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眾人自幼在長輩長年累月的“洗腦下”陪伴著我們每一個成長;雖然可能聽不懂,又或者是拒絕聽懂戲裡在唱些什麼,但在這種耳濡目染下,相信每個南澳島民哼上那麼幾句還是可以的。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這些年,南澳縣潮劇團排演了大批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劇目,如《劉明珠審玉芝蘭》、《崔鳴鳳》、《天山金鳳》、《七子救駕》等。23個劇目拍成VCD發行,廣銷海內外。1990年至2009年,劇團10次赴香港演出。2006年參加“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贏得海內外潮劇觀眾的高度讚揚。

1999年以來,《廣東戲劇報》、《汕頭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南澳縣潮劇團的演出事蹟。《中國文化報》先後刊登了《海島之花香四方》、《南澳縣潮劇團闖出大市場》等文章,劇團被譽為“南粵海島一枝花”。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的描述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佈在廣東、福建閩南南潮語區,也流行於香港和臺灣,也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重。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的形成與發展


潮劇的形成和發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傳統劇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來自南戲傳奇和雜劇,如《白兔記》、《拜月記》、《琵琶記》、《荊釵記》等。另一類取材當地民間傳說故事或實事編撰的地方劇目,如《蘇六娘》、《金花女》、《柴房會》等。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有自己的體系和獨特的風格。音樂唱腔是曲牌聯綴為主的聯曲體和板腔體綜合體制,至今保留一唱眾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幫腔形式。唱腔以輕婉抒情見長,多曼聲折轉,清麗悠揚。潮劇行當由南戲的生、旦、醜、淨、外、貼、末發展到現在為十類醜、七類旦、五類生、三類淨、其中以醜、旦兩行表演較有特色。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的現狀

 潮劇是中國古老戲曲存活於舞臺的生動例證,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1990年以後,潮劇受到市場經濟的制約和多種現代文藝形式的衝擊,投資減少,人才流失,藝術水平下降,優秀的傳統表演藝術瀕臨滅亡,正處在艱難發展的狀況之中,亟待保護和扶植。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的展望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潮劇的形成和發展,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結合本地民間藝術,2006年5月20日,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國家非常重視的保護。潮劇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潮劇的藝術魅力,潮劇的文化品位,是潮汕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為弘揚潮汕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傳承家鄉文化,讓潮劇藝術綻放得更加鮮豔。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在潮汕,它才是神劇鼻祖!


希望更多的人把這份國粹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