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山好汉里面最热衷招安的反而是宋江?

龙建源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有一百零七人是不得已才上梁山,唯有“郓城小吏”宋江,为求封妻荫子,经过一番费尽心机的设计才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先有两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次”宋江杀惜:,另一次是“浔阳楼题反诗”。

先说宋江杀惜。当初七星聚义劫了生辰纲惊动官军捉拿,宋江跑到东溪村走马报信,晁盖等人邀他入伙他不干——没实力啊。后来演了一场”宋江杀惜“的大戏。其实那阎婆惜与张文远有染,宋江早有所知,并且对这个女人已十分厌恶。那婆惜本是个歌星,走过不少码头,古往今来歌星的日子都很写意,有个把情人算不得稀奇。倒是宋江多日不曾回寓所,迟不回、早不回,偏要等收了梁山书信才回,显得十分古怪。而以他的谨慎个性,几乎不可能把一个装有梁山晁天王书信、又是他上衙必带的招文袋遗忘在床头。即使招文袋忘了,那根束腰的紫罗鸾带该不会忘吧?宋江做事,历来头是头尾是尾,走一步想一步,极有章法,怎么会有这种疏忽?如此做作,不过是为杀那婆惜制造借口。宋江杀惜,旨在置之死地而后生,既为自己赢得了几分江湖虚名,又为日后上梁山埋下了伏笔。

再说“浔阳楼题反诗”。宋江杀惜之后仍不肯上梁山——因为实力仍然不足啊。于是他选择避罪逃亡这条路,从东往西,一路逃,一路结识江湖英豪。等到成为罪囚,从郓城发配到江州,则又从北到南,结识另一路好汉。在江州牢城呆了许多时日,又结识了一大批江湖好汉。到这个时候他的江湖名头已不下于托塔天王晁盖,上梁山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做了第二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浔阳楼题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第二次将自己置之死地。此诗一题,问成反罪,打入死牢,只等刻日解赴市曹处斩。宋江为何有这般勇气?首先,他是晁盖一伙的救命恩人,他救人一命,人若不能救他一命,则必为江湖耻笑,因此他料定梁山人马必定会不远千里来救他性命。其次,江州牢城两院押级戴宗已成他心腹死士,又会神行之术,能够日行八百里,必会及时将音讯传到梁山。他有了这些“后生”的把握,才大胆地将自己置之死地。如此处置,果然上梁山上得轰轰烈烈,不是寻常光景。

他闹得轰轰烈烈才肯上梁山,是为培植实力。他培植实力,是为朝廷。他需要朝廷重视,是为受招安“封妻荫子”。别人都是外力逼上梁山,只有他是自力逼上梁山,他是为了受招安才上梁山的,当然最热衷于受招安。


深圳郑海洲


宋江这人能做梁山泊首领,并不仅仅是他救了晁盖,并因为晁盖的关系当上了二把手,晁盖一死他就继任为第一头领。他所以能让兄弟们服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能说会道,善于协调和周边人的关系,这在郓城县如此,到了梁山泊更是如此。即便是一时兄弟们意见稍有差异,他也会在拿出自己的限制措施以后让兄弟们行事。比如那个李逵,很多次一定要违拗宋江,宋江总是要给李逵一些限制,无非是不准吃酒、收起板斧、跟谁行动就要听谁指挥之类。这样既能遂了兄弟们心愿,自己又有台阶可下,保住了自己的权威和面子。不过,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招安。这件事情宋江根本就不容兄弟们有异议,即便是很多人明确表示反对,宋江仍然是一意孤行,丝毫不考虑兄弟们的心理感受,甚至要借机杀掉救过他的李逵。 应该说,农民起义造反最好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自己当皇帝,方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过,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王朝虽然已经是奸佞当道,民怨沸腾,但这个政权的力量还远远大于起义的农民军,要想自己当皇帝夺取政权或者和现在的朝廷分庭抗礼还不是合适的时机。比如说这个方腊,虽然是当了几天皇帝过了一把瘾,最终却是身首分离,一班部下也都跟着殉葬。他们还好说,毕竟壮怀激烈了一把,可是跟随他们的那些“喽啰”们可是惨了,死了的是“逆贼”,活着的是匪,家人也都算成了匪类。还有一条出路也就是招安了。问题是,宋江这个招安既露骨又急切,并不是在梁山众兄弟思想统一,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他见了人人都说可杀的高俅,表现出的那副奴才相实在是令人作呕!为了实现招安,他不惜走妓女的门子,也是为那个社会的正人君子所不齿。那么,宋江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要招安呢?

