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对孩子发脾气,不会尊重孩子的感受,不相信孩子怎么办?

小灰琼灰琼


从你的问题里,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责、无奈,和对自己的不认可。

心疼你,理解你,因为你的问题,也曾同样困扰过我。

同样是发脾气,可每个人的诱因不一样,有的是因为孩子老闯祸,有的是因为孩子学习不自觉,对我来说,最让我生气的是孩子不爱跟人打招呼。

为了纠正她,我试了很多办法:批评、说教、提前练习、各种威逼利诱……有时候感觉说好了,可一见到人就没了下文。

我实在没办法了:算了,她这个阶段可能就是不爱打招呼。

我跟她说:“妈妈以后不逼你了,你愿不愿意打招呼,都可以。”

没想到这一说,竟然还成了:她刚开始的完全不理人,慢慢地能做到有时候打招呼,再到后来打招呼已经成了自然的事。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就是“接纳”的过程

我反思自己小时候也是非常害羞的,每次大人带着出去,我心里想着要有礼貌、要打招呼,可能是我反应比较慢吧,我一声“阿姨”好不容易要到嘴边,就听见我妈说:“这孩子就是嘴笨!”然后我就说不出口,并且有很多年,都为自己的“嘴笨”而自卑。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对她的学习、特长什么的,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唯独不能容忍她也“嘴笨”,她的不打招呼,其实是我心里的刺,矛盾的是:我越是不能接受她这一点,她的这个毛病就越突出。

直到我接纳“我的孩子目前就是做不到”,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改变。

我不知道你在什么情境下会生孩子的气,但我相信:控制不住脾气、不能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能信任他,应该不是你的错。错就错在:你也曾经被那样对待过!

要想改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纳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曾经被这样对待过。”

只有原谅自己,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选择换一种方式对待孩子;

只有接纳了自己,那些什么情绪管理的方法、如何共情孩子的感受等等,才能真的帮到你。


妈妈V帮


总是对孩子发脾气,不会尊重孩子的感受,不相信孩子怎么办?

这是大部分父母都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这是一种“非期望行为”的心理。

非期望行为是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认定的要求,出现行为偏差。

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父母和孩子两面的原因:

(一)来自父母的原因

父母的期望太高,超出孩子的年龄能力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方方面面都很强,要是有些问题,就会暗自失落感,恨铁不成钢或者拔苗助长。

特别是孩子刚上小学,正式学习以后,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会越来越大,但同时伴随着更多的问题和失望。

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特别大简单,可在孩子那里就成了问题,例如,小学一年级,写几个字,或者几道算术题而已,对孩子来说,孩子就是不会,这时,你的那种失落或者生气,都会伴随而来,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笨,开始怀疑孩子的各种能力。

其实,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总觉得孩子应该这样那样,却忘记了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我们,在我们看来就是写字,算题,可对孩子来说有可能真的很难,写字需要手眼协调能力,抄题也需要调动很多方面的能力,孩子在很多方面可能发育并不完善,超出了他这个年龄的范围,别人的孩子会,自己的孩子不会,那是因为每个孩子的经历各不相同,获得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不相同的。

父母的指示是反面的,强调孩子“不该如何”却忘了叫他“该如何”

我们经常告诉孩子这不该做,那不该做,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却从没有强调孩子“该如何做”的正确行为。

我们都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总认为孩子了孩子不好的行为,不用说,孩子也会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其实,孩子什么都不知道,除了对父母的吼叫习以为常,有时甚至还想去挑战一下父母,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去做的心理。

所以,要强调孩子好的行为,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鼓励他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是总是抓住错误的行为不放,去强化他。

父母在执行规范时,不持之以恒,朝令夕改

我们期望孩子要有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然后持之以恒地去执行它。

现实中,很多时候都是今天变一个规则,明天想着又变一个,孩子看着电视,昨天不说,今天突然让他去写作业,孩子当然也是不乐意的,时间长了,冲突不断。

这些,都是父母规则不明确,不持之以恒地去执行,造成了孩子的行为偏差。

(二)来自孩子的原因

孩子身体不舒服,难以控制情绪

有时候,孩子发脾气,发无名的活,都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也有这样的时刻,心情不好,身体某方面不舒服,总是想找一个人打一架的时候,这时谁撞上就那谁开涮。

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你要想给你他讲什么道理,大可不必,他肯定不会听的,就是想跟你吵架。

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人是需要方向的,特别是孩子,有些时候可能做了一件特别不符合常理的事,让你气得吐血,但是孩子呢?其实根本不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

