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規劃獲批,設T4航站樓,一軸一帶,一核三區

記者瞭解到,廣州北站地區(樞紐門戶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近日通過市政府審批,並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佈實施。樞紐門戶區用地採用圈層式佈局,緊鄰樞紐的內圈層佈局商業設施用地,外圈層佈局會展和配套設施用地,總開發建設量214萬平方米。

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規劃獲批,設T4航站樓,一軸一帶,一核三區

北站效果圖

規劃商業居住混合地塊共12塊

廣州北站是廣州北部重要的鐵路樞紐,規劃總體場站規模達到18臺36線,規劃遠期鐵路,年發送量可達4288萬人次。目前已開通的線路有京廣鐵路、京廣-廣深港高鐵,在建的有粵北的廣清城際和大灣區的廣佛環、穗莞深城際,規劃中的還有廣清永高鐵(聯通湖南、陝西)、廣河高鐵(聯通粵東、福建、江西、浙江、上海)、以及貴廣-廣寧高鐵聯絡線(聯通粵西、廣西、貴州)。

同時,廣州北站距離白雲機場直線距離僅10公里,通過空鐵聯運,可實現“到北站即到機場”。這樣機場的腹地範圍也不再侷限於廣州,而是進一步擴大到泛珠三角區域,覆蓋人口超過4.53億,佔全國人口的35%。

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用地位於花都區南部,北至雲山大道,南至濱湖路,東至建設路,西至金鐘路,總面積約175.8公頃。樞紐門戶區用地採用圈層式佈局,緊鄰樞紐的內圈層佈局商業設施用地,外圈層佈局會展和配套設施用地,總開發建設量214萬平方米。規劃居住地塊容積率2.9~4.5,商業商務地塊容積率2.5~6.5,會展用地容積率為0.8,商業居住混合地塊共12塊,容積率2.9~6.5,其中西廣場商住混合地塊的商業建築量比例不低於50%,樞紐門戶區規劃居住總建築面積不超過45.7萬平方米。

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規劃獲批,設T4航站樓,一軸一帶,一核三區

北站與機場交通聯繫圖

東廣場設置直聯機場的T4航站樓綜合體

依託北站樞紐,樞紐門戶片區將形成“一軸一帶,一核三區”的規劃結構。“一軸”即站前門戶形象軸,“一帶”即新街大道城市發展帶,三區分別為站西商務服務區 (西廣場)、站東商務服務區(東廣場)和現代會展區。

下一步,將對樞紐東西廣場以及周邊舊城區進行優化提升,佈局科創研發、總部辦公、商旅商務等產業功能為主,西廣場發展交通服務、商務、總部辦公、科創研發,打造“零換乘、一體化”的現代高鐵商務區。東廣場設置直聯機場的T4航站樓綜合體,裙樓以交通功能為主,塔樓搭配辦公、酒店,周邊配套為旅客服務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星級酒店等商旅服務設施及科創研發產業,實現交通直聯與綜合開發。“三區”中的現代會展區承接車站樞紐門戶區外溢功能,打造“展銷博覽-產業服務”聯動發展的綜合發展片區,共規劃有15.2萬平方米會展建築面積。未來北站周邊不僅僅是交通設施,還充滿藝術氣息,規劃沿“一軸”則佈置藝術長廊、文化設施、雲谷公園、下沉水幕劇場,以及小型美術館、小型音樂廳、小型劇場等,打造公園裡的城市和藝術中的城市。

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規劃獲批,設T4航站樓,一軸一帶,一核三區

北站東、西廣場效果圖

規劃居住人口1.6萬人配置公共服務設施29處

最新獲批的規劃中提出,在保證主導功能區內總建築量、功能配比、骨架路網、公共服務設施總量不變情況下,後續結合城市設計深化,局部地塊、路網的控規修改可採用控規修改程序,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審定。

道路交通方面,形成“四橫四縱”骨架路網,新增站西路與雅瑤路銜接,並把站西路、站前路向南打通至濱河路,強化交通疏解,增加支路網,整體路網密度為10.69公里/平方公里。

按照《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片區居住人口1.6萬人,配置公共服務設施29處。根據開發量增容市政設施規模,保障服務能力,配置市政設施19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