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认为君臣关系不能替换


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认为君臣关系不能替换

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解释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天和地一样不能相互替换。夏桀、商纣是暴虐昏君,而商汤、周武王则是仁德明主,他们让天下万民归心,取代纣王,创立商朝。由此看,礼教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地位高下之分。它的主要作用也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物。

没有一定的名位,就不好张扬。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上下才能尊卑有序。仲叔于奚为卫国建立了大功,他谢绝了赏赐的封地,却请求允许他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轻易赏赐他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处理政事不坚持原则,国家也就会慢慢走向危亡。


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认为君臣关系不能替换

孔子的《论语》一直倍受世人推崇,最近几年,更是因了学者的解读让它进入千家万户,一直以来,国学中断,之前,一直是读书人阅读的经典,却因历史原因,被束之高阁,这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论语》再度被国人所关注,而孔子热,也再次漫延国内外,好多地方兴建孔子学院。

但是解读孔子的著作,更多时候,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孔了的史迹,在很多历史名著中出现,他的言论和观点,也被史学家所记述。司马光的笔下就记录了孔子的点滴,虽然笔墨不是很多,却让我们领略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他由一件小事,进而谈论自己的礼教,现在读来,仍然令我有些醍醐灌顶之感。

一位教授讲《论语》,被国人称之为国学圣女,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而且,由此起家,位列富豪之中,也让人心生感叹。后来,随着她地位的提升,渐渐变得骄奢起来,喜欢讲究排场,追求享受,让人所不齿,从而被民众推下了神坛,恢复其本来面目。如此看来,她还是未能吃透孔子精神,只得皮毛。一个不曾遵守礼教的人,却四处宣扬孔子精神,我们暂且只能认为其是挂羊头卖狗肉,与孔子的实质和精髓所不符。

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认为君臣关系不能替换

再看孔子言论,天子要赏赐有功之臣,他却有些得意忘形地提出享受贵族所佩戴的马饰,但孔子坚决不让卫王如此做,他认为,尊卑一定要有序,不能乱了规矩,也即礼教,有些原则性的东西,必须坚持。现在来看,这是对的。单位上,领导才有单独的办公室,如果一名普通的员工,取得了一些成绩,CEO准备奖励他,对方却提出要一间独立的办公室。

恐怕CEO不会同意,办公室是一种权利和身份的象征,表明一个人所取得的地位之后,所拥有的配置和待遇,若寻常员工,随随便便的也能拥有和领导一样的地位,那估计这个单位就乱了,上下级关系会变得非常紧张,领导有时候会指挥不对下属。因为,他有了依仗,可以凭借此和领导讨价还价。

周文王推演《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认为君臣关系不能替换

很多时候,制度不能变,一旦制定下,那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定马虎不得,拿制度管人,是一个企业走向兴盛的开始,而废弃制度,则会令企业走向衰亡,国与企同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