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之前为何要说赵云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有何特殊原因?

姒莞萱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可谓是蜀国有数的高级将领之一。由于其百战百胜,所以也被称为“常胜将军”!在民间传说中,赵云是备受重用的将军,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无懈可击的男人却始终不被刘备重用,甚至刘备临终前还特意交代刘禅不可重用赵云。为什么刘备要这么对待赵云?下面就由(史学资讯)为大家带来答案。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赵云却并不受重要。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看一看他的官职就知道了!在汉水之战中,赵云表现优秀,于是刘备评价赵云是“子龙一身是胆也”,并给赵云了一个“虎威将军”的称号。看这个名字挺吓人,但其实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杂号将军,通常封给在战斗中,作战勇猛的武将!也就是说,别看赵云名声很大,但实际上最多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有人评价,连杂号将军都不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三个要点,很能说明赵云在蜀汉以及刘备心中的地位。


汉朝时期,武将官职高低从上到下排序如下,(1)大将军,(2)骠骑、车骑、卫将军等封号,(3)前、后、左、右将军,(4)护军、武卫、诸四品等杂号将军,(5)彻底的杂号将军(赵云就是此列)



其次,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四人分别被它封为前后左右将军,在后来的民间传说和小说演义中把赵云也加了进去,因此就形成了五虎上将。 但在实际担任的官职中,赵云和关羽、张飞相比,最少也差了两个等级。

关羽、张飞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不仅武力勇猛,而且能率领千军万马作战,都能坐镇一方,为刘备分忧。虽然刘备也让赵云指挥过一些战役,比如说汉水之战、入川之战、箕谷之战,但都是小规模的战争,而不会让他统领三军来指挥真正的大战。



从以上观点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赵云并不受刘备的重用。赵云在长坂坡时就有七进七出这样经典的战役,可以说是武力出众,那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这样一员大将呢?其实刘备在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了四个字,就可以看出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说的是哪四个字呢?答案是"不堪大任"。



其实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的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赵云这个人太耿直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耿直boy,就因为当时刘备刚刚站稳脚跟,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进行分封,也就是论功行赏。但是赵云这个人太不懂得审时度势了,他竟然耿直的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现在说这个就为时过早,这句话可是太大条了,不仅仅得罪了刘备手下的功臣,还得罪了刘备,毕竟当时是刘备自己提出来的,赵云这样说明显的就是让刘备下不来台了。


对于刘备手下的人来说,谁不想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啊,别人不说反对的话,偏偏的就你赵云了解天下的形式,就你懂,这是一竿子得罪了很多人嘛。刘备也从这件事情上看出来,赵云明显的就是没有当官的觉悟,人虽然忠诚但是太一根筋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备的私心了,对于赵云的用处,他另有安排。可以说刘备的手下中赵云绝对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而刘备明显是要当皇帝的,但是皇帝的危险就更多了,不仅仅是需要能在江山社稷上帮助他的文臣武将,还要有能保护自己一家老小安全的能人,无疑的赵云就是很合适的人选。


所以赵云在表面上看就没有得到重用。也是很多人认为的赵云没有得到重用。据记载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不仅仅是见了诸葛亮,还有赵云,他给赵云留下的命令是保护住他的小主子刘禅,如果说有人有了二心,不忠于刘禅,赵云有权利直接杀了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刘备不是不重用赵云,也并非是不信任他,相反的是他太信任他了,可以把自己家人性命都托付的人能不是信任嘛。


史学资讯


刘备临死前说过赵云不可重用?绝不可能!查阅史料,发现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临终托孤时从未说过什么赵云不可重用之类的遗言,他反倒是对诸葛亮大力推荐的马谡很不以为然,于是提醒诸葛亮马谡喜欢夸夸其谈,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马谡,字幼常,“白眉”马良之弟 。马氏家族是荆州世家大族。他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尤其是博学多才, 自幼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兵法、谋略,常能观察到细微之事,而且他分析起来鞭辟入里,头头是道,因此颇得诸葛亮青睐与赏识。

经诸葛亮大力举荐,刘备也与马谡接触交谈过,但总觉得马谡虽然军事理论基础扎实,谈起兵法来也是口若悬河且有理有据,但总觉得这人很浮夸,身上缺少点实在的东西,刘备把他和重经验论的谋臣黄权、马忠,以及他兄长、不善言辞却踏踏实实的马良比较起来,这“实在”二字就在他身上更加明显稀缺。

刘备进而想到,诸葛亮毫不掩饰对马谡的欣赏,自己身后他若真的重用起马谡来,恐怕会有些不妥,甚至会产生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于是他在率大军东征孙吴前特意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诸葛亮对其进行多方面考察,再行定夺。诸葛亮虽未做声,但对此话大不以为然,依然任命马谡为参军。

后来马谡的表现,尤其是失守街亭一事,足以证明刘备看人的眼光准过诸葛亮。在知人善任、拔人于微贱方面,刘备确实甩诸葛亮几条街。刘备在时,蜀汉人才济济,将星闪耀,谋臣如雨,其事业达于巅峰。他一死,蜀汉人才很快出现断层,尤其是到了刘禅执政的中后期,居然无人可用,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擅权揽政、用人失察的诸葛亮难辞其咎。

