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国家机构,确实存在改变难、改变慢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没有在第一时间跟上时代变更的节奏,而其他的物流公司用服务留住了大部分的用户,导致了固有印象难以改变。所以说,批判的看问题是现代人最难得的品质之一。


综上,公信力目前需要做的是在挑起责任的同时去反思自身的不足,例如现在的公权力越来越多的利用类似微博、头条等民间平台去发布并跟进信息,这已经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更多热点话题、时事新闻,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年轻社畜的佛系生活 参与讨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