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讀書哥出艙,喧囂魔幻的世界中我們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前幾天深夜睡前循例看讀書博主魏小河的推送,發現他寫公號居然已經七年了。自從之前因公眾事件發聲被炸號後,這個原本有50多萬的讀書號流失了四十多萬讀者。剩下十萬左右粉絲如我順著不同方向費勁地尋回來,執著追隨這條靜靜的河流繼續飄向未知的遠方。

他感慨說讀書號越來越難做了,還是人們對閱讀這件事本身越來越意興闌珊了?

其實何止是虛擬世界的讀書號,眾獨立書店也處境堪憂。新聞報道,將近80%的實體書店撐不過三個月。在這次疫情帶來的海嘯中,陸續看到了很多熟悉名字的困境,廣州的1200、北京的單向書店,還有許知遠做直播採訪的烏托邦書店。質樸真誠到令人感動的店主,最終因壓力巨大關掉書店,回到了自己的建材行業老本行,臨走前留下了一句“裝修找我”的略帶悲情意味的告別語。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籍裡柯的畫成了現實

沒辦法,文藝青年變文藝老年還是一樣的多情易感。雖說不要神化書籍和書店的作用,需在情懷之後看到背後冰冷商業世界的運作原理,但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對這些梅杜薩之筏上的呼救掙扎視而不見。

這年頭連道長都下場賺吆喝了,繼參加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拍攝後又去抖音做直播拍小視頻,求生欲原來就是希望被看見這麼簡單。許知遠和直播一姐薇婭的訪談也用雙方實力顯示了什麼叫“跨服聊天”,如自己的題目所說:這是兩個物種之間的對話。

1

人們對書店的情結有時與城市體驗和個人經歷息息相關。

廣州最早的獨立書店之一1200 bookshop 對很多廣州人來說承載著太多記憶,指向飄零的心和一盞24小時不熄滅的燈。依然記的剛懷孕時在體育西路分店小小一隅度過的午後,記得那天喝的一杯茶,從書架上取下的幾本書,看著窗邊托腮讀書的女孩子,在蔥蘢的樹枝映襯下美成了一幅畫。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廣州1200bookshop

雖然離開很久,但並沒有阻擋其成為記憶的容器。如果得知那曾經盛滿自己內心溫柔和期冀的容器要被摧毀,那一刻的記憶和情緒彷彿也成了孤魂野鬼,再無家可歸。

所以和我一樣紛紛出手打賞、購買書店各種禮盒“救店” 的讀書人想必也一樣,不捨得這曾保存千萬種體驗和心流的記憶博物館被夷為平地(或變成又一間燒鴨檔快餐店),拼盡全力試圖去守護這一盞燈,讓它繼續做城市洪流暗礁中的燈塔。

2

前段時間武漢方艙醫院的一張監控照片引發了熱議,在隔離病房的幾百張病床和病人中,一位躺著靜靜看書的小夥被媒體競相報道。後被網友扒出看的書不但是理想國系列,而且小哥本人也是學霸。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在人們驚歎“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之餘,我更想問為什麼讀書(都不能說在公眾場合讀書了)會成為“少數派行為”、“非主流畫風”,從而竟具有如此大的新聞價值能被轉發?對於這個社會來說,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都不必說看的是什麼書,現在拿起一本書都快要被視為異類或被解讀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優越性。

在這個喧囂魔幻的世界中,繼續看書可能是唯一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智的事。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美股熔斷幾次尚且數不清,情緒卻是幾乎每天都在熔斷,讀書就更具有其現實的救贖意義。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廣州1200bookshop

曾多次撰文講述讀書對我的影響,也曾苦口婆心安利身邊親友去讀書,後來發現都是徒勞。能常年保持閱讀習慣的人自是從這件事中嚐到了甜頭,像救命稻草一樣不知不覺成為生活必備,一位好友說,讀書帶給TA的快感遠勝過性事的滿足。

讀不下去的自然被什麼屏障遮擋著,發現生活中有其他更重要的山峰要翻越,也不必旁人規勸。到最後都是生活方式的選擇,無可厚非。如何選擇度過自己這一生,每人早有定數,閒暇之餘如何消遣就是心性最好的見證

以前還在職場工作時面試新員工也總喜歡問申請者最近在看什麼書。筆挺的西服、精美的簡歷、巧舌如簧的話術或許可以包裝矯飾;一旦精神世界的窗口打開,人就很難逃離對自己的審視覆盤。隨便聊幾句就能讓這個人更立體豐滿起來,算是個高效有趣的話頭。即使早有備而來倒背如流出若干現成答案,沒有廣博的見識,沒有批判性和厚度的思想也會經不住反覆的提問探究(probing)。

3我斷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鄙視鏈心態,只不過在這麼多年的嘗試後,發現讀書這件事在情緒管理方面是時間投入產出性價比相對高的一件事。和良好的睡眠、規律的運動、營養可口的食物一樣,更容易助人建立生活的框架和秩序感

從去年開始硬性要求自己每週讀十個小時書,雖礙於時間和生活瑣事總未能達標,但有這個Flag在起碼算個奔頭,是支撐指引著生活繼續下去的方向感。

尤其在最近這個動盪壓抑的時刻,我也和很多人一樣長期處在應激、沮喪的心態中。再加之嶺南溼膩瘙癢的漫長春日,更需要一些外界的信息幫人尋回定力。每天清晨、晚上睡前都要很強迫症地讀一小段書收復心神,覺得鑽進書籍內容裡去才有亂世當下難得的抽離和庇護感,否則就像斷了供的癮君子一樣惶惶不可終日,連續幾天更會魂飛魄散形神皆散。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廣州1200bookshop

