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记忆力?

华章管理

如何提高记忆力?


华章妹说


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力那么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


如何提高记忆力?


01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脑的第一个记忆系统。


02

请思考一个问题:你昨天晚上吃了什么?


信息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鲜活区)→ 真正的长时记忆


如何提高记忆力?


03


如何提高记忆力?


04


1)他看过的东西,能够几乎毫无遗漏地复述出来。


2)他能够回忆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信息、经历过的事件。


第一种,指的是能有效地把信息从短时记忆写入长时记忆,避免丢失;第二种,指的是他的长时记忆比较丰富、完备,从而能轻易地「回放」出某一种状态。


如何提高记忆力?


05


不难发现,n-back的测试的原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强迫」你的大脑,让它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把一段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


简而言之:既然识别的速度远远快于记忆,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信息来不及「被记住」就被清除出去 —— 那我们人为把它保持得更久一点,岂不是就能有效地强化记忆?


打个比方:你伸出手,掬起一捧沙子,它会怎么样呢?会从你指缝间流失。如何才能把这捧沙子带走?你就必须紧闭指缝,合拢双手,让你的双手变成一个封闭空间,把沙子「束缚」在里面。


同样,如何让一段信息能够被记住?你就需要花费精力,

让大脑把一段复杂的信息,「打包压缩」在短时记忆里,对它进行加工。


如何进行加工呢?也即是前面讲过的: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让这段信息,在你的脑海里「落地生根」。这就叫做「精细加工」。


用一个流程来说就是:把一段复杂的信息「打包压缩」到短时记忆里,集中注意力保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对其进行精细加工,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所以,提高记忆力,要锻炼的,就是两个能力:


1)压缩、保持一段复杂信息的能力


2)使信息建立更多联系的能力


那么,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去做一些什么样的练习,来锻炼它们呢?


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
1. 「我刚才读到了什么?」


我在阅读、看视频时,会有一个多年形成的习惯:每看到一个新的段落,都会问自己一句:我前面都读到了哪些东西?


这个「新的段落」,可能是一两页,一个小标题,也可能是视频的一个转场,诸如此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有两点。一,是提升自己「打包压缩」的能力,让短时记忆能够容纳更多、更复杂的信息;二,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有些信息已经漏掉了?我能否把它们找回来?


试一试:读到这里时,回想一下这篇文章的全文,问自己:文章讲了什么?我能否把前面的大意复述出来?


让信息过脑子,而不是任由它流走 —— 这样,才能真正把获取的信息,吸收成为自己的。
2. 「它的内部逻辑是什么?」


读一篇文章、一本书,读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或者一个知识点时,我都会让自己动脑想一想:它的内部逻辑是什么?


什么叫内部逻辑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点可以分成三个小点,我不会单单记住这三个小点,而是会去思考:这样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每个点的原理和支撑是什么?它跟之前讲过的内容有没有逻辑上的联系?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你不会仅仅停留在「它是什么」的层级,可以透过现象,从更深层的逻辑去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简而言之,这样可以不断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它从简单的树状结构,变成一张紧密的、复杂的「网络」。


提升记忆力,永远不是说要强行去记住它,而是要通过透彻的理解去记住它。
3. 「关于它,我能够想到些什么?」


当我碰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一个主题、话题时,我会做一些「反刍」。亦即暂时关闭外界的信息输入,以这个主题为引子,让自己展开联想。


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方面,它可以激活大脑中那些沉睡的神经元节点,重新唤醒它们(可参考我在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独处? 中提到的 DMN 模式)。另一方面,它相当于在旧的知识网络和新节点之间拓展了联系,让新的节点更不容易丢失。


也就是说,它实质上,是一种转向内部的,梳理、维护、清扫自己内在知识网络的方法。


当然,它也会有代价:你看上去总是很容易出神,总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如果你想尝试这种方法,我会建议你每天空出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最好是下班后,拨出一段时间,漫无目的地看一些东西,一边看,一边让大脑放松,发散联想,并记录下想到的内容。


如何提高记忆力?