再看看赵云。《三国志》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本来是军阀公孙瓒的部下,当公孙瓒派前来依附他的刘备帮助田楷抵御袁绍时,命赵云跟随刘备,两人很是投契,无话不谈,赵从此成了刘麾下的一员大将,跟定了实力弱小的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曹操南伐荆州时,刘备被其击溃,被迫南逃江陵,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东北)被曹操亲率的数千“虎豹骑”追上,慌乱中,刘备丢下妻小,带诸葛亮、张飞等纵马往南奔逃。

当时赵云也在乱军之中,他身上抱着的婴儿,就是后来的蜀后主刘禅;他并未往南逃窜,而是奋力保护甘夫人,就是刘禅的生母。由于赵云拼死救主,浴血搏杀,使刘备妻小脱离了一场浩劫。

之后,刘备封其为牙门将军,还由衷的夸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刘备率军取益州(今云、贵、川)时,赵云留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关回攻刘璋,诸葛亮率赵云、张飞、刘封等人溯江西援,相继攻城略地,平定州县,一直打到江州(四川巴县),分派赵云自率一军从外水至江阳(四川泸州),最后与诸葛亮会师成都。

刘备袭夺益州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并赏赐金银、田庄。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攫升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侯,后又调任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兵出祁山伐魏,赵云随其进驻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出兵,事先故意散布蜀军将穿越斜谷道(秦岭山豁,今陕西郿县西南)直捣关中,曹魏大将曹真中计,调集大军前来抵御。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偏师去对抗,自己率主力突然攻打祁山(今甘肃西和境内)。由于赵云、邓芝兵力单薄,是用做疑兵以牵制曹军主力的羸弱之兵,而曹军则尽遣精锐,因此,赵云部在箕谷(秦岭山谷,今陕西褒城以北)被曹真击败。

但赵云机智冷静,他聚集兵力,坚守营地(敛兵聚谷),所以损失并不大,不至于有大败亏输的局面出现。

马谡失街亭后,蜀汉北伐大军进退失据,诸葛亮只得放弃已到手的陇右三郡,退回汉中。诸葛亮点验部队,发现诸路军中以赵云所率一军损失最轻微,可他却有功不赏,还将赵被贬为镇军将军。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故。蜀后主刘禅追谥他为顺平侯。

赵云为人正直,武艺高强,且看淡名利,从不争功夸好。

刘备始终倚其为左膀右臂,一直对其笃信无疑,只可惜很少给他直接统兵作战的机会,只用其为中护军,也就是拿他当“警卫室主任”之类的高级保镖用,确有大材小用遗憾。

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赵云之忠诚,否则也不会成为刘备的亲随、贴身护卫。由此可以判定,刘备临死前绝不可能说什么赵云不可重用的谬语,他说的是只善纸上谈兵、且喜欢信口开河的马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刘备和赵云的关系,已经跳出了上下级关系和君臣关系,起码在刘备心中是这样,是大家绝对想不到的关系。

妖百慧查阅了《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等等书籍,不管正史还是演绎,都没有关于“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记载,可见这只是杜撰。


《三国演义》中能把赵云列入了蜀汉的五虎上将,也有一定原因,妖百慧就抽丝剥茧,从几个方面,展现一个真实的刘备和赵云关系。

01

初次相遇,相见恨晚,奠定了刘备和赵云深厚的友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汉末军阀混战,北方有两大军阀,一个是袁绍,一个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赵云跟着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小家子气,任人唯亲,尽干些不仗义的事,这让赵云这位忠肝义胆,决心追随明君誓死奋斗的人大失所望。

期间刘备正好投奔了公孙瓒,于是赵云就结识了刘备,两人促膝交谈,刘备的理论开阔了赵云的视野,刘备的胸怀正是赵云一直想追寻的,于是赵云和刘备相约,终生相随不会背叛他。

但不久之后,赵云因家兄去世离开公孙瓒回家。这是不是刘备给他支的招就不得而知,因为史册上没有记载。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7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2)大家都知道刘备有关羽和张飞两个结义兄弟,是生死相交的朋友,但在刘备心中能和关、张一样地位的还有赵云,甚至更好。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有资格和刘备同塌而卧的人,整个三国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足见刘备与赵云感情之深厚。

02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如铜墙铁壁,任谁也挑拨不动。刘备和赵云的关系是一种亲情家人关系,而不是面上说的“亲如兄弟”这么简单。

有人说刘备极度相信赵云,为什么赵云的职位比关、张低两三级呢?还不如后来的马超、黄忠和魏延。妖百慧查阅了大量史书,虽然历史上记载不多,但也看出了这其中的隐秘。

(1)历史上赵云一共救过2次阿斗。“第一次是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的军队被曹操打败,甘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投井了”。当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军去寻人时,有人向刘备告密说赵云投降曹军了,刘备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的。并拿起身边的手戟掷向告状的人。

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当时张飞听了告密还当真了,要去追上赵云杀掉他,刘备说:赵云跟随我,心如铁石一般坚定,富贵根本就动摇不了他。

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

刘备还斥责张飞说:不要再怀疑了,赵云此去曹营肯定有他的道理,我料定赵云一定不会背叛我!

