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銅鑼,是川滇黔渝交界一處獨特存在,這裡自東漢已有漢人和巴人生活,境內多處發現崖墓,其形制與古河飛泉“七個硐”相近,三國諸葛武侯南征時中路部隊(析為馬忠所部)曾在此間立有誓師塔(址在龍峰山東側竹海鎮塔沙村,王象之《輿地紀勝》有載),唐時是則天女皇於公元700年命名的“羈縻長寧州”的一部分,宋時是“長寧軍”主要防駐地,現仍有殘存的城牆和寨門,詩人黃庭堅曾在此題壁(龍灣山有“龍”“鰲”兩字可考),明時僰人的最後都城九絲城的剿滅戰自此地旱寨出三江口溯水而始。惜戰火綿延,人口凋零,史籍不存,文脈阻絕。今借龍灣山下星星點點的地名,回顧那燦爛崢嶸的歷史,詠歎這美麗迴環的鄉愁。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仙鵝蛋》
背倚丹書券,矗立萬千年。
龍吟引鳳至,留得此珠玄。
造化鍾神秀,素影與天連。
驚鴻竹波里,寂靜在人前。

註釋:仙鵝蛋,在龍峰山峰頂寺前山右側,從寺前看去,對面大山如一卷書軸,傳說是鐵木真後人於元末南逃此地帶來的丹書鐵券所化。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烏魚漕》

石中隱嘉魚,掩于田畝間。

因緣享瑞命,沉睡有億年。

任憑風雲幻,水擊質更堅。

非是造物主,自然出神篇。

註釋:烏魚漕,位於李家塝,為與蜀南竹海七彩飛瀑同質的海洋魚類化石巖。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九龍灘》

九龍灘前過,灘遙龍聲喧。

龍隨風雷動,壁立上雲天。

九龍相喚去,灘留在此間。

龍去化霧靄,溪澗野魚鮮。

註釋:九龍灘,在大壩1組(今李子河村6組)李子河上,一上一下兩座石橋之間。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軍田壩》

牟村李樹白,軍田桃花羞。

中聯通海路,城堞接山樓。

營中濯吾足,寨外斬敵酋。

昔年可曾憶?羈縻長寧州。

註釋:軍田壩,在中聯8組一帶,傳為唐代羈縻長寧州以來軍隊屯田之所,大壩村名氣較盛的“碑底壩”貢米或與之有關。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米湯窩》

兵鋒問南蠻,紮營龍峰坡。

竹擔挑鹽至,造飯埋大鍋。

帷幄豈無籌,歃盟止干戈。

千軍糧秣盡,但留米湯窩。

註釋:米湯窩,在高潮1組,“兵鋒問南蠻”,或與三國武侯南征時部隊駐紮,明時僰人的最後都城九絲城的剿滅戰,以及“長寧軍”的長期駐守有關。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寄馬山》

鐵騎護鹽道,金戈守龍峰。

山峻隱馬場,寨固藏兵鋒。

驛道任馳騁,符信傳西東。

百戰徵人路,幾番在夢中?

註釋:寄馬山,在高產4組,連綿數十個山頭,山間適合養馬。明以前應為軍馬場,明以後或為“沙河驛”提供驛馬。現存“馬欄口”等小地名。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高林關》

蜀道至此止,北上是瀘州。

巍巍龍鰲脊,莽莽竹樹丘。

關城依山建,東眺起海樓。

山壁題文字,已是戰事休!

註釋:高林關,在愛國6組,龍灣山東側,過去為管理收取鹽茶稅賦的關隘,因附近楨楠遍野而得名。“龍”“鰲”兩字在其上之山腰,應為黃庭堅所書。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銅罐丘》

六合向南取,荒煙罐丘東。

鹽道生春草,溯水滅夷宮。

書劍非恨晚,鴻鵠一樽空。

巴農茶隴上,徵客返照中。

註釋:銅罐丘,在水清村。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海棠河》

暮霧沒淺草,夜雨落輕塵。

峰頂茶沾露,寺前松掛痕。

新葉妝矮樹,故友臨低門。

海棠花有約,留滯遠來人。

註釋:海棠河,在愛國村及中聯村之間,流入井江民政村。當為遍植海棠方得此名。現周邊農戶仍多見種植海棠者。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李子河》

春向高林關,一望遠山閒。

雲隱鹽酒市,霧溼茶馬鞍。

客恨李花後,人醉不思還。

鄉燈好時景,新月掛欄杆。

註釋:李子河,從高潮村經大壩村流入中聯村。(現三村合一,因“一水連三村”而命名為李子河村)。該區域適合李子生長,本地小有名氣的“高潮茵紅李”即產於此。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跌馬崖》

道說翼王事,崖前訪舊蹤。

路險馬易跌,情急人驚弓。

蹀躞聞宵柝,慞惶步履空。

寨牆尤可撫,感懷聽松風。

註釋:跌馬崖,在高潮4組,彎急澗高,為銅鑼通往龍頭方向的古道,現石板路仍可探尋。傳說解放後有人在崖下拾得金印,與石達開攻取長寧縣城(今雙河)後,於同治元年(1862年)6月,被清軍劉昭獄所部由安寧橋會同其他兩路大軍夾攻潰退的歷史有關。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鳳凰窩》

淥水澹澹繞,幽竹篁篁多。

春草掩古徑,秋陽映故坡。

此間有名士,京師獻籌謨。

若非忠憤集,豈聞鳳凰窩?

註釋:鳳凰窩,在高產5組,為清末策論家,著名的愛國詩人,銅鑼舉人張羅澄老家。張羅澄著有《普天忠憤集》,曾參與編輯《二十四史精華》部分篇目。與湖廣總督張之洞有較深交集,並曾為徐建寅(清末科學家徐壽之子)所撰《兵學新書》作序。

高手在民間!長寧這12個地方的地名詩火了!

作者彭雲,供職於長寧縣銅鑼鎮黨委,對銅鑼充滿無限熱愛,喜好攝影和文字,關於銅鑼的傳說經劉大橋、鄒永前、戴宇威諸先生考證和本人的推演,借詩作以饗於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