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让李密给人一个不好印象,历史上真实的李密是啥样,如何获得瓦岗寨又为何降唐?

蓝色的夜晚47


历史上的李密其实更适合做一位出谋划策的谋臣,不适合做君主,他非常有能力有才华,也有雄心壮志,善于谋划,但是李密败败在了他事业刚有起色就开始得意忘形,这不是一个胸怀大略的君主所为。

李密出身于辽东李氏,是当时的豪门贵族,他的曾祖父是北周开国功臣李弼,父亲李宽也是隋朝贵族,爵位为蒲山郡公。李密少年时期丧父,继承了父亲的蒲山郡公爵位。

李密虽出身贵族,但是却勤奋好学,为人气度恢宏,少年时期散尽家财救济亲朋好友,不吝钱财,礼贤下士,属于胸怀大志的人。

李密高贵的出身让他成为了隋炀帝警卫团成员,有一次隋炀帝在仪仗队中发现了器宇轩昂气度不凡的李密,对他很是不放心,于是隋炀帝便命心腹大臣宇文述劝李密辞职,隋炀帝认为李密神态不凡,不适合在自己身边。

于是青少年时期的李密也是雄心壮志,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当仪仗队,就办理了病退手续,以生病为由辞职了。

李密辞职以后,更加勤奋专注于读书,他经常骑着一头黄牛去看望拜访自己的老师,在骑牛的路上李密都是手不释卷,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看。成语负薪挂角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一次李密边看书边骑牛被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看到,杨素对这样勤奋好学的人很是佩服,于是与之交谈,在交谈之中杨素发现李密谈吐不凡,不似这个年纪的人,于是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回家之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为人气度恢弘谈吐不凡,你根本及不上他,以后应该多与他交往,可提高你的水平和修养。于是杨玄感听从父亲之命,与李密结成莫逆之交。

隋炀帝时期大力推行科举制和多次对外征战滥用民力,已经让豪门贵族阶级以及平民阶级都非常不满,先是爆发了山东王薄起义,随后隋炀帝亲征高丽,派杨玄感掌管后勤供应,于是杨玄感认为推翻隋炀帝的机会到了,他想趁隋炀帝亲征高丽之际起兵反隋。

杨玄感找到李密商议,李密其实比较善于谋划为杨玄感出了很多好的计策,杨玄感却不听从,只听从了李密认为下下之策,结果杨玄感起兵反隋很快被隋朝镇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则是凭借机智逃了出去。

从李密跟随杨玄感起兵时就可以发现,李密这时候已经站到了豪门士族反抗阵营之中,后来起兵失败,李密不得已投靠了当时颇有声势的翟让瓦岗军。

李密非常善于谋划,帮助翟让把瓦岗军统治的有声有色,最开始翟让不是很信服李密,后来隋朝名将张须陀来征讨翟让,之前翟让数次败于张须陀之手,认为张须陀不可战胜,李密却设计伏杀了张须陀,从此翟让对李密倾心信赖。

李密凭借击杀张须陀在瓦岗军中站稳了脚,成为了瓦岗军中二号人物,和翟让共同领导瓦岗军。后来瓦岗军在李密带领下声势日渐浩大,翟让本是一介莽夫,能力不足以成为一方头领,于是主动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了李密,由此李密也成为了瓦岗军实际领导者。

在李密领导下瓦岗军日益声势壮大,引来众多其他小股农民起义军归附,李密的宽厚与包容使得很多义军首领倾心相附,或者一些大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如窦建德、孟让等都表示臣服李密,所以此时代表着李密彻底脱离了原有的贵族阶级,他突破了原来的阶级界限,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但是李密始终局限性太强,他没有达到真正一代雄主所站的高度,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大业未成之前诛杀了原瓦岗军领袖翟让。

在瓦岗军强盛之时,翟让的哥哥和部下看到了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所以他们怂恿翟让从李密手中重新夺回权力,但是翟让是一个耿直率性豁达大度的人,他自认为才能不如李密,所以从未想过再从李密手中夺回权力。

可是这些风声传到了李密耳朵里,却让李密十分不舒服,所以李密决心杀掉翟让,于是在瓦岗军声势鼎盛之时,李密没有想着扩大战果,先夺取天下,而是先设计诛杀了翟让及其亲信和亲族。

