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鋒話健康
首先我個人不是從醫者,只是對這個問題胡亂說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從中醫角度講,醫術和德性是有很大關係的! 人屬於自然的產物,而中醫是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總結得出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所以中醫理論是順應自然的理論,而放眼整個上古時代自然界,花、鳥、蟲、魚、人、獸、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他們都是和諧的,按一定規律的存在,整個生態環境是平衡和諧的,再看看今天的生態,與過度開採索取並存的瘟疫,疾病,地震,火災,天坑地陷這些現象並且身臨其中,這就是現代人沒有遵守大自然的法則造成的後果!
所以作為人,首先要做到因天之序,遵守大自然的作息和規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大自然不說話,但是他總是,給予,承受,慈愛,付出,包容,人也要學習自然的這種厚德,善良,有愛,慈悲,包容,只有你的品性是順天的,仁愛的你才可以學好中醫,才能夠治好病救人命,你是醫生,要是動歪腦筋,只想著賺錢,其實你的醫術也不會有多高,內經上黃帝每次問道他的老師岐伯核心問題的時候,老師會讓他沐浴更衣齋戒,才肯傳授經驗!大德必得其壽,德性在,不僅自己能夠長壽,也能夠擁有高深河堤醫術,個人認為學習中醫過程也是一種修行,個人有個人的緣分,自己也想學中醫奈何無緣,所以你是從醫者,要珍惜,要正己,要重視每一個求醫的病人,更要慈悲,無論貧富,這樣才會修成正果!
如果你只是想養生也要做到上面所說,是一樣的道理!還有內在品性也有內五行,都是需要調節平衡的,篇幅有限制先說到這裡。
晨夢初醒,睡眼朦朧,拿著手機,恐妄言,求指正!
昊宸李520
中醫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邊界
中醫把很多問題都與醫術混為一談。
先不說中醫養生能與不能,對與不對,單就把養生與養德混淆在一談,說什麼養生先養德,就是分不清界線的瞎扯淡。
1、就養生而言,2000年前《黃帝內經》上所說的,也未必是真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就顯然不對。
精神再內守,也改變不了基因缺失和基因突變造成的病變。也就是說,各種各樣的基因病與精神內守外放沒有任何關係。
2、就養生與德而言,養生是養生,養德是養德,二者之間不存在關係。
顯而易見的是,養生與養德基本上是離散的非線性關係;是平行並列的平等關係。把養德放在養生的前面,強調養生先養德,是純粹的故作高深。
3、單純從醫學技術角度而言,養生技術與道德是兩個層面的關係。養生技術就是技術,道德就是道德。強調養生先養德,毫無道理,互不搭界。
技術不夠,詭辯來湊;醫術不夠,道德來湊。這是典型的中醫詭辯之術,沒有啥好辯論的。
三月森林
這些話和要求都是經驗之談,也都無比正確,對大多數人是適用的。
小的時候以為這些都是大道理,可是越活越覺得是這麼個理兒。活著好多時候就是活個心情,每天心情舒暢,輕鬆愉快,一通百通,一順百順,身體的機能也處於最好的狀態,自然百病不侵,健康長壽也就水到渠成了。
常說醫者仁心,古來如此,現在亦然。身邊有很多醫生朋友,如果把他們放到芸芸眾生中,愛心、同情心和善良絕對遠高於平均水平。換一個角度說大多數醫生都是希望從事這個行業來幫助別人免受病痛之苦,所以初衷都是好的。但一方面醫院社會化讓他們開始出現了逐利傾向,另一方面龐大的醫生隊伍難免良莠不齊,所以有了今天的醫患關係緊張。希望國家早日重視,改變現狀,建立良好的醫療體系。
拈花一笑泯恩仇
是以志閒而少欲,(現實是金錢社會物慾橫流)。
心安而不懼,(現實是人心浮躁,人人自危,防火防盜防生人)
形勞而不倦,(現實是加班加點熬通宵,為了生活也是拼命的。)
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人心不古,仗義每多屠狗輩,無情最是讀書人。城府太深,偽裝的又云淡風輕)
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德全不危,瞭解很多養生方法,不懼怕危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醫不自醫,醫不醫家人,純粹是胡說八道的藉口,因為沒有人更瞭解自己,沒有人更對家人負責。自己學的馬馬虎虎,矇事可以。)
學習中醫,必須當楷模。家人必須受益,朋友也能收穫,患者效果更能認可。
所謂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
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自己都活的病殃殃,為了工作餬口而已,也忽悠人!何談德。
好多油嘴滑舌賣藥的,自喻養生大師早掛的,徒有虛名國醫大師把膽囊切除的。
復新河畔聶衚衕
人有所苦謂之病,很多的疾病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放不下慾望過大,心理不重視健康用任何的養生方法都沒有特別好的效果。
養生先養德,養生先養心!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288b5e2ddba4e8e94a16a8718e3ce06\
健康有道蔡野平
