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宋江为什么感觉都很能哭?

木亦草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刘备与宋江这两个大老爷们却都爱哭、善哭、会哭。他们两个的哭,或真情流露、或逢场作秀、或猫哭耗子,不管怎么个哭法,终归哭回了性命、哭来了人心、哭出了成就。

一、用眼泪换性命

在甘露寺。孙权埋下伏兵准备计杀刘备,刘备在国太面前痛哭告状:“国太若杀刘备,就此请诛。”,这一哭,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抱得美人归。返回荆州途中,遭遇吴兵追杀,他在孙夫人面前下跪,“泪如雨下”,在老婆的庇护下得以顺利返荆。

二、用眼泪换忠心

刘备白帝城托孤,请孔明坐在床边,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玄德这一哭,使得孔明一直辅助无能的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梁山奠基人晁盖中箭身亡,宋江“如丧考妣,哭得发昏”,以“哭”树立自己义薄云天、视兄弟如手足的光辉形象,骗取众好汉的信任和跟随,不论全伙受招安,还是北征辽、南征方腊,没有一个开小差走人的。

三、用眼泪换人才

曹操骗徐庶离开刘备,告别时刘备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拉着徐的手泪如雨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这次哭,不仅让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更给刘备推荐了奇才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刚开始没有答应出山,刘备双腿跪地,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终于“愿效犬马之劳”。再来看宋江,他第一次在柴进庄上看到武松,就极尽拉拢之能事,在孔家庄上躲避风头,第二次和武松重逢又将作别的时候,“宋江洒泪、不忍分别”,简直难舍难分的节奏啊,从而让武松这条好汉中的好汉跟定了他。

四、用眼泪换民心

刘备携民渡江途中跑到刘表墓前哭,哭得“军民无不下泪”,受到人民的普遍支持,名正言顺地登了帝位。张松献图,刘备早知道了,他一方面高规格接待,一方面猛给张松戴高帽子,就是一字也不提关于西川的事,最后张松在刘备“潸然泪下”的攻势之下,心甘情愿献出了“西川地形图”。宋江得知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边哭边自骂道,还“把头去壁上磕撞”, “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给大家树立了孝子形象。“陈桥驿滴泪斩小卒”,杀人之前还要滴下鳄鱼的眼泪,让将士们知道他多么不情愿、不忍心杀自己的兄弟,从而继续给他卖命。在南征方腊时,面对兄弟们一个个惨死时,宋江痛哭流涕,伤心欲绝。

五、用眼泪换垫背

宋江临死,召来了铁跟班李逵,先给他喝了毒酒,然后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 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说罢,堕泪如雨。自己死之前,还得拉个垫背的,还不让人家恨他,这哭得有多高水平?

哭本来是真情流露,刘备和宋江的哭有时候也不乏真情流露,但更多的时候是带有目的性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须好好分辨形形色色的哭,不要被鳄鱼的眼泪所欺骗、所利用,庶几,可为智者也。


孤单的啄木鸟


会哭的孩子有奶。他们哭,都是为笼络人心。

刘备想在三国乱世中浑水摸鱼,效刘秀掌刘汉江山,但汉末群雄并起,他无背景无势力无财力,唯一不比别人差的就是可以流出更多眼泪,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才是制胜之道,他的眼泪果然没有白流,博得“仁德”的好名头。

宋江是先自己哭,然后让别人哭。众好汉要造反,他一个小吏要做官只好跟着造反,哭是表现他的假仁假义,让众好汉对他死心蹋地。等到都死心塌地了,他不造反了,受招安去,让那些原本想跟着他造反的人去哭。


深圳郑海洲


刘备和宋江为什么感觉都很能哭?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刘备,刘备的家境贫寒落魄而且还挺潦倒,只能靠编草席来过日子,就是一个贩夫走卒的人。而宋江人称“及时雨”,他和刘备的哭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哭,他们也是懂一个道理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第一次哭;

刘备第一次哭是在桃园三结义那里,因为他哭是得了两个能够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都是很猛的很难得的武将之一,刘备能不高兴吗?所以他高兴的哭了起来。

第二次哭;

是在张飞失去荆州的时候,其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感慨。刘备反正荆州都已经没有了,责备张飞也没有任何意义,哭是更加的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张飞会觉得很内疚,就会更加的死心塌地跟着刘备走了。

第三次哭;

是在曹操来袭击徐州的时,刘备出手相救帮忙陶谦守住了徐州,所以陶谦非常感谢刘备,而在此时,陶谦已经病重起不来了。刘备来看望慰问陶谦,在陶谦面前哭泣不已,说自己甘愿当一名普通士卒,绝对没有非份之想,请你放心。刘备多次在陶谦面前哭泣后,很多在徐州的都推荐让刘备固守,后来徐州终于被刘备哭到手里了,真的是很能哭的高手。

宋江第一次哭;

是在孔家庄的时候和武松重逢,宋江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物,不然他怎么能当上梁山好汉的第一把交椅。宋江和武松重逢就哭着说:“兄弟好久不见,我找你找得好苦呀!”因为宋江也知道武松是一个不简单的人,能够打死一只老虎,此人一定有过人之处。宋江心是个很会拉拢人心,所以在武松面前哭得稀里哗啦的,让武松看了都觉得心里很是内疚。愿意跟随宋江一起再上梁山!