翟让毕竟是瓦岗军创始人,瓦岗军将士对翟让感情很深厚,所以当翟让被杀后,瓦岗军的翟让系部队都要散伙而去,全凭李密三寸不烂之舌稳住了军心。

但是也为日后李密败亡埋下了钉子,因为嫌隙已生,李密顺风顺水时还愿意跟着他沾光,但是一旦李密遇到挫折,这些人势必叛离而去。

后来果然如此,李密在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杀之后,接受了在洛阳继位的隋炀帝之孙杨侗皇泰主的册封,去攻打弑君篡位的宇文化及。结果李密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打的两败俱伤,击溃了宇文化及,但是李密实力也大大受损。

这时候在洛阳扶持杨侗的王世充趁势出兵攻打李密,王世充之前一直是李密的手下败将,所以听闻王世充来攻李密根本不放在心上,结果王世充准备充分,外加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后元气大伤,以及很多忠于翟让的将领与李密离心离德,所以李密很快就被王世充击溃。

当李密溃败之时,原来瓦岗军忠于翟让的大将如单雄信、邴元真等人都纷纷趁势投降了王世充,没有人肯再为李密效死命,李密主力一被王世充击溃,他的其他部属大部分都趁势投降了王世充,所以李密这一仗战败完全是当年错杀翟让埋下的炸弹。

这一下李密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李密心灰意冷之下只得向唐朝李渊投降,当时天下各方势力并起,唯独李渊对李密感情比较好,李渊虽然出身陇西李氏,但是经常与李密同族论交,称李密为弟,所以李密在战败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投降李渊。

同时谋士柳燮也劝李密投降李渊,效仿当年东汉刘盆子那样,还可富贵养老。于是李密率众入关中向李渊投降。

其实李渊才是真正的老狐狸,他之前一直麻痹李密,向他示弱,这回李密真正来投降,李渊更看重的是他的声望,他想借助李密声望着笼瓦岗旧部,果然李密正式投降李渊之后,瓦岗军很多非翟让嫡系的旧部,比如罗士信、秦叔宝、程知节等纷纷弃王世充向唐朝投降。

李密在投降李渊后,虽被李渊厚礼相待,并且还以表妹独孤氏嫁给李密,爵位赐的很高,待遇也很高,但是并没有任何实权。而且李渊外宽内忌,对李密提防的很,所以李密在唐朝过得并不快乐,甚至抑郁寡欢。

后来瓦岗军镇守黎阳的徐世绩听闻李密降唐以后,他也以奉李密名义向唐朝投降,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投降的旧部,李密觉得这是机会,他就想趁机聚拢兵马东山再起。

个人认为李渊派李密去安抚旧部可能就是圈套,就是考验一下李密有没有二心,因为李密刚出长安,很快朝廷就派特使召李密回长安,如果李密回去那就是没有二心,如果李密拒绝回去,正好给了李渊杀掉他的机会。

结果就是李密还真给了李渊这个机会,他接到召回的旨意之后根本没叼,不顾亲信王伯当的劝阻,执意要逃离大唐,想去投奔旧部张善相东山再起。

最后李密和王伯当在熊州被大唐的熊州副将盛彦师率兵伏击诛杀,李密和王伯当当场身死,一世枭雄李密就如此告别了历史舞台。

纵观李密一生虽然为人雄心壮志善于谋划,但是其实可以看出他的拢不住人,年轻时散尽家财礼贤下士结交好友很有可能是沽名钓誉,后来当瓦岗军盛世强盛时,李密开始得意忘形,不再像以前那么能宽厚和包容,甚至他还开始敛财,这时候他的部下已经对他开始不太满意,再加上他气量狭小的诛杀了翟让,所以从那时起李密就从一个卓越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退化成了只顾眼前利益的小人。

刘备一生前期漂泊不安,屡战屡败,但是刘备始终从大局出发,善于用魅力聚拢部属,所以即使刘备最艰难之时,关羽、张飞、赵云、孙乾、麋竺等文臣武将始终愿意誓死追随。

再看李密,事业还未达成之时就开始得意忘形,弄得部属分崩离心,这就是他和刘备这种一代雄主的思维局限性,他看的不够长远,缺乏宏观意识。

李密虽然从贵族阶级最后突破阶级局限性成为了优秀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但是他最终却走上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道路,天下大业尚未完成,便开始争眼前之长短,最终闹得兵败身死。

所以李密站的高度太低了,不是帝王的高度,他更适合做一位出谋划策的谋士,而不适合做争霸天下的一代雄主。


小岛知风


【导语】:

