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國七雄分裂還能維持局面多久?

友家影探


若無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國七雄分裂還能維持局面多久?


這個還真不好說,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一百年,也可能是其他數字吧!


不過,借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情況在春秋戰國其實已經出現了無數次!


周朝建國之初是有數百個諸侯國的,到了戰國時期,就剩下幾十個了,剩下的哪裡去了?都被強大的諸侯國吞併了!也有分裂的情況,比如強大的晉國,後來分裂成了魏趙韓三個諸侯國,其中魏國有一段時期極為強大,一直是霸主的存在,後來趙國也強大過!


這其中的變數很多,但是總的形勢沒有變,那就是分分合合!


猜想的結果就是:

1.嬴政後邊又是一位明君,繼承先祖遺志,統一了六國!

2.嬴政後邊是一位昏君,和魏國一樣,幾年、數十年敗光了祖業,成為二流諸侯國,最後被統一!

3.其他諸侯國中有一個出現一代或者數代明君,成為更強的諸侯!

4.諸侯國繼續混戰,被新出現的勢力消滅兼併!.


可能性很多,但是歷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就這樣吧!


再拆家吃火鍋


從黃帝開始,中國就是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先是禪讓制,後來因為私利,演變成家天下的帝制。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等制度,實際上是讓國家文明和制度更加的統一、有序和高效。

戰國時期,七國都是周天子分封而形成的,也是黃帝子孫,七國都自稱華夏或“諸夏”,七國的文化和歷史都是一個體系,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識。這與周圍的西戎、南蠻、北狄、東夷等少數民族截然不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就得到諸侯各國的肯定和響應。

文字方面,從甲骨文到篆文,七國一脈相承,基本上相似,兩國交往,不需要翻譯。秦始皇統一六國,其實就是消滅地方割據勢力,行政上來說,只是用郡縣制替代了分封制。

自古中華統一,文化的使然。所以,就算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必然也會出現楚始皇、趙始皇、齊始皇等,因為中國的統一是歷史趨勢,只是遲和早的問題。

需要多久這個不好說估計得二百年左右。


長安驛站


如果沒有秦國統一六國,我覺得就沒有後世統一的中國。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都不樣,文字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國家是不能統一的,即使統一了,也存在不了多少時間。

以歐洲為參照,秦國如果不統一各國。發展到現在,中國地域內將出現若干的小國,根本沒有統一的文化。




海學390


不管有沒有秦始皇,天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這是社會規律,沒有秦統一六國,說不定也會冒出個楚帝統一中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戰國時代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在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兼併過程中,國家逐漸完成統一,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初若沒有秦國,楚國算之中強大的,它也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鄰國不斷兼併,趙國也不甘示弱,對其他國家也有領土要求,所以這些國家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互相兼併,最終完成統一!


多瑙河2020


就當時那種局面,統一是遲早的事。若無秦始皇,但就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綜合國力來說,最後必定歸秦。

秦自商鞅變法,從政治,經濟,軍事的改革,就已經甩其他各國幾十條街了。從秦滅六國統一以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改革,從貫徹,執行,鞏固等一系列舉措,早已在全民心中根深蒂固。然後歷經100多年發展,社會制度已發生根本的變革。已從當初蠻荒之地的邊陲小國,一躍躋身為七國之首。而其他六國還在起跑線上眯著眼打盹呢,沿用的還是商周時期落後的奴隸制度,其早已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即便就是能出幾個英明神武國君,也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壓。秦統一六國,既是順天應民,也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即使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其他繼任者完成統一。因為統一的時機已成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如果非要說個時間,計也就少則三四年,多則八九年!


渭水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國從孝公時期就勵精圖治採用商鞅變法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在不斷髮展,即使惠文王車裂商鞅也沒有廢除變法,從昭襄王時期經過長平之戰擊敗趙國後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奮六世才統一全國,再看其他六國即使有明君有變法卻不長久。

若沒有秦國一統,還會有其它國家建立統一局面,只是時間問題,趙國楚國齊國是秦統一前比較強大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一定基礎,再遇明主名臣也會統一。


花村村花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已經處於戰國後期了,說道戰國不得不說春秋時期,先看一下先前的春秋時期持續了多少年,春秋時期是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持續了290多年。春秋戰國的分水嶺其實就是晉分三家。再看一下秦始皇時戰國時期已經持續了多長年了,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56年既戰國後期(東周被秦滅為大概的時期),持續了已經220多年。從時間來看,歷史規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周開始之後的每個王朝都沒有夏、商、周每朝的歷史長)。時間上紛爭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無論從諸侯各國的情況還是百姓的和平願望,還有文化思想的演變。

