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是什麼思想?

緣分的天空125132875


針對你的問題分享下個人的理解,儒、道、法、佛四家知識體系都是了不起文化,我認為現代人並沒有研究透徹,還有更深層面的價值等待我們去發覺。下面我就聊聊我所認知的儒、道、法、佛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仁”、“義”、“禮”、“智”、“信”,反對“過”與“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諧。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

主張清靜無為,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無為而治,不強求、不逆天。

法家思想的精髓是:

不法古,不循今,時移而治不易者亂。結合“法”、“術”、“勢”,推研各種方略,法律和制度是其核心產物歷史觀。

佛家思想的精髓是:

眾生平等,因果報應,輪迴不滅,教一切眾生,認識生命宇宙的真諦,脫離苦海,到達彼岸。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來高人指點。





遣欲


鄙人研讀諸子百家十餘載,對儒家、道家、法家皆瞭解。對佛教一無所知。只能簡略介紹這三家:


一、儒家。

道德規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情妻義。與人誠信。

政治思想,約束和限制行政權力。今日謂之憲政。

法治思想: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孔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可方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二、法家。


法家是捍衛君權,奴役臣民。有三大手段:刑罰、陰謀詭計、愚民。

在刑罰上主張:

法律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就是法家思想的具體實踐,是法與術的完美結合。

愚民就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三、道家。

順應天道。

順應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柔弱勝剛強和對立統一規律。


楊朱學派


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是什麼思想?

南懷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中國人中,南懷瑾能將“佛道儒”三家思想核心巧妙融合在一起。他說:中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就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短短九個字,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簡單點講就是“放的下,想得開,拿得起”。

儒為表就是要拿起

儒家追求的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精神和入世的人生態度。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人要有所擔當,有所作為,積極進取。

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提倡一種人性的光輝——仁,二是自覺遵循社會的秩序和規範的總和——禮,三是追求一種美好的社會境界——和。

道為骨就是要想開

道家追求的是一種超世的人生境界,與佛家出世不同,道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當你想開的時候,哪裡還有什麼煩惱。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佛為心就是要放下

佛家追求的是一種出世的人生態度,放下慾望,無慾無求,超脫外物,追求無我之境,只為修的一顆菩提心。懂得放下,才能讓自己在這凡塵之中保持清醒,讓內心不受世俗的牽連。

死亡不是盡頭,生死是一種輪迴,外在的身體並不是真實的你,你的身體是通過這個世界的物質得到滋養,通過這個身體讓你存在這個世界,

這在世界上一直在發生–在我們周圍,不斷有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轉變一直在發生。如果您將泥漿製成食物,那就叫做農業。如果將食物製成人類,則稱為消化。如果您再次將人弄成泥濘,我們稱之為火葬。

如果有疼痛、苦楚、不幸,不要四處張望,人們總會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的不幸。這個人就要負責嗎?

不是的。

如果你生病了,藥應該給誰?

可以把藥給別人嗎?

當你餓了,我們應該把食物給其他人嗎?

不,只有給這個人,它才會管用。

如果食物、藥物時這樣。

其他方面不應該這樣嗎?

如果你遭遇不幸,需要治療的不是其他事物,

你的不幸和喜悅都是來自你的內在

你需要照顧的是你的內在,而不是別的地方

你越造意識到這一點,你的生命就會越優雅和精彩。


正如楊洪基歌中唱到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破名與利,看破生與死。詩酒田園中,悠然自得吧。

純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博而化易來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


博而化易


中國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熔鑄百家,兼容幷包的思想。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因為儒家是入世之道,無論何時何世,入世的人數總是多於出世之人,所以,中國文化以儒家為尊。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的傳統社會中,遍佈全國各地的關帝廟的格局,就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內地大部分廟宇,在革命的年代裡被打爛了。現在,在雲南這種邊遠地區,佛教興盛的地方,還保留下來不小。

關帝廟的正殿,供奉的是關老爺的坐像,背後站著的是關興與周倉。他代表的是儒家忠義立身的精神,這是做人的根本。所以,為正為大,坐居正殿。正殿之下分左右兩廂,左邊供的是觀音、文殊、普賢三大菩薩,我曾想過,為什麼四大菩薩中的地藏王菩薩沒有供奉在內?仔細一想,三大菩薩都可以管陽間之事,而地藏王菩薩管的是陰間之事。所以就不供奉了。可見中國文化的功利性有多強。右邊供的是道家的神仙,最重要的當然是財神,以及富祿壽神。

