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存在于口语中,经过努力得到了

【嘉禾方言】着港和入港 | 只存在于口语中,经过努力得到了

1

嘉兴话里有“著港”一词,一直以来, 有关辞书都没有收录。

这里的“著”,现在通行写作“着”,作动词用,有“下、入”的意思。比如,吴语称呼“下棋”叫“着棋”。

甲对乙说,“着盘棋白相相?”就是说,“下盘棋玩一下如何?”

母亲烧菜时说,“烧格几只蟹,我着了点腻。”就是说,“烧这几螃蟹时,我加入了腻(糊状的淀粉)”。

2

我们回过头来说“著港”,也就是“着港”。

《川沙县志•方俗志》引黄炎培《川沙方言述》:“物已到手谓之‘着港’,亦谓之‘进港’,疑是从事海上生涯者所用之名词。”

其实,不必是海上生涯,江南水乡处处有河埠码头;也不必是实指物已到手,达成某项意愿后的结果也是“着港”。

像“今朝口恩奴彩票中奖哩,着港五十块洋钿”;“伊要格三张电影票还呒没着港。”就是说,今天我彩票中奖了,到手五十元钱;他要的三张电影票还没有着落。

说的都是钱和物的着落。像“格只菜摊摊位着港口伐”,是说你这个摆菜摊的固定位置有没有到手,那是说位置的得失了。

【嘉禾方言】着港和入港 | 只存在于口语中,经过努力得到了

3

嘉兴籍的著名语言学家蒋礼鸿先生认为:“嘉兴谓求而有获曰著港,言若舟船得所驻泊也。此与值钱、轩二条但存于口语,未见著之文字者。”(《义府续貂》)这应该最接近“着港”的本义。

他认为,“着港”一词没有见之于文字的记录,只存在于口语中,意思是经过索求努力,得到、取得了。这一引申义是从舟船靠岸时,经过努力终于泊在了码头这一本义而来。

其实,在清末松江人韩邦庆著的中国第一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中,就有了谐音的“着港”一词:“耐也上仔黎大人当水哉!水烟末吃仔,三块洋钱勿着杠口圼!”这里的“勿着杠”就是“勿着港”的谐音,船没有泊入港中,自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也就没有得手而落空了。

4

与此类似的还有“入港”,“入港”也常常被写作“着港”,意思差不多,但比“着港”的含义更丰富一些,多了层交谈投机、男女欢合的意思,而且作为文字出现也可能更早。

《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面,孙富为了想买杜十娘,和李甲到酒楼上饮酒,“二人赏雪饮酒。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

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说得入港,一发成相知了。”这里的“入港”就是投机的意思。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里,在贾瑞和凤姐的一段对话“嫂子这话错了,我就不这样”后面,脂砚斋双行夹批:“渐渐入港”,也是这层意思。

【嘉禾方言】着港和入港 | 只存在于口语中,经过努力得到了

5

“入港”还有一层男女欢合的意思,是现行《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的。

《红楼梦》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里有一段:“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儿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的起来,宝蟾心里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谁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这里的“入港”,说的就是男女行欢,也很形象。

相反,“勿着港”、“勿入港”,指的都是没有达到目的,计划、要求的落空,嘉兴话又叫脱空、泡汤等,都是很形象的语言,不用多解释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