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疫情后,身边不少家庭表示,不再准备送子女出国留学了,你呢?对此怎么看?

武汉大城小事


这个还真不好说,因为一般送出国留学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不好的,国内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还有一些直接就是上的国际学校,根本没有学国内课程,不上外国学校,在国内也考不上大学。最后只能送国外去上。


白二公子


大家好,我是川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国经济比较好的家庭很早就为孩子的学业和事业做了规划,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了。这次疫情统计在英国光小留学生就有1.5万人。现在国外疫情爆发,这批孩子的去留和安全问题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和担忧。

经过这次疫情,身边有不少家庭表示,不再准备送子女出国留学了,这是一个不太现实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1、学习

孩子超过六岁在中国上小学的年龄,在国外系统学习了三四年了,回国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上学?难道又从一年级开始来学吗。这是孩子们回不来,留不住的最主要原因。

2、国籍

这些家庭之所以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就是觉得国外的医疗、教育、就业、环境都比国内好,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有外国国籍,现在时间积累到中途放弃,估计大多数也会舍不得。

3、生活

从小在国外生活重新回到国内,都会有所不适应的。就像我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生活了五六年之后,回去老家生活不习惯的,生活节奏不一样,很多过年回去的,一旦在家呆久了,就会觉得缺了些什么,哪怕是在外面过得不如家里好,还是习惯出来打工。这些孩子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生活。

当然经过这次疫情,很多打算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会重新考虑,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有没有必要非得把孩子送出来,再过十年八年等孩子们长大了,我们国家也许比其它强国发展的还要好。

我是川川妈妈,拥有一个17岁女儿和一个5岁儿子,有着照书养的理论知识,也有着猪养的实践经验。关注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育儿路上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川妈育儿


80%的人嘴上说着不在将子女送出国留学,转身之间70%的人机票就已经买好。

也是此次疫情才让我们真正的知道并且感到震惊:原来英国就有1.5万个未成年的留学生。

根据2019年1月7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留学生白皮书》中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全球所有留学生总和群体,每四名留学生就有一名来自中国,留学生群体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真正意义上来讲,大规模留学已经持续了40年之久,期间在这40年里面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有时候国际形势并不比现在严峻多少,还不是该留学的留学,通过这40年风雨见证也清楚,“留学热潮”将会依旧进行下去。

下图为如今中国留学生数目:



并且通过局势分析,可以知道现在留学越趋近于低龄化,英国1.5万小留学生就可以说明这个事实。

在大家的认知里面,一般都是考取了大学,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学生会选择到海外留学。但是如今却大大不同,很多的家庭生活经济条件比较富裕,他会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寄宿到国外去进行教育。

相对来讲,外国人口密度较小,学业竞争压力并不是很大,那么就意味着升学率更高。

学成之后,再以“海归”的身份回到国内,工资标准相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要翻倍。

我只用数据说话,根据2019年各行业工薪标准数据统计:八成留学生成“海归”,月工资超两万!



所以大家得认清一个现实,很多的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好了伤疤忘了疼,此次疫情过后,短时间内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人肯定不会及时,并且不敢的返回原来的地区,但是时间一场留学热潮依旧进行。

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怎么看?


二中数学大川


有条件的,该去还得去,因为这个世界是开放的,不能闭关自守。只是不要把太小的孩子放在国外,将来他成了外国人对国家,对自己都没有多少好处。对国家是人才流失,对自己是无人养老尽孝。

除非你认为中国人太多,把孩子战略转移到国家,等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世界各国,一步到位地实现了共产主义。


飞飞猫说话


对于子女出国的问题,我一直就有考虑,18至20岁之前,不考虑出国留学,之后出国留学靠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争取,有兴趣、有合适的专业可以考虑出国留学。

为什么在18至20岁之前不出国?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传承问题。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尤其是精髓文化传承未曾断绝,是因为这些文化是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国的文化是融入在我们的吃、住、行当中,必须要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体会与感悟。这一点,在国外的生活圈子中是很难感受到的,所以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我们是不考虑送孩子出国。

其次,在18岁或者20岁之前,我会向孩子传授如何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国学经典的学习,需要有三种老师。