第二次是周瑜为了拿回荆州,设计让刘备夫人孙尚香带阿斗回东吴,想通过挟持阿斗来控制刘备,却被赵云阻止,面对刘备夫人孙尚香,赵云照样从她手中夺回了阿斗。

(2)刘备还让赵云掌管自已的内事,就是家事,刘备在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时,东吴有图谋,结果赵云站在刘备房前,谁也不敢妄动。“孙夫人带来的侍卫和官吏有不法行为,都是赵云来约束的。”

(3)刘备每次出门去谈判,身边带的都是赵云,而不是关羽和张飞,赵云几次危难中保全了刘备。

(4)有些话别人不敢说,赵云敢说。关羽死后,刘备和东吴种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急于想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赵云劝谏刘备说:“应该先北伐曹魏,灭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复孙权,伐吴并非上策。”


可以说赵云和刘备之间无话不谈,虽然赵云话少,但他在刘备面前说话是不用顾忌的,张飞和关羽还都被刘备斥责过,但赵云从来没有,刘备相信他,把他当做自家人,这和关张二人的兄弟关系大不同。

03

蜀汉中后期,赵云很少被委以重任,职位也不是很高,那是刘备对他的一种保护措施,因为刘备视他为家人,他与刘备一损俱损。

刘备和部将有3中关系,第一种是如马超、黄盖、魏延之类的,能帮刘备打天下的忠臣良将;第二种是关羽和张飞,情同手足可以一起谋天下的兄弟;第三种就是赵云,生死相依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但能够当自家人对待的亲人。诸葛亮是谋士另当别论。

(1)赵云跟随刘备初期,刘备人手少,也派赵云打过不少战役,等到刘备兵强马壮的时候,就很少派赵云参战了,这是刘备对他的一种保护。作为一家人,刘备不需要赵云再去冒险参战,给他的职位都比较安全。

(2)“刘备在世时,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并不高,不如关羽、张飞,也不如黄忠、马超、魏延、高翔等后来跟随刘备之人。”《三国演义》中写赵云是五虎将之一,是作者演义了,不可信。

就是因为刘备和赵云的这种自家人关系,刘备不可能把赵云的职位升的太高。因为刘备还在创业阶段,还需要人为他打天下,如果刘备将赵云的职位升到最高,恐怕凉了战功卓著的一班人的心。


刘备给他安排了二流将军位置,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正好赵云跟随刘备,本就不是为了富贵,这些赵云和刘备息息相通,所以没有怨言。二人早就相约,刘备把他当做家庭一份子,把家人都托付给赵云。

(3)《三国志》中关于刘备临死前托孤,只写到招了诸葛亮和李严,没有写赵云。

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但是《云别传》中写到赵云劝谏刘备先不要伐吴,先伐曹,刘备不听,开始东征,留下赵云在江州做后勤。”刘备兵败于秭归,赵云带兵营救,一直打到永安,东吴大军退去。

此后赵云应该是一直在刘备身边没有离开过,刘备病重白帝城托孤之前,恐怕很多话早已和赵云交代清楚了。关于刘备和赵云说了什么,一家人,该说什么猜也猜得出来。

(4)“尽管赵云官位不高,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他,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人,对赵云也是恭恭敬敬,喜爱有加,”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和他与刘备的这种亲情关系是分不开的。

(5)赵云的职务大都在中军,多数时候在刘备身边,刘备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不管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名气有多大,都不及赵云得到刘备信任多。


04

结束语。

(1)史书上对刘备家人记载极少,因为赵云和刘备的这种特殊亲情关系,记载的也极少。诸如长坂坡救阿斗这样的路人皆知的事件才有记载。刘备入蜀之后,刘备的家人和赵云的消息就很少出现了。这也是因为刘备的保护,刘备不说,赵云不说,外人谁知道呢?

(2)虽然《三国演义》将赵云演义为蜀中“五虎上将”之一,史书上并无此记载,但赵云绝对有五虎上将的势力。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等所有人,都是刘备的政治图谋伙伴,只有赵云不是,他跟着刘备不是为了的富贵,是作为家人在支持刘备。

(3)有人说赵云不被重用,只是刘备的保镖、禁卫队长,妖百慧认为这种说法不对,赵云做过太守,参加过诸多战役,这不是一个保镖能胜任的。只有“一家人”,才能解释清赵云官职不高,后期又很少参战,还能得到刘备绝对信任的原因。

所以刘备临死前也绝不可能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话!本文是妖百慧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妖百慧1


刘备并没有在临终前说过赵云不可重用,于情于理也都不可能讲这样的话。而赵云一生确实没有如演义小说里一样受到重用,这个是由其自身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以及客观政治需求所造成的,并非刘备主观上的不愿意重用。