宋江的一贯思想使然 宋江要朝廷招安,是骨子里的东西,既不是为了大众生灵免受干戈罢兵息战,也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来的必经之路,而是本性使然。他杀了阎婆惜,流落到孔家庄,遇见了准备上二龙山落草的武松。这时候,他还是一名逃犯,自己惦记着朝廷能够大赦也就罢了,还不忘惦记着武松日后招安之事,而这时候,武松能不能上得二龙山尚且不知。宋江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在他看来,只有招安,才能成为英雄,“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声。”为了能够说服武松,它掩盖了不屑与“草寇”为伍的真实思想,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临分手还不忘了再絮叨一番:“兄弟,休忘了我的语言。”在前面为阎婆惜介绍时,说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后来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也能够骑马上阵,为什么就不能上二龙山?说到底,宋江的意识当中,他这个罪犯也比草寇强。他更不管武松内心是怎么想的,只管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武松。武松两次都没有接这个茬儿,后来鲁智深、杨志更是反对招安派。 对于招安,宋江也消停过一阵子,那就是刚上梁山那会儿。这原因有二,一是宋江刚从刑场上逃生,惊魂未定,他时刻幻想着的那个朝廷不但没有饶恕他,还在连他的老爹也困在了庄园里,这让他一时失望透顶;二是梁山上的头领是人家晁盖,总不能连脚跟还没有站稳就推销自己的主张吧!等到他代替晁盖出了征,觉得有了资本,他那个招安思想又冒出了头。捉到呼延灼,他说“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见到宿太尉,他马上表明态度,他不是要造反,而是“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就是在卢俊义捉了史文恭,他要按照晁盖遗嘱把山寨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不忘了告诉卢俊义,将来要“归顺朝廷”。等到他找了一个道士玄通,破译了一个谁人也不识的蝌蚪文字,证明他们这些人都是上应天命,他那个招安之说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在重阳节这天,宋江写了一首《满江红》的词,仍然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哪知道武松等人心里非常反感这件事情,平常不说是抹不开兄弟面子,在这重阳佳节,你宋江不让兄弟们开心的过一个快乐节日,兄弟们可就闹心了。于是,武松叫了起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黑旋风李逵更是把椅子踢碎。鲁智深虽然没有直接发作,但在宋江教训武松时,鲁智深明确表示:“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尽管后来众位兄弟都没有了话说,但重阳节那天,“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这是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在招安问题上,梁山泊大致分为两派,拥护派和反对派。拥护派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有钱人,像柴进、卢俊义就是这一类。招安了,即便是没有官做,他们仍然可以回去过富豪的生活。二是当官的人,像呼延灼、关胜等人,这些人本来是来征剿梁山好汉的,一时失手自己成了俘虏,宋江给了他们一个期盼,能回到原来的官位上去,那实在是求之不得之事。本来他们就是想通过剿灭“梁山草寇”来扬名的,不成想立功不成,回又回不去,死又舍不得死,有招安这般好事,又怎能不坚决拥护?三是想当官的人,就是吴用、公孙胜。先说吴用,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形象,封建时代,读书不做官谁会去读书?不想子弟们读书当官谁会去请先生?先生教学生说读书不要想着当官,谁会请这样的先生?所以,吴用无论是作为读书人还是教书人都是想当官的人,只不过他想通过科举这条路走不通罢了。现在,宋江给了他这样一条路可以实现理想,又怎会不坚决拥护?公孙胜是自己找到晁盖的,这样的修行之人哪像个修身养性之人?劫生辰纲是谋财,招安了是谋官职。更何况玄通道人弄得那番玄虚,说到底就是他公孙胜的密谋策划。 反对派也分为三类。一是鲁智深、武松,他们在官府里混过,但都是些办事员之类的人物,又是武林中人,官场上一些道道他们没有心思去琢磨研究,自然也就不知道当官利益所在;二是李逵,他是平民百姓的代表,只想到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让老娘跟着享几天福,剩下的就是自在快活,招安了,反而失去了这番快乐;三是林冲、杨志,这些人得罪的是当朝权贵,已经是家破人亡,只剩下孤身一人,招安了又将向何处去?何况这些人已经做过军官了,他们就是从那个地方来到梁山的,再回到那个原点上,无非是兜了一个圈子而已。

