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讀書對你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什麼?

雪山上的麥兜


記得多年前我到新華書店買書,想買的書卻沒有,心中很失落,就在我快步離開時卻與一人相撞,她的書掉到地上了,我出於歉意彎腰撿起了書,一邊向她道歉一邊把書遞給了她,她沒有介意相撞,但是她卻捧著略微有損傷的書表現出很心疼的表情,她看了看書又看著我說:這是我送給朋友的生日禮物,沒事,我回去再買一本吧!我聽後趕緊說:這樣吧!我去買一本賠你!她微笑著看我說:不用啦!你走的這麼快一定有事,你去忙吧!我自己買好了!說完轉身向書店的大門走去,我趕緊跟隨她一起走進了書店,並且以專斷的態度買了一本完好完整無瑕的書遞給了她,她說:我自己已經有了一本,這本你就拿著吧!說完將摔傷的那本書遞給我,然後看著我足足有好幾秒的時間,我都被她看的有些不從容了,她問我,你看過這本嗎?我搖了搖頭說:沒看過,她語速很慢卻提高了聲音對我說:這本書很好!我已經看兩遍了,我想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好人看好書美玉配珍珠啊!說完笑著轉身走了,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我說:明天見,拜拜!

我邊笑著說拜拜,邊心有疑惑之明天見?我回到家吃完洗後,隨手拿起了那本書這是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是一本豎版繁體字的書,我開始閱讀了起來,由於從小喜好書法,所以看繁體字的書並不困難,隨著一頁頁一章章的閱讀,我進入了忘境狀態,時間過的真快,我聽見了樓下賣豆腐的叫賣聲,一口氣看了一夜的書心中滿是書中的東西,又過了一會我把書看完了,家人叫我吃飯都沒有理,該上班了時間快不趕趟了,我急急忙忙的走了。

一路上心思還在書上,戴爾.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是一本很優秀的書,是一本很教育人的書,我喜歡上了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和其深刻的人生內涵,深深的吸引著我影響著我,我被這本書感動了!

一宿沒睡又經過緊張的一天的工作,我睏倦了,低著頭走出了寫字樓,我的心中竟然還是那本書,這樣的讀書的體會並不多就像著了迷一樣,記得自己曾經有幾次這樣的讀書體會,讀書就如同交人,也是有緣分的,有的書根本沒有興趣,有的書看起來還行,但是沒有閱讀的激情,而有的書卻有一種閱讀惜晚的感覺,讀它的激情很高,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讀它的勁頭和熱情,一口氣將它讀完,還意尤未盡還想再讀一遍,這就是人書之緣啊!

光顧想著那本書低著頭走路,我撞到別人了,當我驚怔間抬頭時,竟然又是撞到她了,是你!對不起了!昨天賠書的她又讓我撞了,我趕緊道歉,她笑了!你昨天撞我賠了一本書,今天撞我準備賠我什麼呀!我賠笑著說:你說吧!讓我賠你啥?她笑了!看你低著頭若有所思的走著卻不看著道,我就站在了你前頭,這起事故算咱倆共同的責任,你的賠償就免了吧!我竟然不知道她與我同在寫字樓上班,一點印象都沒有,想起來我也夠可以的,此時我的睏倦不知道跑哪去了,又精神起來了!她手指著道斜對面的一家小吃店說:你去過他家嗎?我點點頭,當然去過了就在斜對面,她說:聽說他家的混沌很好吃可我還沒去過呢!我明白了,她這是讓我賠她混沌啊!我請她吃混沌,她還裝客氣了,我又請她兩遍這才一起走進了小吃店坐了下來,一番交談後才知道,她還是我領導的小姨子,就在我單位的樓上,高上五層,兩碗混沌我們吃了兩個多小時,大部分時間是談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我們的很多觀點和理解點是一致的或近似的,聽的出來她跟我一樣很喜歡這本書,也聽的出來她很認同我對這本書的評論和態度,尤其是很讚賞我的廢寢忘食一夜讀完的這個讀書的勁頭,也聽的出來她早就認識我瞭解我,這應該是她姐夫的緣故吧!我們的交談使那天的黃昏格外的美麗和舒服,使那天的黃昏時間過的特別的快,小吃店裡只有我熟悉的老闆夫妻倆和我和她,竟然那天的黃昏小吃店裡只有我和她兩個客人,真是同一時光裡感覺各不同啊!《人性的弱點》成為了一本對我影響巨大的一本書之一,我讀懂了卡耐基對人生的理解和觀念,也讀懂了一位女人的內心情懷,更讀懂了我自己的人生觀念和情懷!夜色漸深了,我們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竟然都沒有吃完半碗混沌,我起身來到小老闆的身邊想結賬了,他說:她已經結完賬了,我意外?我們在一起坐了幾個小時沒有看見她去結賬啊?什麼時候結的呢?我的心太粗了,有點難為情,本來說請人家卻讓人家結了賬,這...這...

