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海龙王经(五)


佛说海龙王经(五)

总持品第五


  • 佛告龙王。
  • 有四事法无尽之教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分别无尽。
  • 慧无尽。
  • 明智无尽。
  • 总持辩才无尽。
  • 是为四。
  • 复有四事难摄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其性难摄。
  • 道心难摄。
  • 入法难摄入。
  • 众生行难摄。
  • 是为四。
  • 复有四坚固要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所愿坚固。
  • 奉行坚固。
  • 立忍坚固。
  • 度于因缘所造坚固。
  • 是为四。
  • 复有四所说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讲诸至诚。
  • 讲诸缘起。
  • 讲众生行。
  • 讲诸乘本无慧。
  • 是为四。
  • 复有四光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照于法界。
  • 照于智慧。
  • 照于慧明。
  • 照于如应之所说法。
  • 是为四。
  • 复有四上曜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精进为上。
  • 禁戒修行勤力为上。
  • 求积功德为上。
  • 合聚求慧为上。
  • 是为四。
  • 复有四无穷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求诸度无极而无穷极。
  • 不厌生死而无穷极。
  • 开化度人而无穷极。
  • 求诸通慧而无穷极。是为四。
  • 复有四无厌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佛前听经而无厌足。
  • 为人说经而无厌足。
  • 求诸德本而无厌足。
  • 供养如来而无厌足。
  • 是为四。
  • 复有四无能胜者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一切尘劳亦无能胜。
  • 一切诸魔亦不能胜。
  • 诸外异道亦不能胜。
  • 一切怨敌亦不能胜。
  • 是为四。
  • 复有四无习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不习声闻缘觉之乘。
  • 不习一切供养之利。
  • 不习一切诸所著求。
  • 不习一切诸凡夫行。
  • 是为四。
  • 复有四无得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何等四。
  • 不得所生。
  • 不得开化恶戒之人。
  • 不得说经在于有为为上大乘。
  • 不得乞求。
  • 是为四。
  • 复有四力无尽之藏为总持。
  • 何等四。
  • 忍力忍于一切所作。
  • 众恶慧力蠲除一切众生疑结。
  • 神通力见一切众生心之所念。
  • 善权力为一切人如应说法。
  • 是为四。
  • 复有四大藏无尽之藏为总持。
  • 何等四。
  • 不自侵欺而断三宝是则大藏。
  • 入于无量之法是则大藏。
  • 得一切心随其所志是则大藏。
  • 慧等如空是则大藏。
  • 是为四。
  • 复有四无极无尽之藏为总持。
  • 何等四。
  • 博闻无极。
  • 智慧无极。
  • 所愿无极。
  • 顺众生说法无极。
  • 是为四。
  • 菩萨复有四事不自侵至无尽之藏为总持。
  • 何等四。
  • 说法不自侵。
  • 说至诚不自侵。
  • 顺法行不自侵。
  • 得至道极不自侵。
  • 是谓四。
  • 复有四事得无所畏无尽之藏为总持。
  • 何等四。
  • 不畏恶趣。
  • 不畏众会。
  • 不畏决疑。
  • 不畏失佛道。
  • 是为四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佛告龙王。
  • 是无尽藏总持。
  • 说德无量。
  • 入无极慧集菩萨行。
  • 所可由慧。
  • 光曜庄严菩萨所求。
  • 菩萨财宝所入法藏。
  • 入总持门分别言教。
  • 严身口意得净诸国。
  • 合集自在护念正道。
  • 入众生敷慧化导。
  • 正法力精进具诸度无极。
  • 严净道场逮诸佛法。
  • 是谓无尽之藏总持。
  • 其有文名字号之数及法诸数。
  • 游于正法。
  • 皆来归斯无尽之藏为总持也。
  • 菩萨入斯于诸文字无所分别。
  • 诸法清白不坏本净故。
  • 乐一切法不侵乐法故。
  • 究竟诸法所志诸法亦无侵欺故。
  • 一切眼法不侵诸法明故。
  • 诸法假号不侵会法故。
  • 以逮诸法不侵行精进故。
  • 诸法调定于柔顺法无所侵故。
  • 诸法说之无侵光曜焚烧诸法。
  • 于无起法而无侵故。
  • 信一切法于所好法亦无侵故。
  • 说一切法于诸言教无所侵故。
  • 诸法本无于无趣法而无侵故。
  • 诸法审谛等三世法亦无侵故。
  • 诸法常住于不动法亦不侵故。
  • 诸法有哀随本所乐而为现法故。
  • 诸法悉等说无差特故。
  • 诸法求迹示现诸法至平等故。
  • 诸法所至示现入深道门故。
  • 诸法至力现诸上法故。
  • 诸法愚冥为现智明故。
  • 怀来诸法示现诸法无所亡失故。
  • 总持诸法示现诸法为无尽故。
  • 诸法寂然现憺怕故。
  • 诸法虚空而为示现广普之法故。
  • 诸法无明现痴本故。
  • 诸法悉住现所立处故诸法入慧现离痴法故。
  • 诸法人也而为示现分别诸法故。
  • 诸法离有而为示现离所有法故。
  • 诸法有难而为示现诸法瑕秽故。
  • 诸法常念而为示现宿命事故。
  • 诸法有缘示现诸法而有侵故。
  • 诸法入志而为示现寂诸乱故。
  • 诸法极重而为示现无所动法故。
  • 诸法住处而为示现众法界处故。
  • 诸法导师而为示现审谛之法故。
  • 诸法致果而为示现志无所念故。
  • 诸法唯阴而为示现蠲除五阴诸法苦患故。
  • 诸法生死示现诸法无尘故。
  • 诸法寂空示现诸法无所猗故。
  • 诸法如固示现诸法断众固故。
  • 诸法寂灭示现诸法断因缘故。
  • 佛语龙王。
  • 是名曰文字缘会无尽藏总持。
  • 菩萨得是分别一切文字所兴。
  • 譬如文字而不可尽。
  • 诸法所说不可尽亦复如是。
  • 譬如文字亦不从身出。
  • 不从心出。
  • 诸法如是不可知处。
  • 不住在身不住在心。
  • 譬如文字无所依倚。
  • 而求解说尘劳之事。
  • 亦无所净。
  • 菩萨已得无尽藏总持。
  • 虽说尘劳。
  • 不著尘垢究竟本净。
  • 譬如文字不合在身。
  • 然为他人有所解说。
  • 诸法如是。
  • 有所发起教心清净。
  • 如文字有所说时无所至凑。
  • 无所言时不处在内。
  • 诸法如是。
  • 假使说时无所至到。
  • 设不说时不积在内。
  • 如文字无色无见而现在外。
  • 诸色如是。
  • 无色无见由心因缘而有退转。
  • 如文字虚自在寂寞。
  • 悉以恍惚无作字者。
  • 诸法如是。
  • 虚静寂寞莫有造作。
  • 如文字不出染污嗔恚愚痴。
  • 又因文字而有音教。
  • 诸法如是。
  • 不出染污贪騃之惑。
  • 由从想念起淫怒痴。
  • 如文字因诸贪缘说得果证。
  • 文字无得亦无有证。
  • 诸法如是因其缘对说有果证。
  • 计于本法无果无证。
  • 譬如诸法无不因字。
  • 诸行如是所有诸法皆由佛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