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达达瑟》赴京津沪粤巡演前专访总编导、文学台本创作者蒙麓光


辰良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蒙麓光憧憬未来


曾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囊括“创作金奖”、“表演金奖”、“舞美设计金奖”全部三项金奖,又在第十届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评选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的黎族歌舞诗《达达瑟》,本月3日赴京、津、沪、粤巡演。临行前,记者颇费周折,独家采访了忙得脚不沾地的总编导、文学台本创作者蒙麓光,挖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达达瑟,千呼万唤始出来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蒙麓光与《达达瑟》结不解之缘


出生在黑龙江的蒙麓光,1991年来到海南,对这里的椰风海韵、黎族风情一见如故,于是滋生了两个心愿:编两台歌舞诗分别系统地宣传椰风海韵和黎族人民。

她在编导诸如春节晩会,椰子节、建省十周年等大型文艺晚会的同时,于1998年开始着手创作歌舞诗《椰•海•情》文学台本,并且前后修改了20多稿,稿纸摞有一尺多厚。这个台本一直得到省领导蔡长松、洪寿祥的认可、关心与支持,被列为我省参评“五个一工程奖”的重点扶持剧目。


1999年,她被抽调到人偶剧《鹿回头》剧组任导演和舞蹈编导,进驻五指山,《椰•海•情》因此搁了一年多。所幸的是,她在剧组里与文化部派来的总导演彭林合作,学到许多东西,同时经常深入黎寨采风,体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灵感不时迸发出艺术的火花。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你看,一首民谣成了她的舞蹈《牛踩田》;夕阳西下,人骑在牛背上,吹着树叶悠然返家,成为她的得意之笔;一幅国画,成为她提炼《山兰女》戳洞、播种、培土动作的主题……


“五指山远离闹区,我在那里心灵非常宁静,看了许多书,创作了大量舞段,熟悉了带戏剧情节的舞台剧的导演技巧,长期来积累的素材第一次得到尽情发挥。”蒙麓光深情地说,“这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直到2001年,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省民宗办,海口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联合决定从《椰•海•情》中抽出《椰林青春》《槟榔树下》《凤凰花红》三个突出黎族特色的篇章进行加工扩展,以代表海南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起了一个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名字《达达瑟》(黎语为“非常美好”之意),而这时离会演时间仅28天。


时间 紧,任务重。省里抽调海南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和五指山、乐东、陵水、琼中等地的几名“土”歌手参加排练演出。剧组每天8时进场,一直排练至深夜,导演组“流水作业”,演员们则“三班倒”。终于,《达达瑟》在千呼万唤中诞生了,并且在全国性的舞台上盛装亮相,一鸣惊人。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达达瑟》盛装亮相,一鸣惊人


巧手法,需要细心去品读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云山恋》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达达瑟》从历史、民俗、生命的独特角度切入,以黎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为三棱镜,折射出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并把三种角度融汇贯通,展现史诗式的恢宏和浪漫主义的诗情。

大凡舞台上的双人舞,多系纯爱情的卿卿我我之作,而蒙麓光的双人舞《云山恋》则通过写意手法,展现抽象的黎族舞蹈,演绎的不仅是男女之间的依恋,而且是云山和人类之间的依恋:人需要云山的润泽,云山需要人去保护;山,象征着民族之魂。巧妙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这标志着蒙麓光编导思想趋向成熟,思维更进一层。著名舞蹈专家贾作光认为,“《达达瑟》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云山恋》的风格与整台节目的风格不同,排在中篇起到“移调”作用,让观众感到奇峰突起,然后慢慢还原。一脸疲惫的蒙麓光谈到这里笑容可掬:“这个舞蹈是用现代思维方式去演绎古老的黎族文化,用一种抽象写意的手法,把黎族舞蹈加以显现,主创人员都非常喜欢。”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婀娜的舞姿一枝独秀


打柴舞是海南人民常见的娱乐形式,而蒙麓光却从另一角度去挖掘它的内涵,通过改造,打柴舞的竹竿,一会变成竹楼,一会儿变成晒山兰的架子;同时糅进的民间舞蹈,既像打柴舞,又像跺山兰。这就是令人耳目一新且在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的《山兰架》。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简单的舂米动作,经蒙麓光的编排,形成三次不同节奏的《舂米舞》,诉说着黎族人民生活的变迁:由单调到希望再到欢乐。


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织彩锦》中的运用颇为巧妙。领唱演员在真实的纺织机上操作,黎妹们则用从原生态的动作中提炼而成卡通式夸张的舞蹈语汇,展示真实的生活;而当她们“摇身一变”时,则示意“黎锦是这样织出来的”。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黎锦是这样织出来的


再复排,流着眼泪趴下了


《达达瑟》在全国屡获大奖,按理说是不可挑剔的。然而,在赴京、津、沪、粤巡演前,剧组又根据省领导的意见进行修改、复排、再复排。


蒙麓光与有关部门领导及同伴们一道对整体结构重新调整排列,使其相互之间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活逻辑;突出诗化结构,于首尾增加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人类的贡献,并用摇篮曲的旋律贯穿其中,使其内涵更加深刻;对每个节目进行修改、精排,使作品连起来成一台戏,分开了独立成章;对舞美灯光等也做了大幅度调整。


由于会议占场,原定的舞台合成、彩排时间从三天缩为一天半。其时,已经连续数日昼夜修改节目的蒙麓光,仍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海口人大会堂指挥演员合成,每一个细节她都躬亲酌筹,一不满意,立即从来。脚站肿了,嗓子喊哑了,眼睛几乎睁不开了,众多记者见状只好打消采访她的念头。8月29日上午,蒙麓光和剧组全体人员从8时开始进场合成,一直忙到下午2点多。当最后一个节目走完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蒙麓光眼眶一红,豆大的泪珠往下掉,一头趴在椅背上……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蒙麓光指挥演员合成


“真正的精品,需要不断修改、完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蒙麓光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清清嗓子,对记者重复着:“只要有时间,《达达瑟》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


新版本,瑰丽的黎族画卷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剧照


据蒙麓光介绍,修改后的《达达瑟》,由序、尾声和上、中、下篇组成,13个节目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瑰丽的黎族风情画卷。


一曲《歌赶鸟》,迭着三个画面,拉开了序幕。舞蹈《山兰女》《围猎曲》《牛踩田》,女声表演唱《摇篮调》,敞开黎家人质朴的胸怀,带你走进五指山,走进上篇“拜扣(女人)的地、帕曼(男人)的天”,感悟黎族人民的劳动场景。在中篇“拜扣与帕曼的三月三”里,歌表演《探情谣》、双人舞《云山恋》、群舞《迎新娘》、器乐表演《黎乡夜》,演绎黎族人的恋爱、婚嫁。由《山兰架》《织彩锦》《阿寿婆》组成的下篇“拜扣的舞、帕曼的歌”,让人领略到黎家生活的甘甜。尾声:嘿,俊扣(跳舞吧)!用炽热的歌声和欢乐的舞蹈赞美五指山,赞美海南岛……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剧照

2002年9月4日

辰良>蒙麓光,编织瑰丽的黎族画卷

敬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陈介雄诗文书画”公众号,更多内容等着您。

鸣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向拍摄、制作者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