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後,身邊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你呢?對此怎麼看?

武漢大城小事


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一般送出國留學的大部分都是學習不好的,國內考不上大學,或者考不上好大學,還有一些直接就是上的國際學校,根本沒有學國內課程,不上外國學校,在國內也考不上大學。最後只能送國外去上。


白二公子


大家好,我是川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國經濟比較好的家庭很早就為孩子的學業和事業做了規劃,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了。這次疫情統計在英國光小留學生就有1.5萬人。現在國外疫情爆發,這批孩子的去留和安全問題引起了國人的重視和擔憂。

經過這次疫情,身邊有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問題。因為他們需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1、學習

孩子超過六歲在中國上小學的年齡,在國外系統學習了三四年了,回國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上學?難道又從一年級開始來學嗎。這是孩子們回不來,留不住的最主要原因。

2、國籍

這些家庭之所以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學,就是覺得國外的醫療、教育、就業、環境都比國內好,最主要的就是為了有外國國籍,現在時間積累到中途放棄,估計大多數也會捨不得。

3、生活

從小在國外生活重新回到國內,都會有所不適應的。就像我們這些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生活了五六年之後,回去老家生活不習慣的,生活節奏不一樣,很多過年回去的,一旦在家呆久了,就會覺得缺了些什麼,哪怕是在外面過得不如家裡好,還是習慣出來打工。這些孩子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生活。

當然經過這次疫情,很多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會重新考慮,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有沒有必要非得把孩子送出來,再過十年八年等孩子們長大了,我們國家也許比其它強國發展的還要好。

我是川川媽媽,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川媽育兒


80%的人嘴上說著不在將子女送出國留學,轉身之間70%的人機票就已經買好。

也是此次疫情才讓我們真正的知道並且感到震驚:原來英國就有1.5萬個未成年的留學生。

根據2019年1月7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中數據顯示,中國留學生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群體,全球所有留學生總和群體,每四名留學生就有一名來自中國,留學生群體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中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真正意義上來講,大規模留學已經持續了40年之久,期間在這40年裡面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有時候國際形勢並不比現在嚴峻多少,還不是該留學的留學,通過這40年風雨見證也清楚,“留學熱潮”將會依舊進行下去。

下圖為如今中國留學生數目:



並且通過局勢分析,可以知道現在留學越趨近於低齡化,英國1.5萬小留學生就可以說明這個事實。

在大家的認知裡面,一般都是考取了大學,在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學生會選擇到海外留學。但是如今卻大大不同,很多的家庭生活經濟條件比較富裕,他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從小寄宿到國外去進行教育。

相對來講,外國人口密度較小,學業競爭壓力並不是很大,那麼就意味著升學率更高。

學成之後,再以“海歸”的身份回到國內,工資標準相對於國內的學生來講要翻倍。

我只用數據說話,根據2019年各行業工薪標準數據統計:八成留學生成“海歸”,月工資超兩萬!



所以大家得認清一個現實,很多的人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好了傷疤忘了疼,此次疫情過後,短時間內可能沒有那麼多的人肯定不會及時,並且不敢的返回原來的地區,但是時間一場留學熱潮依舊進行。

對於這個問題,不知道你怎麼看?


二中數學大川


有條件的,該去還得去,因為這個世界是開放的,不能閉關自守。只是不要把太小的孩子放在國外,將來他成了外國人對國家,對自己都沒有多少好處。對國家是人才流失,對自己是無人養老盡孝。

除非你認為中國人太多,把孩子戰略轉移到國家,等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來個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世界各國,一步到位地實現了共產主義。


飛飛貓說話


對於子女出國的問題,我一直就有考慮,18至20歲之前,不考慮出國留學,之後出國留學靠孩子自己的學習能力爭取,有興趣、有合適的專業可以考慮出國留學。

為什麼在18至20歲之前不出國?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傳承問題。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尤其是精髓文化傳承未曾斷絕,是因為這些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國的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吃、住、行當中,必須要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體會與感悟。這一點,在國外的生活圈子中是很難感受到的,所以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我們是不考慮送孩子出國。

其次,在18歲或者20歲之前,我會向孩子傳授如何學習國學經典的方法。國學經典的學習,需要有三種老師。

一是以人為師。老師用語言告訴孩子國學經典的內容講的是什麼,應該如何去理解,如何用“一”來貫通所有的學問,對國學經典慢慢達到一以貫通的感覺。同時,老師還要在日常的行為過程中,告訴孩子如何將“一”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如何用切實的行動來踐行所學。

