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内很多企业倒闭,不是死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是死于过度管理,你怎么看?

自然乡村


在我国经过40年左右的改革后,企业的管理逐步取得一些经验。比如现今常用的6s,标准生产方法。计件制。都是比较合适的管理方法。

但在我们企业获得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现今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管理方法还有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下面就例举一二简要说明。

一,分工与合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理想中,被管理者将工作做好,大家并一团和和气气。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甚至工作不必分工,不分你我。被管理者所谓的听话不让领导操心。然后各自得到说不清道不明的薪资就好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管理思想远远不能实现。特别是在人数达到几十人规模以后,就会变得更加的混乱了。

而在被管理者的思想中。少干事多拿钱,少干事少拿钱,多干事多拿钱,不干事也拿钱。只干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成天议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天条。同时也是我国国情与人性的具体体现。这样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就形成了不能达到妥协的管理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分工。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虽然这话听起来很冷漠,但不得不承认是普遍现实。分工又是一个极具技术性的工作,这要求管理者要对整个各项工作要有全面的了解。分法又要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公正。包括时间人力的计算等。在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或两个以上具体的人有可相互推卸的情况下,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化分。或轮流化分。而现今我国的大多数管理人才还远远没有这种全局观念和分工技术。

在分工分来分去的情况下,又会发现分工永远也分不出决对的公平。分又会分出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部门与部门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如果说分工是一种很强的技术,那合作就是一种很强的艺术。它包括对人的性格,倾向有相当的理解。同时建立引导群体工作生活气氛。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人文关怀等等多项具体实在的工作。

总之分工肯定比不分工好很多。也只有分工与合作二者同时抓,同时都得力时才可能出现高效又团结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