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些虛偽的、可笑的、墮落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清代吳趼人的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描繪了主人公“九死一生”自應世以來二十年間的見聞,“蛇蟲鼠蟻”、“豺狼虎豹”、“魑魅魍魎”,上至官員,下至流娼,展示出清朝統治下社會的潰爛不堪。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些虛偽的、可笑的、墮落的




作者吳趼人,嶺南佛山人,其人生性耿介,狂放不羈,幽默達觀。不願與權貴交往,曾拒絕清政府經濟特科的考試,絕意仕途。

他先取字“繭人”,一次,不慎摔傷一足,於是易名“趼人”。他的朋友給他寫信時,常常誤為“妍人”或“研人”,他只有作詩自白,其中兩句是:“偷向妝臺攬鏡照,阿儂原不是妍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些虛偽的、可笑的、墮落的


魯迅先生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評價是:“作者經歷較多,故所敘之族類亦較夥,官師士商,皆著於錄……惜描寫失之張皇,時或傷於溢惡,言違真實,則感人之力頓微,終不過連篇話柄,僅足供閒散者的談筆之資”

這本小說的敘述語氣的確尖酸,但若因魯迅先生的評價而放棄了這本小說,就真是可惜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被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其餘三部則是:《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孽海花》。所謂譴責小說,用魯迅先生的定義就是: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清代內政腐朽,外交軟弱,國勢漸微,許多有改良主見的文人以小說的形式針砭時弊,因此譴責小說開始興盛起來。




因為通常發表在報刊上,這類小說缺乏清晰合理的結構,但不妨礙它們以一個主人公為主線,描繪出許多可笑可嘆的故事。

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第二回“守常經不使疏逾戚,睹怪狀幾疑賊是官“,不是“賊是官“,而是縣太爺做了賊。

第三回中,一個流娼為她相好的“土老兒“捐官,還捐了個二品的道臺。而那流娼,也弄了個誥封夫人的二品命婦。”土老兒“人如綽號,肯定沒什麼文化,這樣的人都當上了二品的官兒,一個流娼都是二品誥命了。

同樣在第三回,一個候補道讓自己的夫人去給制臺大人“按摩“,結果被制臺的許多姨太發現給打出去了,鬧得人盡皆知。你說那候補道沒有臉呆下去了?不,他還得意的很呢。正所謂:”不怕頭巾染綠,須知頂戴將紅“。

這是官場,還有商場上的騙子。

第五回“珠寶店巨金騙去,州縣官實價開來“,珠寶店被騙無路可循,店員掌櫃面臨鉅額賠款,哪知背後的主謀竟就是這家珠寶店的東家。通俗點說就是東家買彩票,分了地下的店員和掌櫃的一點,結果中了,大家一起發財。但東家就想獎金本來都是我的憑什麼分給你們,於是設計了這騙局,把掌櫃和店員吃進嘴裡的再叫他們吐出來。

再如第六回“徹底尋根表明騙子,窮形極相畫出旗人”:

繼之笑道:“兄弟,你處世日子淺,哪裡知道得許多。那旗人是最會擺架子的,任是窮到怎麼樣,還是要擺著窮架子。有一個笑話,還是我用的底下人告訴我的……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館裡,看見一個旗人進來泡茶,卻是自己帶的茶葉,打開了紙包,把茶葉盡情放在碗裡。那堂上的人道:‘茶葉怕少了罷?’那旗人哼了一聲道:‘你哪裡懂得!我這個是大西洋紅毛法蘭西來的上好龍井茶,只要這麼三四片就夠了。要是多泡了幾片,要鬧到成年不想喝茶呢。’堂上的人,只好同他泡上了。高升聽了,以為奇怪,走過去看看,他那茶碗裡間,飄著三四片茶葉,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說沒有紅色,連黃也不曾黃一黃,竟是一碗白冷冷的開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後來又看見他在腰裡掏出兩個京錢來,買了一個燒餅,在那裡撕著吃,細細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個多時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個指頭兒,蘸些唾沫,在桌上寫字,蘸一口,寫一筆。高升心中很以為奇,暗想這個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館裡還背臨古帖呢!細細留心去看他寫甚麼字。原來他那裡是寫字,只因他吃燒餅時,雖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餅上的芝麻,總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頭舐了,拿手掃來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見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裡假裝著寫字蘸來吃。看他寫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顆也沒有了。他又忽然在那裡出神,象想甚麼似的。想了一會,忽然又象醒悟過來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寫字。你道為甚麼呢?原來他吃燒餅的時候,有兩顆芝麻掉在桌子縫裡,任憑他怎樣蘸唾沫寫字,總寫他不到嘴裡,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記的樣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樣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來,他再做成寫字的樣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這只是全書的前六回,整本書包含近200個小故事,涉及商場、官場、三教九流,暴露了晚清官場的腐敗和社會道德的淪喪。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些虛偽的、可笑的、墮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