4. 「我能否把它讲给别人听?」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又非常有效的办法。什么情况下,你能算是真正掌握、记住了一个知识点?当你能够把它讲给别人听,并让别人理解它的情况下。


原理非常简单:当你讲授它的时候,你会调用大脑的各种相关节点,进行全方位的「精细加工」。你也许需要类比,也许需要举例,也许还需要提炼它的重点信息,对它的逻辑和结构进行重构……


这些,都是在不断强化大脑对它的记忆。


所以,为什么我强烈建议大家写作?原因也正是如此。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
这些是我日常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你。你也可以基于前面的原理,探索、尝试出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另外,简单讲几个可能反常识的东西。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用吗?


没有。


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生在19世纪末,而那时实验心理学还未建立(他本人就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缺乏有效的范式,因而他的研究成果是简单的,没有考虑到语义、联系等要素,整个实验也非常粗糙,严格来说并不科学。


学界如今基本已不再使用艾宾浩斯的成果。如果看到市面上打着「艾宾浩斯」旗号的产品,忽略就好了……他们的知识更新可能有点滞后。


2)记忆宫殿法有用吗?


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其有用。不过,从前面的原理你也可以知道:如果它有用,那无非也是用你非常熟悉的事物作为依托,来「建立联系」 —— 也就是精细加工的一种,本质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


并且,记忆宫殿更多用在记忆文本、词汇上面,但我们有必要记住一大堆文本和词汇吗?其实没有。生活不是考试做题,我们更需要的,是高维度、高层次的「全局记忆」,是丰富知识体系,而不是复述细节。


所以,我对它的态度就是:不提倡也不反对。如果你喜欢可以用用,但不要抱太大期望。


3)图像记忆法、讲故事法……等等一系列记忆法,有用吗?


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其它们有用。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有用,那其实都只是因为两点:一,保持信息;二、建立联系。


毕竟,你要把一段信息编成故事、想象出画面,或是放进记忆宫殿里,那……总得把它们在大脑里「保持」一段时间吧?在这段时间内,再对它们反复地加工,怎么说也该记住了。


所以,态度也是一样的:不予置评。喜欢的朋友可以用用,不失为一种精细加工的办法。


如何提高记忆力?


06


最后,再讲一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记忆力都不怎么好,很容易出错,也很容易遗忘细节 ——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大脑要这样设计呢?为什么不能像电脑一样,忠实地把所有信息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读取就好?


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但有一点至关重要:记忆的本质,不是用来让你「回忆过去」的,而是为了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


什么意思呢?我在 认知的冰山 中提过,大脑的本质,是一个贝叶斯模型。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上的种种事件,都会有一个概率判断。这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理解日常生活,也可以更有效地逃避危险、解决问题。


而记忆,实际上就是这个贝叶斯模型的反馈: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经历种种事件,从中提取出「大脑觉得有用的信息」,把它们纳入模型里面,用来改进概率判断,完善概率库 —— 这些信息,就是记忆。


所以,记忆从来都不需要100%还原,因为目前这样,就已经非常够用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一直强调: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但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记住」事物吗?当然不是。它最确切的理解是什么?我们无需去「强行记忆」事物,而是通过对事物的理解,把事物的特征和模式提取出来,纳入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里面。


简而言之,就是8个字:提纲挈领,以点带面


你需要记住一个复杂理论的详情吗?需要记住它可以细分为几个点、每个点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点吗?没必要。你要记住的是:它具备什么特征?在整个体系和框架里处于什么位置?在思考哪些类型的问题时可能需要用到?跟其他问题、概念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我可以如何调用它?


只有把知识拆散,重构,再连接,编织成网,你才算是真正地理解和记住了它们。


同样,也只有这样,当你需要时,从某个节点出发,就能透过节点之间的联系,提取出整张知识网络。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忆」。也才是更有价值、更有效的「记忆」。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你所经历的一切,只有当它们形成「你的一部分」,才是真正发挥了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