刘备临终曾托孤诸葛亮,讲了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之所以要提醒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是因为诸葛亮将马谡作为了自己重点培养的对象,诸葛亮身系蜀汉国运,重点培养的接班人当然是刘备托孤时最担心的,而赵云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故而也没必要说赵云不可大用的话。

赵云是个怎样的人

近些年有人言赵云的能力其实一般,能够位列所谓的“五虎上将”是拜陈寿所赐,若非《三国志》将赵云与“四方将军”同列一专,赵云的名声也不会这么大。但回过头看看赵云的经历,他能够与关、张、马、黄入列一传是合理的。

明朝学者徐奋鹏评价赵云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这个评价基于赵云身上没有任何污点,是对品质的褒奖,这一点毋庸置疑,赵云表现出来的忠肝义胆、仁义爱民、刚正不阿,怎么看都是为人臣的标杆。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说刘备一直处于前期的寄人篱下阶段,赵云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人,而刘备毕竟是将事业越做越大,出淤泥而不染的赵云就成为刘备集团里的一个另类,甚至是某些人的绊脚石、眼中钉。



刘备入主益州时,本为激励将士,承诺将士入成都后可以适当拿取府库中的钱财,这在主公眼里是一种激励机制,面对这种情况政治家会如何做?刘巴预测府库被哄抢一空后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并拿出了解决方案——印制值百钱的铜板进行流通。而赵云则不一样,面对这种局面,劝谏刘备不可为之,当有人提议将成都田产与房产分给诸将士时,赵云又是劝谏不可,这里是体现了赵云爱民,识得大体,胸怀格局,他的这一劝谏也迎合了刘备的心,毕竟刘备是要笼络人心的,一直唱的白脸,就等着人来唱红脸,而这个唱红脸的正是赵云,他也因此得罪了许多文武官员。



关于赵云的品质,我觉得他正直的有些执拗,这一点在刘备东征孙权时格外明显,他一直强调蜀汉的首敌是曹魏,而非孙权,这个道理莫说是刘备,恐怕连啊斗都明白。但刘备这次东征是饱含着国家战略的决定,毕竟“隆中对”这一国策中,荆州的战略地位关系着蜀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刘备是带有赌徒心理的,因此将伐吴作为称帝后的一号令,此时的诸葛亮尚且未做出明显抵制,赵云如此强烈的否定必然让刘备失望。这一点容易让人联想起魏国的荀彧,无论如何都要正直立命,抵制曹操称魏王。

赵云的能力与刘备的用人

赵云的军事能力在当今饱受非议,一方面是由其身份地位倒推出来的,一方面是在正史中实际战绩反应出来的。前者认为赵云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武将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魏延,后者则从关、张、马、黄的经典战绩中对比出赵云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及四方将军,认为赵云是一位将才,不是一位帅才。

其实对于帅才的定义无非就是将领的统驭能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赵云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出勇字,毕竟刘备对赵云的评价就是“子龙浑身是胆”,但在这个评价的背后是赵云在汉中战场上对曹军上演的一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将此计戴在了诸葛亮头上,这体现的不光是勇,更多的是赵云的临场发挥以及谋略。

刘备与刘璋决裂时,赵云和张飞、诸葛亮从荆州入蜀驰援,攻下巴东、巴西后,行至江州时分兵,其中赵云是走江阳、犍为郡一路,这是其统兵自主作战的一个经厉,而且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就证明了其统帅能力,完成任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部完成对成都的合围,可以说益州之战赵云的作用很大。

但在益州之战中,刘备召集诸葛亮、张飞以及赵云入蜀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庞统在雒县阵亡,倘若庞统不死,可能蜀国的人事格局会有很大变化,关羽和诸葛亮等也许就会留镇荆州,形成蜀汉政权东部战区的核心集团,我认为这样也更有助于蜀汉政权的派系平衡。



既然入蜀已成定局,那么诸葛亮等一众荆州派与元老派,与益州本土势力以及刘焉曾带入益州的东州派就形成蜀中错综复杂的政治体系。这就导致了刘备用人上带有很大的权衡性,刘备攻打益州时就已经发现了益州的问题,那就是东洲派与益州本土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益州内部出现了大面积引狼入室的现象。这个对于君王来说是最为忌惮的,因此刘备的用人策略必须要平衡各方势力的利益。


从这里也能理解为何蜀国文臣之首并非诸葛亮了,官阶上许靖、刘巴、法正、糜竺皆要高于诸葛亮,这非诸葛亮能力不行,而是权衡各方势力,以及维持人才输送的渠道。当然这里有虚职和实职,有才能者多居实职,有声望者多居虚职,许靖就是高位虚职的代表。

刘备用人上还要兼顾降将,对于降将的重用往往是提升君主声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吸引的重要方式,生逢乱世,谁不想投奔一个有度量的君主呢?刘备占领汉中之后以魏延驻守一方面是因为其入川之战时的杰出表现,一方面就是体现对降将的重用,霍峻、黄忠、马超、黄权、吴懿等皆是如此。