宋江当然是当官的一类,他在当官的过程中不知道捞取了多少好处,这不是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能够感受到的。所以他们才会在招安问题上产生明显的分歧。 为的是保住自己的财产 招安了,林冲回到了原点上。那么,宋江就不会回到原点上吗?就当官这个意义上来说,宋江的确会回到原点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宋江和林冲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宋江有家产可以恢复,林冲已经是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梁山泊是宋江的暂时栖身之处,宋家庄才是他的根本;而反对派那些人,梁山泊是他们的立足之地。宋江为了恢复他的那份儿财产,已经不管兄弟们有没有安身之地了。当朝廷决定了要对梁山泊实行招安,但还没有具体的安置措施,宋江就亟不可待地让人到梁山泊“买市十日”,到了罢市之日,又亟不可待地“便要起送各家老小还乡”。亏得吴用出来劝他,说:“兄长未可。且留众宝眷在此山寨。待我等朝觐面君之后,承恩已定,那时发遣各家老小还乡未迟。”什么叫“承恩已定”?那就是对这一百零八人进行安顿。等到宋江被封为“破辽都先锋”,宋江立马就叫 “自家庄客,送老小、宋太公并家眷人口,再回郓城县宋家村,复为良民”。什么叫做“复为良民”?就是宋江的全部财产再次归他宋家所有。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的答案都有了,有财产和想通过当官获取财产的人是招安的拥护派,没家没业没财产的人是招安的反对派。 那么,反对派的兄弟们为什么不一反到底呢?这是由他们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一是他们找不到一条更好的路供兄弟们选择,也就是说,拥护派内心深处当然对招安心向往之,但反对派能提出一条更好的道路吗?李逵倒是提出来让“宋江哥哥”当皇帝,但这种顽童式的理想主义根本就不切合实际,不要说拥护派,就是反对派鲁智深、林冲等人也懂得这条路走不通。试想,凭梁山的人马,打一个曾头市都会搭上晁天王的性命,攻打并占领州府城池,行吗?他们闹一闹东京,把它搅一个翻江倒海可以,真正攻打下来属于自己,恐怕这些人还真的不敢想。二是兄弟义气让他们不得不服从宋江这个大哥,当然,他们也是真正从内心里服从这个大哥。用李逵的话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他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要把梁山上这各色人等聚拢在一起的,只有这个宋江大哥。换一种说法,因为宋江,才有了眼下这种局面。在讲义气的宋江大哥面前,心里就是再不舒服,也不能不讲义气。正因为如此,在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即便是心里仍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们也不好再表示什么。 总起来说,宋江这番招安,总让人觉得有点儿窝囊。可能当时的人把他看作是及时雨,呼保义,可是通过招安这件事情,总是让我们现在的人对宋江爱不起来。这就让人有了一种纠结,对宋江其人,爱不得又恨不得。



无知不是罪88


在小说《水浒传》中,张叔夜是济州太守,在宋廷对宋江等梁山好汉两度派钦差大员进行招安都告失败的情况下,积极主张继续实行安抚政策,并自告奋勇亲赴梁山泊与义军商谈。在张叔夜的劝说下,招安终于得以实现。

1.宋江派

  他们因为不同程度的受到梁山第一号实权任务宋江的恩惠,成为他的绝对死党,

  因此也成了宋的心腹.这一派主要包括前代头领晁盖所留下来的心腹班底.

  这些人中以吴用为首(在推选宋还是卢作山寨第一把交椅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看出

  来,我到现在还为卢鸣不平),包括三阮,朱同雷横等.

   此派还包括宋江作“及时雨”的时候所结交的朋友,包括李逵,花荣,王英,周

  通等等,一时间也记不起那么多乐.

  朝廷降将派

  关胜,魏定国,单廷硅是一玻.

   呼延灼,彭企,韩涛是一玻.

   董平,张清是一玻.

   林冲我感觉应该独自划为一类,他除了于鲁志深关系好以外,基本上是独来独往

  因为他可以说是山寨的超级元老,就算是想排挤他也没人敢.

   杨志绝对的失意一人,或许和林冲的感情也不错.

  在这派里的人绝对是梁山里的精英,他们武艺高强,战功卓著,但又不工于心计

  晁盖系列应单列出,三阮等.