由此可見,中國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儒、釋、道三家。這裡又加上一個法家。可以明顯看出,題主對法家的推崇,認為法家可以和其它三家相併列。這大概是受到現在“以法治國”思想的影響。把古代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理解成今天的以法治國了。但是,古代法家的思想,與現代依法治國思想是有明顯不同的。古代諸子思想中,屬於法家的思想的有《商君書》《韓非子》等,它們的思想或者與以依法治國有點聯繫,卻並不一樣,比如,現代法治思想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而古代法家的思想,是為了維護統治者對天下百姓的統治。再具體一點,法家思想是為封建君主的個人權位服務的。這一點,看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的著作就可以明白。他的核心概念,法、術、勢,法是制度,術是手段,勢是權位,三位一體,核心目的是為了加強君主個人集權。

二十四史中,漢唐史中,有《酷吏傳》,所謂的酷吏,就是以法制的手段,為君主個人服務。比如漢代的張湯,郅都,寧成等,都是這樣的人物,他們都是法家。在漢代時,這些人還有法制的精神,到唐代,酷吏們就乾脆成了毫無原則,毫無節操的帝王打手了。來俊臣,周興都是此類。法律成了他們可以任意玩弄的工具。到宋以後,就沒有酷吏了。史書上就只有忠臣與奸臣之分了。

儒家也有以法治國的思想,儒家法治與法家的不同,就是根本立足點的不同。儒家的法治,不是專為皇帝一人服務的。而是為天下百姓服務的。他要求百姓守法的同時,也要求皇帝做明君,愛百姓。這就是為何儒家能成為主流,而法家不能的原因。但法家的思想與諸子思想一起做為治世之術使用。而儒家思想,是所謂的“道”。這就是儒與法的不同。

下面簡單的說一下儒、釋、道三家思想。因個人水平所限,自己不做發揮,只是以民國時期學者李時的總結,與大家分享一下。當然,他的解釋,也是從歷史文化經典中摘錄的。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與六經之中,留義與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際,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者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闢者又隨時為揚,遠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闢儒之患。

這段話大概不用翻譯,大多數人都能懂。孔子曾說,一個人,或是一個思想,如果被人稱讚,那一定是因為它是好的,有用的。因為後世對儒家五經的解析越走越偏,最後導致儒學的衰敗。司徒是古代六官之一。主管教化民眾。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紀成敗禍福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讓,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傷恩薄厚,其實就是鐵面無私,王法無情之意。恩是有恩之人,比如父母親戚都是有恩於己之人。儒家認為應該有人情的存在。薄,是動詞,是薄待,慢待之意,厚是名詞,應該厚待之人。

這三家之的精神,都與《易經》的精神有關。《易》是其共同的源頭。儒家主要做的是教化民眾,使得老百姓成為明禮守法,有素質的人。

道家,主要是老子,是君人南面之術,也就是教統治者,也就是君王應該如何行事的。清虛自守,卑弱自持。就是謙恭之道。

法家以法懲惡,只能算是治世之術,算不上道。

以上是中國本土的三家,佛家是外來文化。佛家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廣大,不是因為它帶來了中國人原本沒有的思想認識,他的傳播恰恰是因為他的思想契合了中國人原有的思維模式。中國的道家思想,到莊子的時候,目光轉向個體自身。而政治思想在漢代之後,儒家佔據了主導地位,道家的眼光進一步向個體轉變,而佛教空無思想,與道家的清虛,在本質上有相同之處。因此,到魏晉時期,深入研究道思想而形成玄學的中國思想家們很容易就接受了外來的佛家觀念。使之在中國發揚廣大。

佛家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沒有自性。人生是虛幻的假象,人生是苦。人要脫離苦海,靠的是對佛法的體悟,認識到色即是空,萬事虛無的道理。如果悟透佛生,人生就可以解脫,到達彼岸。

就儒釋道三教來說,都講人生的修練,都要講人格的完善,都追求至善之境。但儒家修今世,佛家修來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今世比之虛無縹緲的來世更重要。因此,在歷史上,儒家始終是中國文化的主流。而法家的影響力無法與其它三家相比。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認為,儒家思想是教人怎麼做人的思想,道家是教人怎麼修身養性的思想,法家是教人依法做事的思想,佛家是教人怎麼出世的思想。

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漢代一直到滿清朝代都在用儒家思想。漢朝最興盛孝道,有舉孝廉考試製度,以任用官名。父母去逝守孝最長時間可達十年。到了清朝時叫丁憂,為父母守孝三年。忠字更是如此,哪個朝代都講盡忠報國,岳飛千古美名就在一個忠字。大宋抗遼名將揚景盡節死,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時,居住在海邊的一個縣令,原以為是外綁來進貢的,後發現是來侵略的,隨投海盡節死。溥儀師父,看到清朝不行了,隨對溥儀盡節死。仁義禮智信也是如此,我們看古典名著,都能反映出來,不僅古代,就是現代,對如何做人也有現實意義。