其实不光《隋唐英雄传》影视剧中的李密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历史上真实的李密也是个口碑不好的人,他为了坐稳瓦岗寨的首领位置,出手杀了让位于他的原来瓦岗寨首领翟让。至于他如何获得瓦岗寨又为何降唐,且听我详细道来。

【正文】:

1️⃣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隋朝到了隋炀帝时期,开始快速走下坡路。隋炀帝生活奢靡不说,还好大喜功,喜欢通过战争来显示自己的治国才能,可是在百姓看来他这就是“穷兵黩武”。

他曾经三次派大军远征高句丽,可是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因为每次大军出征,除了大军外,还得动用百万人的后勤大军,所以多年战争,使得百姓都没有时间去务农,田里的庄稼成熟了都无法收割,民间怨声载道。

而隋炀帝自己却在宫中过着奢华的生活,这更是让天下百姓对之心生恨意。因为当时的河北和山东距离高句丽地理位置上比较近,所以这两个地方也就成为了主要的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

但是这两个地方,又经历了多年旱灾,百姓本身就过得十分辛苦,经过多年战争更是没办法生存。最后,隋朝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是首先从这两地开始。

最终 ,随着起义的进行,产生了三大起义大军,分别是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和翟让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


2️⃣是谁创建起了瓦岗寨?

是的,我们经常提到李密的瓦岗寨,其实创立者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叫翟让的人。翟让生性勇猛直爽,起初在东郡的衙门里当一个小差,可是因为朝廷腐败,他又敢于讲真话,所以便得罪了他的上司。最后被上司设计关入了大牢,并被判了死罪。

好在,翟让平日里交友众多,有一个狱吏跟他较熟悉,在一天半夜里偷偷的把他放了出去。这一出去,就如同猛虎归山。他决心起义,反抗隋朝的统治。于是,他逃到一个叫做瓦岗的地方后,就挂起了反隋大旗,瞬间招募了几千名当地的贫苦农民。

随着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起义军逐渐扩大到了一万多人,开始有组织地主动进攻官府的地盘。

随着徐世勣和李密的加入,瓦岗起义军逐步成长为了隋末“三大起义军”之一,一时间,风光无限。


3️⃣李密如何获得瓦岗寨?

可以说李密的瓦岗寨这个首领位置来的十分巧合,因为是瓦岗寨原首领翟让心甘情愿的让位于他,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翟让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在李密加入自己后,他逐渐觉得李密是个人才,觉得由他指挥瓦岗大军的话,能取得更大的胜利。例如,李密刚加入瓦岗寨不久,就曾主动请缨,献计于翟让。他让翟让率领瓦岗寨士兵正面迎击隋朝派过来镇压的隋军,佯装失败,边打边退,而自己只率领了一千多人埋伏在一处树枝茂密道路狭窄的地方等待隋军进入包围圈。最后,隋军果然上当,瓦岗军歼灭了整支派来镇压自己的隋朝大军。

经过这一战,翟让对李密的军事指挥才能钦佩不已,于是他把自己的首领位置主动让给了李密,让李密统领整个瓦岗大军。这一点,似乎有点像《水浒传》中的晁天王,将首领位置让与宋公明。

李密没有让翟让失望,他带领瓦岗寨陆续攻占了很多城池,势力进一步扩大。可是,等李密当上首领后,原翟让的手下的一些将领对李密这个外来人陆续表示了不服,也慢慢传到了李密耳朵里。另外,李密的手下也开始劝说李密,要及早动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刚开始李密也是半信半疑,后来终于忍不住动了杀心,借一次喝酒的时机,安排刀斧手杀死了翟让以及支持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4️⃣李密为何投降了唐朝?

等李密的瓦岗寨势力强大后,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政治集团和起义军进行地盘的争斗。在李密率领的瓦岗大军打赢宇文化及回大本营的路上,被王世充偷袭,最后李密兵败而逃,他的手下都陆续归降了王世充。

后来,王世充又被唐军所打败,只好求救于曾经的敌人窦建德,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即唐军时,便抱团取暖。

此时,兵少将寡的李密,看着自己敌人投靠了窦建德,自己只好投靠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共同敌人,即已占领天下大部分的唐军。

就这样,李密委身于唐军 ,从一名起义军首领成为了寄人篱下的降将。、


总结: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隋朝末年成为瓦岗寨起义军首领的李密,是靠着自己的一些实力和运气得到了瓦岗寨首领之位。但是他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在感受到自己首领位置受到威胁时,将让位于自己的原首领翟让给杀害了。他又是一个无情、多疑且冷酷的人。


