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

墨幻楼主


道德经的核心是阴阳相克相生,即相互对立统一的双方要互学互让,取长补短,通过对话、协商、洽谈进行阴阳交换、恋爱结婚、 公平交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奉行以上原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到公民个人来说阴阳相互礼让、交换是破解任何难题的不二法门。譬如谈恋爱应注意阴阳互补,多看对方优点,不提过份要求,适当妥协;多一份理解包容等都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再譬如购物通过议价,讨价还价达到双方满意。道德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只要准确把握众妙之门.学好用好道德经就自然会过好当下。要学好用好道德经请参见张昵施《太上真言译点》,这是张昵施根据音词形词原理对老子学说所作的最新解读,否则很容易走偏!


音形世界


《道德经》一语万端,微言大义,文章中的文章,经典中的经典,不光对我们普通人的修身养性、事业发展有用,就连当代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都有启发和思想引领作用。我举几个例子吧。

农业,没人会把它与《道德经》联系到一起吧?但是日本的农学家福冈正信深读《道德经》,就发明了自然农法,就是不依赖现代科技,纯粹依赖土地的自然生态力量,培育、种植、水利灌溉,人工除草,包括农田施肥等等,全部实行非科技干预法,结果大获成功,庄稼收成不比现代科技下的农业生产效果差,而且生态环境出奇的好,不仅在日本,而且推广到东南亚、欧洲、非洲。福冈正信说,我不牛,牛人是老子。

当然我们更想不到当代科研会与《道德经》有什么关系,我们上网查查就知道,不仅霍金的宇宙生成理论受老子思想启发,结果得出世界本源的确由无到有,宇宙万物生于有的结论,你看看霍金《时间简史》第八章就是这么说的。

其实他研究世界起源的课题,最早源于英国大学的1982年的一次“宇宙的产生从无到有”世界性学术讨论会上,后来在中国一位物理学家吴忠超(就是《时间简史》的译者)的协助下,终于验证了老子思想的深邃和伟大。

我昨天写了一篇小文,全是当代著名科学家,尤其是一些领域的创始人关于老子思想评价问题,我举几个例子: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奖获得者普利高津,协同论创始人哈肯,自发秩序学说创始人、诺奖得主哈耶克,互补理论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为“物理学双雄”的、科学家玻尔等等,当代最前沿的科学家,都说自己的理论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但是事实总归是事实,可以上网查一下。

正因为此,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近代科学家历经数代、前赴后继才找到的结论,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了伟大的思想先驱!现代物理学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真是不可思议!

上述所举都是科学界的,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个人的修心养性,那就太普遍了。我举几个我熟悉的例子,美国能量学院院长、美国中华文化教育集团秘书长安娜郭女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实验室金国范先生,都在国外开展道家修炼课程,中国道医协会一年一度的道医技术大会,其主旨虽是交流中医技术,但是核心永远不离“致虚极、守静笃”方面的修炼,因为这是事业的基础,人生的必修。

修什么呢?就是修炼身心,在道家看来,所有的“术”都是一种谋生手段,只有修练到更高的“道”的层面时候,才有资格进入到更高层次与人谈经论道,一个人即便他的“术业”很高,如果“道行”不到位,也很难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人。


问道黄老


每个人看完,根据每个人的环境、处境、心态,每次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样,看你自己的理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没有正确答案。所谓的道,其实更是一种规律、法则,就像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一样,科学能发现规律,但解释不了规律为什么存在。道其实就是一种称呼罢了,它无味、无形,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我的理解呢,里面很多也确实说明了老子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因为道就是这样运行的,你违反了道,违反了自然规律,比如破坏自然,那肯定是会得到自然的惩罚的,比如地球上最近的很多灾难..


释然大叔


即时,廉价,碎片化的高尚娱乐


守口茹萍


本民科认为,以黄帝的道源经,周文王的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的华夏思想准确地诠释了宇宙的构成和运行规律,为顶尖的人类智慧!

自2019年开始,华夏思想正在引领人类步入超越物质的文明新时代,使得自牛顿,爱因斯坦时代以来至今的物质科学研究时代一去不复返,成为历史!

未来已来!