孩子没有是非观念,得引导他,如何是对的,但前提是在他现有的经验基础上。

举个例子,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太磨蹭,穿衣服慢,写作业半天写不了一个字,我们看到了这些行为,不是预期的,所以生气烦恼。

但我们从来没有去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如何才能把衣服穿得快,如何能让自己的作业很快写完。

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行为变准,索性自暴自弃。

孩子经常一副“耳旁风”的样子,大人说什么也不听,不在意,就是经常被父母否定,责骂的表现。

孩子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当然也就觉得自己就是个坏孩子,反正父母都这样认为了,索性就自暴自弃吧。

通上,就是孩子总是做出一些父母非期望行为的原因,而父母呢,总是不相信孩子,忍不住发脾气的心理。

因此,在管教去孩子时,不妨先提醒自己:

  • 孩子不好的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
  • 不要期望孩子的行为像大人一样
  •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要多鼓励孩子
  • 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方法强化管教孩子
  • 就事论事,改变期行为,而不能攻击孩子人格。

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就要学会倾听孩子口语和非口语的表达,父母愿意听孩子才会愿意让父母了解他的感觉和想法,才可进行实时的引导,我们要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发现问题所在。

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

嗨!我是时光小兜,在职幼儿教师一枚,多年养育实践,欢迎关注噢❤️

科学育儿,拥抱问题,让我们与爱共成长!


时光小兜


家长脾气大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描述: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性变态,神经病人格。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家长发三分脾气,会对孩子形成七分损害

坏脾气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描述: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性变态,神经病人格。家长发三分脾气,会对孩子形成七分损害。说坏脾气是教育的死敌、人生的陷阱,并不为过。

脾气的坏处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少家长经常下决心要改掉坏脾气,每每事到临头,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所以,本文想着重谈谈如何克制坏脾气。

克制脾气不能光靠一个“忍”字。古话说得好,“忍”字心头一把刀。一位家长给我的邮件标题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且不说邮件内容如何,标题已够惊人。刀锋之下,如何能躲开伤害?一个人心上这么多带血的刀子,若不去掉,迟早是要割伤自己或他人的。

这就说到一个问题,脾气大的人为什么心中常有怒气?他们的“火”到底从何而来?知道病因,对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对坏脾气先追根溯源一下。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正是童年时代的这两种遭遇,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因为儿童的性情是向成人习得的,家长的行为示范作用要远大于口头训诫作用。坏脾气家长动不动向他人、配偶或孩子发火,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范,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不同观点。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经常充满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积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惯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尤其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动手,因为这两者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小——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老子火气大,儿子脾气就差,到了孙子也不怎么样——家族轮回链条就这样形成,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脾气的本质是恨意,恨意和思考力呈反比,恨意越深,思考力越浅。一些爱发脾气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脾气就这样,天生的,改不了。把坏脾气等同于双眼皮一样的生物遗传,这反映了很多人对自己坏脾气的无可奈何,以及对自我改变的逃避。追溯脾气的成因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从何而来,将要何往。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避免把坏脾气合理化,才有力量斩断这轮回的链条,并且容易对原生家庭的缺陷给出原谅。

人只要体验过一次克制脾气带来的愉悦,后面就会更容易控制情绪

如何改变坏脾气?关键一步是立即行动。即从今天、从这件事开始,不发脾气。

脾气这个东西,不发就不发了,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反之,如果不加约束,脾气可以被喂养得越来越大。这不仅在心理学上被观察到,生物学也证明,惯于摆出暴力姿势的人,只会增加自己的愤怒。

克制脾气可以从每一个想要发火的事件中开始练习,哪怕觉得自己在“演戏”,也要演下去,情绪没到位的情况下,努力让行动先到位。心理学研究发现,“任意表露情绪,可以强化情绪。相反,尽可能地抑制情绪,则会削弱情绪”。并且人的情绪有互动性,投射出去的情绪往往会反弹回来,每一次反弹都是强化。好情绪有好强化,坏情绪有坏强化。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变得自我控制,由于做出勇敢行为而变得勇敢。”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变成“好脾气”,就要让“好脾气”不断和我们相逢,尽量不让坏脾气出来露脸。

大部分情况下,人只要体验过一次克制脾气带来的愉悦,后面就会更容易控制情绪。

有位家长说她一直对儿子要求严格,但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脾气不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而且从不认错,经常气得她简直要发疯,只是因为知道打孩子不好,才强行忍着不动手,但和孩子吵架却是频繁发生。有一次她实在黔驴技穷了,愤怒地对孩子大喊一声:你就不能让妈妈高兴点吗?儿子大声回敬说:“我不知如何让你高兴,就知道如何让你不高兴。”她当时感觉内脏都要气得出血了。