最后他投降唐朝, 也是迫不得已,被王世充打败,走投五路之下只能投降于唐军。只是最后,他又反叛唐军,落得个命丧野外的下场。


醉观沧海


在《隋唐英雄传》中,李密相比于秦琼、程咬金等人来说,不仅戏份少得可怜,而且还是以一个丑角的形象出现。但其实呢,在隋末这段历史中,李密不但是男一号,而且充满英雄气。相比而言,秦琼和程咬金,才是一个小配角,偶尔露个脸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琼、程咬金的地位之所以迅速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密的重用。最初,在李密称雄中原时,秦琼不过是裴仁基手下的一名普通将领而已,至于程咬金,才刚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后来他们投靠李密之后,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直等到后来,李密为打造自己的嫡系部落,特意从号称百万的大军中挑选出八千精锐,组建了一个王牌军。与此同时,李密又从众多将领中破格提拔秦琼和程咬金来担任这支王牌军的军事主官。在这种背景下,秦琼和程咬金的身价和地位才得以迅速上升。

据史书上记载,李密在夸耀自己这个王牌军时,是这样说的,你别看他只有八千人,但是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我这个王牌军,能顶别人十万、甚至百万的军队!由此,秦琼、程咬金才终于成为名动天下的人物之一,此后他们不管投靠王世充,还是李世民,都才能得到超规格的重用。

其实单看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能够明白,历史上的李密,绝不是演义中的那个贪念美色的昏庸草包,而是一个比秦琼、程咬金更有魅力的英雄人物。至于李密能够获得瓦岗寨,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王伯当。



最初,李密在跟随杨玄感造反失败后,一直亡命江湖,后来随着中原地区的叛乱越来越大,李密又开始重出江湖。只不过,当时的李密虽然空有一身本事,但却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人亡命江湖,缺少足够的启动资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底层叛乱首脑被李密的才华所折服,于是甘愿当他的小弟,并把自己的辛苦拉起来的一万多人马全部交给李密指挥,而这也成为李密起家的一桶金。至于这个底层叛乱首脑的名字,就是王伯当。

虽然,王伯当给李密的这一万多人马,在当时并没有多了不起,但这些人马,却足够充当李密的启动资金。随后,李密又让王伯当帮自己引荐翟让。

当时的翟让,是瓦岗寨的大当家;而当时的瓦岗寨,还只有三位头领,那就是翟让、徐世勣和单雄信。至于秦琼、程咬金、魏征等人,现在都还没有上瓦岗山。

更主要是,李密上瓦岗寨时,瓦岗寨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山寨。因为它一共就一万多人马。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李密上瓦岗寨之前,瓦岗寨并没有多了不起;就如宋江上梁山时,梁山也没有多了不起。但是,当李密来到瓦岗寨之后,很快就为瓦岗寨拉来几拨人马,由此李密便在瓦岗寨上拥有了一把交椅。



再后来,看到瓦岗寨势力越来越大,隋朝中央政府就派遣张须陀率军前来围剿瓦岗寨。

这位张须陀是当时隋朝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而且他手下还有两个非常牛的猛将,一个叫秦琼、一个叫罗士信。张须陀领着这两个小弟,剿平了众多叛乱,是当时最著名的剿匪专家。

听到张须陀亲自出马,翟让多少有些害怕,于是决定再赶紧逃到大山之中避难;但李密却反对,他认为应该趁机把张须陀干掉。于是在李密的组织策划下,一战就把张须陀给灭掉。这一战后,瓦岗寨的威名打出来了,李密的威名也打出来了。

再后来,李密又指挥大军夺取了大隋帝国的后勤重地洛仓。关于洛仓的粮食有好多,史书上通常是这样说的,那就是这些粮储够天下吃五六十年;所以在李密夺取这种地方后,瓦岗系和李密的声名都一时大震,在天下大乱之际,有粮就有兵、瓦岗系拥有着近于取之不尽的粮草,那还了得?

