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買房是什麼感覺?

沈庭呂


我買房經歷了一段波折,15年9月把掛牌了近一年的小房子終於出手,一個月內又置換了大面積的房子,二套房子之間隔一個上海的外環,從環外買進了環內。房子是老公去看了,他自己都搞不清看的是哪套,中介跟他說房東放話說能在一週內付100萬首付款的就把房子賣給誰,當時聽說有好幾個意向客戶,當時的放價在周邊次新房來說已經很便宜了,離3萬一平差幾百塊而已,老公像撿到便宜貨一樣趕緊叫公婆去付定金,付了定金後通知我房子買好了,我連那房子門往哪開,位置在哪都不知道。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買了房,到現在也沒去住過,一直放租。一個月內賣房再買房,買完房之後上海的房價像發瘋一樣翻了個倍。


浮躁的胖子


我是阿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在上海上班10年了,深知有房子的重要性。就比如說這次疫情,需要辦理出入證,有房子的人優先辦理,租房的帶租賃合同,房東簽字才能辦理。

買了房子,覺得真方便啊,想辦居住證不用求人了,想買電視不用猶豫了,孩子上學不用回老家了做留守兒童了。

希望奮鬥在上海的人,都能擁
有房子。


阿土的生活日記


你好,我去年5月買了房,剛開始有點小興奮🥰,畢竟我們自己攢錢買的,雖說不大總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個小窩了!後來漸漸地就淡忘了這種感覺了!好像也就那麼回事情吧!畢竟還有23年貸款要還,逐漸注意力集中在還款上了!總之日子正常過,有點小小的成就感吧!


劍舞之風


談一談上海買房歷程

2019年年初開始看房,感覺房價已經跌了兩年多,再者剛需,上車是遲早的事情。

年初陸陸續續看了楊浦區這邊的延吉三村、四、五以及周邊的小區,當時預算是買個300萬左右的房子。

9幾年的房子,真的戶型太奇葩了,時代特色。

看了一圈後,對一個六樓的房子比較滿意,主要是老房子中難得的裝修新一些,以及樓頂有閣樓,算是加分。不過後來和房東談價沒談攏,後面又出差頻繁,就暫告一段落了。

8月份開始繼續看房,期間看了包括五角場板塊(同濟欣苑等)、中原板塊(國和一村、國和二村、開魯三村,市光四村等)、浦東三林板塊、閔行古美、等等。

最後看中了顓橋的金銘文博的電梯房,主要是距離地鐵近,但是後來發現房東居然是一個集團的同事,聯繫上,同事建議不要買他的房子,不是說房子質量不行,主要是對應學校太差,她現在置換房子就是為了小孩上學,要去徐匯買學區。這下才醍醐灌頂,為了避免幾年後又焦慮孩子的事情,和老婆商量,能力所及之類買一個好一點的學區房。

此時預算定在500萬。

然後開始楊浦、徐匯篩選,結果既要滿足居住又要滿足上學的兩個條件的房子,基本都超過預算。

最後辦公室同事聊天,同事老婆在普陀梅隴中學,推薦看看新普陀小學的學區,對口梅隴,以後曹二,也算是一個比較穩妥的上學途徑,能力有限,徐匯楊浦一梯隊算了,這算一個折衷考慮吧,比較普陀算是市區的價值窪地,且距離老婆上班的新天地20分鐘地鐵。

說來也巧,看房真是講究緣分,之前看了那麼多,遲遲也定不下來,結果去新普陀小學對口學區去了兩次就訂了房子。

主要看了北巷小區、芝巷小區、上鈔苑、上鈔銀杏苑、金玉苑等房子。

北巷、芝巷以及梅川小區均是動遷房,感覺條件差一些。

上鈔苑的幾個樓房都是上鈔集團的單位房,建築質量較好,最後盯著這幾個小區看。

上鈔苑距離地鐵遠了一些,妹子看中上鈔銀杏苑的距離,以後15號線中信泰富步行距離7分鐘,我們還專門不行丈量了一下。

上鈔銀杏苑比較小,裡邊總共4棟樓,有一棟感覺不是上鈔集團的房子,一梯四戶的戶型不太一樣,應該是動遷房。小學裡邊有個小的公園,可以跑跑步。

然後考慮到以後可能置換或者以租換租,上鈔南邊的中江路上是天地軟件園,應該出租房子好出租,加上中信泰富完工後辦公樓工作人員不少。

綜上交了定金。準備年後付首付。

2020年流年不利,誰知道發生瞭如此嚴重的疫情。沒辦法,契約精神要履約,年後戴著口罩交了首付,現在等銀行批貸款了。

疫情對房價的影響不知道會怎樣?

