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肥对农作物有什么作用?施用铜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雾都山客


大家都知道铜肥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是,铜肥还有愈合伤口、驱避害虫和使蔬菜增色的功能。铜肥虽然是作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一茬农作物施用了两次或者每亩一次施用铜肥超过6公斤,就会浪费铜肥,严重的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所以,使用铜肥之前,一定要掌握好铜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铜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铜肥对农作物的作用

铜元素是农作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很多氧化还原过程离不开它,还直接参与了农作物的呼吸作用。铜可以对农作物的叶绿素提供保护,可避免叶绿素过早的地遭到破坏,能使农作物叶片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农作物体内糖类和蛋白质类的代谢也离不开铜的参与,对农作物的正常开花和豆科作物根瘤的形成与生物固氮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

铜肥中的硫酸铜,不仅能预防许多病菌对农作物的侵染,而且在许多病害的发病初期施用硫酸铜肥,还能快速杀死病菌,同时还有利于农作物株体伤口愈合的作用。硫酸铜溶液附着在农作物和病菌表面,其中的铜离子能进入菌体与其中的细胞蛋白质共同发生作用,使病菌体和虫卵不能进行代谢活动,不能侵入农作物体内危害农作物。所以,给农作物施用的铜肥充足,农作物的枯萎病、蔓枯病、疫病、黄萎病就会很少发生。同时,硫酸铜肥还能分解分化土壤中的钾、磷、硼、硫、锌等营养元素,有刺激农作物生长和增加肥料利用率,增产的作用。

铜肥的用法和用量

农作物常用的铜肥是五水硫酸铜,铜元素含量24%~25%,是蓝色结晶体,易溶与水。作基肥使用时,每亩用量为1~2公斤,在农作物播种前半个月或空闲期随水浇入田中,每3~5年施用一次就行。用作叶面喷施时,把铜肥稀释成0.2%~0.3%的溶液喷施。

使用铜肥的注意事项

铜肥是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好防护,避免中毒;土壤性质是泥碳土、沼泽土和石灰性土壤最容易确铜,要注意铜肥的补充;铜肥在酸性土壤中的有效性高,可适量少施,在酸碱度在7左右的中性土壤中有效铜的含量是最低的,应适量多施;在稀释铜肥溶液时应加速0.15~0.25%的熟石灰以防发生肥害。

总之,农作物施用铜肥不但能给农作物补充铜元素,同时还有杀菌防病的作用。使用时一定要适量使用,不能过多。过多容易造成农作物根系发育受阻,新叶失绿变黄,老叶坏死,使用时一定要按正确的量和方法使用。


逸风三农


前大多数土壤中不缺铜,少数缺铜土壤主要为有 机质土、黄土发育的各种土壤、紫色石灰土、紫色土和 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等,土壤中有效铜的丰缺指标以小 于0。2毫克/千克为缺铜的临界值。

对铜敏感的作物有 小麦、大麦、玉米、洋葱、菠菜等,果树中有桃、李、 杏、柑橘等,都可因缺铜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铜是作物 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叶绿体内的光合反应。

常用的铜肥有硫酸铜、碱式硫酸铜、氧化亚铜、含 铜矿渣等,除硫酸铜外,其他品种只能用作基肥,作基 肥每667米2用量折合含铜不得超过200克为宜,如硫 酸铜每667米2用1~1。 5千克即可。

施用铜肥只有在确诊为缺铜时方可施用,用量宁少勿 多,浓度宁稀勿浓,铜肥后效期长,一般4~5年施1次即可。


益稼植保


前大多数土壤中不缺铜,少数缺铜土壤主要为有 机质土、黄土发育的各种土壤、紫色石灰土、紫色土和 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等,土壤中有效铜的丰缺指标以小 于0。2毫克/千克为缺铜的临界值。

对铜敏感的作物有 小麦、大麦、玉米、洋葱、菠菜等,果树中有桃、李、 杏、柑橘等,都可因缺铜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铜是作物 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叶绿体内的光合反应。

常用的铜肥有硫酸铜、碱式硫酸铜、氧化亚铜、含 铜矿渣等,除硫酸铜外,其他品种只能用作基肥,作基 肥每667米2用量折合含铜不得超过200克为宜,如硫 酸铜每667米2用1~1。 5千克即可。

施用铜肥只有在确诊为缺铜时方可施用,用量宁少勿 多,浓度宁稀勿浓,铜肥后效期长,一般4~5年施1次即可。


蒜乡小刚


(1)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呼吸作用有关;(2)对蛋白质代谢及叶绿素的形成有重大影响;(3)能增强光合作用和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植物正常的含铜量为5~20mg/kg。中国南方长期淹水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炭土、沼泽土以及丘陵坡地的砂质土壤易缺铜。在缺铜土壤上施铜,水稻增产10%~20%。水溶性铜肥如硫酸铜、氯化铜可用作基肥、拌种、浸种,其他铜肥只适于作基肥,铜肥用量过多时,易毒害作物,需慎用。推荐用量:每亩(1亩=667m2)0.5~1kg硫酸铜掺细干土作基肥。叶面喷施浓度在0.02%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