事情发展到此时,翟让知道自己一直坐在李密上面,是名不符实的。虽然他是瓦岗寨的创使人,也是瓦岗寨的老大。但瓦岗寨的发展壮大,主要是李密的功劳,而且人们也习惯性的认为瓦岗寨的老大就是李密。

并且,翟让的能力与李密实在相差太远。因为过去瓦岗寨的组织改造,军事、政治、外交主要是以李密为主导实现的。在这种背景下,翟让就把老大的位置让给李密,由此李密终于成为瓦岗寨的老大。



再后来,李密指挥大军攻打洛阳,打算一举席卷中原。鉴于洛阳的重要性,隋朝中央政府便将驻扎在各地军事主力全都被调去救援洛阳,于是李密的百万起义军和隋朝的军事主力,便围绕洛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火并。

在这个过程中,李渊趁着关中的隋军主力都去救援洛阳的机会,果断率军夺取了关中;而王世充呢,则利用指挥洛阳防守的机会,成为了洛阳的实际负责人。

其后不久,就在李密和王世充火并得精疲力竭之际,宇文化及在发动江都政变,弑杀隋炀帝后,也率领隋帝国最凶悍的骁果禁卫军北上来到中原挑战。经过一番搏斗,李密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和他的骁果禁卫军,但也因此实力大损,于是在和王世充的最终对决中,被王世充击败,不得不率众投靠李渊。

对于李密来说,他投靠李渊,就如同当年刘备投靠曹操,以他的江湖地位,加上众多忠于自己的小弟,肯定还可以东山再起的。但是很不幸,李渊席卷天下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在这种背景下,王伯当等人就劝李密,不要再做无谓的努力,安心给李渊当小弟吧!

但是,李密依然不愿意认命,他决定再博一次,看到李密不愿意认命,王伯当就表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你愿意做最后的努力,我就会陪你走到最后的!于是,他们两人很快就都被清理出局。


我是赵帅锅


李密,西魏名将李弼曾孙,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辽东李氏,字玄邃,小字法主。出身高贵,善于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



李密常以济世救民为己任,曾在隋末杨玄感之乱中为其出上中下三策,但志大才疏的杨玄感却偏偏选择了下策。后来杨玄感失败被杀后,李密逃亡,几经波折投奔了翟让为首的瓦岗军,又通过王伯当为翟让献谋献策,逐渐靠拢,得到翟让信任。后来在瓦岗发展壮大,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代翟让称为瓦岗之主。


与开创唐王朝的李渊不同的是,李密缺少大局观念,战略眼光狭隘,为图虚名错误的选择,与宇文化及率领的隋朝最后的精锐禁卫军(骁果军为骨干)展开决战,虽然得胜,却极大的损害了瓦岗的根基。此战后不久,王世充趁瓦岗疲惫不堪之际发动进攻,而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士卒,府库中有没有什么积蓄有时候打了胜仗将士们也得不到什么奖励。瓦岗军将领逐渐离心离德。

邙山之战王世充大败李密,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大将被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李密万般无奈之下,与王伯当商议,西逃长安,投奔李渊。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五里处,坟高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可谓恩宠备至。但李密不甘心久居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武德元年年底,李渊派他前往黎阳安抚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本就心怀鬼胎的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苦苦相劝,李密不听,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投奔旧将张善相。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陆浑县邢公岘,武德元年腊月三十,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揽其余部,徐世绩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绩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自此,一代枭雄李密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纵观李密一生,趁时而起,遭会风云,义协人谋,雄名克振,也曾堪称一时之杰。可惜志性轻狡,老而昏聩,反复无常,终致进退失据,招致颠覆。因叛逆而死,可惜亦可恨矣。


小杨170348559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私下怂恿翟让杀害他,翟让就把李密关押在军营之外。

李密通过王伯当用献谋略的办法靠拢翟让说:“如今皇帝昏庸,百姓怨恨,在辽东用光了精锐部队,和突厥断绝了友好关系,眼下正在巡视扬州、越州,撇下了洛阳长安,这也是像刘邦、项羽那样争夺天下的时机。凭您的雄才大略,精兵强将,夺取洛阳长安,消灭凶残势力,那么灭亡隋朝绰绰有余。”翟让听罢大为敬重仰慕,立即释放了他。派他去游说各小股义军,一说就来归降。

李密又向翟让建议说:“现在人马已经很多,但是没有地方弄到粮草,如果长久耽搁下去,就会人困马乏,大敌一到,要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失败!不如直接夺取荥阳,休整部队筹积粮草,等到兵强马壮,然后去跟别人争夺天下。”翟让认为应当这样。从此攻克金堤关,攻打抢掠荥阳等县城镇,多数被攻克。