外星文明新时代


《道德经》可以从三个高度去解读,一是世界观,二是人生观,三是价值观。不同的高度,收获是不一样的。就看读者站在哪个角度解读,而现在人往往从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经》,要说真能读懂《道德经》的人,恐怕不多。

《道德经》在中华文化中,历来享有崇高地位,其国际影响也远远超过其他中华经典。甚至有人说,世界历史上,抄印流通最为广泛的典籍,西方是《圣经》,东方就是《道德经》了。

《道德经》版本很多,目前常见的有河上公本(汉初),严光本(东汉),王弼本(三国),傅奕本(唐初),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西汉),郭店简甲乙丙本(战国),此外还有敦煌手抄本等等。

《道德经》的注释也很多,历朝历代学者们,都非常重视研读这部经典,并且都或多或少留下一些研读心得。以至于两千多年来,各家注解数不胜数。甚至说,想要把存世所有注释都读完,几乎是不容易完成的事情。

据民国年间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汇刊,明代以前注本有150种。又据《无求备斋老子集成续编》,明代以后有注本204种,相信实际数量远不止此。

这部《六卷本道德经》与传世各种版本,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只就我们看到的,向大家报告如下:\r

第一,版本出处不同。\r

第二,系统完整不同。\r

第三,章节编排不同。\r

第四,修学次第不同。\r

第五,关键字词不同。

我们的结论是,这是系统性的不同,而不是局部性的不同;是质的不同,而不是量的不同。而传世诸本之间,都只是量的不同,是在细节上的微小出入,基本是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唯此新出世的《六卷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与传世诸本迥异。

下面举例解释一些不同之处,更加详细之比较,因精力和篇幅所限,我们很难逐字逐句的考据和展开,估计这个时代也少有人会关注,就留在讲课中去做一些发挥吧。

第一,版本与传承方式不同:

(一)、传世版本与出处:

1、【河上公本(汉初)】目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河上公最出名的弟子是北极真人安期生。《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根据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河上公当生于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应该出自齐地黄老学者。

2、【严光本(东汉)】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严光隐名换姓,隐居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即下令依照严光形貌在全国查访。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即遣使备置安车、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根据传说,严光注解过《道德经》,共分72章,上篇(《德》)40章,下篇(《道》)32章。今传本仅存上篇40章。

3、【王弼本(魏晋)】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道德经》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周易略例》是王弼对《道德经》、《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文章。由于当时《道德经》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老子注》在局部时间曾是本书的唯一流传,直到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发现《道德经》帛书本为止。\r

4、【傅奕本(唐初)】傅奕(555年~639年) 唐初学者。唐相州邺(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精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武德初,拜太史丞,迁太史令。南北朝以来,佛教盛极一时,寺院遍及各地,僧尼人数与日俱增。鉴于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傅奕上奏《请废佛法表》,请求废除佛教。在奏表中,他首先回顾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情况,“窃闻八十老父,击壤而歌;十五少童,鼓腹为乐。耕能让畔,路不拾遗。孝子承家,忠臣满国。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俦,相来羽翊。乃有守道含德,无欲无求。宠辱若惊,职参朝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傅奕认为主要是“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在傅奕看来,只有遵从李耳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学说,才能使“天下大治”。贞观十三年(639年),傅奕病卒,享年八十五,他崇尚儒学和道家学说,反对佛教。曾撰写《老子注》2 卷、《老子音义》,并搜集魏晋以来驳斥佛教的言论,撰写《高识传》10 卷。他生前多次表奏废除佛教,都未成功,是历史上第一个反佛主义学者,对后世韩愈等人有不小的影响。傅奕参考9家《道德经》注本进行整理,校订为《古本篇》,共 5556 字,与马王堆帛书文字有许多类同之处,但体例按通行本,《道经》在《德经》之前。此书现存于正统《道藏》中。

5、【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西汉)】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用不同字体的朱丝栏墨形式抄写《德》、《道》两篇文章的合称。由于帛书老子的内容与传世《道德经》貌似形同,学者根据两个抄本的成书年代先后,分别命名为《帛书老子甲本》、《帛书老子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考古和文本研究证明,下葬于汉文帝时期的《帛书老子》,在下葬时已是旧物或古董,下葬时间比成书于汉昭帝时期的《道德经》更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而来,是迄今为止被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可能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文字也多有所不同。这两个本子的出土,在学术界引起极大轰动目前已有无数研究文章。学者们用两个本子对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帛书本老子》,内容体量大致和传世本相当。

