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達達瑟》赴京津滬粵巡演前專訪總編導、文學臺本創作者蒙麓光


辰良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蒙麓光憧憬未來


曾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囊括“創作金獎”、“表演金獎”、“舞美設計金獎”全部三項金獎,又在第十屆國家舞臺藝術最高獎——文華獎評選中榮獲“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導獎”的黎族歌舞詩《達達瑟》,本月3日赴京、津、滬、粵巡演。臨行前,記者頗費周折,獨家採訪了忙得腳不沾地的總編導、文學臺本創作者蒙麓光,挖出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達達瑟,千呼萬喚始出來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蒙麓光與《達達瑟》結不解之緣


出生在黑龍江的蒙麓光,1991年來到海南,對這裡的椰風海韻、黎族風情一見如故,於是滋生了兩個心願:編兩臺歌舞詩分別系統地宣傳椰風海韻和黎族人民。

她在編導諸如春節晩會,椰子節、建省十週年等大型文藝晚會的同時,於1998年開始著手創作歌舞詩《椰•海•情》文學臺本,並且前後修改了20多稿,稿紙摞有一尺多厚。這個臺本一直得到省領導蔡長松、洪壽祥的認可、關心與支持,被列為我省參評“五個一工程獎”的重點扶持劇目。


1999年,她被抽調到人偶劇《鹿回頭》劇組任導演和舞蹈編導,進駐五指山,《椰•海•情》因此擱了一年多。所幸的是,她在劇組裡與文化部派來的總導演彭林合作,學到許多東西,同時經常深入黎寨採風,體驗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靈感不時迸發出藝術的火花。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你看,一首民謠成了她的舞蹈《牛踩田》;夕陽西下,人騎在牛背上,吹著樹葉悠然返家,成為她的得意之筆;一幅國畫,成為她提煉《山蘭女》戳洞、播種、培土動作的主題……


“五指山遠離鬧區,我在那裡心靈非常寧靜,看了許多書,創作了大量舞段,熟悉了帶戲劇情節的舞臺劇的導演技巧,長期來積累的素材第一次得到盡情發揮。”蒙麓光深情地說,“這是我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直到2001年,省委宣傳部、省文體廳、省民宗辦,海口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局聯合決定從《椰•海•情》中抽出《椰林青春》《檳榔樹下》《鳳凰花紅》三個突出黎族特色的篇章進行加工擴展,以代表海南參加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並起了一個獨特而富有詩意的名字《達達瑟》(黎語為“非常美好”之意),而這時離會演時間僅28天。


時間 緊,任務重。省裡抽調海南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和五指山、樂東、陵水、瓊中等地的幾名“土”歌手參加排練演出。劇組每天8時進場,一直排練至深夜,導演組“流水作業”,演員們則“三班倒”。終於,《達達瑟》在千呼萬喚中誕生了,並且在全國性的舞臺上盛裝亮相,一鳴驚人。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達達瑟》盛裝亮相,一鳴驚人


巧手法,需要細心去品讀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雲山戀》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達達瑟》從歷史、民俗、生命的獨特角度切入,以黎族的歷史和生活方式為三稜鏡,折射出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狀態,並把三種角度融匯貫通,展現史詩式的恢宏和浪漫主義的詩情。

大凡舞臺上的雙人舞,多系純愛情的卿卿我我之作,而蒙麓光的雙人舞《雲山戀》則通過寫意手法,展現抽象的黎族舞蹈,演繹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依戀,而且是雲山和人類之間的依戀:人需要雲山的潤澤,雲山需要人去保護;山,象徵著民族之魂。巧妙的表現手法,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主題。這標誌著蒙麓光編導思想趨向成熟,思維更進一層。著名舞蹈專家賈作光認為,“《達達瑟》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雲山戀》的風格與整臺節目的風格不同,排在中篇起到“移調”作用,讓觀眾感到奇峰突起,然後慢慢還原。一臉疲憊的蒙麓光談到這裡笑容可掬:“這個舞蹈是用現代思維方式去演繹古老的黎族文化,用一種抽象寫意的手法,把黎族舞蹈加以顯現,主創人員都非常喜歡。”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婀娜的舞姿一枝獨秀