從小吃店裡出來,我們一路邊走也談,除了說《人性的弱點》之外,我們說的最多的是《紅樓夢》在說到林黛玉時我感覺自己似手失言了,我看見了她的淚水,儘管她有意偏轉頭不讓我看見,但是我還是看見了,夜色微風吹起了她的長髮,飄逸飛舞似乎就像林黛玉的身世一樣起伏不定。

我說:太晚了,我打個車送你回家吧?她搖了搖頭回身一招手,一輛白色的桑塔納轎車駛了過來,她說:你昨晚沒睡覺,現在一定很睏倦了,上車送你回家,我們的身後竟然一直跟著她的車,我們倆卻走了這麼遠的路,我的心一下子緊了起來。

上車後,我們誰都沒說什麼,到了地方我下車與她揮手辭別時,我又看到了她那雙眼睛裡被燈光反映下的淚光,我轉身走出十多步了,她衝說到:明天下班後你到樓上找我,別忘了!

我轉過身看著轎車掉頭駛去,心中思緒萬千,似乎自己在夢裡,又似乎自己是在一本書裡,我看過一些書,就如同看見世界的一部分,我還有很多的書沒有讀過,就如同自己尚未看見世界的很多的部分。我覺得讀一本書就如同與一個人的相識和交流,書讀的愈多,認識和交流的人愈多,而自己也知道的愈多,人的很多的知識和觀念都來自於自己所讀的書。可是,今天的事情似乎自己就在一本書中,是自己在讀,也許讀者不僅僅是我自己,可能還有人在讀這本有我自己的書。世界就好像是一本人寫的書,又似乎一個人就像世界寫的一本書,人生啊?是我在看世界的這本書呢?還是世界在看我這如書般的人生呢?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像一本書,作者應該是自己吧?也許是這個世界!

我默默的站在那裡,站了許久,想了很多很多,心中不明的一片茫然,讀書讀到了別人的故事,讀書讀出了自己的故事,自己這本書上的故事我怎麼寫呢?心中一片茫然……讀書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在看這個世界,是在看別人的故事及其經驗和教訓。而自己的這本人生的書,又是誰在看呢?又能給了別人什麼呢?我的心中一片茫然……


吉利7702


讀書對我人生最大的意義就在於:

在我52年的人生歲月裡,讀書成就夢想,讀書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1.18歲時,熱愛讀書的我,如願考上了大學專科英語專業,成了80年代的“天之驕子”。

2.參加工作後,我堅持讀書學習,完成了自學考試中文本科的學歷,還有在職研究生學歷。

3.結婚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所有教育孩子的困惑都在書裡找到答案。我是新華書店和圖書館的常客,我在無意中成了女兒的榜樣。

4.女兒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愛上了閱讀。她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北師大中文系,後又考上了南京大學研究生,在學校期間就翻譯了好幾本書,獲得國家級獎學金。

5.因為我愛讀書愛學習,30歲時,我順利通過競爭上崗成為科級幹部,38歲提拔為縣處級領導幹部。

6.因為愛讀書,我在《40歲考慮退休》這本書裡明白了怎樣提前規劃退休後的生活,又通過《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這本書,與芳香療法結緣,成為這本書的作者金韻蓉老師的學生。