但是既然買了,就只能認命,就跟炒股一個道理,隨他去吧。

以上就是我買房的一點心路歷程。也許對大家有幫助。


樓市一言語


在上海有一套房子讓人感覺這麼了不起!!因為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 ,是國內乃至全世界各個行業精英和企業彙集之地,故而衣食住行物價要比其他城市要高,所以400萬的房子也只能買到中等的,中等以上基本在600萬以上,高檔的比如浦東湯臣一品住宅30萬一個平米,天價房!

我家70平米的房子保守估價也已經在220萬左右,現在上海小戶型最吃香就比如我家的,丈母孃看女婿先是看收入和房子,所以收入和房子是捆綁看的。

在上海人都有自己的大小不一的房子,但是有二套的很少或者能夠不貸款自己買房的更少,現在上海人買房基本靠父母加上自己貸款或者夫妻共同貸款才能買得起房子,但是大多數就算是貸款也買不起的,所以房子代表著幸福生活的鋪路石,如果你的收入也很好的話那你就可以走得更遠,所以房子和收入決定了幸福指標的高低。




人生百態3


首先你要搞到戶口。若沒有戶口只能五年社保,這個不靠譜,政策一日三遍。上海戶口容易,實在不行出國讀個研就可以。不過此政策也已經在收緊了。要快。

父母家裡房子賣掉一二百萬首付基本就夠了。不要覺得這錢花的難受,這叫資產轉移,一線的房子永遠比你家裡的保值。因為限購這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

努力工作還貸。這並不容易。上海起步月還一萬。有一個理論是貸款儘量維持在收入的三分之一才不影響生活質量。當然有能力月賺5萬的人多數都選擇再供個二套了。

所以體驗就是爸媽支援,然後向月入5萬奮鬥的過程。努力做到自己能夠獨立還款吧。

如果沒有趕上幾年前的房價紅利,那幾本現在買房都是這個流程,除非你不是普通人的。

多在這一類的網上發發


薩瓦迪卡


在上海買房是什麼感覺?能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買房的都好厲害,但是確實無論在哪兒買房,房貸都會一定程度上會讓原本寬裕的生活方式帶來不便。

當然,在外面漂泊久了,想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小窩,給在風雨飄搖中的自己一點安定,只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家才能給予足夠安定和幸福感。

反正銀行卡里有足夠的錢投資什麼都不如先給自己一個家來的實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發展機會也多,醫療資源,教育資源也是最好的。



掌上廣州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尤其是外地來滬,一個字就能形容啦!:南



濟南大house


感覺:其實是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你感覺你在上海生活很優越,而他感覺小城市生活節奏慢,很優閒,而他卻感覺在農村生活很恬靜、舒適,所以這感覺的東西真的是因人而異的,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因為歸根結底房子不管在哪裡都是:家而已,只是一個歸宿,舒適就好!


當然,有的人會說,在上海有房子是有錢人、是地位的象徵、是成功的標籤,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優越的、了不起的,是有一定身價的,其實對於買房的人自已而言,感覺並不是那麼重要,那只是給外人及父老鄉親看的,真實的是工作便利,大城市各方面硬件比較完善,生活有質量,壓力沒那麼大,好歹在城裡有個歸宿,這些才是他們看重的東西。


其實對於二千多萬人口的大上海,有太多的人買了房,但並非都是有錢人,並非都是活得那麼光鮮靚麗、有太多的人是努力了半輩子積蓄拿來買的,有太多的人是為了工作、為了小孩而揹負了一身的鉅債才買房的,頂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及房貸的壓力而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有多麼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所以:不管在哪裡生活,在哪裡買房,感覺不重要,自己方便,家人方便,合適才是最重要,在哪裡幸福指數高,在哪裡的感覺就最好,因為活給別人看的是外在,活給自己的才是最真實的感受!


方圓其說


飄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