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情莫重於檢驗”——記女法醫的執著人生

她,轉戰於一個又一個犯罪現場,曾親手將高度腐爛的碎屍還原回死者“原型”,曾不斷從散發惡臭的屍體上找證據,曾連續多日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野外進行勘查。她能讀懂屍體上的信息語言,讓證據“說話”,再現犯罪分子的罪行。

她,就是茂名市公安局刑事技術中心檢驗鑑定大隊的科員羅結珊。

“初情莫重於檢驗”——記女法醫的執著人生

7年來,她參與勘查各類案件現場600餘起,受理案件6876餘宗,檢驗物證28240餘份,出具鑑定文書6000餘份,為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做到了“初情”重於檢驗。

由於工作突出,她先後榮立三等功一次,獲嘉獎2次,2017年被評為市公安局“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被評為“新時代好心茂名民警之星”、2019年被省公安廳評為“廣東省刑事技術青年人才”。

執著尋求真相的勇者

法醫,要用死亡原因、死亡時間等來判斷案件性質,為偵查破案服務,還要出具法醫鑑定意見,為法庭訴訟提供證據。

“為什麼想當法醫?”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羅結珊這個問題。她坦言,這個專業只是源於她報考大學時被調劑的選擇,“因為基礎學科差不多,大學的前幾年對這個專業也沒有太多概念,直到後來實習,自己才漸漸意識到法醫的‘厲害’。”

當年實習時,羅結珊準備沿著諸多偉大法醫前輩的腳步抽絲剝筍,為受害者沉冤昭雪 ,但想不到接觸的第一個案子就給她來了一個“下馬威”。

當時是屋主報案稱,一直無法聯繫上出租屋裡的租客交租,上門尋找時卻發現門是反鎖的,屋子裡時不時傳出一股臭味。羅結珊跟著帶隊的法醫來到現場,隔著窗戶就可以看到租客躺在地板上,全身已經是高度腐爛的狀態,蛆蟲叢生,還伴著難忍的惡臭,一種幾乎讓所有人窒息的惡臭。

辦案人員打開門時,蠅蛆一群群往外飛。當時的她,差點就哭了。但當她看到帶隊的法醫沒有絲毫遲疑,徑直地往屋裡走,熟練地拿起勘查工具細緻地對屍體和案發現場進行勘驗,好像所有的惡臭和蠅蛆都跟他無關時,她受到了震撼,心裡一種“尋找真相,給死者一個說法,還家屬一個公道”的執念,讓她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經法醫勘驗證實,死者是洗澡時意外滑倒死亡,但因為是夏天又時隔多日也無人知曉導致屍體腐爛發臭。

大家都以為這個80後小姑娘經歷了這個案件後會毅然選擇醫院的崗位,但最後她卻更加堅定地選擇了法醫。“當時我心裡想的是,如果我因為害怕不進去對現場進行驗證,那我就永遠也沒辦法瞭解到真相,死者的尊嚴也會受到踐踏,慢慢地心裡也就接受了。”羅結珊如是說。

就是“尋求真相”的執著讓她勇敢地選擇了法醫,而這一個選擇,一開始就堅持了7年。

柔肩擔重擔的“戰士”

電視劇《法證先鋒》的法醫都是帥氣登場,檢驗屍體和證物的環境也是十分高大上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法醫所面對的除了血腥、髒臭,還有屍體的腐爛和引發的蠅蛆,那種噁心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遇到一些非正常死亡的案件,面對著常人無法忍受的惡臭,法醫還必須近距離與屍體“對話”,對屍體的每一處部位進行認真細緻地檢查,為死因找到證據。

令羅結珊印象深刻的一件案子,是2015年的那件現在想起還令人頭皮發麻的碎屍案。當時是死者的家屬報案稱其失蹤了,辦案部門運用各種技能追蹤到犯罪嫌疑人並將其抓獲。審訊時,嫌疑人交待了整個作案過程,稱已將死者碎屍裝進大桶丟進了山塘裡。經辦案部門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所指的山塘很深,瞭解到案件後,打撈隊並不願意潛入水底打撈,後來幾經周折聘請到蛙人幫忙,蛙人搜索了將近3小時才將嫌疑人所說的大桶找到,但是蛙人也只是願意潛入水底幫忙綁定大桶。

最後,辦案人員與在場的法醫幾個人只有站在竹筏上,徒手將裝有死者和幾十斤大石頭的大桶拉了上來。當羅結珊和其他法醫打開大桶時,發現全桶都是碎屍,又黑又臭,全都脹得可怕,他們差點就嘔吐了。

為了給案件提供足夠的證據,給死者足夠的尊嚴,在檢驗室裡,羅結珊和其他法醫除了要將支離破碎的屍體一塊塊整理平齊,還要最大程度地還原死者的“原型”,整個過程,她覺得頭皮都在發麻,想放棄的心理都有了。但當她看到其他夥伴都心無旁貸地工作時,她稍稍調整了下心態又繼續埋下頭,最終足足拼了七八個小時才完成。

“雙手觸摸到這種狀態的死者的感覺真的太可怕了,那一天我都不知道自己心裡崩潰了多少回,但是心裡的那份責任告訴自己必須堅持,才能用專業給死者一個交代,給家屬一個真相。”羅結珊眼神很堅定地說。