7.讀書成就夢想,我在41歲報名IFA國際芳香療法治療師的課程,43歲取得了國際芳療師的認證。

8.因為讀書,我的家庭被評為“最美書香家庭”,我也在業餘啟動了“邱梅的讀書品香會”,與更多的朋友分享讀書的喜悅。

9.讀書給我滋養,我在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踐行中,找到了自我價值,獲得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閱讀力就是幸福力。

讀書點亮夢想。

祝願你在讀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梅語芳香


讀書最大的意義是增長知識。還可以明德懂禮、啟迪智慧,提升修養、陶冶情操。

一,讀書可以增長知識。

讀書是我們瞭解、學習各種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為我們征服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知識動力。在我國古代,經常用"學富五車"來形容學識淵博的人,在我們國家,對知識淵博的人是非常敬重的。

二,讀書可以明德懂禮。

多讀書可以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對待長輩,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待親屬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待平輩,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待晚輩,我們應該怎麼做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從讀書中學到。這樣,我們在待人接物,處理事情的時候就不至於失禮,從而成為明德懂禮的人。

三,讀書可以啟迪智慧。

多讀書我們學到很多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方法。為我們解決現實問題提供借鑑,增添智慧。

四,讀書可以提升修養。

多讀書可以使我們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讀書多的人往往思考深邃、目光久遠,照顧全面,行為適度得體。這些都是修為高的體現。

五,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通過多讀書,我們能夠增強鑑別力,判斷力,知道哪些是對的或者是適合的,可以保留和發揚。哪些是錯的或不恰當的,必須剔除。這樣,我們的涵養就會不斷提高,我們的心靈就會越發純淨,情操也會達到嶄新的境界。

總之,讀書可以使我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瀏覽。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明德懂禮、啟迪智慧、提升修養,陶冶情操。讀書可以使我們受益終生。


綠水藍天白雲


工作之餘,能盡興自在地讀書,是做人的一種福分。

古人云:“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諫之友謂之福。”五福之中,讀書排列位首,可見古人對讀書的推崇。

讀書確實是一種便利、益智又開心的事。茶餘飯後或夜深人靜之時,獨處一隅,悠悠的思緒伴著淡淡的書香,全身心地投入一行行文字之中。既讀別人的思想與喜怒哀樂,也讀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沉浸於書的世界之中,心情是那樣的安寧、祥和,遠離了物慾之累,告別了世事的繁雜與紛爭,身心的疲憊與煩惱蕩然無存。特別是讀有感觸、學有所獲的時候,那份愉悅和滿足,無異於收穫了莊稼的農人、得意欣賞自己新作的藝術家、終成眷屬的有情人、諦視著懷中嬰兒的母親。在我的理想層次中,這就是幸福。

記得梁實秋先生曾說過:“讀書得以開茅塞、除陋習。得新知,增學問,廣見識,掌性靈,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孤陋不偏執。”讀書時,天是藍的,地是闊的,心是純的。讀書中,我們能看到無數不曾見過的風景,能結識許許多多不曾謀面的朋友。讀書的人,據說能活三輩子,即過去、現在及未來。唯有經過足夠的書卷浸潤,我們的心才得以充實而豐富,頭腦因睿智而通達。

真正的讀書是沒有功利的。那完全是出於精神的需要和心靈的飢渴。那種為考試升學、為出國、為著書立說成就功名而讀的書,是難以品味讀書真味的。常常在自己悠閒自在地品讀紀伯倫、陶淵明、豐子愷、林語堂時,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種種安謐、歡快、甘甜美好的感覺,我才感到這是真讀書,感到讀書真幸福。

讀書貴在養成習慣。讀書一旦養成習慣,你便會隨時隨地忙裡偷閒,心情愉悅地去讀,你便會感到讀書是快樂生活的需要,是心靈得以慰藉的一種寄託,書是你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朋友。伏夏,有它為伴,能消暑解渴;寒冬,依偎著它,能焐暖心窩。