先說一下戰國後期各國的情況。先說秦,秦國字商鞅變法之後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國。再說一下韓、趙、巍三國,這三個諸侯國是從強晉瓜分出來的,實力已經遠遠沒有合在一起是的強大,而且這個時期還被強秦所敗。燕國,燕國的實力應該說無論從疆土和地理位置以及國家實力來說已經沒有了樂毅為將時期的強大,加上後期國內統治階級內訌,國力更加衰弱。而楚國呢雖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是改革不徹底,又被張儀耍的團團轉在秦和齊之間變得裡外不是人,自然也沒有強大的因素。最後說一下齊國,能與齊國抗衡的也只有齊國。但是齊國先被秦、韓、趙、魏、燕聯軍所敗,後樂毅率軍攻佔齊都臨淄,失七十餘城,從此齊變失去了之前的強大。綜上看來,就是沒有秦始皇,秦國在變法強大的背景下也會出現一君王繼承秦先人意願完成統一。

再說一下百姓,諸侯分立,國與國之間時不時摩擦起戰,百姓可以說是苦不堪言,甚至在國邊界的百姓成天過著哪天戰事一起又沒家的日子,所以百姓想安穩過日子的願望一直在增強,在紛爭幾百年後更強烈,統一是願望所趨。

再說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墨家等思想門派。思想碰撞到了頂峰之後便是弱肉強食發展方向,誰的思想順應當時情況,便會人才聚集,順應天意,一個有強大人才資源的思想門派定會被某一諸侯所用,最後走向思想統一。所以一個強大門派是不會容許其他思想門派在強大的,這就是思想統一結合疆土統一,無論哪個君王在一個強大智庫的堅強後盾下必定在短時間內統一。

所以無論戰國後期出不出現秦始皇都會在,秦強大六國衰弱,百姓厭戰,思想門派順應規律實際的背景下短時間內出現一個君王實現大一統。


望鴻


若無秦始皇統一?這個假設特別的奇怪。幾乎把統一六國當作戰爭、甚至當作遊戲了。


一、看兩個時間軸

1、韓趙魏三家分晉是公元前376年,商鞅變法是公元前356年,而秦始皇滅韓開始的“兼併華夏,統一中華”是公元前231年。這一年,距離商鞅變法125年,距離“三家分晉,始入戰國”已經151年。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總共用了10年。

2、從公元前333年蘇秦合縱,到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無忌打敗蒙驁,86年的時間裡,六國合縱多次阻擊秦國。但是,這一仗也是六國合縱的最後一仗。從韓到齊的逐一滅國之戰,10年的時間裡,六國再無合眾的舉動。


二、統一天下的趨勢

1、韓趙魏三家分晉,歷史進入戰國時期。熱鬧起來的不是戰爭,而是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齊威王整頓吏治,。加上之前的,公元前386年吳起在楚國變法。列國爭相變法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昭示著戰國七雄之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2、而蘇秦合縱,則意味著六國實際上已經放棄變法自強,變更為抱團取暖。這一抱,相互取暖了86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無忌打敗蒙驁是最後一次抱團取暖。此後,各國連抱團取暖的興趣都沒有了。說白了,就是散夥、等死了。


三、秦與六國之爭,是新舊力量之爭

統一是大勢所趨,但為何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是有道理的。

1、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是一個法治國家。而六國是人治國家。政治觀念的不同,意味著秦國與六國是冰炭不同爐的。不是六國滅了秦國,重回戰國;就是秦國滅了六國,建立中華。

2、中央集權、郡縣制,其實在秦國早已試行了。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就施行郡縣制。從秦始皇和李斯,剿滅嫪毐之亂,設立丞相府、上將軍府、廷尉府、長史(駟車庶長)的四柱構架開始,中央集權已經完全成型。秦為中央集權郡縣制國家,六國為分封制國家,國家體制不同,意味著秦與六國是新興力量與守舊力量的殊死搏鬥。要麼秦滅六國,中華走上中央集權郡縣制的新臺階;要麼是六國滅秦,重回分封制的老路。


四、假設沒有秦始皇統一中華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中華,則說明法治並非先進治國思想,中央集權郡縣制並非優秀的國家制度。秦必然崩潰,六國必然滅秦。政治制度創新從來就沒有回頭路,要麼是踩著別人的屍體,走上更高的臺階;要麼是被別人踩著屍體,灰飛煙滅。