道家思想講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反對鬥爭。最後演變成為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寄情山水。文人墨客,書法繪畫,都體現出山水風情。還有軍事思想,也都是按山水地勢情況排兵佈陣,並創造出很多陣法。對百姓的影響,是做任何事都講一個道字,什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蓋盜亦有道等等。

法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依法制國,強調不別親疏,不疏貴賤,一斷於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其意義深遠,是古代社會中央集權統治的最好方法,各個朝代都採用法家思想,建立一套法律體系依法制國,不僅古時,就是現在社會,也採用法家思想依法制國。所以法家思想是制國思想,同時也說明,百姓要依法行事,依法做事,社會才能長制久安。

佛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平等,眾生平等,還有使人們知道了,除了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那就是極樂世界。人人都可去,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潛心念佛都能去極樂世界。唐僧取回來的是大乘法,才使佛法興盛起來,以前人們修的都是小乘法。還有因果報應,六道輪迴,棄惡從善等等。這些佛家思想對百姓的影響是巨大的。

以上,就是我對各家思想的粗淺看法。






寂語堂齋


幾家只是古人學文化的課目不同,參政了,分工不同,在其位謀其政。如從小學到高中不確定誰幹什麼,你能說他是那家學派?大學分科專業學習,也是很多人所學非所用的。都是後來人給他們分配的工作。又自我立了門派。有了科舉制度才有抬高儒術之說。在科舉以前,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學習文化課目。學習目的都是增加本事,立足與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好出人頭第。無論何門何派,沒出人頭第的人多著呢。分門立派的根都是國學文明,外來者也就入鄉隨俗了。

按常理政務人員,多是出自儒學教育出來的學子,秀才,舉子,進士,到放任各級政務,都是法治審案單位。所謂儒家也就是文化人,府卅縣衙都是法制機構,儒學是基礎知識。幹什麼工作只是分工不同,都能用得著的。儒法能分開家嗎?。

就現在說,別忘了司法人員也是先學文化從學校裡培養出來的。法家重要,難道教育就不重要嗎,工業,農業,商業就不重要嗎?別忘了法是為她們服務的。


馬振廷1


道(到)是由首和走的變形“辶”會意而成的字。首的本義為織綢(織布)的開始,這裡引申萬物的開始;“辶”表示行走、運動,這裡指示事物的發展過程。道的字形會意為:事物的發展過程。借“到”聲表示到達,引申事物的結束。所以,道的本義為事物從開始到結束的運動發展過程。在《道德經》中引申為事物運動發展的自然規律。

儒(人需切)是人的變形“亻”和需會意而成的字。人表示人類;需表示天上下雨和男孩生長鬍須是必須的自然過程。儒的字形會意為:人們生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自然過程。反之,就屬於非正常。天不下雨,作物就會死亡;男孩不長鬍須就是發育不健全,或無生育能力。讀音是用“人需切”,二字即標音又會意。

法(罰)是由水“氵”和去會意而成的字。水“氵”表示水的特性“平”,即自然水平,這裡指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去表示除去之意,指除惡禁暴。借“罰”聲表示法是除暴安良的治國條律。法的本義為刑罰。

佛(弗、否的音變)是由人的變形“亻”和弗會意而成的字。“亻”表示人類、人們;弗(輔)是由弓、撇“丿”和豎“丨”會意而成的字。弓表示弓箭的弓,這裡指示製作弓;“丿”表示向下向內,這裡指示弓向內彎曲;“丨”表示縱向,這裡指示弓弦縱立於彎曲的弓的兩端。借“輔”聲表示製作弓要輔於弓床進行矯正。佛的本義是校正人的行為。故引申不和禁止之意,表示不可、不要。佛的字形會意就是人觀察事物不認真審視,憑感覺粗知相似之處,即“彷彿”。弗(fú)即標音有會意。讀(fó)可理解“否”的音變,佛教傳入我國,可能是考慮人不可做壞事的佛家思想。

從以上四字的本義你就可以理解四家的區別在那裡了!