  林冲系列,包括鲁智深,曹正等或许还有史进等.

  系列是最反对招安的.

  卢俊义,燕青

  对招安最有兴趣的

  是最受排挤而又令人同情的.宋江不让扈三娘嫁林冲,可见一斑.而鲁提辖

  又是大大的好人,只是林和鲁对宋江不是十分感冒,不象李逵等肉麻兮兮的.

  不过从劫法场后,宋系人马压倒了,宋江已是架空了晁盖.

  然后宋江又搞来一批来增加招安势力.


正易论风水


《水浒传》作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对于水浒的英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而其悲惨的结局也让很多读者议论纷纷,历来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最后的招安,而招安首当其冲的推举者就是宋江,那么我就简单分析以下我对宋江招安的看法,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水泊梁山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梁山是一个集体组织,在初创的王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以抢劫过路商客为主,适量进行一些农耕活动,这种成本低效益高的模式确实吸引了当时一批出身社会底层的人士,但是从晁盖等人到来以后就改变了梁山的格局,接管梁山以后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基本上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的方式,这个阶段梁山主要的人员组成还是以社会底层人士流浪江湖的人士为主,对于招安没有太多想法。

宋江为什么坚定的要招安

宋江加入梁山以后,就很清楚知道这个组织的弊端:随着梁山的知名度上升,他们赖以生存的劫富济贫打家劫舍的经营方式必然会越来越难,如果不图发展就势必灭亡,因此宋江决定招安,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梁山的集体性质。梁山好汉众多,光大家熟知的首领就有108位,加上手下兵马那么多人,显然小小的水泊梁山难以自己支撑巨大的开销,而且其集体性质严格来说终究是草寇,随着知名度提升他们的经营方式也不再那么容易,因此必须要改革现状,招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内部人员结构复杂。表面上大家团结一心快意江湖,实际上小集团众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打算,从最后的排名也能看出一二,来自体制内的支持招安的都排的比较靠前,比如说双边呼延灼、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等人,这些人很多本身很多就是曾经担任过朝廷官职,来自体制内只是被逼无奈上了梁山,因此他们很多人心中还是希望回到体制内去的,这也就导致了梁山好汉没有那么齐心,宋江也是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因此他必须要进行招安。

  3. 宋江本人的意愿。宋江本人也是来自体制内的,虽然原职只是郓城县的一个押司,但是也是属于官吏体系中的一员,只是错杀了阎婆惜无奈上了梁山,宋江本人还是有政治抱负的,希望可以在朝廷为官,他在浔阳楼上的题诗就能看出他是希望能够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4. 名正言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讲究一个名正言顺的,任何事要师出有名,梁山始终被官方定义为“草寇”,加上梁山很多好汉确实以打打杀杀为主,虽然有劫富济贫的事迹,但是终究缺乏群众基础,一直与朝廷抗争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具备起义造反甚至长远发展的条件,因此只有招安才是正当出路。

总结

我和很多喜爱水浒的读者一样,对于招安以及众英雄悲惨的结局也是十分扼腕叹息的,但是综合时代的特点以及梁山本身存在的问题,招安或许是一条比较有前景的出路。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也不能把所有功过都推于公明哥哥一个人,宋江对于招安固然积极主动但是一方面是考虑实际情况所做决定,另一方面也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

一千个读者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宋江的招安历来大家褒贬不一,也没有什么历史定论,我们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去争论他的对错,或许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


识海泛舟


宋江招安也是光宗耀祖呀,宋江是多面派,哄人是一把好手,本身他就是一小官史,招安了,封大官,所以他想招安


诚信169417802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宋江作为水浒传的第一主角,他本身就是“忠义”的化身。

正是这种忠和义最终引导宋江带领水泊梁山接受朝廷的诏安。

第一,儒家“忠君孝亲”的思想,是宋江至死都不曾动摇的信念。

这一点从他饮下毒酒后的一番悲叹就可知晓。“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

“自幼学儒”“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道路走向。在宋江内心深处,“赵家天子,赵家天下”才是国之正统,所以他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第二,宋江虽然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对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他同情敬重,但理智上却不是认可的,认为“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所以宋江在怒杀阎婆惜后,明知自己已犯下大罪,却没有立即投奔梁山投靠他的英雄豪杰朋友,而是辗转避难。

