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在西方有一部作品,被奉為“垮掉一代的聖經”,這部作品就是凱魯亞克所創作的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在路上》。

對於《在路上》這部作品的評價和認知,主要就是從它所代表的“垮掉”這一名詞,進而延伸到這部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消極因素。

因而忽略了在表面上的消極之下,所具有的積極希望的含義。

《在路上》這部作品,從其根本上來講,在表現出來的背後,還有冰山之下的隱藏著的一部分。

更為深入的,是對於繼續前行的信念,和去尋求生命價值的實現的另一種途徑的追尋。

因而本文試圖揭示這一深入的含義,並且進行這部作品更為深刻的剖析。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凱魯亞克

虛幻的美國夢下,新的自由抗爭

《在路上》這部作品,深刻的揭示了“垮掉的一代”的生活面貌,這部作品的主人公的許多行為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極為頹廢,並且墮落的狀態。

但是這種行為所代表的,是新一代對於傳統的主流文化,及其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重新話語權的評定和反抗。

作為在二戰之後的時代的傑作,《在路上》呈現出來的,是在美國欣欣向榮的發展之下,隱藏著的深刻的社會危機。

這部作品當中的許多角色的生命歷程當中,沒有收穫太多的幸福,更多是以身世悽慘的狀態,呈現人生的苦痛。

使得這些人物對於外在世界和社會的信念產生了巨大的分裂——與之前的人、及其時代的分裂,進而進行新事業的構造。

通過這些反叛者的目光,再去審視美國的傳統社會,去深入的對於美國現實的危機進行認知。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美國夢,就是發財夢

人們在虛幻的美國夢的引導之下,不分白天晝夜的去追尋虛無的希望,不是被別人所搶奪,就是去搶奪別人。

在這部作品當中描述的有一些是沿路乞討、生活所困的民眾,也有外派的貧苦工人等。

這種社會現實的描寫,就為表達這一消極狀態進行了深入的呈現。

在這種現實情境之下,本書的主人公薩爾毅然而又決然的放棄了自己中產階級的生活模式,也並不熱衷於去追尋美國夢的實現。

他們的抗爭主要是通過脫離社會責任意識的壓迫,並且對於傳統價值觀念進行徹底的反叛。

他們的生活圍繞在各色凌亂的誘惑之下,成為那一時期美國年輕人的一種縮影:

  • 他們對於一切傳統價值當中引以為傲的東西不屑一顧
  • 渴望著將自己的生命在最為熾烈的時代進行徹底的燃燒
  • 渴望著去尋找新的變化和新的實現
  • 希望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於自身生命價值的重新迴歸。

在這部作品中的呈現,主要就是以新式美國年輕人,與老式的美國人的這一深入的對比,來呈現出新一代的面貌與對抗的姿態。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現代都市下對人的精神壓迫

社會壓迫下重建新的希望城堡

對於存在意義的價值追尋,就成為新的一派年輕人最終確認自己生命本真價值的進程而出現。

這一現實情境的映射本身,所呈現的就是在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現實的情景。

這一時期,在美國本土,麥卡錫主義作為主流思想進行社會意識上的一言堂。

而在政治領域,在美國這一時期,保守主義傾向佔據統治地位。

這些各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對於社會的高壓勢態。

但在這種表面的安靜之下,隱藏著的是新一代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叛與抗拒。

他們所要實現的,是通過自己的反抗,去構建新的生命價值實現的途徑。

作為新的文化傾向選擇,去與傳統的文化選擇進行分別與抗爭。

不滿足於現實的境況之下,以離經叛道式的新式價值觀,去反抗傳統價值。

這一新式價值觀消解了希望與夢想,將生命意義沉浸於肉體和感性的滿足之上,通過及時享樂進行重新的建構。

背後所呈現的是文學藝術作品本身,對於現實的抗爭與批判。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及時享樂的價值觀

這一行為藝術類別的價值實現手段本身,就作為反叛,從而登上社會價值的舞臺。

但是在這一明顯的悲觀主義色調之下,是青年人對於現實的抗爭與不懈的鬥爭。

這抗爭背後的精神動力,就作為尋找新的生命價值的目標,從而出現。

正如本書作品的名稱《在路上》一樣,對於新的希望的追尋並非是坦途。

在這部作品中,以迪恩、薩爾作為代表的年輕一代,通過自身價值的重新選擇,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生命的價值。

