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記憶力?

華章管理

如何提高記憶力?


華章妹說


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力那麼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記憶力?


如何提高記憶力?


01


首先,我們來看看大腦的第一個記憶系統。


02

請思考一個問題:你昨天晚上吃了什麼?


信息 → 短時記憶 → 長時記憶(鮮活區)→ 真正的長時記憶


如何提高記憶力?


03


如何提高記憶力?


04


1)他看過的東西,能夠幾乎毫無遺漏地複述出來。


2)他能夠回憶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信息、經歷過的事件。


第一種,指的是能有效地把信息從短時記憶寫入長時記憶,避免丟失;第二種,指的是他的長時記憶比較豐富、完備,從而能輕易地「回放」出某一種狀態。


如何提高記憶力?


05


不難發現,n-back的測試的原理是什麼?其實就是「強迫」你的大腦,讓它花費更多的精力,去把一段信息,「保持」在短時記憶裡。


簡而言之:既然識別的速度遠遠快於記憶,而正是因為這一點,信息來不及「被記住」就被清除出去 —— 那我們人為把它保持得更久一點,豈不是就能有效地強化記憶?


打個比方:你伸出手,掬起一捧沙子,它會怎麼樣呢?會從你指縫間流失。如何才能把這捧沙子帶走?你就必須緊閉指縫,合攏雙手,讓你的雙手變成一個封閉空間,把沙子「束縛」在裡面。


同樣,如何讓一段信息能夠被記住?你就需要花費精力,

讓大腦把一段複雜的信息,「打包壓縮」在短時記憶裡,對它進行加工。


如何進行加工呢?也即是前面講過的:建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讓這段信息,在你的腦海裡「落地生根」。這就叫做「精細加工」。


用一個流程來說就是:把一段複雜的信息「打包壓縮」到短時記憶裡,集中注意力保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對其進行精細加工,建立儘可能多的聯繫。


所以,提高記憶力,要鍛鍊的,就是兩個能力:


1)壓縮、保持一段複雜信息的能力


2)使信息建立更多聯繫的能力


那麼,基於這個原理,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去做一些什麼樣的練習,來鍛鍊它們呢?


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
1. 「我剛才讀到了什麼?」


我在閱讀、看視頻時,會有一個多年形成的習慣:每看到一個新的段落,都會問自己一句:我前面都讀到了哪些東西?


這個「新的段落」,可能是一兩頁,一個小標題,也可能是視頻的一個轉場,諸如此類。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有兩點。一,是提升自己「打包壓縮」的能力,讓短時記憶能夠容納更多、更復雜的信息;二,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有些信息已經漏掉了?我能否把它們找回來?


試一試:讀到這裡時,回想一下這篇文章的全文,問自己:文章講了什麼?我能否把前面的大意複述出來?


讓信息過腦子,而不是任由它流走 —— 這樣,才能真正把獲取的信息,吸收成為自己的。
2. 「它的內部邏輯是什麼?」


讀一篇文章、一本書,讀到一個有趣的觀點,或者一個知識點時,我都會讓自己動腦想一想:它的內部邏輯是什麼?


什麼叫內部邏輯呢?舉個例子:如果一個點可以分成三個小點,我不會單單記住這三個小點,而是會去思考:這樣劃分的依據和標準是什麼?每個點的原理和支撐是什麼?它跟之前講過的內容有沒有邏輯上的聯繫?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你不會僅僅停留在「它是什麼」的層級,可以透過現象,從更深層的邏輯去理解:它為什麼是這樣的?


簡而言之,這樣可以不斷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把它從簡單的樹狀結構,變成一張緊密的、複雜的「網絡」。


提升記憶力,永遠不是說要強行去記住它,而是要通過透徹的理解去記住它。
3. 「關於它,我能夠想到些什麼?」


當我碰到一些新的知識點,或者一個主題、話題時,我會做一些「反芻」。亦即暫時關閉外界的信息輸入,以這個主題為引子,讓自己展開聯想。


為什麼這樣做呢?一方面,它可以激活大腦中那些沉睡的神經元節點,重新喚醒它們(可參考我在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獨處? 中提到的 DMN 模式)。另一方面,它相當於在舊的知識網絡和新節點之間拓展了聯繫,讓新的節點更不容易丟失。


也就是說,它實質上,是一種轉向內部的,梳理、維護、清掃自己內在知識網絡的方法。


當然,它也會有代價:你看上去總是很容易出神,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所以,如果你想嘗試這種方法,我會建議你每天空出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最好是下班後,撥出一段時間,漫無目的地看一些東西,一邊看,一邊讓大腦放鬆,發散聯想,並記錄下想到的內容。


如何提高記憶力?