二是以文字為師。中國文字在文化傳承上面是很有優勢的,用視覺化的文字組合,傳承複雜深奧的文化。通過對文字的認識與理解,懂得人生學習的根本方向與核心所在。另外,我們的經典文化也是通過文字記錄的,需要向古聖先賢的文字進行理解與感悟。在領悟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印證正確的行為準則。

三是以己為師。自己不明白關鍵的時候靠老師指點,自己明白的時候就要向自己學習。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關鍵,向自己去學習,才能真正感受到“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真正含義所在,也才能學會“無為而為”的真正用意所在。

這些文化,在國外是很難找到的,雖然國外也有優秀的老師,但在這方面的內容,我還是認為我們國家有先天的優勢。而且我們國家在某種情況下就是最和平的國家,有什麼困難,國家都會帶頭向前衝,解決人們的諸多問題。這樣安全的國家,正好是我們靜心學習的好地方。

20歲以後,看孩子的能力與意願

20歲以後,孩子該學習的核心關鍵,基本都已經學到,剩下的就是去實踐、印證,孩子在國內實踐或者到國外實踐都是可以的。要出國留學,一方面看孩子自己的本事,有能力考到國外學習進修,就先考出成績來。沒有成績,靠家庭資助去學習,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20歲的孩子,也能夠自己行動起來,去嘗試用勞動掙得生活收入。家庭可以適當補貼孩子學習,但不會承擔孩子的全部支出,需要孩子自行解決一部分。

結語

送孩子出國留學,實際各個家庭的教育觀念,觀念不同,選擇就會不同。出國留學,我的家庭可能會選擇,但不會在18至20歲前選擇,把基本的本領學會了,再說國外學習的事情。

送孩子出國,您有何打算?歡迎留言交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童教雷鳴


疫情過後,這些家長多半會忘了說過這樣的話😂這就好比一個人,某天吃了辣椒犯了胃病,疼痛當下說出“以後我再也不吃辣椒了”,但其實,這次胃痛好了之後,他依然忍不住去吃辣椒。老話講“好了傷疤忘了疼”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我其實理解這些家長,只是在疫情當下,兩相對比,國內是最安全的,所以家長會感慨說出這樣的話。順嘴說說而已,疫情一過,就忘記這回事了。很正常的。其實,隨著國內外交流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未來選擇留學的孩子還是會有很多的。

我一直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

首先聲明:是否讓孩子出國留學,只是每個家庭的個體選擇,沒有好壞之分。以下只是闡述我本人的觀點。歡迎交流。

此前看到沸沸揚揚的JG案,江母因為女兒遇害,在中日兩國之間奔走呼喊,最後兇手也僅僅判了20年有期徒刑。還有令人揪心的章瑩穎案件,最後的判決同樣令人心碎。那時我就在想,如果孩子在國外留學,一旦發生什麼不測,親人離得太遠了,幫助都來不及,而且增加了很多阻力和奔波。如果上述兩件事情發生在國內,那麼相信兇手一定會受到嚴懲,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在國外,結果竟然變得如此不同。

當然,我的觀點有點消極,我們的孩子我們都不希望他們遇到任何不幸之事,可是我仍然覺得在國內最有安全感。任何小概率的萬一,我都無法承受。

還有最近的小留學生的事件,更是惹眾人討論。我更不贊同把小小年紀的孩子送去國外讀書。也許是為了將來的發展,也許是為了居留權。我都不建議把小孩子送去國外讀書。因為,在我心裡,家庭的教育和陪伴,勝過學校的教育和輔導。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都要有,但在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教育我認為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以身作則,才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基石。

以上,或許狹隘,或許錯誤,但這就是我對孩子出國留學的真實想法。歡迎交流~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

看到這個結論,我實在不敢這麼認同,起碼我身邊的同事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暫緩今年孩子出國留學的念頭,畢竟,以目前的影響來看,疫情遲早會過去,而選擇不送子女外出留學,顯得有些短視。

不知道題目怎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現在國外的疫情鬧的有些人心惶惶,但至少還沒有聽說那個國家的留學生應為疫情的原因而活不下去或者感染病毒,且情況恰恰相反,在我國疫情之初,大批的留學生、海外華人和華僑,為我國抗擊疫情而自掏腰包購買防疫物資,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初的醫療物資的緊張。

在海外疫情急轉直下,雖然也有一大批的留學生選擇歸國,但仍舊有大批的留學生選擇留在當地,為當地的抗疫、防疫貢獻力量。並且,這部分留學生由於深受國內家長的牽掛,對於防疫也是準備最為充足的一批人,家長雖然為他們提心吊膽,但截止目前,還很少聽說因為疫情而發生留學生遭難的情況。

