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河南是歷史文化大省,俗話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中原文化在曾經,是殿堂級的存在。

山東也是歷史文化大省,孔孟之鄉,思想之鄉,享譽世界;陝西更是歷史文化大省,十三朝古都長安,令三秦大地輝煌燦爛。至於陝西,堯都故里、晉商文化,也是有著驕傲的歷史資本。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作為兄弟省份,陝晉豫魯四家在歷史文化上誰也沒服過誰。然而,在當代的文化傳播上,貌似河南已經被這三家甩得遠遠了。

為什麼貓叔單說影視文學呢?其實,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裡,人們接觸的、易於接受的文化傳播手段,就是影視了,而且它現在又已經轉變成為一個文學類型了,也就是說,影視文學是現在人們生活中,除了教育學習外,接觸的另一個主流傳播方式。

在這裡,先聲明一下,本文不接受無理取鬧、地域攻擊和玻璃心。昨天我發了一個微頭條,引來了眾多討論,還有一波無理取鬧。所以,我就在這正名,踏踏實實的討論現象,不節外生枝。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閒話少說,就影視文學作品,陝西、山西和山東,確實比河南強悍了許多。這裡的作品,是指反映近現代時間,地域風俗文化,有深度、有知名度的影視劇。如山東有《大染坊》、《闖關東》、《紅高粱》、《父母愛情》等,山西有《喬家大院》、《走西口》等,陝西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這些都是深刻的反映著當地民俗文化色彩,而且有深度,在全國有著很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但是,河南卻鮮有拿得出手,與上述影視相提並論的作品。昨天的那個微頭條裡,很多朋友在評論區裡也列舉了很多有關河南的影視作品,如《河洛康家》、《大中醫》、《大河兒女》等,確實這些作品也非常不錯,有一定的口碑。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然而,它們無論從深刻度和知名度上,都不能和兄弟省份的作品並提,只能侷限於河南本土,沒有走出河南面向全國,其影響力和口碑都比較不了。

就目前而言,大陸的影視文學比較強悍的地方,應當屬京滬地區與東北了。京滬屬於經濟政治文化強區,不能前來比較。而東北地 影視文學,由本山大叔撐起來的。富有感染力的東北話,已經傳染民間,二人轉的地域舞臺也面向全國,不管你是否喜歡,它確實這樣存在了。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鄉村愛情》系列、《劉老根》系列,是反映東北地域文化色彩的代表作品,不過由於表現得過於“土”、“俗”,一直也被大雅之人詬病著。然而,像陝晉魯這一地區的影視文學,卻沒有如此的尷尬。

當代話語權的硬實力,一方面是經濟,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了。在文化傳播上,省級傳媒和影視作品又是兩支重要的力量。在省級傳媒上,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及江蘇衛視是非常強悍的,他們打造的娛樂道路受到了全國年輕人的歡迎,是Very fashional ,娛樂時尚,令人沉迷不已。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江蘇和浙江是屬於經濟強省,所以衛視臺表現的那個fashional,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娛樂精神配得上自己的時尚氣質。然而湖南衛視的娛樂道路,似乎反映不了當地的文化風貌,與其現實生活有很大的割裂。當然,湖南臺並不是完全這樣的,在十幾年前它們也一度推廣著本省文化,《血色湘西》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再看看北方四省,省級傳媒的表現就十分接地氣了(山東臺別摳腳)!就拿河南衛視來說吧,在推廣本地區文化上是不遺餘力,很有作為歷史文化大省的範。文有《梨園春》,武有《武林風》,這兩家的受眾雖然不如那些fashional的衛視臺強,但是也有著一定的知名度。不過,總體來說,它的衛視實力在全國只能排中等。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衛視實力,也是反映經濟實力的一個標準,河南的衛視實力,就是這樣對標了人均GDP。那還是得從影視文學作品上來說了,或許有這樣的一批黑馬,才能給河南的傳媒文化上增添一抹色彩。

其實,河南的豫劇受眾群體不弱於京劇、黃梅戲和粵劇,這得歸功於幾十年前的老一輩藝術家們,由豫劇編排的影視代表作品常香玉的《花木蘭》、魏雲的《朝陽溝》及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這些響噹噹的戲劇影視文學,在五十年前就已經把河南文化推向了一個高度。然而,時過境遷,這種高度不再了。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隨著經濟化大潮的到來,河南本土文化的影響力似乎在一直收縮,再由於大批的人出去打工,難免有些負面事情出來,結果,河南人的汙名也越來越多,最終給人留下的印象除了井蓋之外,就是農民工、土等特點。那種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已經在當代的河南人身上反映不出來了。

河南人的樸實、勤勞的優秀品質,也只能通過陝西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前來表達,你說這是好事呢,還是有點尷尬呢?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貓叔沒有跟風黑過馮導,他是一個有大情懷的人,《一九四二》這部電影,真實的反映了河南人民曾經痛苦的歷史。說句違心的話,它是一部好作品,但是沒有反映河南人民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就如山西《喬家大院》裡的晉商文化和智慧,陝西《平凡的世界》裡的底層百姓的善良和淳樸,以及山東《大染坊》裡的魯商情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也愛這方水土的文化。河南人的名聲也緊跟著文化相連,但是,不真實的名聲一直讓他們揹著鍋,這是需要文化傳播才能夠展示出來,真正的本土人民的精神面貌。可惜了,至今,河南依舊沒有這樣的影視作品。

從影視娛樂角度看,河南文化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周圍省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