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管理(收藏)

一.供應商開發選擇的十大原則

1、系統全面性原則:全面系統評價體系的建立和使用。


2、簡明科學性原則:供應商評價和選擇步驟、選擇過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3、穩定可比性原則:評估體系應該穩定運作,標準統一,減少主觀因素。


4、靈活可操作性原則:不同行業、企業、產品需求、不同環境下的供應商評價應是不一樣的,保持一定的靈活操作性。


5、門當戶對原則:供應商的規模和層次和採購商相當。


6、半數比例原則:購買數量不超過供應商產能的50%,反對全額供貨的供應商。如果僅由一家供應商負責100%的供貨和100%成本分攤,則採購商風險較大,因為一旦該供應商出現問題,按照“蝴蝶效應”的發展,勢必影響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不僅如此,採購商在對某些供應材料或產品有依賴性時,還要考慮地域風險。


7、供應源數量控制原則:同類物料的供應商數量約2~3家,主次供應商之分。這樣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證供應的穩定性。


8、供應鏈戰略原則:與重要供應商發展供應鏈戰略合作關係。


9、學習更新原則:評估的指針、標杆對比的對象以及評估的工具與技術都需要不斷的更新。


10、總原則——全面、具體、客觀原則:建立和使用一個全面的供應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供應商做出全面、具體、客觀的評價。綜合考慮供應商的業績、設備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技術開發、用戶滿意度、交貨協議等方面可能影響供應鏈合作關係的方面。


二.供應商評估主要控制要點 

1. 供應商的篩選及選擇條件。

2. 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的調查。

3. 供應商的樣品品質鑑定。

4. 供應商評估內容及步驟的確定。

5. 供應商評估結論的審核與批准。

6. 合格供應商的批准。

7. 合格供應商檔案的建立。

8. 合格供應商的供貨情況定期監督與考核。

9. 根據供應商定期考核情況,進行優勝劣汰或輔導。

10.監督以及發現問題的處置。


三.供應商的開發與考核

採購人員通常從價格、品質、交期交量和配合度(服務)幾個方面來考核供應商,並按百分制的形式來計算得分,至於如何配分,各公司可視具體情況自行決定:


1、價格:根據市場同類材料最低價、最高價、平均價、自行估價,然後計算出一個較為標準、合理的價格。


2. 品質:


A、批退率:根據某固定時間內(如一個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批退率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上半年某供應商交貨50批次,判退3批次,其批退率=3÷50×100%=6%,批退率越高,表明其品質越差,得分越低。


B、平均合格率:根據每次交貨的合格率,再計算出某固定時間內合格率的平均值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1月份某供應商交貨3次,其合格率分別為:90%、85%、95%,則其平均合格=(90% + 85% + 95%)÷3=90%,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質越好,得分越高。


C、總合格率:根據某固定時間內總的合格率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某供應商第一季度分5批,共交貨10000個,總合格數為9850個,則其合格率= 9850÷1000×100% = 98.5%,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質越好,得分更高。


3、交期交量:


交貨率=送貨數量÷訂購數量×100%,交貨率越高,得分就越多。

逾期率:=逾期批數÷交貨批數×100%,逾期率越高,得分更少;逾期率越長,扣分越多;逾期造成停工待料,則加重扣分。


4、 配合度(服務):配合度上,應配備適當的分數,服務越好,得分越多。

將以上三項分數相加得出總分,為最後考核評比分數,以此來考核供應商的績效。


四.選擇合格供應商的方法

1. 供應商生產能力的評價。

2. 供應商品質保證體系的現場評價。

3. 產品樣品的評價。

4. 對比類似產品的歷史情況。

5. 對比類似產品的檢驗與試驗結果。

6. 對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經驗。


供應商管理(收藏)

五.供應商質量管理十大原則

1、採購商對重要的供應商可派遣專職駐廠員,或經常對供應商進行質量檢查。


2、採購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供應商品進行質量檢測或現場檢查。


3、採購商減少對個別供應商大戶的過分依賴,分散採購風險。


4、採購商制定各採購件的驗收標準、與供應商的驗收交接規程。


5、對選定的供應商,公司與之簦訂長期供應合作協議,在該協議中具體規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雙方互惠條件。


6、採購商可在供應商處設立SJQE. SJQE通過扮演客戶的角色,從而達到推動供應商的質量。


7、採購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供應商進行等級評比,制定和落實執行獎懲措施。


8、每年對供應商予以重新評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從候選隊伍中再行補充合格供應商。


9、採購商對重點材料的供應商上游廠商進行質量監控管理。


10、管控供應商材料的製程參數變更或設計變更時均需採購商的確認批准。


六.在線供應商質量網絡化管理

1、有效追蹤廠商對不良問題的改善執行狀況。


2、採購商與供應商之間的質量信息實時的動態互動,有效達到PDCA循環目的。


3、雙方無紙化的作業及數據圖表的快速查找生成,節約了成本達到互贏的局面。


4、採購商可依據廠商生產的質量狀況,對來料部分進行重點管控。避免亂*打鳥,節約人力資源。


5、數據查詢方便快捷,無需通過供應商,數據真實可靠。


七.供應商的控制方法

對供應商的控制可根據物料採購金額的大小,對供應商進行ABC分類,要分重點、一般、非重點供應商,然後根據不同供應商按下列方法進行不同的控制:


1. 派常駐代表。

2. 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廠進行監督檢查。

3. 設監督點對關鍵工序或特殊工序進行監督檢查。

4. 成品聯合檢驗,可以由客戶會同採購人員一同到供應商處實施聯合檢驗。

5. 要求供應商及時報告生產條件或生產方式的重大變更情況(如發包外協等)。

6. 組織管理技術人員對供應商進行輔導,使其提高品質水平,滿足公司品質要求。

7. 由供應商提供製程管制上的相關檢驗記錄。

8. 進貨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