他們並非是在逃離現實的生活和情境,而是在去尋找,距離現實生活更為深入的精神價值。

這一巨大的扭轉,就是在不斷的破壞原有的結構之下,重建新的希望城堡。

文化話語權的爭奪,及其自然的呼喚

就像在這部作品的開始,薩爾初次和迪恩相見的時候,當時的薩爾就作為大病初癒的人物,進行故事的起始。

這一病症的出現,作為他人生當中的分水嶺,從而呈現出兩種不同道路的選擇。

過去的生活對於薩恩來說就像夢中的水花,儘管在金錢和生活水平上沒有缺乏,但是,對於人生價值的實踐卻並沒有進行很多的前行。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地平線——希望的象徵

新生活的到來,是在流浪的進程當中去尋找自身生命本質的價值,“一片新的地平線”,就作為生存的未來希望,從而維持主人公的前行的動力。

而迪恩這一角色,就像是薩恩的精神導師一樣,作為引導他去實踐自己的生命,進行新的改變的同伴與老師,從而存在。

在旅途之中,兩人過著極為荒誕,甚至頹廢的生活。

但這種狀態並非是盲目的進行享樂,也並非是對於自己徹底的放棄。

而是在尋求新的文化上的話語權模式。

這些年輕人並非是一無所知的粗俗者,而是在閱讀了近代以來對於傳統反抗的人們的形象,進而進行建構。

在旅途當中,迪恩和薩爾曾經談論過佛洛依德,海明威及其尼采、叔本華等這些現代以來,最為非凡的人物們。

背後所呈現的,是他們所繼承的精神品格及其精神價值——追尋的前行者的身影。

所呈現的是這一時期的年輕人在思想上呈現的平民化,及其追尋自由表達的願望。

對於迴歸自然,反叛工業的嚮往的表現。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美國西部

“西部”代表的精神信仰

《在路上》這部作品當中,對於還未到來的希望的象徵,也有許多描述。

例如“西部”這一象徵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導師的迪恩就來源於西部,而在薩爾的心中,西部是作為新式自由解放追尋的象徵,是叛逆背後對於理想的追尋目標。

對於西部的追尋,對於自然、自由的嚮往,是年輕人代表的生命力的象徵。

而美國的西部象徵,就與現實歷史具有密切關係。

美國的成立。是在對於原著居民的驅趕和搶奪之下,是在一無所有的現實中進行開發與利用。

伴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又進而嚮往原來的淳樸生活。

於是西部就作為人們對於自然的重新迴歸的象徵,從而呈現。

甚至成為人們追尋在工業社會之下,進行自由探索的希望。

在西行的進程當中,薩爾對於自己的生活進行了重新的認知,也更加堅定了自身,剩下的人生當中要去追尋什麼,去尋求什麼。

儘管在結局部分,薩爾停止了自己的旅途,但是迪恩的離去,在薩爾心裡卻泛起了更大的波瀾。

這一描述本身就將作品的“追尋”以更為直接的呈現出來。

在看似頹廢而又放蕩的旅途之後,是他們對於精神更為崇高的追求,及其現實實踐的夢想追尋。

《在路上》:兩個年輕人的肆意之旅,背後是時代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爵士樂——跨掉的一代的作品

現代另類英雄史詩的塑造

儘管《在路上》這部作品,從表面看所描寫的是兩個人的旅途故事。

但是,這一旅途並非僅僅只是身體的旅途,更多的是對於精神的解放及其尋求滿足的過程。

在拯救自身精神的旅途當中,也同時在探尋新的去解救自身這一時代所具有的精神思考。

他們的這一放蕩不羈背後,是對於現實的不滿足,及其追尋拯救的過程。

《在路上》所代表的,是在不斷的追求新風景,和追求新的生命價值的旅途上,去認識和反抗原來的生命,迴歸到自然的存在,去進行精神上的希望曙光的追尋。

因而《在路上》這個作品所表達的,並非僅僅只是表面上,對於當時垮掉一代頹廢而又放蕩的生活的描述。

而是在這種放蕩和頹廢之後,那些生命價值的重構,與話語權的爭執。

對於傳統價值觀的反叛,本身就在現代的英雄史詩意義上,被呈現出來。

身體上的頹廢,映射著精神上的無限追求。

而他們所追求的,就是對於生活的真正意義與價值的追尋。

文學作品的價值就在於此深入的展現出來——並非僅僅是在虛構的故土當中去建構城堡,而更多的是對於現實的揭露與批判。

是去尋求更為美好的生活及其社會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