第二次哭;

是在宋江招安时,因为梁山上很多人反对投靠朝廷,都愿意跟朝廷对抗,杀个你死我活的。梁山上的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怎么可能愿意去投靠朝廷呢?尤其是晁盖心里特别的不舒服,知道宋江早晚会背叛梁山,还不如杀了宋江,自己坐上梁山的领头人。其实宋江投靠朝廷也是为梁山兄弟着想的,其一:梁山早晚会被朝廷所灭,早点投靠朝廷免伤害那么多的兄弟。其二:投靠朝廷还可以为大家谋福利,在这里每天都被朝廷派人来袭,出生入死的,说不好哪天就小命不保了,投靠了朝廷兄弟们就不用去出生入死的拼命,还可以享受朝廷的待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刘备和宋江为什么感觉都很能哭了吧!已经分析他们是怎么哭的人了,如果有分析得不好的地方就请指教。谢谢大家的支持!





海哥趣说历史故事


社会是个大舞台,在台上各类人都在表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实现生活中的表演就存在着理想和目的,只是人生的不同姿态和选择的表演。刘备和宋江就是以他哭鼻涕的表演艺术,演出了他的人生追求,从而达到最终的理想目的。

先说刘备,他只是一个卖草蓆为生的下贱人,能够一步步走向高贵的权力顶峰,成为一国之主,就少不了他哭鼻涕的功劳。

当然,刘备算得上一个有野心的枭雄,出山逢到关,张时就有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可是出身低微,以自己各方面的资力难矣,他知道要举大事就必须人心所向才可成功,可是要笼络诸多文武之士是件不易之事,自己又无能为力。所以聪明的刘备除了使用仁义手段的同时,表演了他独得艺术,哭鼻涕。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溢于诸军面前,能把有军士之才的诸葛亮都感动得终身为其江山而操劳而卒,在刘备临终哭涕遗言于诸葛亮,李贽就一针见血地评道:能得笼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可见:哭:是一门艺术,在政治上也是一种权谋,所以有人说: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

宋江是个出身于衙门小吏,有心机,有志气,在当时他就有心想步上更高层的权力机构。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低微,要想取得朝廷的重用实在艰难。为此,他只好舍财取义来维护周围的人际关系,因而得到了山东及时雨的好名誉。

宋江在重义疏财的名声下,就有很多江湖好汉来投奔他,然而他又对那些好汉们更待别地施舍和卖力。当然,此时的宋江还没有想去山寨当草寇之王。

经过周折上到梁山坐上了二把交椅,他知道那些所谓好汉是无所不作,杀人越货之辈,而自己在他们面前算不了什么人物,只是靠以前对他们施才物之举,才取得好名声来维护自身价值。明知自己文武不及人,要想保持地位就要有一定的手段才可。

所以他就想到笼络人心,于是就采用哭鼻涕的计策来蒙蔽和收买人心,时常当好汉们的面哭涕来淹盖自己的虚伪,而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不但保持了他地位,还取得了言听计从的领导权威。

人类数千年的道德传统,全都是凭借着仁义来判断人的好坏和善与恶,作为引领概念。因此,他们很清楚在仁义的外套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才有感动力,才能感动人的心情,要仁义善良集于一身,就得:哭:。使他们在涕泪的外表认为你是真善,真情,换来掌声与赞叹,更使他们把哭奉为圭臬,捧成敬若神灵拜在你的足下。




诚心走天下2


有首歌唱的好《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那么人从出生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来的,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就能吃上好吃的,看来应该是哭比笑好。

先来说一说刘备,西汉刘胜之后,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拿到三分天下,可谓是一代枭雄,可是常常被人说刘备的三分天下是哭出来的。

一、 刘备第一哭,虽然是无赖之举,但却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 孙权派鲁肃来讨荆州,鲁肃一来,刘备就哭,鲁肃没法子,就走了。

二、 在第二哭中,刘备是哭关羽还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过,他这一哭,却哭出了“义”的形象来。