这其中马超稍显特殊,刘备对马超重其名而轻其实,这是由于马超的军阀身份以及反复无常的经历使刘备有所顾忌,而其背后的汉都亭侯身份,或者往更远了说是汉伏波将军之后,以及羌族血统背景又不得不占据高位,这种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实际军事能力。也正是这种身份使马超的政治觉悟要高于任何一方将军,毕竟是官僚体系中长大的,所以刘备夺取汉中以后是由马超为首劝晋刘备为汉中王,刘备作为政治回馈,将其列为四方将军是理所当然。

从这一点来看,赵云是有勇有谋,汉中战场上的赵云也有空城计退敌的亮点,却在刘备时期一直挂着翊军将军的杂号军衔,理应是刘备事业做大后,牺牲了赵云的个人利益来权衡各方势力,任人唯亲的名声是不利于刘备集团发展的,关张二人作为元老派里的代表,占据了高微,那么赵云、简雍、孙乾等人就必须做出让步,将为数不多的高位留给需要笼络的人。


那么赵云真的就没有实权吗?并非如此,刘备出征东吴前期,由于张飞的突然离世,江州战区的最高指挥出现空白,刘备便以赵云顶替了张飞,督江州军政,这里能体现刘备在危机时刻最信任的还是赵云这位老伙计。

说到信任,恐怕刘备一生最不会怀疑的人除了关张,就属赵云了。这位忠肝义胆的将军在刘备白手起家时便一路相随,两次护幼主啊斗脱离险境,当刘备入川时,孙夫人幺蛾子不断,刘备便以赵云管制内务,这种外将管理君主内务的事情恐怕在整个三国时期都属罕见!


说到赵云两次救幼主于险境,我觉得刘备在生前未对赵云做出提拔是想将人情留给儿子,在所谓的“五虎上将”已去其四的情况下,刘备即使再给予赵云一定提拔也毫无意义,这个人情让啊斗来做,对其接管蜀汉政权更有利,毕竟啊斗生性懦弱,即位之初没有威严的话,只好多留一些恩赐让他来做,所以赵云在建兴元年开始,从中护军、征南将军、昌亭侯到镇东将军,这一路提拔升迁的速度要高于刘备在世时的任何时期!

综上所述,我觉得刘备没有重用赵云是受限于为数不多的官位,以及错综复杂的蜀汉官僚体系,当事业弱小时,没有那么多人才任命,刘备甚至可以与赵云同榻而寝,但当蛋糕越做越大,就必然代表着融资进来的股东越来越多,那么利益分配就不能够如前期一样,以免企业崩盘。而将人情留给儿子应该是刘备最后能为刘禅所做的事情,故而也不可能说出赵云不可重用的话!

参考史料:《三国志》、《后汉书》


棍哥观史



赵云,字子龙,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然而,却有这样一个谣言: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是真的吗?

赵云不论是刘备生前,死后,都是受到重用的,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得出下列三个原因。


其一,刘备与赵云第一次见面,便对其青睐有加。演义第七回,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韩馥的冀州,兵败被河北大将文丑紧追不舍,幸得小将赵云相救,五六十回合战退文丑。随后,公孙瓒重整旗鼓,与袁绍互相攻伐,被袁绍大军战败。这时,在平原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不辞劳苦,相救公孙瓒。公孙瓒为玄德介绍新得大将赵云,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其二,刘备为救援徐州,名为向公孙瓒借兵马,实为相借赵云。自从上次在公孙瓒大营中与赵云相见后,刘备对其另眼看待,认为其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个忠义之人,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及收服的大将。在解北海之围后,听到徐州糜竺向北海太守孔融及自己求救,刘备自觉自己兵微将寡,没有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曹操,去了也没用。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兵马,实际上是向其借大将赵云。刘备去了公孙瓒大营,先说了相借几千马步军,随后直言借赵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瓒许之。玄德遂与关、张引本部三千人为前部,子龙引二千人随后,往徐州来。


试想,在单位,如果一个人有本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如果其他单位领导向你单位暂时抽调骨干,想到的也是你。是个领导都喜欢听话、聪明能干、业务熟练之人。谁也不喜欢偷奸耍滑、互相推诿、眼高手低之人。

其三,刘备重用赵云,将自己的家眷甘糜两位夫人及小阿斗交给他。古代帝王的御林军统帅肯定是他的亲信,如果不是信任他,重用他,怎么会将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给他。万一这个人意志不坚定,被敌人收买,主公刚刚遭到失败,后方就被人出卖,老婆孩子被总管拿着投奔敌人,邀功请赏去了。


赵云无疑是忠诚的,自从跟随刘备后,任劳任怨,不管刘备遭受多大的失败,都不离不弃。如长坂坡有人向刘备告发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坚决不信,说了句“子龙定不负我而去”。这是多大的信任啊,肝胆相照。赵云曾两次救小主人阿斗,一次为长坂坡从曹营手中救阿斗,另一次为江边从孙尚香手里救阿斗。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正是赵云千里救援,才将其救回白帝城。总之,赵云多次相救刘备及刘禅父子,还不求回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三,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赵云。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年幼,大权在丞相诸葛亮手里。诸葛亮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如七擒孟获和第一次伐魏,都有老将赵云的身影。尤其是第一次伐魏,赵云以七十岁高龄出征,作为伐魏的一路军,和副将邓芝大战曹魏众将。赵云取得里阵斩韩德一门五将的战绩。后来,马谡丢失街亭,蜀汉大军陷入被动,不得不撤退。其余方面大军丢盔弃甲,唯独赵云与邓芝率领的军队,没有折损一人一骑,辎重等也没有丢失。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