6、【郭店简甲乙丙本(战国)】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其中包括三种内文有异而相对独立的《老子》(甲本、乙本、丙本)写本,即《郭店老子》文本。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种战国写本《老子》,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老子》文本。甲本存简39枚,简长32.3厘米,共计1086字。其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19章,66章,46章,30章,15章,64章下段,37章,63章前段、后段,2章,32章,25章,5章,16章上段,64章上段,56章,57章,55章,44章,40章,9章。乙本存简18枚,简长30.6厘米,390字,其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59章,48章上段,20章上段,13章,41章,52章中段,45章,54章。甲、乙本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丙本存简28枚,简长26.5厘米,575字。其中有10枚的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17章,18章,35章,31章的中段和下段,另有4枚同见于郭店《老子甲》第10章上段和今本《老子》64章下段,此14枚所记载文字,《郭店楚墓竹简》编者谓之《老子丙》。另有其余14枚所记载文字,不见于今本《老子》和郭店《老子甲》,《郭店楚墓竹简》题名谓之《太一生水》(这部分我们也专门做了研究,其实是天子图书馆中的另外一部经典,与传世《青囊经》有密切联系,虽不属于《道德经》内容,但也涉及到形而上,有时间另外向大家报告)。郭店《老子》三种写本大部分内容文字均见于今本《老子》。这应当是《老子》经文的更加原始的竹简杂乱捆扎的面貌,不排除是王子朝逃楚时所携带的典藏遗存。

以上1-4四个本子,基本都同源于河上公,可以看做是一类,是现代通行本的祖本;马王堆帛书本算是第二个源头;郭店简老子甲乙丙算是《道德经》的第三个独立源头。其他的诸如【敦煌手抄本(隋唐)】等,学者们也多有研究,总体来看,体裁与河上公本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研读,都很有趣。

(二)、姬氏传本的出处:

以上这些版本中,传世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河上公这个源头,基本上就是传世本的代名词了。而另外一些,都是墓藏或者洞藏的再出土。也就是说,一条线是“人传”,一条线是“藏传”。“人传”很容易生流变,也就是容易加入自己的东西,以至于发生以讹传讹;而“藏传”,虽然流变的可能小一些,但因年代久远,对于古代文字的释读就可能发生歧义,同时,“藏传”也会因为源头年代的不同,未必一定是原始的情况。

姬氏本千年单传,这是其一。据姬英明先生介绍,《姬氏道德经》(《天子书》)的传承,是“人传”加“书传”的双保险方式。“人传”,是说在姬氏家族内部,口口传授,并且是择人而传,并不普传,不够格的不传,务求准确原始的背诵下来。“书传”,是其家族本来密藏一些古籍文献,呕心沥血保存数千年,直到文革时期才惨遭洗劫,毁于一旦。而一般的传世本,虽然也是“人传”加“书传”,但并不择人,其间会经过无数学者之手,人的思想多变,认识有差,讹变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姬氏本源头更古,这是其二。《姬氏道德经》的源头,与传世诸本的源头大不相同。六卷本据说直接源于老子本人的“携带”而不是“创作”,老子出关投奔姬氏故土,随身携带国家典藏《道德经》的帛书,用来向族人证明自己的四辅贵族身份。此帛书,就是《六卷本道德经》(当然可能还会携带有其他经典),一直在姬氏族群中秘密保存和传承。这个源头,远远早于河上公本,即便相较于关尹子记录五千言的传说,也更加古远。这不是老子本人的思想著作,而是老子所携带的国家典藏,是从上古就有的经典。这个地方,是非常重大的不同!