有一天,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一个作业本丢在家里了,必须要今天交,要妈妈送一趟。这不是第一次了,这孩子整天丢三落四的,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丢在某个地方,所以当她黑着脸把作业本送到孩子手上,刚说了句“每天叮嘱你多少次……”儿子立即呛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扭头就离开,没有一点认错的意思,也没有对妈妈的辛苦表示一点感谢。可能只是因为在学校里,才没大喊大叫。晚上她很想批评儿子几句,只是害怕他发脾气,才硬忍住了,心想等你下次再忘了带东西,逮着了一定好好教训一顿。

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又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他把今天要交给老师的一张表格丢在家里了,要妈妈再送一趟。她一听,火气腾一下就上来了,没好气地说,妈妈今天忙,没时间,你明天再交吧,生气地把电话挂断。过了一小会儿,老师打来电话,说这个表格必须今天交来,现在班里就缺她儿子这一张,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否则孩子没法放学回家,老师也没法下班。老师口气强硬,不容商量,她只好放下手头的事,开车往儿子学校赶去,内心简直可以用怒火万丈来形容,恨不得当下抓住儿子痛骂一顿。

快要到儿子学校时,她想到有可能遇到儿子的老师,突然有一点点胆怯,感觉没有勇气面对,害怕被老师给脸色看。然后又想到,自己还这么害怕见到老师,儿子此时不知有多难堪。老师显然很生气,应该已是狠狠地训了儿子。全班那么多孩子,就他一个人忘了带表格,这让儿子多么尴尬啊。想到这里,她忽然有点开始心疼儿子了,心里的怒气一下消解了不少,然后,不知怎么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今天连提醒也免了,反正提醒也没用,还让他呛自己两句,这次什么也不说,看看他以后会怎样。

到了学校见到儿子,她一反常态地没有生气,把表格交给儿子时,顺便把水壶递到孩子手上,和颜悦色地说,水壶也忘了带了,是不是一上午没喝水,渴吗?妈妈的表现让孩子大吃一惊,有些不相信地看看妈妈,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眼睛里流露出感动。要知道,以前如果忘了带水壶,也是一个过错,回家后总会受到一顿责骂。

看着孩子的表情,妈妈忽然觉得孩子那么可怜,自己没发火,居然让他那么意外,可见自己对孩子发了多少火。妈妈一下感觉有些心酸,忍不住温柔地拍拍孩子后背。当孩子确信这次妈妈真的没生气时,眼中突然泛起泪光,有些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嗫嚅着低声说一句“妈妈,又让你又跑一趟……”孩子虽然没把话说完整,但能听得出他的歉疚,几乎可以确信,孩子在强忍着眼泪,或已流下眼泪。妈妈一瞬间也眼眶一热,又轻轻摸摸孩子脑袋说,没事,反正妈妈今天也不忙。嗯,没别的事了吧,那妈妈走了。孩子轻轻地嗯一声,还是没抬头,妈妈能感觉到她和孩子间有某种温暖的东西在交流着。

回家的路上,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原来宽容竟有这么大力量,可以让一个从来不肯低头认错的孩子主动说出对不起。晚上孩子回家后,居然也一反常态地变得非常温顺,妈妈让他干什么,他总是情绪愉快地去做了,完全没有以往的故意顶牛。

这次经历让她看到克制脾气的成果,给她带来信心和鼓舞。后来这位家长开始不断地约束自己,发脾气确实是越来越少,脾气也越来越小。很多事情如果放在以前,一定会觉得不可容忍,非得暴怒一场不可,后来却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发火并没有那么难,而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懂事。

家长心中没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这个孩子一样,家长一改变脾气,马上就懂得“领情”,很多孩子对家长初期态度的转变并没有积极的反馈,似乎无动于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气馁,哪怕是遇到孩子主动挑衅也不要发火,让他“拳头打在空气中”。双方的负面情绪都得不到释放和回应,时间久了,自己的脾气、孩子的脾气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

有位爸爸说他下决心不再跟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发脾气,但小家伙蹬鼻子上脸,给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弄得家长越来越没信心,担心把他溺爱坏了。但有一天傍晚,这种印象改变了。当时,孩子妈妈把一盘刚炒好的土豆丝端到桌上,又进厨房炒第二个菜。孩子马上爬到椅子上要吃,爸爸说菜刚炒出来太烫,再说妈妈还没过来呢,等一会儿吧。孩子一脸不愉快,手里的筷子不肯放下,啪啪敲击桌子,趁爸爸不注意,突然往菜盘里吐一口口水。