总结:刘备临终前,并没有说不可重用赵云之类的话,而是说的马良的兄弟马谡名过其实。无论是刘备生前,还是他死后,诸葛亮当权时,赵云都是受到重用的,为蜀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为“五虎上将”之一。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魁哥说历史


看了一些评论,我在前边补充一点。

为什么先死的是关羽?因为张飞是一个猛张飞。很莽撞。他没有从关羽死去这件事情,也不可能得到暗示和教训。张飞对这件事情,不会去多想。

相反,如果是张飞先死,那么关羽心里会怎么想呢?关羽可是熟读历史书的人啊。

所以作者在这一个安排方面的先后顺序是非常有道理的。

下面这一段话作为一个调侃,大家玩乐一下。

关羽所用的武器原名是冷艳锯。三国演义里边把它称为青龙偃月刀。注意关羽是使用这把刀的。

诸葛亮号称诸葛卧龙。关羽一天手持青龙偃月刀,诸葛亮就没有造次的机会。

另外一个在古代,龙这个称号非一般人可用。

你诸葛号称卧龙,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刘备死了以后你就站起来了?一朝得手,腾飞九天?

在刘备的最大对手曹操那里,有一个和诸葛亮智慧相提并论的司马懿。作者巧妙的利用司马懿以及诸葛亮的不同成就来映照他们,智慧超人的这些人,是如何如何的!!!

一个是从小就有卧龙称号。一个是一直都跟龙凤没有丁点关系。从他们的成就来看司马懿无疑手腕更加高超。坐享其成成功。诸葛亮劳累致死。

在三国里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没有,全部都是手手上沾满了鲜血的人。

结论是全部都是狠人。

----

诸葛亮并不是不会识人用人。

而是诸葛亮太聪明,他就不需要比聪明的下属了。他就需要能够执行他命令的下属,而不需要有聪明的下属。

至于赵云。是因为他得到了他师傅的真传。不仅仅是武功超越张任张秀。更是在面对江湖的时候,能够保护好自己。他的两个师兄全部死于非命。只有赵云这样一个五虎上将在三国里算是最拔尖的。但就是如此厉害的一个大将。是所有三国里边大将里面活得最长唯一!而且是老死的。

关羽张飞为什么死了?就是因为刘备死了以后只有两个人,无人能治。诸葛亮也不行。

另外一个赵云就是制约诸葛亮的!

诸葛亮为什么会重用姜维?因为诸葛亮如果让他去杀赵云,他将会将毫不犹豫的去执行。

其他人没有一个大将敢领兵去杀赵云。

关羽为什么死?难道这个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诸葛亮算不到吗?

三国演义真正的内涵不在于那些武功高强的大将的大大杀杀。

而在于背后隐藏着人性。掌权者的谋略。以及帝王思想。


暖风抚山岗


在三国之中,赵云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比军事才能,他比不过关羽张飞,比政治谋略,他比不过诸葛亮,但是喜欢赵云的人非常多,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也非常高,他好在哪里?好在德行高。

纵观历史,赵云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是不争不抢,忠心耿耿又胸怀大局,说起来就两个字:可靠。

赵云是在少年之时遇见刘备的,和刘备相约,终生不会背叛他,于是数年之后,他找到了刘备,几经颠簸,从不离弃,他默默地跟随在刘备的身后,为他处理事情,他这一生,对刘备,任劳任怨,出生入死。

在刘备入四川之前,赵云在他的将领团中,是排在前面的,但是自从刘备进入四川之后,刘备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将领,赵云反而被排到了后面,甚至后来投降的高翔,官位都比他高,比起赵云所立下的功劳,那个官阶实在是有些不能看。

但是这并不代表刘备不信任赵云,赵云和关羽张飞不一样,他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带兵打仗的大将,他还有大局观,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升官的时候或许想不到赵云,但是在危急时刻,赵云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忠诚可靠,不会背叛,所以当刘备需要一个人能够保护夫人和孩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赵云,当刘备去前方攻打,后方无人守护的时候,他想到了赵云。

他的平淡,不争不抢,不是平庸,是低调,在三国无数人发光发亮的时候,他沉稳的可怕,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名声极大,到最后,还没有赵云得到的信任多。

刘备信任赵云最大的证据,在刘备逝世之前,白帝城招了诸葛亮和李严,明面上是这两个人,实际上,还有赵云,他对赵云说:在我逝世之后,刘禅继位,如果有人想要谋权反叛,赵云你可以代替我,直接将那个人除掉。