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曾被张须陀打败过,听说他来了,极为害怕,准备远远地躲避他。李密说:“张须陀骁勇但没有谋略,他的队伍又打了几次胜仗,既骄狂又狠毒,一仗就能捉住他。您只管摆开阵势等着,我来替您打败他。”翟让迫不得已,统领军队准备战斗,李密分出一千多名士卒埋伏在树林里。翟让开战不利,边打边退,李密派出伏兵到敌后袭击,张须陀兵众逃散,李密和翟让前后夹攻,大败张须陀,当场将他斩首。翟让从此以后让李密单独统率一支队伍。李密的队伍军容整齐严肃,凡是发出命令,即使是在夏天,士卒们都像是身裹霜雪一样冷峻地执行。他本人衣食节俭朴素,得到的金银财宝都分发给部下,因此人人都替他卖力。

不久李密又向翟让建议说:“昏君蒙尘,在吴越一带流亡,各地武装力量竞相起事,全国百姓正闹饥荒。您凭着杰出的才干,统率着骁勇强大的军队,应该平定天下,消灭各处敌兵,怎能躲藏在民间苟且偷生,永远当小小的流寇就了事呢。现在东都洛阳的士民百姓,里里外外离心离德,留守京城的官员,政令不能统一。您亲自统率强大的兵众,直接去袭击兴洛仓,散发粮食救济穷苦百姓,各地群众谁不归附?百万人马,一个早晨就能招集起来,抢先下手制服别人,这个时机不能错失!”翟让说“:我出身于农民,声望还没到这一步,一定要实现您所讲的目标,就请您率先出兵,我带上各支队伍作为后续力量。夺取兴洛仓后,再作商议。”

大业十三年(617年)春天,李密和翟让带领七千名精兵从阳城向北出发,跨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兴洛仓,攻克了。打开仓库听凭百姓拿走粮食,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赶来,路上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笼络民心。

随后发展壮大瓦岗军,屡破隋军。

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进占金墉城,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并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隋东都城东垣北门),洛阳城告急。 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练巾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消息传到东都洛阳,被称为“七贵”的大臣们(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卢楚、郭文懿和赵长文)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改元皇泰。时王世充专横跋扈,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

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接受了册封,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到了黎阳,跟李密相遇,李密知道他的部队缺少军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所以不跟他交锋,堵住了他的退路。李密派徐世勣守卫仓城,宇文化及攻打没有成功。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粮食快要耗尽,就诈称跟他联合,以便使他的士气松懈。宇文化及不知是计,非常高兴,任凭其士兵无拘无束地吃喝,指望李密送来粮食。后来知道是个计策,宇文化及大怒,跟李密在卫州的童山脚下展开激战,从早晨战到傍晚,李密被乱箭射伤,到汲县休息。宇文化及精疲力尽粮草断绝,士卒多半叛逃,攻了一下汲县之后,迅速向北转移到了魏县。他的部将陈智略、张童仁先后带领自己的队伍归顺了李密。原先,宇文化及在东郡留下了一些军需物资,派遣他设置的刑部尚书王轨看守,到这时王轨献出东郡投降了李密。

正当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之时,王世充趁机灭掉了异己,独揽洛阳隋廷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当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威逼偃师,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架设浮桥,准备决战。

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贾闰甫、徐世勣等人数度相劝,遭到李密的疏远;李密反而对贪财的邴元真言听计从。

唐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裴仁基建议李密偷袭东都,但李密不听。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东逃武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

李密对王伯当说:“军队打败了,长时间地劳苦了你们大家,我现在自杀,向大家谢罪。”大伙都哭泣,不能抬头仰视。李密又说:“荣幸的是诸君不肯抛弃我,当一起回关中。我虽惭愧无功,诸君一定能保全富贵。”他的府掾柳燮回答说:“从前刘盆子归附汉朝后,还能享受租赋。明公您与长安的同宗有交情,虽不曾伴随起义,然而阻击东都,截断隋军归路,使唐朝不战而据有京都,这也是您的功劳啊。”大家都说:“是的。”

于是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年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武德二年腊月三十(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王者归来2