打柴舞是海南人民常見的娛樂形式,而蒙麓光卻從另一角度去挖掘它的內涵,通過改造,打柴舞的竹竿,一會變成竹樓,一會兒變成曬山蘭的架子;同時糅進的民間舞蹈,既像打柴舞,又像跺山蘭。這就是令人耳目一新且在文藝會演中獲一等獎的《山蘭架》。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簡單的舂米動作,經蒙麓光的編排,形成三次不同節奏的《舂米舞》,訴說著黎族人民生活的變遷:由單調到希望再到歡樂。


虛實結合的手法,在《織彩錦》中的運用頗為巧妙。領唱演員在真實的紡織機上操作,黎妹們則用從原生態的動作中提煉而成卡通式誇張的舞蹈語彙,展示真實的生活;而當她們“搖身一變”時,則示意“黎錦是這樣織出來的”。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黎錦是這樣織出來的


再復排,流著眼淚趴下了


《達達瑟》在全國屢獲大獎,按理說是不可挑剔的。然而,在赴京、津、滬、粵巡演前,劇組又根據省領導的意見進行修改、復排、再復排。


蒙麓光與有關部門領導及同伴們一道對整體結構重新調整排列,使其相互之間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活邏輯;突出詩化結構,於首尾增加母親形象,突出母親對人類的貢獻,並用搖籃曲的旋律貫穿其中,使其內涵更加深刻;對每個節目進行修改、精排,使作品連起來成一臺戲,分開了獨立成章;對舞美燈光等也做了大幅度調整。


由於會議佔場,原定的舞臺合成、彩排時間從三天縮為一天半。其時,已經連續數日晝夜修改節目的蒙麓光,仍然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海口人大會堂指揮演員合成,每一個細節她都躬親酌籌,一不滿意,立即從來。腳站腫了,嗓子喊啞了,眼睛幾乎睜不開了,眾多記者見狀只好打消採訪她的念頭。8月29日上午,蒙麓光和劇組全體人員從8時開始進場合成,一直忙到下午2點多。當最後一個節目走完時,記者在現場看到,蒙麓光眼眶一紅,豆大的淚珠往下掉,一頭趴在椅背上……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蒙麓光指揮演員合成


“真正的精品,需要不斷修改、完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蒙麓光揉揉佈滿血絲的眼睛,清清嗓子,對記者重複著:“只要有時間,《達達瑟》需要不斷地修改、完善。”


新版本,瑰麗的黎族畫卷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劇照


據蒙麓光介紹,修改後的《達達瑟》,由序、尾聲和上、中、下篇組成,13個節目有機地糅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瑰麗的黎族風情畫卷。


一曲《歌趕鳥》,迭著三個畫面,拉開了序幕。舞蹈《山蘭女》《圍獵曲》《牛踩田》,女聲表演唱《搖籃調》,敞開黎家人質樸的胸懷,帶你走進五指山,走進上篇“拜扣(女人)的地、帕曼(男人)的天”,感悟黎族人民的勞動場景。在中篇“拜扣與帕曼的三月三”裡,歌表演《探情謠》、雙人舞《雲山戀》、群舞《迎新娘》、器樂表演《黎鄉夜》,演繹黎族人的戀愛、婚嫁。由《山蘭架》《織彩錦》《阿壽婆》組成的下篇“拜扣的舞、帕曼的歌”,讓人領略到黎家生活的甘甜。尾聲:嘿,俊扣(跳舞吧)!用熾熱的歌聲和歡樂的舞蹈讚美五指山,讚美海南島……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劇照

2002年9月4日

辰良>蒙麓光,編織瑰麗的黎族畫卷

敬請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陳介雄詩文書畫”公眾號,更多內容等著您。

鳴謝: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特向拍攝、製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