話又說出來了,現在的病毒疫苗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大面積的生產應用也很快到了,屆時,有了疫苗的職稱,這次全球範圍的疫情也就很快過去,去海外留學仍舊是一件比較時髦和有前景的事。

總之,因為這次疫情,不再送子女出國留學的家長還是少數,多數家長還是為孩子的未來謀劃。


迷途遠望


人總是善於健忘的,儘管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是當事關切身利益時,不管以前曾經遭受到什麼樣的挫折與困苦,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淡忘。

就拿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說,當中國疫情在全民奮戰下取得最終勝利時,與之相反,有很多國家恰處於爆發期,此時擺在很多留學生家長面前的是一道難解之題,讓孩子回來吧,一票難求不說,是否會中斷學業毀了孩子的前程;不讓孩子回來吧,在國外目前糟糕的疫情環境下,是否會讓孩子被感染真的很難說。

就在矛盾交織中,有些孩子在國外留學的家長會非常後悔當初做出的選擇,否則,哪會有今天的焦慮不安牽腸掛肚呢。對於那些眼瞅著別人家孩子正處於風險之中的家長,此時會慶幸,但同時會暗下決心,我以後將不再準備送孩子出國留學了,我不想讓孩子經歷任何風險,因為我們身為父母必須要對孩子生命安全負責。

果真是這樣嗎?我看不一定,當疫情過去後,生活會繼續,大家依然會過著那種相互攀比的生活。因為誰也不想自甘落於人後,誰都想讓慾望得到滿足。正是基於人性的弱點,才會忘記古人曾說過的話——睛天出門莫忘帶雨傘。其實,歸根結底這是波及到一個理智的問題,或者說有預見性的判斷的能力。

關於送孩子出國留學,完全取決於現實需求,有些家長總感覺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圓,於是不惜一切代價早早把孩子送出國,希望孩子能移民。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在國內考名校非常之難,於是便想走捷徑,國內名校不是可以為久國留學生開綠燈嗎?於是便曲線救國繞一個圈子讓孩子先在國外上學,而後再回來讀高校。

當然,還有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學業水平一般,而家庭條件又殷實,乾脆讓孩子繞開中考或高考,同樣可以讓孩子有機會上大學,甚至讀國外的名校。這些非常再現實不過的利益需求擺在眼前時,現在還信誓旦旦說將來不準備讓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他們的話能信嗎?

信與不信,時間是最好的見證人,走著瞧吧。


寒石冷月


這話能信嗎?我第一個表示不信!

人都是善於健忘的,就在一個多月前,我還聽到很多孩子在國外的家長,看到國內疫情爆發性的增長,這些家長們的感慨是,幸虧我家孩子不在國內,不用為他們操心。

誰知道風水輪流轉?轉得就那麼快,轉眼,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各地的新增病例都清零了,在治的病例都全治癒了,可是國外疫情又開始肆虐,這時候輪到那些家長們為他們在國外的孩子操心了,這種牽腸掛肚的日子不好過,以至於說出來等疫情過去了,再也不送孩子出去讀書的話,這種話,也就是在關鍵時刻發個狠而已,要不了幾分鐘轉過身就忘了,就想不起來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了,等到疫情過去,天下太平,世界還是回到老樣子,該送孩子出去的,還是會送孩子出去。

人的缺點之一就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疼,這並不稀奇,因為你處在疼痛的環境裡的時候,當你疼到不能忍受的時候,當然會想著好的時候會怎樣。等你好了時候,那個疼痛已然過去,你不可能還去唸念不忘,難道還要讓自己一直去記憶那種疼痛的滋味嗎?

所以說以後不將孩子送出國外讀書這樣的話,聽聽而已,不必當真!


蘇小妮


現在說不送子女出國留學都做不得數的。

新冠疫情之下,狀況頻出,讓大家看到了許多平時沒有機會看到和了解到的一面。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國內、國外對待疫情的態度,對待國民的態度。

我覺得出國留學和疫情沒有直接聯繫。出國留學是為了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出國留學沒什麼不好。

不過,如果只看到出國的好處,看不到國內學習的好也是不客觀的。國內也有世界頂尖大學,頂尖學科。

其實,出國留學還是建議從個人家庭情況、孩子實際狀態出發。國外有的學校國內也有與之相當的學校,如何選擇都沒錯,都是為未來有好的發展做準備。

如果是為了留學而留學就沒必要了,要謹慎選擇學校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