姬氏《六卷本道德经》的出现,可以说,为《道德经》研究和学习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如果这是真正的源头原貌,那么,它将具有划时代意义,如果还能以此揭示中华上古唯心三观的话,臻经典同仁们将深感欢欣。\r

目前,学界对于这个本子尚少见反馈和研究,如果因为此六卷本为家族口传,暂时缺乏专家认可的实物证据,学者们因而不愿深入研究的话,那将会非常之遗憾。

第二,系统性和完整度不同:

河上公一系的“人传”本子,内容都还比较完整,无论是否分章以及次序的先后安排,大约都是五千多字,也都是分为《道德》和《德经》两部分。马王堆帛书的两个本子,都不够完整,需要经过对堪,汇总为一个完整的本子。郭店简的三个本子,就更加零散了,只能看出属于《道德经》,已经无法单独形成系统性的文章,估计只是散乱竹简的堆放而非正式系统的入藏(当然也不排除盗墓所致)。敦煌洞藏的各种道家经典,约占洞藏经典总数量的百分之一二,比例极少,但是内容也很丰富,其中涉及《道德经》部分的内容都不完整,需要大量的互相校对工作方能整理出一些蛛丝马迹。

而《六卷本道德经》一出世就是完整的,全文5577(+5)字,目录条理清晰,章节安排有序,修学次第井然,这种完整性和系统性,绝非传世诸本能相媲美。

第三,章节编排不同:

前面所列诸本,马王堆帛书不分章,但是分为《德》和《道》两部分,《德》在前《道》在后;郭店简甲乙丙零散,更是看不出任何系统性;通行诸本章节编排通常分为81章,都是《道》在前,《德》在后,其他传世诸本也大体如此;惟严光本分72章,上篇《德》40章,下篇《道》32章,今传本仅存上篇40章。\r

《六卷本道德经》则不然,不分81章,只分为六卷,分别为——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其中,每一卷中,又分为——初、中、上三部分,全经一共18个小部分。

据我们所知,依其他古代经典编排习惯来看,其实对于这六卷,还应该归为《内篇》和《外篇》,前三卷(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是《内篇》,主要阐述道的内体,是一个人如何修行得道的部分;后三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是《外篇》,主要阐述道的外用,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部分。

另外我们还发现,六卷本在每一卷的初、中、上三部分基础上,根据文章本身的义理逻辑,还可以再进行分节,非常清晰——\r

【道经12节】(4+4+4)\r

【德经12节】(4+4+4)\r

【道理12节】(4+4+4)\r

【道政12节】(4+4+4)\r

【道法11节】(3+3+5)\r

【道术11节】(3+3+5)

合计70节,这样分节之后,每一节的体量内容与传世本81章的体量内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关联了,甚至可以脑补出很戏剧性的画面——当时王子朝逃楚带来一车车完整的国家竹简典藏,最终失去妥善保管都流落在楚地,而因为帛书被老子带走,也没人能够正确编联和传授这些竹简的内容了。再后来竹简慢慢失去保管而凌乱。再后来有学者收集这些流散的竹简,重新编联注释成为81章的结构……这些我们会在课堂上再向大家详细展开报告。

第四,修学次第不同:

以河上公为祖本的诸传世本,都是《道》在前《德》在后,历来的学习大多数按照这个顺序,而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是《德》在前《道》在后,这让学者们对其原因一直很困惑,争论也很多。而到底这部经典应该怎样学习和使用,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六卷本道德经》的出世,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原本是“天子之书”,是上古时代或者起码是周代用来教育和培养天子的官学教材,由三公四辅等高级大臣们掌握,“老耽”应该属于其中的一个职务而不是某个具体人的人名,应该就是专门教授天子贵族的高级老师,传授《道德经》是老耽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么这本经正确的使用方式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看,应该分为“内知”和“外行”两部分,就是今天常讲的理论和实践。《六卷本道德经》的《内篇》就是理论,《外篇》就是实践,而《内篇》还需要再细分为内和外——《道理卷》属于最容易懂容易行的部分,是教小天子怎样修身的功课,在儿童时就可以学;长大些后,理解力强了,就进一步学习和修持《德经卷》;到了成年时,最终修持和领悟都到位了,就是《道经卷》的程度,也就同时具备了作为天子的内在的学养和修养,就算他们悟道得道了。具备天子内养者,再进一步学习《外篇》并且在老天子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就可以成为未来的天子了,这样的故事,可以从尧舜禹的传承上看到痕迹。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学习和践行方式是有严格次第的,并且非常科学严谨,完全符合人类的成长规律。