嚴師說字


儒家

處理人與社會的關係,建立基本秩序。言:仁、義,禮、智、信。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以及後來的王陽明,甚至於畸變下的程朱禮學,也是儒學產生。

佛家

處理人與內心的關係,抑制俗望。言:見物非物,即見如來。又有空即色,色即空等

道家

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講究和諧。尊天道運行律,陰陽互生,人返歸嬰兒。代表人物是老子與莊子。

其中佛、道屬於出世法,與西方一些宗教的干涉世俗不同,它們講究擺脫紅塵紛擾。

而儒家並不是以宗教形態現身,它是以讀書人為代表的並用以治世的一種文化現象,大體功利性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實際的文化變遷中,儒家同時又包容了佛道兩家的文化。我們現在所說的儒家文化,一般是指儒佛道等多種文化揉合成的中華文化。

三種文化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中華文明的延綿不絕,足以證明其偉大性。

當然,沒有完美無缺的文化,亦沒有完美無缺的思想,這是萬物存在的相對性決定的。有些人,喜歡以攻擊儒家,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是很片面的。世無萬世法,只能講,儒家文化相對完美的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在大的歷史洪流中,大的歷史規律上,在某個節點上,它有侷限性。近五百年中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則佐證了這一點。

但中華文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變通,這個變通,亦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石上的儒家文化,漸漸過渡向以工業文明為基石的現代的泛儒家文化。

所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不止於物質科技上的復興,也是文化氣質上的復興。

吾輩當努力!


小豬非豬


儒釋道與法家都是中國自古的顯學,是對中國影響最為深刻的文化。

允許我先打個武林高手的比喻來形象化儒釋道三家的精義…

儒家是-

他是名武林高手,這個已經是街知巷聞,他欲以自家的一身武藝,成為朝庭將兵,上陣殺敵,報效國家。

佛教是-

他是名武林高手,眾人皆知,他卻不戀官宦與紅塵,是隱居深山大林的世外高手。

道家是-

他是一名武林高手,但眾人皆不知他是武林高手,他居市井,與常人無異,但實際他是位隱居凡塵的高人。

好了,這個比喻已經說出儒釋道三家之不同理念…


儒家是入世的,是要建功立業為主的。佛教是出世的,是要淡然名利的。道家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是可為追求名利而又可不為名利的。

儒家是中國人的骨心,很多人批評儒家如何如何的不是,然恰恰他的骨子卻是儒家的,因為他們都是追名逐利者。

很多似乎是佛教的信奉者,他們去拜佛拜菩提,希望的是大富大貴,最名顯:一個很是著名的佛教相關的民俗活動-觀音開庫!說白了就是要與觀音借錢,表象是佛教,可骨心還是儒家的功利。


這個其實也容易理解,不竟中國自公元前134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推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二千多年悠悠歲月,儒家都是歷代的正統。

佛教是起源於現尼泊爾(古印度的邦國)的一個很有趣的宗教,因為最正宗、最根本的佛教是無神論的!當然自釋伽牟尼去世後,佛教為了推廣之需要,亦進行有神化了…

佛教之所以是出世的,是由其核心理念決定的,因為中國大乘佛教最重要佛經之一的《金剛經》的核心理念就是“空相”。


也就是說…佛教認為紅塵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虛空虛幻的泡影而已,所以就不用戀戀紅塵俗世的一切的所為價值了。

道家推崇是道…道的根本是“無”,而其功能又可體現為“有”。

無-可為塵世外,有-可為是物質的紅塵。因此道家可以入世又可以是出世就是這個意思了。

道家的核心之一就是順勢而為。所以老子就講過,人世間人們所認知的、認同的價值觀,我也似乎是混同塵世之價值觀的樣子。

可以是追求功利,卻又是不為功利!這種人可惜現在中國社會不多了,反而是歐美不少富豪是道家這樣的哲思,儘管他們可能不知老子是誰,也未曾讀道德經。

這個比方是:美國四大富豪之一的巴菲特,對財富的追逐,至於他擁有全球前四的巨大個人財富,但其又立約將全部財富捐獻出來。

又比方:中國香港影帝周潤發,維持必須生活支出外的56億全部財富捐獻出來。

這個就是道家:可以是追求功利,然又是不為功利就是這個意思了。


至於法家,先秦法家至秦王贏政時去到高峰,然而秦之後,西漢以來,由於中原人文條件的變化,大都不是併入道家就是併入儒家。

其實這個早有徵兆,戰國晚年,集先秦法家大成者的韓非子,就認為法家之“法”就是老子所破天荒所提出這個“道”-之於法家的具體體現。

史記也認同此觀念,所以法家著名人物如申不害等等在史記都是並於道家一同介紹的。

其實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凡是涉及:法規、法則、原則,規範這些說“方圓”的學問無不由道家這個“道”衍生而來的。


洪範書齋


儒家和法家研究人類社會的規律,道家研究動物世界的規律,佛家研究物質世界的規律。就人類社會而言,儒家拉動,法家推動。[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