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存在於口語中,經過努力得到了

【嘉禾方言】著港和入港 | 只存在於口語中,經過努力得到了

1

嘉興話裡有“著港”一詞,一直以來, 有關辭書都沒有收錄。

這裡的“著”,現在通行寫作“著”,作動詞用,有“下、入”的意思。比如,吳語稱呼“下棋”叫“著棋”。

甲對乙說,“著盤棋白相相?”就是說,“下盤棋玩一下如何?”

母親燒菜時說,“燒格幾隻蟹,我著了點膩。”就是說,“燒這幾螃蟹時,我加入了膩(糊狀的澱粉)”。

2

我們回過頭來說“著港”,也就是“著港”。

《川沙縣誌•方俗志》引黃炎培《川沙方言述》:“物已到手謂之‘著港’,亦謂之‘進港’,疑是從事海上生涯者所用之名詞。”

其實,不必是海上生涯,江南水鄉處處有河埠碼頭;也不必是實指物已到手,達成某項意願後的結果也是“著港”。

像“今朝口恩奴彩票中獎哩,著港五十塊洋鈿”;“伊要格三張電影票還嘸沒著港。”就是說,今天我彩票中獎了,到手五十元錢;他要的三張電影票還沒有著落。

說的都是錢和物的著落。像“格只菜攤攤位著港口伐”,是說你這個擺菜攤的固定位置有沒有到手,那是說位置的得失了。

【嘉禾方言】著港和入港 | 只存在於口語中,經過努力得到了

3

嘉興籍的著名語言學家蔣禮鴻先生認為:“嘉興謂求而有獲曰著港,言若舟船得所駐泊也。此與值錢、軒二條但存於口語,未見著之文字者。”(《義府續貂》)這應該最接近“著港”的本義。

他認為,“著港”一詞沒有見之於文字的記錄,只存在於口語中,意思是經過索求努力,得到、取得了。這一引申義是從舟船靠岸時,經過努力終於泊在了碼頭這一本義而來。

其實,在清末松江人韓邦慶著的中國第一部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中,就有了諧音的“著港”一詞:“耐也上仔黎大人當水哉!水煙末吃仔,三塊洋錢勿著槓口圼!”這裡的“勿著槓”就是“勿著港”的諧音,船沒有泊入港中,自然沒有達到原定目標,也就沒有得手而落空了。

4

與此類似的還有“入港”,“入港”也常常被寫作“著港”,意思差不多,但比“著港”的含義更豐富一些,多了層交談投機、男女歡合的意思,而且作為文字出現也可能更早。

《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面,孫富為了想買杜十娘,和李甲到酒樓上飲酒,“二人賞雪飲酒。先說些斯文中套話,漸漸引入花柳之事。

二人都是過來之人,志同道合,說得入港,一發成相知了。”這裡的“入港”就是投機的意思。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裡,在賈瑞和鳳姐的一段對話“嫂子這話錯了,我就不這樣”後面,脂硯齋雙行夾批:“漸漸入港”,也是這層意思。

【嘉禾方言】著港和入港 | 只存在於口語中,經過努力得到了

5

“入港”還有一層男女歡合的意思,是現行《現代漢語詞典》裡沒有收的。

《紅樓夢》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貪夫棒”裡有一段:“金桂故意出去,讓個空兒與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的起來,寶蟾心裡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誰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這裡的“入港”,說的就是男女行歡,也很形象。

相反,“勿著港”、“勿入港”,指的都是沒有達到目的,計劃、要求的落空,嘉興話又叫脫空、泡湯等,都是很形象的語言,不用多解釋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