人生的路途中,沒有錢的日子、沒有愛的日子也可以,只要一路上有書為伴、有書可讀,我就知足常樂了。

讀書,其實是福。


MrDimon0719


你呆在那兒,你以為你只是在看書,其實你是在看著並影響著你的世界;你走在路上,你以為你在看世界,其實你只是看到了色彩、聽到了聲音~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首先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說“終日而思之,不如須臾之學”。一天到晚想破了腦袋,還不如用一點點時間來閱讀。從孔子的話中可見讀書還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黃庭堅說,三日不讀,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人三天不讀書,他就能看出那麼大的變化來。現在的人沒有這樣敏銳的感覺了。不過,一個人要是三年不讀書,那臉上恐怕是人都能看出一些俗氣、呆氣乃至匪氣來的。而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還不能說就是少數。

還有人說讀書不僅是提高自己的智慧,也是踏著別人的肩膀使自己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可見讀書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以下是我所認為的讀書理由:

1.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古文化帶領潮流,引發一代代豪人各盡風騷,就算信息的時代一樣阻止不了我們對書的熱愛

2.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有人說,讀書可以讓人進入另一個世界,實現一種虛擬的跨界,縱使技術的潮流下,讀書和不讀書的境界還是天與地一樣的。

3.讀書,預見更好的自己。人在觀書,其實不如說在觀看自己,讓自己看見自己,改進自己。

4.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千萬的大學學子在就業無限的壓力情況下,認為大學就是一張文憑,其實也不然,在大學,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做事做人等等。

如今生活好了,獲得資訊的方式多了,使得很多人遠離書店,懶摸書本。其實讀書應該是一件極方便也很經濟的事情,面對讀書,我們無須著急一口吃成個胖子,因為讀書是一生的事情。需要的是不間斷地充實自己,無休止地應對挑戰......



路過y


準確地說,我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之前都是學習教材上面的知識,可能農村小孩都這樣,信息閉塞,沒什麼課本之外的書讀。最開始是有個從外校轉過來的李姓高個女孩借我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我一晚上沒怎麼睡覺就看完了,突然好像世界打開了一扇窗,還有這麼好看的書呢。後來爸媽離家南下深圳打工,衣櫃的最右上角散亂地放著一摞父親的《讀者》和《知音》雜誌。我又一氣兒將其讀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雋永的人生哲理讓我明白世界很大而且非常豐富和精彩。後來上了初中,開啟住校生涯,每月從生活費中擠出一些費用來買書。《小說月報》《讀者》《微型小說選刊》《故事會》《收穫》成了我必買必讀的書目,爸媽知道我喜歡讀書,也樂意多給我生活費。他們不在身邊,這些書陪伴我一直到北京上大學。看書的同時,也開始寫一些小豆腐塊。第一篇被印作鉛字的文章,是在初中時期,發表在校刊《搖籃》。高二時,一篇詩作印發全年級學習,語文老師們專門把我的詩在課堂進行分析講解。高考語文成績也排全年級前面。大學期間,常去圖書館看書,那裡是書的海洋,只是時間不夠。買的書主要有《鳳凰週刊》《財經》等。後來進了機關,依然堅持買書來看,主要是讀一些名人傳記和名家寫的書,也時常寫點小文發表在機關刊物上。現在辭掉公職出來做律師,看的書就更多了。法律方面的專業書籍、時政、歷史、小說等。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深以為然。讀書對我來說,養成我勤于思考、善於探索的習慣;遇到事情,能不慌不忙,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去應對——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給我的人生增加了厚重的感覺,在那些迷惘的日子,我的光陰沒有浪費,人生的航向清晰而明確。


阿甘說法


從19年1月初開始堅持每天看書到現在,一共花在閱讀上的時間455個小時,平均每天一個多小時。從未間斷過。累計一共看了129本書。

對我來說,讀書最大的意義有兩點:

一、把讀書培養成每天的習慣。感覺生活充實了很多,要不是讀書,我可能還是跟以前一樣把這時間花在刷手機,玩遊戲上,看電視上。我現在一般五六點醒來看書一個小時,這個時間是我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看完之後,每天都是在充實中開始,這種感覺很好。

二、看了這麼多書後發現,感覺自己懂得太少。人會越來越謙卑,但不是自卑。看過那麼多書,我不可能記得所有的內容,這點我也不會強求。我看的是電子書,每次看到妙處,我都是做下批註,以後再翻時,就一目瞭然。每看完一本書,我都會記下讀後感,算是對這本書的總結。這樣也利於我把看到的內容歸納吸收成自己的。看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太渺小,渺如一粒塵埃。但我想在我有限的生命裡儘量過得通透點,現在最後悔的事,沒有早點堅持讀書。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氣質藏在他看過的書裡。我沒有想過通過讀書我能成為一個怎樣氣質的人。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內在的悠遊。