4. 「我能否把它講給別人聽?」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又非常有效的辦法。什麼情況下,你能算是真正掌握、記住了一個知識點?當你能夠把它講給別人聽,並讓別人理解它的情況下。


原理非常簡單:當你講授它的時候,你會調用大腦的各種相關節點,進行全方位的「精細加工」。你也許需要類比,也許需要舉例,也許還需要提煉它的重點信息,對它的邏輯和結構進行重構……


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大腦對它的記憶。


所以,為什麼我強烈建議大家寫作?原因也正是如此。輸出,才是最好的學習。
這些是我日常的心得和經驗,分享給你。你也可以基於前面的原理,探索、嘗試出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


另外,簡單講幾個可能反常識的東西。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有用嗎?


沒有。


艾賓浩斯的研究發生在19世紀末,而那時實驗心理學還未建立(他本人就是實驗心理學的先驅),缺乏有效的範式,因而他的研究成果是簡單的,沒有考慮到語義、聯繫等要素,整個實驗也非常粗糙,嚴格來說並不科學。


學界如今基本已不再使用艾賓浩斯的成果。如果看到市面上打著「艾賓浩斯」旗號的產品,忽略就好了……他們的知識更新可能有點滯後。


2)記憶宮殿法有用嗎?


沒有明確的研究表明其有用。不過,從前面的原理你也可以知道:如果它有用,那無非也是用你非常熟悉的事物作為依託,來「建立聯繫」 —— 也就是精細加工的一種,本質並沒有什麼特別神奇的。


並且,記憶宮殿更多用在記憶文本、詞彙上面,但我們有必要記住一大堆文本和詞彙嗎?其實沒有。生活不是考試做題,我們更需要的,是高維度、高層次的「全局記憶」,是豐富知識體系,而不是複述細節。


所以,我對它的態度就是:不提倡也不反對。如果你喜歡可以用用,但不要抱太大期望。


3)圖像記憶法、講故事法……等等一系列記憶法,有用嗎?


沒有明確的研究表明其它們有用。但是,還是那句話,如果有用,那其實都只是因為兩點:一,保持信息;二、建立聯繫。


畢竟,你要把一段信息編成故事、想象出畫面,或是放進記憶宮殿裡,那……總得把它們在大腦裡「保持」一段時間吧?在這段時間內,再對它們反覆地加工,怎麼說也該記住了。


所以,態度也是一樣的:不予置評。喜歡的朋友可以用用,不失為一種精細加工的辦法。


如何提高記憶力?


06


最後,再講一個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通常情況下,我們的記憶力都不怎麼好,很容易出錯,也很容易遺忘細節 ——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大腦要這樣設計呢?為什麼不能像電腦一樣,忠實地把所有信息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讀取就好?


原因可能非常複雜,但有一點至關重要:記憶的本質,不是用來讓你「回憶過去」的,而是為了讓你更好地「面對未來」。


什麼意思呢?我在 認知的冰山 中提過,大腦的本質,是一個貝葉斯模型。我們面對這個世界上的種種事件,都會有一個概率判斷。這可以讓我們更高效地理解日常生活,也可以更有效地逃避危險、解決問題。


而記憶,實際上就是這個貝葉斯模型的反饋: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經歷種種事件,從中提取出「大腦覺得有用的信息」,把它們納入模型裡面,用來改進概率判斷,完善概率庫 —— 這些信息,就是記憶。


所以,記憶從來都不需要100%還原,因為目前這樣,就已經非常夠用了。


也正因為如此,我才一直強調: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憶的。


但這句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記住」事物嗎?當然不是。它最確切的理解是什麼?我們無需去「強行記憶」事物,而是通過對事物的理解,把事物的特徵和模式提取出來,納入我們已有的知識體系裡面。


簡而言之,就是8個字:提綱挈領,以點帶面


你需要記住一個複雜理論的詳情嗎?需要記住它可以細分為幾個點、每個點又可以細分為幾個小點嗎?沒必要。你要記住的是:它具備什麼特徵?在整個體系和框架裡處於什麼位置?在思考哪些類型的問題時可能需要用到?跟其他問題、概念之間存在什麼聯繫?我可以如何調用它?


只有把知識拆散,重構,再連接,編織成網,你才算是真正地理解和記住了它們。


同樣,也只有這樣,當你需要時,從某個節點出發,就能透過節點之間的聯繫,提取出整張知識網絡。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記憶」。也才是更有價值、更有效的「記憶」。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你所經歷的一切,只有當它們形成「你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發揮了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