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大學老師放棄了評職稱?

褚逸飛


一來我覺得評職稱的難度越來越高,因為近些年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幾年前可能工作時間到了就能從助教到講師,但是現在也要求論文課題獲獎等等,並且達到要求之後還是需要差額競聘,所以難度不言而喻;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大學裡其實很多老師的志向並不是單純得在於評職稱,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都是有一技之長可以另行副業的,比如藝術類的老師可能就在外面有自己的培訓機構等等(大學老師搞副業是被允許的或者說是默認的),所以一旦他們覺得評職稱很難並且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的,他們也就選擇放棄了!

還有的情況就是有的老師就喜歡上課不喜歡搞科研的,也很正常!


高校教育小P


完全放棄不太可能,但最高級職稱評定放棄的比較多吧。

第一、高校人才濟濟。尤其是近幾年博士數量的增多,幾乎爆發性覆蓋了原有的那些正常晉升正高級職稱的人。

第二、正高級職稱的晉升與申請國家基金有關。申請國家基金項目,一般教師可望不可即。屬於高校裡鳳毛麟角的人物,幾乎與普通教師無緣。

第三、正高級職稱的晉升與行政有關。國家雖然改革教育行政化,別說達到很大的效果,就是達到一定的效果也是舉步維艱。作為高校普通教師,本來專業與行政思維差異很大,行政化使得正高級職稱猶如霧裡看花、海底撈月。


劉俊利


這個文科較為名顯,事實是學術水平不高不得不放棄!

講師的無奈。

最難cssci,一般博士、副高起發,碩士講師基本上正常發不可能,只能買 5萬起,很多省一般需要2篇c刊2篇北核,大約花費需要15萬朝上,學校獎勵5萬,自費最少10萬才能搞定!

再說科研,省部級主持一項,或主持地廳一等獎兩項,其實也挺難的,不但要寫還要想辦法結項!

副高也很無奈。

主持國家級課題。核心6篇以上其中c刊4篇,25萬。

這些都是文科比較難弄的!

工科主要看學校有強項沒有?無非文章中c刊變成sci2區以上,有團隊了好弄一點,沒團隊了也挺難!


多多208178784


一部分老師放棄正高職稱的評定,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正教授不好評呀,要求學歷基本都得是博士了。還要有要求的自然基金,相應的項目支撐。教授除了搞科研還要教課。還有一些高校要求老師評教授,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留學或者工作的經歷,這也把一部分人拒之門外。現在還存在外聘教授的情況,也要佔用一部分的名額,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了。



黃埔戰機


評職稱,要參加無聊的培訓,發表無用的論文,還要溜鬚拍馬,申請混蛋的項目,有這精力在外邊隨便幹些副業,得到的回報會比評職稱要實惠的多。雖然評上職稱,每個月工資高一些,但從回報率來說真的很不划算,評上教授又如何,這個社會對教授的認同度越來越低,社會的多元化註定人才也多元化,只要有一雙勤勞的雙手,有一個務實的大腦,總可以讓自己過的很幸福,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無用的職稱拼命。


浪花206905796


因為國內大部分學校會給老師們各方面的壓力,比如要求老師既要專注教學,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要把學生帶出成績,比如指導學生參加比賽或競賽獲獎等;又要有科研成果,校級、省級、國家級,職稱越高需要的科研項目級別也就越高,當然也有不同類型的項目,每年還要完成符合各級職稱定量的科研工作,發表論文在一些不同重量級的期刊上等等;有些老師為了評職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但是在自己學校裡待著肯定是到頭了,很難有進步的,於是只能申請去好學校或者外面做訪問學者,在這個階段專心出論文出成果,訪問學者一般半年到兩年不等,當然不排除還有些稍微年輕些的教師去讀在職博士的,在讀博士期間也要承擔一部分工作量,既要工作還要畢業,博士畢業可不是開玩笑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讀著讀著博士就沒有然後了;除此之外,老師們有時也要去參加比賽,包括教學方面和專業方面的,不要以為都是自願的,想不參加就不參加,有時候這就是作為一個任務分派下來了,你就得去完成。然後老師還經常會被安排參加各種不同的培訓,這一部分叫繼續教育;還要積極響應學校的活動,參與各個分院和教研室的建設等等。。。如果是大專的老師,還會有每個職稱階段定額的企業實踐。。。試想想,有多少老師是全能能做到這麼全面?各方面玩轉有餘?有些學校要求不那麼嚴苛的,少部分更喜歡教學的老師評到講師職稱就會放棄繼續評了,多放一些精力在學生身上會使他們感到快樂;當然在少數要求比較高的學校裡,容不得這樣的老師,所以相對的壓力就會更大;不過不能否認,也存在有少數不評職稱的老師,是圖清閒混日子的。


蕭慕蓮


我的許多同學在大學任教,閒談起職稱評定時,平日溫文爾雅的為人師表的高校老師,竟然髒話滿口,挨個領導罵了個夠,才解恨的漸漸平靜下來。用他們的話講,高校裡的職稱評定是老師心中難言的痛,人格遭受了侮辱,心靈被殘酷摧殘。表面上好像學校裡的職稱評定有各式各樣的嚴格複雜的規章制度和程序,可是,實際上每一個環節中都權力的影子在暗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讓那些只知道認認真真做學問的人幹吃啞巴虧。沒有公平公正公開的職稱評定,就是腐敗的重災區。這樣的職稱評定還有意義嗎?教學科研第一線上的老師寧其被當眾受辱,還不如干脆退出這毫無公平公正公開而言的競爭。


老g3231676013


首先,編制是有限的。現在人才太多,很多人拿了帽子作為引進人才直接給了副高正高,不需要評職稱。其次,還有一些拿不到帽子的,拼小基金,水平有限科研能力不強,國基N年都拿不到,sci二區發著都費勁,怎麼跟人家隨便一拿一把一區和top競爭?再來說拼資歷,現在不是10年20年前,資歷根本不值錢,還以為是排隊發職稱?做夢。有沒有發現現在副教授教授普遍年輕化?這些人中有多少送禮假論文?不能說完全沒有,我想大部分還是靠實力的。


輕紅釀白


男盜女娼者評職稱並不難。正人君子千萬別評,又髒又臭,臭不可聞。就我知道的,前領導與周圍女教師婚外情,被人家丈夫打到醫院,被另一家丈夫打到法院控告強姦,被再一家丈夫安攝像頭拍出軌鏡頭,路人皆知。


心寬體胖快樂大本營


如果是要求科研等那算好的。當然大多數高校都是如此。但也有不是這樣的。自從職稱下放給高校自主後就成了領導腐敗尋租的工具。想進職稱必須先進領導圈。這就擋住了許多人。因為領導可以專為自己圈內製定政策。明面上是投票。但是評委可是領導指定的。量化打分也是如此。所以很多教師到了副高就不再想了。課也不好好上了。自己搞自己副業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