柯木子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的就是讀書的重要意義。

讀書的意義如果概括的話,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傳承文明:

人類文明的傳承有多種方式,書本記載是其中重要媒介,所以,讀書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一種方式。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傾心之作,通過讀書,走近大師,與大量心靈溝通,聆聽大師心語。

二、塑造三觀:

高爾基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也滲透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真善美的追求,通過讀書,能對照自己,完善感觀塑造。

三、堅定意志:

一本好書,能催人奮進,不斷完善自己人生追求,更能堅定自己對理想目標的探索,從而堅定人生信念,實現個人價值。

四、感受真情:

人間自有真情在,通過讀書,與書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感受人間真情,陶冶情操,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以上幾點是筆者粗淺見解,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毽翻飛


讀書是我人生的良師益友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靈魂在談話。在談話中,增長自己處世的智慧,反思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和失誤,及時加以糾正,促進工作的發展和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

自己以前的性格比較強勢,喜歡發號司令,要求對方絕對服從,結果經常因為對方消極抵抗,反而使得工作效率滯後。讀了《道德經》深受啟示,上面一句話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反思自己強勢的性格,覺得過於自我強硬,應該適當改變,像水一樣,隨物賦形,迂迴婉轉。對別人和顏悅色,多和對方溝通,爭取對方心悅誠服地展開工作。經過《道德經》這一句名言的點化,我的目標得到了順暢的實現,與人的關係比以前融洽了,也沒有那麼多的緊張氣氛,對我強勢的性格也有所改變,變得平和了許多。

讀專業書,可以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我通過讀有關建構主義理論方面的書籍,明白了英語課堂小組合作的初衷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集體智慧,力爭突破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因而在設計教學程序時,設計吸引他們的情景教學,同時重視探究性問題的趣味和教材的難點結合起來。閱讀專業書,也能逐步和最近發展的教育教學理論接軌,明白自己未來工作發展的方向,看清在工作中的核心問題和解決路徑,從而尋求有效的解決思路。

讀科技方面的書籍,讓我眼界打開,備課和設計課堂更有內在的結構和邏輯。瞭解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在教學中也能緊跟時代脈搏,科技改變世界,科技改變生活。如機器人在醫生手術中的應用,智能導航在應用於無人公共交通車,大爆炸理論的魅力等等,給學生傳遞最新的科研成果,讓學生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求知慾,發奮學習,報效祖國。讀文學書籍,讓我的語言更有美感,傳達更富有感染力,讓自己的課堂更生動形象。講到莎士比亞,可以給學生朗讀他寫的十四行詩,讓學生髮現其外在的格律和內在的精神追求。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物交友,使我認識事物的眼界和格局擴大了,性格也比較能接納不同的建議,充實和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了自己工作的開展,協調了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係,有益於身心,勝於吃藥。好的書籍,是我的良師益友。

讀書的確能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遠離喧囂,讓我們的靈魂寧靜下來,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獨特的樂趣。


鍾子美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如何讀詩經?孔子說一句話說完,就要思想沒有邪念才能讀好讀懂。
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看聖賢書,就像照鏡子,其實不只是詩經,儒釋道經典都是如此,帶著修身學習的態度思想去看他,能反映出自己的缺點,去修正他,醜惡扭曲而又不思悔改的人看到鏡子,首先想到的是把鏡子砸了!

儒家把孩提時期的純真、天性稱之為“明德”,《中庸》: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讀聖賢書的目的就是要明事理,正確對待名利,什麼是取之有道,什麼是見利忘義,什麼是反省,通過學習實踐,迴歸內心的純淨、天性、人性 —— 明明德。佛家稱為“明心見性”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如果真的讀懂了聖賢書,就會去做,去實踐,不去踐行,那是說明還沒有真正的“知”,每個人因為人性扭曲的程度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學到的結果也大不一樣。有的成為了名垂千古的君子,有的成了斯文敗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