这实在太过分了,爸爸几乎把持不住地想发火。也许是小家伙自己也知道这动作太出格,看着爸爸,目光既挑衅,又有些怯怯的。爸爸看他一眼,强压怒火,镇静地看孩子一眼,没吱声,低下头继续看手机,努力平息心里的火气,然后思考对策。

片刻后,妈妈端着另一个菜出来,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爸爸也没说什么,一家人开始吃饭。爸爸心里憋屈得都有些吃不下饭。小家伙也许确实觉得自己理亏,也许是因为又没等到爸爸的火气,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在饭桌上表现得出奇地乖巧,一直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不像平时吃两口就跑了,还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妈妈惊奇地说宝宝今天表现怎么那么好。爸爸心里忽有一些感动,觉得自己坚持不发脾气有了成果,庆幸自己没有轻易放弃“好脾气”。他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管得多,又老发火,孩子不逆反才怪。比如今天,孩子想先吃几口土豆丝,这要求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其实很正常,家里又没有外人,为什么不允许呢?这么点事都要限制他,他当然会觉得你总是很不友好,就要故意在你面前捣乱。如果自己没压住火,又打骂孩子一顿,事情会变得多么糟啊。

在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事件上还能控制不发火,爸爸自己也有成就感,此后更注意减少限制孩子,努力克制脾气。

脾气与脾气的对峙就像拔河赛,对方的屹立不倒是以你的坚持为前提的。如果想让对方不再坚持,最好的办法是放开手中的绳子——家长心中没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

克制坏脾气,教你三个小妙招

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尽量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得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看见自己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什么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回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降解。

控制脾气,多数家长只要在意识上到位了,行动就会自动调整。但也有人发现,克制脾气于自己来说是件特别困难的事,虽然明明白白地知道发脾气的坏处,却常常控制不住。每次发完火都后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样大发雷霆。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下面几种办法:

1. 半小时效应。

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半小时后再说。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浏览网页、玩游戏、吃东西、到外面走走、洗个澡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2. 纸条仪式。

在特别想改变坏脾气时,写两张纸条。第一张描摹自己的坏脾气,把它的可恶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坏脾气。第二张写下自己改变坏脾气的愿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两句话,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决心。然后把第一张狠狠地撕碎、烧掉或用其他方式销毁,感觉把坏脾气埋葬掉。第二张贴到墙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规定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想发火,必须先跑去看过这字条,看完了再决定发不发火。或已开始发火,突然想到纸条,也要跑去看看。若纸条有效控制了火气,给自己一点任何形式的奖励,让自己高兴;如果看过纸条后没管用,还是发脾气了,也不要气馁,把这一张撕了,重新写一张,重新给自己鼓劲。看纸条这个仪式化的行为一直坚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话经常在心里复习一下,坏脾气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3. 意念疏散。

当火气一下子起来时,先赶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体内部,宛如立即把身边惹你生气的人丢弃掉,顾不上管他一样。集中注意力寻找一下身体哪部分被怒火弄得不舒服了,是胸口憋闷,还是脑袋隐痛,或是手臂颤抖,然后把意念集中到那个不舒服的地方,想象有一团纯净的气体或清清的水流,轻柔地包围那里,旋转按摩,并丝丝深入,把那里的浊气驱赶出去,可经由身体任何地方挥发到空中,身体越来越干净。这个过程最好伴有深呼吸,感觉纯净之气被吸入,然后长吁气,浊气被呼出去……一次驱散不完就再来一次,直到感觉自己变得干净、平静而松弛。

以上三条方法可以同时做,也可以只做一条。关键是坚持,一直坚持,给自己反复练习的机会。西方流传一句笑话:如何像卡耐基一样成功?答案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套用这句话,完全可以说,如何成为一个不发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发脾气的时刻,没有比停止发脾气更重要的事情。

任何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上,才会有效。在和孩子的“较量”中,家长要时时记住,只要发火,就输了。家长若不和孩子斗狠比强,遇到事情有定力,有变通力,那么孩子学到的正是这些。