从姬英明先生自己的介绍来看,这本书的修学次第也确实和我们认识的一样——儿童先学《道理卷》,之后学《德经卷》,再后学《道经卷》,最终再学习和运用《外篇》的三卷。\r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这部《六卷本道德经》作为天子教材,次第之科学严谨,完全不是传世诸本所能望其项背的。

第五,关键字词不同:

在《六卷本道德经》中,有不少字词和传世本不同。姬英明先生在《姬氏道德经》书中已经做出主要的对比工作,本文仅列出一些我们认为比较重要之处:

【传世本】——【六卷本】

《道经卷》

【1】“无,无极极,极生炁,炁生变,变之道也。”

这段话,在传世的任何一个本子里面都没有,这是第一次见到,并且一开始就出现在《道经卷》部分,意义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解读是——心生万物,无中生有的过程。具体详见后文。

【2】“道冲”——“道空”

【3】“大曰逝”——“大曰筮”

【4】“众甫”——“众父”

【5】“塞其兑”——“塞其闷”

【6】“守静笃”——“守静表”

《德经卷》

【7】“益生曰祥”——“欲生曰殇”

【8】“能为雌乎”——“能无雌乎”

【9】“势成之”——“器成之”

【10】“亭之毒之”——“成之熟之”

《道理卷》

【11】“有道者不处”——“有德者不居”

【12】“枉则直”——“枉则生”

【13】“善始且善成”——“善殆且善成”

《道政卷》

【14】“易泮”——“易判”

【15】“辅万物之自然”——“复万物之自然”

【16】“长生久视”——“长生久事”

【17】“刍狗”——“刍垢”

历来传世本里面的“刍狗”两字解释就很别扭,六卷本直接就是“刍垢”,简单明了。

《道法卷》

【18】“吾将以为教父”——“吾将以为学父”

【19】“唯施是畏”——“唯矣是畏”

《道术卷》

【20】“弱其志”——“弱其智”

【21】“绝仁弃义”——“绝伪弃疑”

【22】“为其胜也,故宜为下”

这句传世本没有,也很精到。

【23】“物或恶之”——“勿或恶之”

【24】“善胜敌者不与”——“善胜敌者不争”\r





臻经典


从物质到精神,从房子到人生使命,从树苗到参天大树。


小半山人


[玫瑰][玫瑰]《道德经》是古圣先贤遗留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贵宝,净化心灵;让人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趋向正规化,是诓正社会人心,改善不良风气的杰出经典,能让国泰民安,处处充满爱,温馨祥和的气份!……[祈祷][祈祷][祈祷]


净莲回归


《道德经》可不是什么冷门的老古董,而是热门了几千年的经典,从来就没冷过。不管是哪代中国人,不懂一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

特别是对现代人,好处更多了。因为可以跟古今中外沉淀下来的各经各典,融会贯通起来搞名堂,古代人没这么优越的条件,他们没有物理学、心理学这些经过进化的概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来列举一些明显的好处:

一、懂一点有利于广交朋友

喝茶、饮酒、论道,是永恒的社交三件套,要知道吹牛皮是永远不灭的人性刚需,其中“论道”这种吹牛方式是比较高级的,但凡是某方面有点能量的人,都免不了要附庸风雅一下,才有存在感。而道德经,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所以,如果你也打破头都要往更高级的圈层里面挤,就要听得懂经常不讲人话的论道之道,还要适时表现一下自己的论道资本,争取他人的刮目相看,至少撑一下门脸,不要被踢出局。

二、懂一点有利于思考突破

去年准备汉字思维课的时候,去到一个“有”字,甲骨文是一只手抓住一块肉,脑子里就突然冒出道德经讲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顿时脑洞大开。

那时正在为装修布置一个工作室伤脑筋,要买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挺纠结的。脑洞打开了是这样的: “有的东西只是提供便利,通过有创造出无的空间才有用”!后来,省了不少购置费,自己和客人都觉得挺舒服。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好处啊,总会在某个时刻冒出来,而不是奔着去。

三、懂一点有利于调整心态

四、懂一点有利于运筹帷幄

五、懂一点有利于修心养性

一不小心为了这个兴趣认证码了这么多字,看看也够了,后面这三、四、五就“无之以为用”吧……


说名讲字的老王


道德经做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名籍,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流传的著作。

道德经做为人类心智启蒙和修身养性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惮述了万物的发展规律。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