三、 刘备的第三哭,正应证了老百姓说的那句话:“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四、 至于第四哭,刘备哭了半天,才说出了真话,他显然是怕自己死后,诸葛亮会像曹丕那样自立帝位,那么他一生的努力白废,于是先用哭来打动诸葛亮,再当众人面说出自己所担心事,看诸葛亮如何收场。

所以刘备的哭,是其“仁君”心性的流露,是其“英雄”之志的表露,更是其“枭雄”之展现。

再说说一说急时雨宋江,宋江第一哭是得知父亲的死讯。他和清风山起义军上梁山的途中,宋江和燕顺先行至一家酒店,不等后面起义军到来,便着忙的赶了回去。

第二次哭是起义军的奠基人晁盖中箭身亡,宋江也假惺惺地大哭一场。 “他如丧考妣,哭得发昏过去”。

第三次哭是“陈桥驿滴泪斩小卒”,这又是宋江扮演的一场猫哭老鼠的丑剧。

同样是哭,可哭和哭却不一样,刘备的哭为了自己的江山,宋江哭的为了自己的地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家怎么看呢!


知足Content46


哭有伤心的哭,还有艺术的哭,害怕的哭。

刘备的哭很有艺术性。在刘备是位枭雄,在关于天下大事上没有人随随便就成功,刘备的成功和哭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艺术。现在叫表演,刘备在现在可称的上表演艺术家。可以说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



宋江的哭和刘备不一样。宋江在上梁山前,经常被抓进监狱,或者抓上山,可是受罪了。他都是被吓的哭,要被杀的时候哭的最惨,可是关键时刻会被人救下来。


刘备是哭来了天下,宋江是哭着送走了自己的事业。同样是哭结果不一样。


梦想努力乐观


这不是哭!

这是一种手段!

在政治上没有别的只有目的。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和习性不同,所以手段也不尽相同。我们不懂只因为我们是旁观者。他们只在必要的时候哭,而且哭的还很合理。比如三国里,孔明哭周瑜。他为什么去,是为了缓和与东吴的关系,另外显得自己很大度英雄惺惺相惜。至于刘备就更会哭了,张飞死后,苦得越是狠就是越要找机会打东吴。宋江为什么哭,为了坐上第一把交椅,为了自己好去招安。似乎是为了给兄弟谋一条光明正大的路,谋一个好名声,结果最后死了很多兄弟。


haoshise


因为你被小说作者骗了。

史实刘备根本不爱哭。

至于宋江,只是个小人物而已,懒得关心,所以不知道他爱不爱哭,想来也不至于跟小说那样。


白露为霜65799235


俗话说:以柔克钢。这刘、宋二人其实是把这种艺术玩儿到了极至。


丹青阁主


刘备和宋江都是会哭能哭的高手

民间有个说法,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下面就来看看他到底是怎样哭的?刘备擅长适时而哭。刘备的武艺不及关张赵云,智谋也远逊于孔明庞统。在某些方面来说,他可真的是没有什么才能。但他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眼泪换来了他们对他的忠心。这主要体现在他与这三个人的交往上。

一是他和赵云的交往。初次与赵云相见,就甚相敬爱,有不舍之心,及与赵云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这一适时的哭,便使到赵云心里七上八落了,心里大抵有了一个“仁君”的形象。当赵云表示他已看出自己认公孙瓒为主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时,刘备感叹说:“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说完洒泪而别。后来,赵云成为刘备集团中的主力,刘备视之为几与关张并列的心腹爱将。刘备临终前,又单独嘱咐赵云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赵云则哭拜于地表示说:“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一次哭使到赵云一直为无能的刘禅买命,直到老死沙场。刘备可谓是尽情哭了一场,不论这是真情还是假义,总算“哭”来了一代名将,也“哭”来了他的心。

再看他和徐庶的交往。……刘备闻言便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徐庶便拜谢欲行。玄德曰:“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酒间,刘备对徐庶说:“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第二天,刘备与徐庶并马出城,至长亭,下马相辞,……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刘备这一适时的哭,使徐庶良心触痛,于是当面向刘备表态,即使去了曹营,亦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徐庶匆匆走后又拍马而回,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

三是他和诸葛亮的交往。刘备三顾茅庐,但当刘备要求他出山相助时,他还是“不能奉命”,没有答应出山。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即双膝盖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感动致极,终于“愿效犬马之劳”。这般哭,竟又换来了堪称“智绝”的卧龙先生的相助。刘备一哭天下开,文武百官滚滚来。

刘备的哭态可怜楚楚。刘备差不多每次都哭得“感天动地”,“哭态”可怜楚楚,博得了对方深刻的同情。刘备很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寡言语,性宽和,喜怒不行于色”,最厉害他还会以可怜感人的哭态打动人心。