其实这句话含义很深,当时刘备是否对诸葛亮完全信任,后世不能随意猜测,但是刘备对赵云是完全信任的,否则不会给他这样的嘱托,他的意思甚至是说,如果诸葛亮也有了谋反的意图,赵云也可将之斩杀,这样的信任,赵云,是独一份。

一个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一心想要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是值得这样的信任的,三国之中,似乎谁都有缺点,谁都有私心,赵云没有,忠心和果勇兼备,德行和品性上佳,他从不忘少年时的约定,一直都是在遵守着那个约定。


虎弟乡村生活



公元219年5月,曹操将“鸡肋”汉中舍弃,撤兵回到许昌。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七月,称王汉中,封赏有功之臣。其中,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最。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征战一生,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是蜀汉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然而,后世却有这样一个传言,刘备白帝城临终前,曾说赵云不可重用。其实,这是一句三人成虎的谣言,不足为信。刘备临终前说的是“神笔”马良的五弟马谡徒有其名,只会夸夸其谈,不可重用。三国时期,赵云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如下,得出三个原因。


其一,赵云的经历,他曾多次转投主公,自然不如从一而终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受到重用。

赵云,子子龙,常山人,他背离冀州的袁绍,率领自己的亲信千里迢迢投奔公孙瓒。在公孙瓒手下,赵云没有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便借口兄长病逝,辞官回乡。一代枭雄公孙瓒有一支善于骑射的军队,名叫“白马义从”,可知他还是非常重视人才的。


然而,公孙瓒并没有重用赵云,是有一定原因的。他认为赵云是新投奔自己的,不敢重用,与袁绍交战时,令其领一队人马殿后,重用自己的大将严纲。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

刘备在公孙瓒身边打工时,对和赵云知根知底。他知道赵云本来属于袁绍管辖臣民,却转投公孙瓒,虽然心里上非常赏识他,却始终不敢重用他。而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自然比半路投奔的赵云更受重用。


其二,赵云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善于护卫家眷、领导安保工作。

如长坂坡,赵云率领数十骑冲入曹营,反复冲杀,先后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及小阿斗。这场战役,赵云逞匹夫之勇,多次冲进曹营,没有顾全大局。这主要是赵云的个人英雄主义,即个人能力很强,很勇猛,却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

赵云将小阿斗成功救出,安全送到主公刘备的手里。刘备接过小阿斗,将其“掷之于地”,说道:为了这个孩子,差点损失我的一员大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刘备摔孩子,固然是为了收买人心,却也知晓赵云此人的优缺点。赵云对于领导交代给的工作,宁肯粉身碎骨也会办到,没有考虑大局,没有大局观。因此,刘备虽然感激赵云舍命相救他的儿子,却不会重用他,更加不会将大权交给他。

众所周知,刘备继承了祖先刘邦的优良基因,善于识人、用人。赤壁之战后,刘备取荆州、夺益州、占汉中,事业快速发展,重用很多人,如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驻守阆中,就连后起之秀魏延也为汉中太守,而赵云依旧是一个打杂的。


其三,赵云的谦恭有礼性格不适合领兵打战。

提起赵云,人们眼前浮现出一个身穿白衣白甲的英俊帅哥,彬彬有礼,与人为善,行事低调,典型的“好性格”。而战场上需要的是杀伐果断、霸气凛人的主将,不是谦恭有礼的战将。有一句话叫“慈不掌兵”,即使那些儒将,虽然看着慈眉善目,执行军法之时,寒气逼人,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赵云的“好好先生”性格注定他军事生涯成就有限。


像五虎上将另外四个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比赵云杀伐果断,有主见,在战场上能独当一面之人。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吼断长板桥、马超将曹操杀的割须弃袍、黄忠阵斩夏侯渊。刘备过江迎娶孙尚香、赤壁之战接应诸葛亮等,赵云都是扮演着保镖的角色。赵云在刘备身边的角色,就像典韦许褚两人在曹操身边一样,都是最忠诚、最听话的保镖,不会背后放冷枪。


总结:由于赵云的性格、经历及其作战风格,刘备没有在战场上重用他,没有让他独当一面,而是让其护佑自己家眷。刘备善于识人、用人,并没有埋没赵云,只是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

你是如何看待赵云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作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一,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是一个更完美的人物,既没有关羽的傲慢和目中无人,也不像张飞那样经常喝的大醉、还打骂士兵,赵云则是一身是胆,胆大心细。

但是就算跟随了这么多年还是没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地位上跟关羽张飞都没得比,常山赵子龙被称为常胜将军,在三国所有的武将中人品、相貌和武功都堪称一流,刘备非常喜欢他,以四弟相称,仅次于关张。但是不重用他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的江湖,只有三人之行任何人不得超越关张的地位,所以赵云只能是排老四,永远挤不进前三,一般政治各方面的事情刘备还是像张飞关羽讨论,刘备属于江湖人士在用人上始终突不破自己的江湖框子。赵云身在在框外,纵使忠心耿耿也无可奈何。对于刘备来说赵云不是一个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只是自己帐下一个小角色。

