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生活于城市里的朋友,或许并没有尝试过劳作的滋味。中国自古以来便属于农业社会,即使今天农民师傅依旧每天需要忙活。不过由于如今大型机械普遍,使得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出现成倍递增的局面。古代,由于没有种植器械,农民需要插秧,耕田时也会非常劳累。然而清朝自从顺治之后,所有皇帝必须每年要当一天的农民。这天里,皇帝要亲自下到田地里进行耕种,来年收成上来的粮食,还要给老祖宗享用。那么这些"四肢不勤"的皇帝当农民,此举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的?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按照《清史稿》以及《清宫档案》所记载,每年春分,清朝皇帝便会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北京朝阳门外的朝日坛,祭祀太阳神。当天,皇帝从早晨4:00便要起床。完成九项议程,用于迎接一年的劳动播种,为今年的收成祈福,开个好兆头。整个仪式比较隆重,上午大约12:00之后,祭祀仪式已经全部完毕。皇帝便会来到正阳门外的先农坛,亲自进行劳作。因为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主要场所。这里有不少人造的田地,还有一应农耕设备。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先农坛里,有一块大约面积三亩的土地,这块耕地属于皇帝的"私地"。当仪式结束之后,皇帝便于先农坛内,换上短小精干的衣服,接着进行耕田。比如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每年都会要采取这样的耕种仪式。康熙首先下到田里,双手把持着犁,吆喝着耕牛来回往返。在此期间,康熙身边有不少文武大臣,以防止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保护皇帝。大约三个小时之后,这一亩三分地,被往返犁了三次仪式结束。皇帝将田地犁过之后,剩下来播种,收割等等工作先交给,特别照看这块地的工作人员。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到了雍正时期,这位皇帝并不像父亲康熙那样,耕田时还需要文武百官的扶持。雍正皇帝于上午祭祀仪式结束之后,便到先农坛内自己一人进行耕种土地。直到傍晚近6:00,才换好衣服,回到紫禁城内休息;有不少文武大员都围堵了这一盛况。乾隆时期的直隶巡抚李光地,便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还写出了翔实的文章,用来记载雍正皇帝亲自耕田的景象。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到了乾隆、嘉庆之后,皇帝同样每年春分当天,去祭祀先农诸神。不过场面越来越寒酸,仪式也办得越来越简单,到了同治之后,这种祭祀的现象发展为两年至三年举办一次。晚清末期这种盛大的祭祀现象,便消弥不见。其实笔者认为皇帝当农民,80%是作秀。20%便是告诫,在场其他官员需要重视农业生产。我国古代便讲究"民以食为天",耕种收获粮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清朝自然是不例外。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农业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最想发展壮大的一个行业;甚至明清时节还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情况。大家想想,连皇帝都能亲自拿起锄头,扶着耕牛劳作,那么在场的文武百官,敢不以身作则效仿吗?最起码,每年的春种秋收工作需要得以保障。

清朝皇帝都要插秧?这些九五之尊是为了作秀,还是真的关心生产

皇帝此举也是想告诫所有有权有势之人,必须要重视农业生产。即使平时有些贪污腐败现象,也能容忍,但决计不可将农事生产当作儿戏。因此皇帝通过祭祀仪式,便能凝聚起整个国家农业生产力。"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等到先农坛这块从自留地收成之后,皇帝会将这些粮食放到先农坛的神仓院,供先农诸神使用。所以连皇帝都躬身力行耕田,文武百官以及其他的士绅也必须要效仿。

参考文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