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龍王經(五)


佛說海龍王經(五)

總持品第五


  • 佛告龍王。
  • 有四事法無盡之教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分別無盡。
  • 慧無盡。
  • 明智無盡。
  • 總持辯才無盡。
  • 是為四。
  • 復有四事難攝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其性難攝。
  • 道心難攝。
  • 入法難攝入。
  • 眾生行難攝。
  • 是為四。
  • 復有四堅固要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所願堅固。
  • 奉行堅固。
  • 立忍堅固。
  • 度於因緣所造堅固。
  • 是為四。
  • 復有四所說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講諸至誠。
  • 講諸緣起。
  • 講眾生行。
  • 講諸乘本無慧。
  • 是為四。
  • 復有四光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照於法界。
  • 照於智慧。
  • 照于慧明。
  • 照於如應之所說法。
  • 是為四。
  • 復有四上曜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精進為上。
  • 禁戒修行勤力為上。
  • 求積功德為上。
  • 合聚求慧為上。
  • 是為四。
  • 復有四無窮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求諸度無極而無窮極。
  • 不厭生死而無窮極。
  • 開化度人而無窮極。
  • 求諸通慧而無窮極。是為四。
  • 復有四無厭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佛前聽經而無厭足。
  • 為人說經而無厭足。
  • 求諸德本而無厭足。
  • 供養如來而無厭足。
  • 是為四。
  • 復有四無能勝者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一切塵勞亦無能勝。
  • 一切諸魔亦不能勝。
  • 諸外異道亦不能勝。
  • 一切怨敵亦不能勝。
  • 是為四。
  • 復有四無習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不習聲聞緣覺之乘。
  • 不習一切供養之利。
  • 不習一切諸所著求。
  • 不習一切諸凡夫行。
  • 是為四。
  • 復有四無得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何等四。
  • 不得所生。
  • 不得開化惡戒之人。
  • 不得說經在於有為為上大乘。
  • 不得乞求。
  • 是為四。
  • 復有四力無盡之藏為總持。
  • 何等四。
  • 忍力忍於一切所作。
  • 眾惡慧力蠲除一切眾生疑結。
  • 神通力見一切眾生心之所念。
  • 善權力為一切人如應說法。
  • 是為四。
  • 復有四大藏無盡之藏為總持。
  • 何等四。
  • 不自侵欺而斷三寶是則大藏。
  • 入於無量之法是則大藏。
  • 得一切心隨其所志是則大藏。
  • 慧等如空是則大藏。
  • 是為四。
  • 復有四無極無盡之藏為總持。
  • 何等四。
  • 博聞無極。
  • 智慧無極。
  • 所願無極。
  • 順眾生說法無極。
  • 是為四。
  • 菩薩復有四事不自侵至無盡之藏為總持。
  • 何等四。
  • 說法不自侵。
  • 說至誠不自侵。
  • 順法行不自侵。
  • 得至道極不自侵。
  • 是謂四。
  • 復有四事得無所畏無盡之藏為總持。
  • 何等四。
  • 不畏惡趣。
  • 不畏眾會。
  • 不畏決疑。
  • 不畏失佛道。
  • 是為四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佛告龍王。
  • 是無盡藏總持。
  • 說德無量。
  • 入無極慧集菩薩行。
  • 所可由慧。
  • 光曜莊嚴菩薩所求。
  • 菩薩財寶所入法藏。
  • 入總持門分別言教。
  • 嚴身口意得淨諸國。
  • 合集自在護念正道。
  • 入眾生敷慧化導。
  • 正法力精進具諸度無極。
  • 嚴淨道場逮諸佛法。
  • 是謂無盡之藏總持。
  • 其有文名字號之數及法諸數。
  • 遊於正法。
  • 皆來歸斯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 菩薩入斯於諸文字無所分別。
  • 諸法清白不壞本淨故。
  • 樂一切法不侵樂法故。
  • 究竟諸法所志諸法亦無侵欺故。
  • 一切眼法不侵諸法明故。
  • 諸法假號不侵會法故。
  • 以逮諸法不侵行精進故。
  • 諸法調定於柔順法無所侵故。
  • 諸法說之無侵光曜焚燒諸法。
  • 於無起法而無侵故。
  • 信一切法於所好法亦無侵故。
  • 說一切法於諸言教無所侵故。
  • 諸法本無於無趣法而無侵故。
  • 諸法審諦等三世法亦無侵故。
  • 諸法常住於不動法亦不侵故。
  • 諸法有哀隨本所樂而為現法故。
  • 諸法悉等說無差特故。
  • 諸法求跡示現諸法至平等故。
  • 諸法所至示現入深道門故。
  • 諸法至力現諸上法故。
  • 諸法愚冥為現智明故。
  • 懷來諸法示現諸法無所亡失故。
  • 總持諸法示現諸法為無盡故。
  • 諸法寂然現憺怕故。
  • 諸法虛空而為示現廣普之法故。
  • 諸法無明現痴本故。
  • 諸法悉住現所立處故諸法入慧現離痴法故。
  • 諸法人也而為示現分別諸法故。
  • 諸法離有而為示現離所有法故。
  • 諸法有難而為示現諸法瑕穢故。
  • 諸法常念而為示現宿命事故。
  • 諸法有緣示現諸法而有侵故。
  • 諸法入志而為示現寂諸亂故。
  • 諸法極重而為示現無所動法故。
  • 諸法住處而為示現眾法界處故。
  • 諸法導師而為示現審諦之法故。
  • 諸法致果而為示現志無所念故。
  • 諸法唯陰而為示現蠲除五陰諸法苦患故。
  • 諸法生死示現諸法無塵故。
  • 諸法寂空示現諸法無所猗故。
  • 諸法如固示現諸法斷眾固故。
  • 諸法寂滅示現諸法斷因緣故。
  • 佛語龍王。
  • 是名曰文字緣會無盡藏總持。
  • 菩薩得是分別一切文字所興。
  • 譬如文字而不可盡。
  • 諸法所說不可盡亦復如是。
  • 譬如文字亦不從身出。
  • 不從心出。
  • 諸法如是不可知處。
  • 不住在身不住在心。
  • 譬如文字無所依倚。
  • 而求解說塵勞之事。
  • 亦無所淨。
  • 菩薩已得無盡藏總持。
  • 雖說塵勞。
  • 不著塵垢究竟本淨。
  • 譬如文字不合在身。
  • 然為他人有所解說。
  • 諸法如是。
  • 有所發起教心清淨。
  • 如文字有所說時無所至湊。
  • 無所言時不處在內。
  • 諸法如是。
  • 假使說時無所至到。
  • 設不說時不積在內。
  • 如文字無色無見而現在外。
  • 諸色如是。
  • 無色無見由心因緣而有退轉。
  • 如文字虛自在寂寞。
  • 悉以恍惚無作字者。
  • 諸法如是。
  • 虛靜寂寞莫有造作。
  • 如文字不出染汙嗔恚愚痴。
  • 又因文字而有音教。
  • 諸法如是。
  • 不出染汙貪騃之惑。
  • 由從想念起淫怒痴。
  • 如文字因諸貪緣說得果證。
  • 文字無得亦無有證。
  • 諸法如是因其緣對說有果證。
  • 計於本法無果無證。
  • 譬如諸法無不因字。
  • 諸行如是所有諸法皆由佛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