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說實在的,以前一直對越南這個國家提不起興趣,無所謂地理還是文化上總少一點味道,沒啥特點沒啥影響和一大票東南亞國家融在一起,既撈不上來又提不出去。平時說起越南除了量大味美的法棍夾肉和嬌小可愛的越南妹子外,對我來說就只能從蘭博的機關槍炮管裡面去一窺全豹,呃...本來這也就是正常的,直到年前在某黃黑網站上被位有趣率直的越南妹子所吸引...之後私下通過聊天交流,更被小姐姐的幽默豁達感染,在華留學的她和她的作品陪我熬過了那一段異常難堪且漫長的灰色日子,而我也發現身在異國他鄉獨自留學的她,也有著自己那說不清道不明的煩惱。

前幾天,小姐姐發文說是隱退,用原話說是要重新給自己的人生找尋一個錨點。但就這個消息對我倒好說,不過文章下面那些目不忍視的惡毒評論卻著實讓我不適。也就是這樣,我想起了她經常問我,說是越南人關於身份認同感的事情,一直唸叨著像她一樣的越南年輕人有身份認同危機,出國之後更加迷茫,總感覺沒人接受我們。“就像我自己一樣,一直不願意接受自己”她經常這樣說著。

扯遠了,還是回到現實。現今大部分國人一提起越南想必負面印象居多,那想必大部分越南人提起中國也是如此。但是倘若拋開二戰之後不必要的政治因素及近期那些領土爭執。回看歷史也不難發現他們和我們,也就是越南與中國是如此的相似,而中越二國在民間傳統文化上相較於常說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更是那麼的相近。那就這樣,我不妨就聊聊這個同志加兄弟的越南,聊一下那些勇敢邁出國門尋求新生活的越南人民,去看看他們近百年來一直苦苦尋找的“五月花號”。


愛恨交織的越南玫瑰


心平氣和的講,當你討厭一個人時,那這個人對你的印象也勢必好不到哪去。而越南對中國的感情也就顯得尤為複雜和尷尬。




說到越南那就先往近的說,大部分人第一印象估計就是“越南新娘”。不過講到底,“越南新娘”這個說法最早興起還得數臺灣地區,源頭也就是當初退守東南亞的國民黨老兵在東渡臺灣前,大部分人先在本地找了個越南老婆解決了婚姻問題,回到臺灣後也就這麼流傳了出來。總之吧,一提到越南特別是國內大部分人還是負面印象大於正面。

其實我們也知道,咱們從小到大所培養的歷史觀本身就是很少考慮他人的,或者換個說法,那就是很少換位通過他人的經歷去試著感受理解他人。畢竟課本里上下中國5000年都說不完,光學本國的歷史都沒時間,剩下那半本世界史也是歐美史比重遠大於周邊國家的歷史,好比說朝鮮、日本、印度又或者說是越南,這些我們的鄰居,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平氣和的講,當你討厭一個人時,那這個人對你的印象也勢必好不到哪去。而越南他們對中國的感情也就顯得尤為複雜和尷尬,如果用一個詞來講那就是愛恨交織,又愛又恨。

愛,很好理解。如果沒有古時候的中國,現今的越南也不會存在,因為整個越南的傳統文化絕大部分都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文字。越南在古時候所有的書面文字全都是沿襲漢語,但口頭說的語言又是越南本地土話,這就直接導致延續至中國的書寫語法系統與本地口語語法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割裂。為了避免混亂,到了後期,“喃字”這一越南改良自漢字同時又兼容口語的文字體系也就應運而生,並得到了一定推廣。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喃字

但是喃字有一個天生的缺點,那便是它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推崇原始漢字的本土士族喜愛,最後往往淪為一次次政治博弈的砝碼,直至18世紀的越南阮朝也還沒有徹底的將喃字進行全推廣。

之後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應該知道,1858年開始越南被法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越南隨即也變成了法屬印度的一部分。而來自法蘭西的統治者除了項圈與皮鞭外還一併帶來了源自法語字母所建立起來的一套越南稱之為“國語”的完整書寫體系,而原先和越南口語毫無關聯的古漢語體系連同著演化出來的喃字一併退出了歷史舞臺。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越南國語 時至今日越南本土依舊有部分人使用漢語,閩南話等進行交流


剛前面通過文字體系說到了越南對中國的愛,或者說中華傳統文化對其的影響。那麼說道恨也就很好理解了,在上千年的中越歷史之中有個規律,每當中國強盛之時那麼勢必會對越南進行收復,站在越南立場上那則是侵略。但如若中國變得弱小或者說是孱弱之際,失去了中國的這一層保護與緩衝,那麼強大的外族就又能跨過中國對越南肆意欺凌。所以越南對中國的感情可謂十分複雜,強盛時期征伐越南收復領土,弱小時又沒能有效保護越南。