  •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都知道李密这个人,他也当过瓦岗寨的头领,也是起义军中比较强悍的人物。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 李密出身辽东李氏(赵郡李氏辽东房),辽东李氏四世三公,为高门士族,李密文武双全,志向远大。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遭到哥哥从中阻拦。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屡为隋军所败,接受越王杨侗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终为王世充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
  • 那么,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成为瓦岗寨统帅呢
  • 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通过王伯当举荐认识了翟让,从此成为了瓦岗寨的一员。因其智勇双全,翟让非常赏识,便派其游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同年十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让便命他统率一部分瓦岗军,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之后李密更是战功赫赫,壮大瓦岗,击败隋军,赢得声望,成为瓦岗有绝对领导权人物。无论他多么厉害,瓦岗始终是翟让建立的,很多是跟随翟让一起打拼,出生入死的兄弟。后又因种种矛盾,李密便杀人翟让,成为了瓦岗统帅。
  • 这么个厉害的人物,为什么不能称霸中原,最后却投降大唐能
  • 因多次的胜利和作为统领者的威名,使李密越来越自大,他不再体恤瓦岗将士,也不听从瓦岗将士的合理建议,使得瓦岗军逐渐衰落,最后迫于天下形势,李密决定投靠大唐。李渊为表达自己对李密的重视,特意派人迎接他。之后李渊为了笼络李密,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李密一生经历甚为曲折,期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安于现状的野心,成为起义军首领,本可大有作为一番,却因自大狂为又失去军心,既然投降大唐,又不能真心归附,所以因此被杀也是必然


受伤的左手


李密的家世很傲娇,太爷爷是西魏顶梁柱之一(八柱国),爷爷是北周太保,父亲是隋朝的上柱国。那真叫不管天下谁做主,李家官位没人撸。李密继承这么霸气的基因,别家小朋友才学ABC呢,他一张嘴就是天下大势。

李密自幼文武双全,继承老爹爵位后,生活那真叫挥金如土,是个有才华又能败家的富二代。由于夜生活太刺激,李密白天上班老是左顾右盼等下班,被隋炀帝发现后开除了。

李密索性回家办了个养牛场,还在牛角上挂本《汉书》做标记(牛角挂书)。有天,他放牛时正在有感情朗诵《项羽传》,正好被做基层访问的越国公杨素发现了。

杨素纳闷:咦!这是新式养牛吗?交谈之后,他觉得李密谈吐见识不凡,临走时还买了二斤听书长大的牛肉。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放牛都不忘读书,再看看你,读书都不忘吃牛肉!”

613年,杨广二征高丽失败,天下人纷纷开始造反。那时候不注册几个造反公司,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汉。杨玄感那会刚当上礼部尚书,一看全民都下海创业了,索性也反了算了。

杨玄感聘李密当军师,李密真心为他谋划,可杨玄感真心听不懂。这位公子哥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李密每次教他上中下三路剑法,他却总喜欢用下剑。

李密看透杨玄感的感人智商后,私下对哥们说:“老杨就是享受造反的感觉,就没想过怎么成事,我们迟早要当俘虏”。后来果然兵败了,杨玄感被剁,李密被活捉后送给隋炀帝展览。

李密知道杨广那就是阎王,他忽悠押送员说:“我们这些造反的太有钱了,可惜没命花了唉,你们好吃好喝招待几天,终了所有遗产全留给你们”。

押送员一听要发财,就差把他们当成活财神拜,关系好的不得了。李密瞅准时机逃跑了,他流浪到淮阳隐姓埋名。看到身边人的文化素质太低,他又好为人师的开始讲学了。

讲着讲着就作诗了,作着作着就湿了。学生问他为啥眼里常含泪水,李密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淮阳太守听到后,觉得这个人不一般啊,过去一看:孙子!别跑!快给我逮他!

李密在跑路中,听到翟让的河南瓦岗寨起义有限公司正在招人,于是去投奔。结果第一天上班就差点被杀,因为他曾是杨玄感的人。李密连夜起草了《瓦岗寨三步走战略规划》,翟让看完感叹:脑子真是个好东西啊!而你有我没有啊!

李密去出差,为瓦岗寨忽悠来很多小股势力,越来越受翟让信任。李密谋划的战局节节取胜,抢来的金银财宝分文不要,在这帮农民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李密对翟让说:“如今天下大乱,全国多处闹饥荒。我们去拿下兴洛仓,再散粮救济百姓,到时人心所向,凑集百万人马都是小意思。何必要做这小流寇呢?”