2018年6月,我市某江河附近發生了一具未知名屍體,初步斷定為溺水身亡。羅結珊在檢驗屍體和物證時,不顧惡臭和爬動的蠕蟲,將死者全身衣物脫下,逐一洗淨、檢驗拍照查看,發現衣服上有新鮮撕裂口,死者左手有明顯地抵抗傷,頭部有打擊傷,從而確定他殺的性質,糾正了原有的溺水定性,給辦案單位提供了破案證據,還原了真相。

2015年10月,我市某珠寶店價值一百多萬的黃金珠寶被盜。清晨6時接到命令的羅結珊,立即趕赴現場,認真細緻地對現場進行勘查,直至中午12時才完成初步勘查,最終在現場提取了嫌疑人留下的手電筒和在現場背景牆的裝飾金屬板上的可疑斑跡。經專業技術檢驗後,串並上了2013年1月的“廣西南寧南湖區在水一方商鋪鄰里香米粉店被入室盜竊案”、 2015年7月的“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火車站對面手機店被入室盜竊案”等一系列盜竊案的現場物證。最終根據物證確定這是一起跨區域流竄作案的案件,鎖定了兩名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軌跡,為偵查破案提供了線索與方向。經過12天的連續奮戰,2名涉案疑犯落網,並在疑犯出租屋內起獲被盜的黃金珠寶物品一批。

“剛上班時,出一次現場後我會連著幾天都吃不下飯,因為有時候每一根頭髮都是高腐的味道。其實,我不止一次動過離開的念頭。但是堅持下來後,我就發現,一些眼下接受不了的東西正是體現我專業性的地方。”回想起自己這些年的法醫生涯,羅結珊感嘆道。

苦練技藝的“有心人”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羅結珊認識到新技術的高度準確識別率成為識別嫌疑犯的重要手段,她時刻抓緊時間對新技術的學習,除了通過翻閱專業書籍、外出交流學習、微信群裡與相關專業人士交流經驗、向經驗豐富的老民警請教等途徑不斷充實自己的技術知識庫外,在工作中也特別注重典型、特殊案件的收集,不斷積累經驗。從警7年的她熟練掌握了各項專業檢測技術並用之來解決法醫的技術難題,為偵查破案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在2016年高州某鎮的一件案子中,羅結珊就是在不斷勘查現場及物證的過程中,在一雙送檢的皮鞋上發現了針尖大小的可疑血跡,並通過專業技術檢驗鎖定犯罪嫌疑人。

法醫技術數據庫的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羅結珊和夥伴們與時間賽跑,加班加點開展檢驗鑑定和錄入工作,錄入犯罪人員個人信息24000餘條,還結合以往的檢驗經驗和我市的實際,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市的一套詳細、便捷、實用性極高的技術檢驗串並方法。據統計,通過法醫技術數據庫比中、串並各類刑事案件2400多起,比中嫌疑人2800多人。

為港灣亮燈的貼心人

燈火闌珊處,家是最溫暖的港灣。

2016年底,羅結珊接到“寶貝回家”茂名地區志願者反饋的一條信息:深圳一青年說自己在四五歲的時候被拐賣,只記得當時家在海邊和父親名字的讀音,還有熟悉的家鄉小吃“蠔炸”的味道。

“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他找到家。”看完信息的羅結珊,心裡揪了一下,暗暗下定決心。經過與派出所的多番溝通,終於找到了一名疑似對象,但這名疑似對象已經外出打工,幾經周折聯繫到他後發現他家裡並無人員被拐賣。案件一度停滯,羅結珊心裡甚是著急,但是她心裡很堅定,繼續參與調查,在排查了該鎮的所有人後,終於在鄰鎮又發現了一名疑似對象,小兒子和老婆都是10年前失蹤的。在採集了雙方的血樣後,通過專業技術檢驗比對,終於確認了二人的父子關係。“比對上的時候,我激動到差點就落淚了,真的太開心了。”回想起當時的心情,羅結珊還是很激動,彷彿是自己家人終於團聚了一樣。

隨時候命的法醫工作,讓她與家人聚少離多。她深知,選擇了公安一線的工作,就必須有所取捨,對親人的牽掛和虧欠都只能放在心裡。羅結珊說,她也有抱怨過,有時候也會覺得心裡不平衡,但是當破除一切障礙完成任務時,那種喜悅又將所有的不平衡都蓋過了。也許,這都源於她對這個專業和崗位特殊的認知和情結吧。

“為生者權,為死者言。看到一個個暗藏的犯罪嫌疑人被我們的刑事技術撥開面紗和偽裝,看到受害人的冤屈得以昭雪的時候,再多的艱辛我覺得都是值得的。”羅結珊清澈的眼神中透露著獨有的堅定。

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法醫是一個很苦很累的職業,但“好鋼可作繞指柔,玫瑰亦發鏗鏘聲”,身上不服輸的韌勁讓這個柔骨女人散發著一股“男兒熱血”,堅持用執著和專業破譯另一個世界的密碼,在神秘中尋找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