還會有人統一中華嘛?呵呵,這需要另一個商鞅,創立一個新的政治思想。還需要另一個秦始皇李斯,創立一個新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的創立,政治制度的創新,從來都不是努力就能實現的。儒家執掌中華文化牛耳2000年,也沒有一個政治思想創立,就是例證。


所以,

秦始皇若沒能統一中華,那麼,很大概率,中華就是第二個歐洲。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貨幣、不同的民族。

千古一帝,是中華民族的幸運。若沒有千古一帝,就沒有中華民族。


滄桑短笛


這個問題我也很感興趣。我猜題主的意思是說,假如中國沒有秦始皇統一這一個過程,會不會在今天中國這個地域形成歐洲一樣的眾多國家。

我的觀點是天時地利人和。文明的起源變化往往受時代生產力,自然干預的影響。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秦始皇決心統一六國。

不過我們從歷史上草原部族不斷侵襲中原可以得出,當生產力不足以保障人的生存需求戰爭它就爆發了。

生產力為何不能滿足人的需求?原始的生產模式,效率不高,過分依賴天氣生產生活。抗風險能力薄弱,一旦爆發天災或者瘟疫。這個族群就要滅亡。為了生存怎麼辦?答案就是搶別的部族。這是草原上的固有模式。

那麼中土地區又如何,相對草原抵抗風險能力強一些,大體也差不多。生存滿足了接下來就是生活質量。古人未必會這麼說,但擁有更肥沃的土地,擁有更多的奴僕這是不變的。

假如一個強壯的乞丐,看見一個弱小的富人會不會動手去搶劫?(這裡請不要用今天的道德來想問題)

秦時代戰爭的爆發應該就是這2種原因吧。

物競天擇,自然有時候已經決定了命運的走向。春秋五霸估計應該都知道,這五個國家依次崛起稱雄一時。然而他們都沒有走向統一中國的大道。為何?個人認為天時不到。

先秦時代,是諸侯國,周天子號令天下。當然是名義上,這個時候周天子已經沒有能力去指手畫腳,你丫該怎麼樣怎麼樣。他已經變成一個名義上的老大。(可以參考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帝的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諸侯混戰)

隨著諸侯國一一崛起,周天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最後被秦皇他爹滅了周。這個時候名義上的老大沒有了。小弟們可以放開手腳對砍搶地盤了(這個說的是不是太血腥會不會被和諧?)這個時候秦國的地利出現了,遠在西陲之地,秦國不想韓國魏國楚國那樣經常征戰。很好保存了國力,逐漸消滅了較小的國家和草原的威脅。而其他國家由於戰爭和奢靡導致國力減弱,逐一被消滅


風的使者F


戰國末年,七雄爭霸,最終以秦始皇統一六國收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兩千多年來,諸侯爭雄、百家爭鳴的黃金時期,人們一直非常向往。既然歷史不能改變,但是不妨假設下,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戰國七雄分裂還能維持局面多久?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中國依然處於戰國七雄的局面,公元前256年,周天子滅亡,表面上來看,當時的中國與如今的美國類似。若干年後戰國七雄分裂還能維持局面多久,戰國七雄成為真正的獨立王國?其實,這個答案很明顯,就算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戰國七雄也不會維持多久,有兩個主因。

1.文化因素

其實從黃帝開始,中國就是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先是禪讓制,後來因為私利,演變成家天下的帝制。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等制度,實際上是讓國家文明和制度更加的統一、有序和高效。

戰國時期,七國都是周天子分封而形成的,就算另類的楚國,也是黃帝子孫,七國都自稱華夏或“諸夏”,七國的神話和歷史記憶都是一個體系,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識。這與周圍的西戎、南蠻、北狄、東夷等少數民族截然不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就得到諸侯各國的肯定和響應。

文字方面,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文,七國一脈相承,基本上相似,兩國交往,不需要翻譯。秦始皇統一六國,其實就是消滅地方割據勢力,行政上來說,只是用郡縣制替代了分封制。

2.地域因素

作為農耕民族的中原和江南地區,必然要統一,才能集中力量對抗北方的侵擾,否則容易被消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是穩定的統一。這是地域和文化的使然。所以,就算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必然也會出現楚始皇、趙始皇、齊始皇等,因為中國的統一是歷史趨勢,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史記·秦本紀》

2.《史記·周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