修醫必先修德,德是醫者之本,醫者仁心,醫者父母心,無德不成醫。都說明了醫生的基本修為。一位好的醫生必須是仁德慈愛的化身,視病人如同父母對待孩子一樣,否則,如果醫者以利益為重,或者看重錢財,就不配做醫生,中醫是這樣,西醫更應該是這樣。
糊塗神70366116672
這涉及生命本源以及人為什麼生病的的問題了。 因為生命是神創造的,而人所以生病是因為違背了神,有了罪惡。 就是人的思想靈魂有了許多不健康的東西,失去了道德。於是受到神的咒詛。 人就有了疾病死亡災禍等。 而疾病就是一種災禍。這種災禍起因就是人自身的許多不健康思想以及不健康的習慣行為。
因為不健康,也就是失去中醫說的正氣。 人體內正氣缺乏,就導致免疫力下降,難以對抗疾病病菌入侵了。
而人修德,修行,修身,就是從根本上入手。讓人身心健康,也獲得神的祝福,身體和諧,健康免疫力達到最佳狀態,就不怕疾病了。
也如同社會,存有正氣,人們有信仰,和平,道德,善良,團結積極向上,社會就美好團結並且強大,可以抵禦任何敵人的攻擊侵犯。
人體也是同樣。
人的不良劣性,和惡習不良習慣,都會損害身體。 如生氣憤怒煩惱猶豫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導致人體紊亂,產生毒素,淤堵等壓健康狀態。 而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也直接傷害身體的健康。 另外待人處事的乖張詭詐惡毒等,會受到神的報應的咒詛。在一定時候以疾病等的方式發作。
所以養生先養德。 沒有德,再好的養生都是空中樓閣,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善惡有報,有因有果。 所以許多的病因,根源還是在人的不良行為心理上。
文宇1239
嵇康在養生論一書裡提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呼吸吐納,服食養身,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從而延長壽命。所以神農氏說:上品藥延年益壽,中品藥調理情志;確實是懂得了生命活動的道理,因而能利用藥物輔助人體,使之適應自然規律。可世上人不清楚這些道理,只貪圖五穀,沉溺聲色,眼晴被色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迷惑繚亂,耳朵極力追求頹廢淫蕩的音樂,美滋厚味煎熬他的臟腑,美酒瓊漿腐蝕他的腸胃,芬芳之品腐爛人的骨髓,狂喜暴想悖亂人的正氣,過度思慮損耗真精神,哀樂不節殘害其平和純真的情緒。以這樣渺小單薄的身軀,卻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傷殘;競然遭受內外敵對的攻擊。養生須養德,德不配位,自惹災殃…
相理衡真X
瞭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它是以調理人體自身正氣來對抗疾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養生自然是中醫理論最重要的一種預防未病的積極方法和手段,這一點從黃帝內經中闡述可見一般,這裡就不再贅述。
現在我們分析中醫所說的養生先養德這一觀點:首先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德行不夠好,將會容易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1,嫉妒,見到別人強過自己便妒火中燒,不壓過此人死不罷休。
2,貪婪,見到什麼都行都想佔為己有,得不到死不瞑目。
3,猖狂傲慢自私,惟我獨尊視所以人如無物,恃才傲物,語不驚人死不休。
4,膽怯,膽小怕事毫無正義感,見到惡人退避三舍,不被打死也會被嚇死。
5,爭名奪利,醉心名利見到功名利祿便失去本性,死也要得到金錢和地位。
6,好色縱慾,見到美色便不顧一切,縱然掏空身體丟掉性命也要達到目的。
以上林林總總都是德行不夠的表現,不用我多費唇舌大家也會知道生命與德行有著多麼密切的關係了吧?因為每一點的最後筆者都用了一個死字,目的不言而喻。
中醫把人的七情六慾與疾病析的十分透徹,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憂傷肺等等,誰能說情緒與身體健康沒有關係呢?
所以中醫提倡養生先養德,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提高了,對事物的看法與態度自然有所改變和提高,對其身心自然有著諸多好處,這還有什麼可質疑的呢。
涼茶9881
德,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良好的修養造就了人的善良、責任、仁慈、友愛、同情心等等,優良的品德,會獲得周圍人的尊敬和愛戴,與家人、同事、朋友、商業夥伴能和睦相處,心態平和。中醫說的叫做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按現代醫學的說法就是,情緒平和,沒有心理壓力,不會經常導致腎上腺素增高血壓升高。有仁慈的心,吃食物的時候有一些禁忌,那麼就會保持身體內的血脂血糖平衡,不會產生高血脂,高血糖。有同情心,知道某些事可為,某些事不可為,這樣就能保持心態平和,健康近矣。
相比較來說,如果一個人一直處於偏執、過激、憤怒、攻擊性,經常的心情緊張,會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對腎心肝都產生一定的危害。五臟受到影響,經常處於一種應急狀態,健康遠矣。
這樣來說,養德就是養生,修德更是養生的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