一是以人为师。老师用语言告诉孩子国学经典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去理解,如何用“一”来贯通所有的学问,对国学经典慢慢达到一以贯通的感觉。同时,老师还要在日常的行为过程中,告诉孩子如何将“一”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如何用切实的行动来践行所学。

二是以文字为师。中国文字在文化传承上面是很有优势的,用视觉化的文字组合,传承复杂深奥的文化。通过对文字的认识与理解,懂得人生学习的根本方向与核心所在。另外,我们的经典文化也是通过文字记录的,需要向古圣先贤的文字进行理解与感悟。在领悟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印证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是以己为师。自己不明白关键的时候靠老师指点,自己明白的时候就要向自己学习。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关键,向自己去学习,才能真正感受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真正含义所在,也才能学会“无为而为”的真正用意所在。

这些文化,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的,虽然国外也有优秀的老师,但在这方面的内容,我还是认为我们国家有先天的优势。而且我们国家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最和平的国家,有什么困难,国家都会带头向前冲,解决人们的诸多问题。这样安全的国家,正好是我们静心学习的好地方。

20岁以后,看孩子的能力与意愿

20岁以后,孩子该学习的核心关键,基本都已经学到,剩下的就是去实践、印证,孩子在国内实践或者到国外实践都是可以的。要出国留学,一方面看孩子自己的本事,有能力考到国外学习进修,就先考出成绩来。没有成绩,靠家庭资助去学习,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20岁的孩子,也能够自己行动起来,去尝试用劳动挣得生活收入。家庭可以适当补贴孩子学习,但不会承担孩子的全部支出,需要孩子自行解决一部分。

结语

送孩子出国留学,实际各个家庭的教育观念,观念不同,选择就会不同。出国留学,我的家庭可能会选择,但不会在18至20岁前选择,把基本的本领学会了,再说国外学习的事情。

送孩子出国,您有何打算?欢迎留言交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童教雷鸣


疫情过后,这些家长多半会忘了说过这样的话😂这就好比一个人,某天吃了辣椒犯了胃病,疼痛当下说出“以后我再也不吃辣椒了”,但其实,这次胃痛好了之后,他依然忍不住去吃辣椒。老话讲“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我其实理解这些家长,只是在疫情当下,两相对比,国内是最安全的,所以家长会感慨说出这样的话。顺嘴说说而已,疫情一过,就忘记这回事了。很正常的。其实,随着国内外交流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未来选择留学的孩子还是会有很多的。

我一直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

首先声明: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只是每个家庭的个体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以下只是阐述我本人的观点。欢迎交流。

此前看到沸沸扬扬的JG案,江母因为女儿遇害,在中日两国之间奔走呼喊,最后凶手也仅仅判了20年有期徒刑。还有令人揪心的章莹颖案件,最后的判决同样令人心碎。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孩子在国外留学,一旦发生什么不测,亲人离得太远了,帮助都来不及,而且增加了很多阻力和奔波。如果上述两件事情发生在国内,那么相信凶手一定会受到严惩,因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可在国外,结果竟然变得如此不同。

当然,我的观点有点消极,我们的孩子我们都不希望他们遇到任何不幸之事,可是我仍然觉得在国内最有安全感。任何小概率的万一,我都无法承受。

还有最近的小留学生的事件,更是惹众人讨论。我更不赞同把小小年纪的孩子送去国外读书。也许是为了将来的发展,也许是为了居留权。我都不建议把小孩子送去国外读书。因为,在我心里,家庭的教育和陪伴,胜过学校的教育和辅导。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都要有,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庭教育我认为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以身作则,才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以上,或许狭隘,或许错误,但这就是我对孩子出国留学的真实想法。欢迎交流~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格格斗爱baby


不再准备送子女出国留学了?

看到这个结论,我实在不敢这么认同,起码我身边的同事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暂缓今年孩子出国留学的念头,毕竟,以目前的影响来看,疫情迟早会过去,而选择不送子女外出留学,显得有些短视。

不知道题目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现在国外的疫情闹的有些人心惶惶,但至少还没有听说那个国家的留学生应为疫情的原因而活不下去或者感染病毒,且情况恰恰相反,在我国疫情之初,大批的留学生、海外华人和华侨,为我国抗击疫情而自掏腰包购买防疫物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初的医疗物资的紧张。