翟让说:“我就是个农民,声望值又低。这样吧,你出兵,我殿后”。李密骂了句鳖孙,带着七千人攻下洛仓后开仓放粮,远近几十万难民都跑来吃席。

公司规模一下大了,打仗动不动就是几万人,翟让的头也大了,他干脆推举李密当老大。李密的人生巅峰来了,他带着瓦岗好汉一度打下洛阳城。虽然又被王世充打败了,但投靠李密的人越来越多。

翟让看着风光无限的李密,眼里也是常含泪水。他有点不平衡,公司终于上市了,法人代表却下岗了。密谋夺权的消息走漏后,李密请他吃饭,翟让连口酒还没喝就被剁了。

瓦岗寨这回真成李密的了,集团员工30万。他去打洛阳,碰上宇文化及。按惯例,两人先开始互喷:

李密滔滔不绝:“尔等原是匈奴异族,世受大隋恩典,奈何放纵陛下失德,又屠戮皇亲国戚,天地难容,人生不佑......。

半小时后,宇文化及吼道:“特么有完没完?要打就打,摆字典干啥?我宇文化及的语文要是能及格,还当啥武将?”

李密和宇文化及打的两败俱伤,王世充却趁机占了洛阳,还优哉游哉的发朋友圈。李密被乱箭射伤后回到瓦岗寨休息,厨子来问他:“老板,今晚吃什么?”李密骂道:“吃个屁,粮都放完了,哪有钱吃饭。”

李密开始变得暴躁,他已不像当年做军师般稳重,也不像刚入瓦岗时的机敏。明争暗斗当上一把手,出生入死打了多年仗,前路却好像越来越艰难了。或许,这也是身处高位要承受的代价。

瓦岗将领看着焦躁的老板,好几个月都不发工资,纷纷开始找下家。王世充趁机攻打瓦岗寨,瓦岗军一哄而散。单雄信等投降王世充,李密和王伯当投奔李渊,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也降唐了。

李渊觉得自己好像中彩票了,他很欢喜的封李密为刑国公,还把表妹嫁给了他,一见面还称呼他为亲爱的弟弟。但李密每次看到李渊朝他笑,心里就莫名的发跳。

几个月后,李渊派李密和王伯当去招抚他们的老部下。李密刚走了一半,李渊就打电话让他赶紧回来,李密突然却感到莫名恐惧。他觉得有阴谋,他决定再叛乱,王伯当都挡不住。

李渊的一个副将得知后,藏在路边小树林里,李密抢点粮食回家时被杀,时年37岁。李渊又派人砍下李密的脑袋,拿去招降了李密的老部下,瓦岗寨彻底土崩瓦解了。

李密的智谋才华很高,下场却很可惜。他是官宦世家,格局高于农民义军,他的计谋周密,在隋末群雄中也算头筹。那为何会如此收场?性格决定命运吧。

如果,他一开始就是李渊的军师,那堪比房谋杜断。可惜,他一个文人带着一帮绿林好汉搞事情,却不像战场长大的李世民般好爽,最终也是离心离德。




高高在下哟


李密是隋朝大贵族子弟,世袭公爵(蒲山郡公)。大业年间隋帝亲征高句丽,兵部尚书杨玄感造反。李密为他出了上中下三策,事情败露以后杨玄感被杀,李密被流放。然后李密到了瓦岗寨,翟让很器重他,在李密的努力下,瓦岗迅速强大。

李密在瓦岗寨的地位也越高,他与翟让起了争斗,翟让被杀,瓦岗军人心惶惶。邙山大战中由于单雄信倒戈王世充,李密大败,部下纷纷投降,身边只有王伯当还在跟随。徐世绩(徐茂公)在镇守黎阳仓,徐世绩是翟让的心腹大将,李密不敢去黎阳。再三考虑之下李密和王伯当决定降唐,李渊很忌惮李密,只给他封了一个位高权轻的虚职。不过李密还是找到机会,他请求李渊让他去招降瓦岗旧部,李渊同意了。李密刚离开长安不久,李渊就反悔了,派人追杀李密,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李密是隋末乱世中的枭雄,在他的治理下,瓦岗寨曾经盛极一时,消耗了隋军主力。李渊才有机会起兵反隋建唐。李密的失败在于过于自信,他在击败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后,瓦岗军已经元气大伤了,这个时候他居然还要与王世充决战,更重要的是他居然对单雄信委以重任,最终失败。

瓦岗军人才济济,徐世绩、秦琼、程知节这些人都成为了唐朝开国元勋,这大概就是李密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了。


永生196045664


李密这种反复无常的人,但是胸怀大志,唐高祖李渊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让原瓦岗军首领李密、王伯当去山东招抚昔日瓦岗军旧部。这无异于是放虎归山,李密胸怀大志,王伯当勇冠三军,两人联手前往山东,势必将会东山再起,对唐朝构成极大的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