第三,江州法场宋江被救,无路可走的他最终也来到了水泊梁山。但他依然没有对那个昏庸腐败的赵家朝廷丧失信心和希望。他一直牢记着九天玄女“替天行道为主,全杖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法旨,一再宣称:“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全借水泊里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第四,晁盖死后,宋江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昭示了水泊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将一改往日江湖路线,开始了向朝廷靠拢的政治路线。宋江心里很清楚,水泊梁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揭竿而起,像其他农民起义军一样与朝廷对抗,但最终结局可能会被朝廷剿灭。要么打着“替天行道,忠义两全”的旗号,创造条件等待朝廷的招安,也好让水泊梁山的兄弟们在朝廷占有一席之地,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而一生都在追求忠义两全的宋江,当然选择了第二条路。

然而,可悲的是,在征破辽国,平定方腊后,全杖忠义的梁山好汉并未迎来他们的期望中的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而是被以一杯毒酒,死散殆尽。

水泊梁山的英雄传奇以一曲“忠义”的英雄悲歌落下帷幕。


半城月


窃以为金圣叹所批水浒最好,以下皆引自其书:

《宋史目》

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知毫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有大过人者,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海州,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作《水浒传》者,真是识力过人。某看他一部书,要写一百单八个强盗,却为头推出一个孝子来做门面,一也;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却倒是三座地煞先做强盗,显见逆天而行,二也;盗魁是宋江了,却偏不许他便出头,另又幻一晁盖盖住在上,三也;天罡地煞,都置第二,不使出现,四也;临了收到“天下太平”四字作结,五也。

《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后来人不知,却是《水浒》上加“忠义”字,遂并比于史分发愤著书一例,正是使不得。

《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

《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吴用便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吴用与宋江差处,只是吴用却肯明白说自家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说自家志诚质朴。

宋江只道自家笼罩吴用,吴用却又实实笼罩宋江。两个人心里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写得真是好看煞人。


筠斋


宋江是读书人,儒家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他。黄文炳死前骂他天生是反贼,刺激了他。梁山其他好汉,不是山林野人就是朝廷罪犯,或是看透朝廷腐败黑暗的前官员,如果不是宋江,都不会想到招安,宋江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梁山命运。


文史爱好者0612


这个问题咱们分开来讨论,如果不招安会怎么样!为什么单说宋江呢,因为宋江是大头领!水浒传中梁山三代头领,王伦只是草创梁山概念,晁天王手中,梁山泊的形象慢慢确立起来,最终在宋江手中光大,破灭!为什么那么迫切想招安,很重要一个原因,养不起!

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的未来在哪?招安之前我们都知道,其实梁山就是一群落草为寇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营生是什么?劫生辰纲,打大名府,攻祝家庄……其实也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家劫舍,劫富救贫,没有稳定的收入!绝不是长久之法!梁山108将,每个带200.300小喽喽,加上杂七杂八的,怎么说也有3万人左右!就这还有水军,骑兵,陆军,火药营……哪个不是烧钱的主?吃喝拉撒,身为大当家的宋江能不愁?好汉们得吃好喝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花费更大!你突然告诉我不能喝酒了也不能吃肉了,更不能分金银了!那再是宋江哥哥也不行啊,还不如下山,这是真正的逼下梁山了!招安就能解决,所以和朝廷打了几次,每次都是点到为止,也不敢往死了得罪,意思到了,招安顺水推舟!

还有就是宋江个人本身就是体系内的人,非万不得已绝不会主动上梁山的,聚义厅改名忠义堂,义我们知道兄弟之情,结义之情!那忠呢?我想可能是忠君吧,宋江心里还是存着光耀门楣的想法的!击败高俅童贯,也没干净杀绝!最后明知是毒酒,自己活不下去,还要拉着李逵,全了自己名声!所以说宋江是最热衷招安的,倒也没说亏了他!


雪流星落


宋江的称号,“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宋江”、“及时雨宋江”,这些称号无疑与一个“义”有关,这里的“义”字并不单单只江湖义气,作者暗示给宋江的其实是“忠义”,忠义给谁呢?当然是国家了,忠义于朝廷。水泊梁山代表的是“匪”,而大宋朝廷乃是“官方”、“正统”,宋江想为众兄弟谋一个前途,纵拼得身死道消,也不能在后世留下一个“土匪”的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