还有就是刘备张飞关羽都是武将,作战勇猛,非常有经验,而赵云则偏向于文将,但是那个时候武将非常想需要的,关羽、张飞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不仅武力勇猛,而且能率领千军万马作战,胜利满满都能坐镇一方,为刘备分忧。虽然刘备也让赵云指挥过一些,但是毕竟经验不足,刘备没办法让他带兵部队参加战役,这样一来指挥军权就无法获得,赵云虽然武力值高,但在刘备眼里他只能做一个合格的保镖,却不能让他统兵作战!赵云的被刘备封为虎威将军,一般在战斗中作战最勇猛的武将通常都会被给予这个称号他却无法匹配这个名字。

赵云没有很好的武力值,但是他同样也不太懂政治,这就让人非常纠结了,!什么都不知道,反对刘备讨吴,这一点让人大吃一惊,觉得他不懂政治上的规划与谋略,虽然是为了蜀国考虑还是这样不懂政治的如何重用?赵云对刘备忠心可嘉,刘备对赵云信任有加,大小事让他处理,但是赵云也有缺点,也许不是缺点,就是为人太过正直,他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无法顺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触,自己会吃亏,时间久了自然会引发各种争端和矛盾,赵云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这个性格缺点而失掉性命。

在政治上缺乏经验,这一点会让政治者避而远之,无法重用,也许刘备在和赵云相处的时日里面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希望赵云受到重用,这也可以看作是刘备保护赵云的一种方式。


笑谈历史zz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共说过两句话,另有一个诏告和一份遗诏。

第一句话:刘备临终于病榻之上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哭着回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二句话,也是刘备对诸葛亮说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马谡传》)

一个诏告,是刘备对儿子刘禅说的:“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份遗诏,是刘备对李严、诸葛亮和刘禅三人说的:“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也就是说,刘备临死之时并没有说过“赵云不可重用”。但是,为何有人要反着说呢?难道是想黑赵云,或是想黑刘备无识人之能吗?这些,应该才是诸葛亮想不通的地方。

再说,根据刘备生前对赵云的使用情况来看,应该是才堪重用。至于刘备提醒诸葛亮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的马谡,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又岂能和屡立军功的名将赵云相比。

其实,说这样话的人,应该是认为赵云不得刘备重用,最起码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爵位相比,似乎赵云不太受刘备重用。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川之时,遣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守公安,并以翊军将军身份督江州,管理军务。同时,当刘备得知孙夫人放任随其而来的东吴侍卫和官吏多行不法时,独信任赵云,让他掌管内事。

同时,赵云还曾以偏将军的身份,担任过桂阳太守。

以此来看,无论是督江州管理军务,还是掌管自己的家事,这份信任与重用,相对刘备麾下的诸文武,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刘备如此重用赵云,为何赵云的官爵明显低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主要是因为了赵云的战功比不上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

关羽是刘备的头号心腹大将,又有镇守荆州之功。而中期加入刘备集团的赵云,无论是资历和军功,都是不能和关羽相比的,官爵低于关羽也就很正常了。

张飞入川时,独领一军,出兵江州,于江州城义释刘璋麾下老将巴郡太守严颜,并顺利抵达雒城之下,与刘备会师。相比诸葛亮、赵云的援军还要来的早,因此立下入川首功。之后,张飞又于公元215年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确保了巴西郡的安定。同时,张飞和关羽是追随刘备最早的一批班底重臣,又有大功在身,赵云同样是没法相比的。

马超投降刘备后,兵临成都城下,逼迫刘璋出城投降,可谓灭亡刘璋势力的首功,其功如同成功偷渡阴平灭亡蜀汉的邓艾。同时,马超又有曾经与曹操对决的诸侯身份,官爵高于赵云也很正常。

黄忠最大的功绩,便是于定军山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而其也是镇守汉中的主将。此战的胜利,也标志着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如此辉煌的战绩,刘备麾下诸将,怕是难有人能及。但是,赵云并无这样大的战功,官爵自然也要低于黄忠了。

这时,或许有人会问,刘备为何不给赵云独领一军战功立业的机会?

一方面,在领军出征上,最先照顾的绝对会是关羽和张飞两大心腹;另一方面,黄忠、魏延、诸葛亮等荆州降将或新加入的人才,也要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升官加爵的机会,进而提升新降将领的忠诚度。如:刘备入川时,带的就是最新加入的黄忠、魏延和庞统等人。

如此以来,赵云自然就会受点委屈。同时,就算赵云在汉中争夺战中能够立下大功,同样也比不了斩杀夏侯渊的黄忠。至于说,刘备征伐东吴时,不带赵云,并不是赵云的能力不够或不想重用赵云,而是赵云不赞成刘备征伐东吴的决策造成的。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刘备临死说“赵云不可重用”这样的话。再说,就算刘备说了,对于赵云这样的实力型大将,诸葛亮又怎么能不重用呢?只是,赵云有点类似于李广,运气有点背,这才屈居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之后。但是,陈寿却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以及赵云同列一传。可见,在曾为蜀汉官员的陈寿心中,是将此五人等同看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