從1858年算起至1975年南北越南統一為止,合計近120年。在這段日子裡法國人、日本人、美國人來了又走,去了又來,他們給越南這片土地帶來了不曾有過的鉅變,也改變了越南人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


曾經地獄的九重塔


彼時彼刻在法國人殖民統治的越南,人們在享受著由法國人從西方帶來的先進文化和文明,吃著法棍喝著咖啡時,殊不知一扇地獄的大門正向越南緩緩打開,眼前這一切所有美好景象,其實正是越南在往後一個多世紀中遭受煉獄般折磨的一切苦難的開始。




在現在的越南,戰爭早已遠去,但它的影響卻不曾散去,哪怕軍隊經商賣起了電話卡,也不能沖淡那持續了200多年連綿的戰爭,與它對越南所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越南軍隊銷售的越南軍用電話卡,主要面向海外遊客

回到19世紀初,彼時彼刻在法國人殖民統治的越南,人們在享受著由法國人從西方帶來的先進文化和文明,吃著法棍喝著咖啡時,還殊不知一扇地獄的大門正向越南緩緩打開,眼前這一切所有美好景象,其實正是越南在往後一個多世紀中遭受煉獄般折磨的一切苦難開始。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在19世紀末法國拿下了越南,連同柬埔寨、老撾及印度的一部分共同組成了法屬印度,越南在其中佔據著最重要的部分。

法國人在佔領越南期間對越南的民俗與基礎建設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有著名的越南窄軌鐵路還有沿用至今從南貫通至北的一號公路,甚至飲食與當代越南城市的建築風格也全然延續法國。

這些連帶著上面說過由法國人建立的越南國語外都是法國對越南現代化作出的傑出貢獻,而除此之外法國人對越南的統治就可謂是心狠手辣。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晃,年幼的他在法國干預下早早的成為了第十一任阮朝皇帝

在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時期,其對倡導獨立自主的越南人士均採取高壓政策。根據法國紀錄片裡所描述,僅在一戰前後湄公河就常常因為處決的屍體堵塞而出現間接性斷流。越南的反抗運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達到峰值,越南人看著法國在一戰戰場上逐漸陷入泥潭,此時的他們無比渴望殘酷的戰火由歐洲一直燒至亞洲,只要能夠實現獨立,寧願戰火燃燒至越南本土。

然而最後,一戰的硝煙不僅沒能蔓延至亞洲,法國也沒有被人打倒,反倒還成為了戰勝國,至此越南人的獨立之心也算被暫時澆滅。不過雖然一戰的戰火沒能蔓延至亞洲,但另一種無產階級的星星之火卻從歐羅巴游蕩了過來。

自打一戰後共產國際成立以來,印度便早早成立了由胡志明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力量。

一戰結束後的和平日子轉瞬即逝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越南人朝思暮想的機會到來了,法國開戰沒多久便被德國吞併。正當越南人準備反抗殖民者走向獨立時,被德國一手扶植的維希法國政府又接管了越南的一切。

作為納粹的幫兇,維希法國政府對越南的壓榨相比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維持戰爭需要,時任法國元首的貝當更是默許了日本在東南亞的存在,最後更是對日本敞開了大門。

敞開的是誰的大門?自然不是法國人自己家的,敞開的是越南的大門。越南人是萬萬想不到,他們朝思暮想盼來了法國戰敗,但戰敗後法國人不僅沒走反而還帶來了更為殘暴的日本人,那咱們也就能夠想到越南人在二戰期間遭受的是何等待遇。一面法國維希政府的高壓統治,另一面又是日本軍帝國政府的肆意掠奪,雙重壓迫下的越南人民步履維艱。隨著二戰越打越夯,日本趕走了法國的維希政府並扶持了安南末代皇帝阮福晪成立傀儡政權。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在皇宮中的阮福晪

注:上圖阮福晪年輕時有著遠大的抱負,希望能發動像日本明治維新一樣的改革,實現國家的富強,可惜一系列激進的改革措施都以失敗而告終。1997年7月30日,阮福晪在法國巴黎的聖寵谷軍醫院去世,終年無廟號、諡號、陵號,下葬在當地的公墓,至死未回到祖國。