第十九回,刘备为了逃命,失掉了妻小失掉了沛城,散掉了二个结拜弟弟,于是跑到曹操面前哭诉!结果把曹操这个铁石心肠的人都感动了!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途中,居然还有心思跑到刘表墓前哭,以期“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倒不如说救他自己!但他此举取得了民心,使“军民无不下泪”。第五十回,首先刘备在国太面前告状,他跪于国太面前,泣告曰:“国太若杀刘备,就此请诛。”这一次,他又被眼泪救了一命,挫败了孙权的计谋。。。。。在回去的途中,遇到了孙权周瑜之兵追杀。他依孔明之计,在孙夫人面前下跪,“泪如雨下”,使孙夫人出面,终于得以顺利返回荆州。

刘备哭的技艺高超。刘备除了会适时而哭,哭态可怜之外,他哭的技巧还是一流的。

在国家大事上,刘备也不乏哭泣之时。在八十回中,刘备闻知曹丕废了献帝,还加害于他,而作为皇室宗亲的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便“痛哭终日”。当然,不论此哭是否真的为国为民,但是最终都换得了天下民心,不但名正言顺地登了帝位,也受到人民的普遍支持。

在感情生活上,眼泪可算是刘备的真实写照了。就拿他与孙夫人的婚姻来说吧,孙权企图以联姻来诱拐刘备,拿他做人质。刘备自知此去好比是远赴“鸿门宴”,幸得孔明之计,才化险为夷。一到江东,他立即讨好乔国老与吴国太,并取得了他们的欢心。在孙权伏兵于宴上准备杀死刘备时,玄德“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尽告其情’”结果保存了性命。后来刘备决定逃回荆州,但却身无所倚,于是入见孙夫人,“暗暗垂泪”,在诉苦一番后,还“泪如雨下”,这样一来,孙夫人哪怕是铁石心肠,也被这“热泪”给融掉了。 总言之,刘备的哭,不管他到底是爱才惜才,忧国忧民的真诚表现,还是一种“政治手段”

刘备会哭,宋江也是哭的高手比刘备更甚。可以说,宋江之泪,洒遍了整篇《水浒传》。在一群强盗面前,宋江凭什么坐得上第一把交椅呢?说他文武双全吧,实在是太勉强了。论文,吴用、公孙胜哪一个不抵他千倍;论武,那剩下的一百零七将中,他怕是谁也打不过的。靠啥当老大?大概也只有心计了。哭,就是他的心计,眼泪无疑是他心计的重要体现。在宋江梁山入伙时,他流泪了。原因是家有老父,他不能“尽忠尽孝”啊。后听闻家父身亡,他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此哭貌、哭态表现了他感人的孝心。又例如宋江哭晁盖,主要是出自情义。在痛失龙首时,表现的愈悲痛,就显得愈有仁义。从而更能争得“群众”的支持。因此宋江哭得发“昏”,为其名正言顺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作了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里看看宋江的三次引人注目的痛哭。

宋江第一哭是得知父亲的死讯。他和清风山起义军上梁山的途中,宋江和燕顺先行至一家酒店,碰到石勇,得知父亲死讯,于是,宋江就立刻“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边哭边自骂道: “我是个不孝子啊,做了不地道的事••••••”还“把头去壁上磕撞”, “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接着就定要回去尽孝。他不听燕顺、石勇劝告,不等后面起义军到来,便着忙的赶了回去。宋江哭得如此悲伤,如此着急往回赶,是真的只想为其父奔丧吗?不是。宋江听到父亲死讯,却是个良机,万不可失,还是赶快溜之大吉。

第二次哭是起义军的奠基人晁盖中箭身亡,宋江也假惺惺地大哭一场。 “他如丧考妣,哭得发昏”。宋江这个皇权至上的衷心奴才,为什么会为晁盖的死而“哭得发昏”呢?这似乎是件怪事。宋江就是以“哭”来骗取信任,篡夺领导权,带领梁山走向灭亡。

第三次哭是“陈桥驿滴泪斩小卒”,这又是宋江扮演的一场猫哭老鼠的丑剧。宋江受招安不久,一个梁山起义军的军校,出于义愤,怒杀了辱骂起义军的朝廷官员。宋江闻讯,面如土色,决定将军校斩首。就在宋江要杀军校之前,他又哭了起来,说什么:“我自上梁山泊以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今日一身入官,事不由我,当守法律”。在鳄鱼的眼泪背后,包藏着凶狠的杀机。他就是以“哭”来掩盖他效忠封建统治阶级,屠杀农民军的丑恶面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宋江的三次痛哭,窝藏着险恶的用心。他本想以 “哭”来掩饰他的丑恶行为,但适得其反,恰好暴露了他虚伪的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