当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天下没脾气的人很少,正如天下没有私心的人几乎没有一样。所以也不要期待自己成为完美父母,不要有教育洁癖,否则会太焦虑。而过度焦虑对改善脾气并没有什么好处。大家都是凡人,偶尔发点脾气也正常。如同正常范围内的私心是健康的也是必须的,正常范围内的脾气也可以存在并可以被理解,关键是个“度”的问题。如果实在没忍住,脾气发作了,至少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坚决不动手,只动嘴;二是赶快结束,不纠缠。不要非得讲什么理,明明白白开始的事,可以糊里糊涂结束,这并不影响以后的日子变得清朗。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习惯于自我克制时,自我克制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亚当斯密认为,具有最细腻敏锐的慈悲性格的人,自然也是最能够高度自我克制的人。我们俗称的体贴、善解人意、感同身受、有同理心等等——这些简单的词汇不简单,它标注着人性可靠的宽度和高度。人若不固执于自己的想法,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而不总是着眼于些许的不如意,脾气可能就会小得多。

孩子逆反,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的勇气,这总比事事听命于家长、没主见好得多。孩子成绩不理想,但他身体健康,心地单纯善良,这该多么令人欣慰。钱包被小偷偷了,要庆幸银行的存款没被人骗走;挨老板一顿训,就去庆幸自己好歹有工作有薪水。迈脚出门,平直的马路已铺到脚下;轻轻点击电脑鼠标,世界就展现在眼前……太多太多的恩惠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如果日子充满感恩,你投送出去的心情都将回报给你;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家长自己更受滋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这是自勉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超脱境界。对于一个超然的灵魂来说,有什么事会让他烦恼到失态呢?境界的升华不可能轻松地一步登天,而需要一点点去修行。当我们能对一人一事给出豁达和宽容时,已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世界抱有无怨的情怀。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教育正能量。


空鸣哦


我每次跟孩子发完脾气,我看到她不说话站在墙边,我都特别后悔。现在我在改正,

想发火时都会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听她的想法。她会跟我交流,不会无理取闹。


花殇102


从问题的表述中,能看出这位家长还是知道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并且知道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需要相信孩子。困惑的点就在于:做不到。然后因此就会觉得很苦恼。

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我们想要解决,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根源找到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在我看来,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 我们的情绪化问题的来源很可能是原生家庭。

自小就目睹和潜移默化了家长的简单粗暴式的情绪处理模式,以至于自己也慢慢习得了这样简单粗暴的情绪处理方式,并早已深深印在了自己的潜意识里。而如果没有学习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并刻意训练,我们是很难战胜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情绪处理模式的。

其次,我们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家长的情绪化到底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

“总是对孩子发脾气”,有可能造成两个极端:1、孩子会变得异常敏感、叛逆、脾气暴躁,凡事总想和父母对着干,而面对父母的强势打压,力量尚且弱小的他会选择暂时的压抑情绪,但内心却十分的愤怒。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有足够的力量于父母抗衡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对抗、反叛,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报复家人、报复社会,容易造成各种家庭悲剧或社会悲剧。2、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然后就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处处在意别人的感受,却忽略自己的感受,委曲求全;或者变得没有主见,唯唯诺诺,凡事依赖他人来做决定,当长大后遇到一些大事需要做决定时,他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会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家长一定会面对很多来自孩子不配合的挑战。一个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那他就一定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就一定会有各种抵触情绪,做事情也不愿意配合家长,这就很可能让本来就容易情绪化的家长瞬间就引爆情绪,然后让家长和孩子就深陷到一个怪圈里,形成负面循环,这与营造幸福家庭将越来越远。

“不相信孩子”,后果就是孩子的自信心受创,慢慢的孩子也在潜意识里植入了一种思想:我不行,我不够好,我没用!一颗自卑的种子就悄悄萌芽了。同时,因为不相信孩子能做好是请,家长很容易会无意识的给孩子包办,直接剥夺了孩子的动手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机会。如果是的学习上不相信孩子,我们就很容易越俎代庖,对孩子的作业过多干涉,从而让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

想要真正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想要让自己真正的平和,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和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那“学习”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而且越早越好。怎么学习比较好?找到一个人生导师就是最快的成长捷径。我是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欢迎关注我并私信给我,相信在家庭教育和个人长上能帮助到大家。


芊悦快乐育儿学堂


这个问题只要你意识到了就是好现象,因为不及时调整和改善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我觉得你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压力,都导致你身心不在健康的层面,为什么说一个和谐的家庭会氛围会创造几代人的和谐,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几代人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查找自身的问题,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一定和家长的教育相对应,所谓的脾气也是你心里问题的体现,有的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后天工作或生活压力所致,以我的经验可以告诉你,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起来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即使后来的各种压力,内心强大的人都能自行解决。先查找自身原因,再找到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更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携手一遇



公正永生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了,是孩子做了坏事,还是不听你的话?是自己无缘无故发火不信任的?还是孩子爸的问题引射到了孩子身上?


84438194yoyo


入选全国


奥特曼卡片凯旋麟来


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