1945年,二戰結束。駐越日軍向盟軍投降,在越南接受日本人投降的正是昔日的法國,而彼時整個賢良江以北的越南卻也已經實現了由越共同盟所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真是因為這樣,英法等西方國家為了熄滅這場席捲整個越南的共產運動,強行將越南一分為二。以賢良江為基準南部暫時委託盟軍管轄,北部由以胡志明為領導的越共管理。就這樣曾經的西方統治者臨走之前又為越南人自相殘殺的場景搭好了舞臺,同時這也為之後到來的越南移民高潮埋下了伏筆。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位於西貢的胡志明祠堂

根據日內瓦條約規定,南北越應在兩年內進行自由選舉,該國將由獲得多數票的政府所領導,實現國家統一。這一方案,或者說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而越南不可避免的淪為了美蘇衝突全球冷戰大背景下最直接的縮影,朝鮮半島上發生的故事在越南這片土地上又一次的重現。這個越南現代史或者說整個世界現代史持續時間最長的現代化戰爭打響了。

面對這前後持續了近30年的現代化戰爭,文字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分量,這裡不討論戰死的兩方士兵不提及後期美國人的大量橙劑與炮彈。光是南越對佛教僧侶駭人聽聞的規模化屠殺和北越向無辜平民進行荒謬的大清洗就已經是將風雨漂泊中的越南人民趕上了絕路。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在1975年南北越統一之際,害怕遭到清洗的南越人民大規模出逃, 將越南難民人數推之峰值。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與不曾聽到的那句“不漏洞拉”

在貧窮面前,什麼都無所謂。這個循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沒有什麼值得敬畏的,沒有什麼值得反思的,這些就是他們的故事。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著名的越南“船民”

因為上面說的原因,越南在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東南亞最大的移民輸出國家。這片曾有著世界糧倉美譽的國家在上個世紀更是發生了無數次的饑荒和戰爭,無數絕望的越南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選擇離開這邊土地。僅在1975年南北越統一之際,全球就湧現300多萬越南難民。但從多半個世紀後回首望去,那些前人的飄零與絕望,依舊是後人們的“心之所往”。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2019年10月27日,越南,英國“死亡貨車”案遇難者家屬悼念親人

距離2019年10月發生在英國的那場致使39人死亡的“死亡貨車”案過後,倫敦哈克尼區的那家越南飯館已經很久沒有開門了,若不是23號的那場慘案,19歲的斐氏絨或許已經在裡面端著咖啡開始為英國客人提供點餐服務。

在這位少女向當地“蛇頭”支付一萬刀美金時,她以為自己很快就可以自由的在倫敦開始新的生活,然而至今,她的母親依舊沒有收到她任何的訊息。

和許多越南的年輕人一樣,斐氏絨沒有太多選擇的機會,他的父親幾年前因為癌症去世,母親又積勞成疾常年臥病在床。憑她本人幾乎無法在內卷化嚴重的越南本地找到合適工作,出國掙錢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在這個每天都會夢想能夠來到的地方,我感到很孤獨。”這是斐氏絨在臉書上留下的一句話,而她最後的一條動態還寫著“我還在越南的時候以為歐洲是粉色的,但到了以後才發現,其實它對我一片漆黑。”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斐氏絨 在西太平洋的海風吹拂進冰凍的集裝箱之內, 她卻再也不能聽到那一句“不漏洞拉”。

英國“死亡貨車”事故背後的越南移民偷渡問題,絕非偶然,其中不僅有著越南長期的移民文化基因,又有當下現實的重重壓迫。根據越南官方的數據,經過40多年的發展。如今海外的越南人約有500多萬,分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約八成生活在西方發達國家,超190萬人在美國定居,是繼華裔、菲裔、印度裔後美國第四大亞裔群體。

隨著海外越裔人數的日益最多,他們內心精神世界也慢慢發生著變化,文化認同似乎成了所有海外越南人與外部世界的一道鴻溝。古代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的古越南隨著文字的強制更替已經被扔在身後,而以近代那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又未能徹底融入當代越南社會,更因為現今的越南社會體制等因素更是被西方關上了那扇門,現代越南社會彷彿就是夾在中西方文明裂縫下,文化上出現的割裂又是進一步導致了國民自我認同感的缺失。而海外的越南人勢必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


陌生南國的落地生花:越南往事

站在旁觀者角度上我無法評判這一現象,就像上文所述的偷渡一樣,也許這個選擇是灰色的,但至少他們還應有選擇的權利。對越南偷渡者來說,這個權利不是正大光明地被賦予的,他們餘生可能還會生活在見不得光亮的陰暗中,但千萬偷渡者時至今日依舊和他們的父輩一樣踏上了那艘謀求改變命運的“五月花”號,而身在海外的越南人依然。


本篇內容為:催吐機器人 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