往年的春天都會應季讀些溫柔恬淡的小書 (去年的文:春日書單|春眠不覺曉,讀點什麼好),今年卻有意識地“打疫苗般”去讀一些揭示人間至惡至慘的書,尤其在如今的社會和網絡環境下,一件件沖刷著人們認知的公眾惡性事件接接踵而至,讓我自覺像處理器變慢、內存沒有空間的286電腦,遠遠跟不上這個5G時代。

時代和科技雖在變化進步,而人性卻與100多年前巴爾扎克筆下的世界沒有什麼差別。我們為什麼仍屢屢失語?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不好再隨便說“毀三觀”了,多接觸些社會的陰暗面重新樹立一下“三觀”,把這個所謂“三觀”的基底夯實而使其儘量客觀全面一些,會更加深些對人性的洞察,加速遭受挫折時的修復。除了靠自己多些社會閱歷吃點苦頭,就是通過看書這條古人早已鋪就的捷徑去走了。

發生問題後,最困難的是對現實的理解、消化與接受,然後才是行動。很多人卡在前面幾個步驟,無法通過一系列認知的進化促成行動,而行動本身才是最終的救贖。就是那些熱帖的評論下一個個的問號,讓我們無法窺得這個世界的全貌,那裡或許有終極的真相。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讓自己的視角變得廣博,在外界的病毒侵襲之前提升自己內在的精神免疫力,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謙卑地學會閉嘴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廣州1200bookshop

4

最後附幾本我前段看完的書,其他日常讀書影音打卡短評會在豆瓣同名賬戶實時更新,平均每週一本的節奏,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追風箏的人》/ 【法】卡勒德 · 胡塞尼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 胡塞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以風箏為線索和意向,講述了一個阿富汗富家少爺和僕人之間幾代人的虐心故事,主題是人性的背叛和救贖。情節的曲折跌宕程度可理解為阿富汗版的《悲慘世界》,讓人淚流滿面到最後一分鐘,

雖說向來覺得讀暢銷書總有種吃方便麵的飽腹但無營養感,但這部《追風箏的人》在這時讀還是有一定啟示意義,書寫也流暢簡潔,非常有畫面感,最後也拍成了同名電影。

在經歷戰爭和真正的生死苦痛之前,我們又談何對這個世界的瞭解?無論如何,別忘了找到那條成為好人的路,永遠做一個追風箏的人。(另一本《燦爛千陽》被譽為女性版的《追風箏的人》,已列入書單)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貝姨》/ 【法】巴爾扎克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作為《人間喜劇》中的一部作品,這篇巴爾扎克晚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據稱也是其爭議最小的作品。講述了1838年法國巴黎於洛男爵驕奢淫逸,最終走上道德理智淪喪的毀滅之路的過程。而其中的重要人物貝姨就是一個杭州保姆縱火案中莫煥晶般的存在,是善良的女主人冬日懷裡的一條蛇。終其一生與瘋狂的嫉妒和復仇心理為伍。

如果看過這本書,就不會對韓國電影《寄生蟲》的劇情感到驚愕。這由生存中的貧窮和虛榮雜交繁衍出的惡,在100多年前的法國早有範本。這其中深刻的人性反思也標誌著巴爾扎克到達批判現實主義的新高度。有96部小說和隨筆的作品集《人間喜劇》也如一卷盛世沒落前的浮世繪,一顆顆文字如像素般堆砌成歷史的紀錄片,讓一百年後的人們讀來感同身受。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不由得想到寫作者的格局之分,就是看其行文落筆的主要動機是迎合煽動當代人還是平靜記錄給後來者。向來最有勇氣的也是最孤獨的創作者。(讀的是1954年傅雷翻譯的版本,看大師的作品經常讓我有回到小學、開始重新認字查字典的感覺)

《純真年代》/ 【美】伊迪斯 · 華頓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一個男人訂了婚卻愛上大姨子的故事(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美國版本——鈴蘭與黃玫瑰)改變了我對美國文學的刻板印象,也使我的信仰和處世原則受到了審視。才瞭解美國老紐約上流社會的階層意識,書寫中充滿強大的秩序感和工整感、和威嚴中透露出的精緻美學。

美劇《SEX and the CITY》中Carrie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來到這個純真年代。” 女作家Edith Wharton憑此書也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她的故居the Mount在美國新英格蘭Lenox,已列入我下次去美國的打卡清單。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同名電影選角很符合想象,女演員薇諾娜·賴德非常符合書中梅清純唯美、又隱忍沉靜的鈴蘭花氣質。雖節奏可能略顯沉悶,但還原度不錯。結局和書中一樣令人唏噓,滿地落葉。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

最後,我所在的城市廣州已經逐漸解禁復市,每個週末都會帶孩子到遠一點的戶外玩玩,去感受春天的氣息。

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到的,“春天好似不管人間有什麼悲痛,又帶著它的溫暖和香色來到北平。”希望你的意識和心靈也能從冰凍中消融復甦起來,早日迎接新的世界。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END

作者簡介:馬背上的民族,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現定居廣州,全職帶娃兼職寫稿,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生活感悟及文藝評論。《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數次青雲獎獲得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方舱医院读书哥出舱,喧嚣魔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育兒心路|讀書電影|生活旅行

春日書單|春眠不覺曉,讀點什麼好

每當我覺得人間不值得的時候,就去這些地方逛逛 |廣州書店盤點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為什麼每個被愛情傷害的女人最後都成了段子手?

迪士尼最新真人版《花木蘭》刪掉劉亦菲吻戲?刪得好!

新冠時期的婚姻

我為什麼不看《82年生的金智英》

《中國剩女》,請你繼續“剩”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