在海外疫情急转直下,虽然也有一大批的留学生选择归国,但仍旧有大批的留学生选择留在当地,为当地的抗疫、防疫贡献力量。并且,这部分留学生由于深受国内家长的牵挂,对于防疫也是准备最为充足的一批人,家长虽然为他们提心吊胆,但截止目前,还很少听说因为疫情而发生留学生遭难的情况。

话又说出来了,现在的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大面积的生产应用也很快到了,届时,有了疫苗的职称,这次全球范围的疫情也就很快过去,去海外留学仍旧是一件比较时髦和有前景的事。

总之,因为这次疫情,不再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还是少数,多数家长还是为孩子的未来谋划。


迷途远望


人总是善于健忘的,尽管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但是当事关切身利益时,不管以前曾经遭受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苦,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淡忘。

就拿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当中国疫情在全民奋战下取得最终胜利时,与之相反,有很多国家恰处于爆发期,此时摆在很多留学生家长面前的是一道难解之题,让孩子回来吧,一票难求不说,是否会中断学业毁了孩子的前程;不让孩子回来吧,在国外目前糟糕的疫情环境下,是否会让孩子被感染真的很难说。

就在矛盾交织中,有些孩子在国外留学的家长会非常后悔当初做出的选择,否则,哪会有今天的焦虑不安牵肠挂肚呢。对于那些眼瞅着别人家孩子正处于风险之中的家长,此时会庆幸,但同时会暗下决心,我以后将不再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了,我不想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险,因为我们身为父母必须要对孩子生命安全负责。

果真是这样吗?我看不一定,当疫情过去后,生活会继续,大家依然会过着那种相互攀比的生活。因为谁也不想自甘落于人后,谁都想让欲望得到满足。正是基于人性的弱点,才会忘记古人曾说过的话——睛天出门莫忘带雨伞。其实,归根结底这是波及到一个理智的问题,或者说有预见性的判断的能力。

关于送孩子出国留学,完全取决于现实需求,有些家长总感觉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早早把孩子送出国,希望孩子能移民。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在国内考名校非常之难,于是便想走捷径,国内名校不是可以为久国留学生开绿灯吗?于是便曲线救国绕一个圈子让孩子先在国外上学,而后再回来读高校。

当然,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学业水平一般,而家庭条件又殷实,干脆让孩子绕开中考或高考,同样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上大学,甚至读国外的名校。这些非常再现实不过的利益需求摆在眼前时,现在还信誓旦旦说将来不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他们的话能信吗?

信与不信,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走着瞧吧。


寒石冷月


这话能信吗?我第一个表示不信!

人都是善于健忘的,就在一个多月前,我还听到很多孩子在国外的家长,看到国内疫情爆发性的增长,这些家长们的感慨是,幸亏我家孩子不在国内,不用为他们操心。

谁知道风水轮流转?转得就那么快,转眼,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各地的新增病例都清零了,在治的病例都全治愈了,可是国外疫情又开始肆虐,这时候轮到那些家长们为他们在国外的孩子操心了,这种牵肠挂肚的日子不好过,以至于说出来等疫情过去了,再也不送孩子出去读书的话,这种话,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发个狠而已,要不了几分钟转过身就忘了,就想不起来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了,等到疫情过去,天下太平,世界还是回到老样子,该送孩子出去的,还是会送孩子出去。

人的缺点之一就是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并不稀奇,因为你处在疼痛的环境里的时候,当你疼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当然会想着好的时候会怎样。等你好了时候,那个疼痛已然过去,你不可能还去念念不忘,难道还要让自己一直去记忆那种疼痛的滋味吗?

所以说以后不将孩子送出国外读书这样的话,听听而已,不必当真!


苏小妮


现在说不送子女出国留学都做不得数的。

新冠疫情之下,状况频出,让大家看到了许多平时没有机会看到和了解到的一面。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国内、国外对待疫情的态度,对待国民的态度。

我觉得出国留学和疫情没有直接联系。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国留学没什么不好。

不过,如果只看到出国的好处,看不到国内学习的好也是不客观的。国内也有世界顶尖大学,顶尖学科。

其实,出国留学还是建议从个人家庭情况、孩子实际状态出发。国外有的学校国内也有与之相当的学校,如何选择都没错,都是为未来有好的发展做准备。

如果是为了留学而留学就没必要了,要谨慎选择学校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