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3月17日 首批41支國家醫療隊3675名援鄂醫療隊員踏上返鄉之路

“再見啦戰友們”

“武漢人民真的很英雄”

“感謝你們對湖北的貢獻”

各地最高禮遇迎接援鄂醫護回家,

表達湖北人民對廣大援鄂醫護工作者的感謝!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不辱使命,今朝凱旋

如今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回頭看著過去的兩個月時間,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講述者。

下面這篇文章 記錄了山西首批援鄂醫療隊員楊立明醫生的平凡小事。

文中主人公楊立明:男,1970年生,山西運城稷山陽史村人。醫學碩士,重症醫學專業主任醫師。現任太鋼總醫院尖草坪院區重症科主任。從醫二十餘年,發表各類醫學論文近三十篇,散文、紀實作品數十篇。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武漢告急,全國馳援。黃河這邊的山西,似乎對長江那邊的湖北,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其中,有愛,有責任,有擔當,更有情懷……疫情期間,通過視頻的形式,我與楊立明醫生進行了山西與湖北仙桃的兩地對話,通過對話,他的抗疫故事呈現在我的面前……

接通楊立明醫生視頻的時候,是中午。

他說,等等,手機因為消毒不好用了。幾分鐘後,我和他實現了山西與湖北仙桃兩地的視頻通話。

看他的神態,有笑容,不算疲累,他說在那裡挺好,山西所有醫療人員通過努力實現了零感染!

看過他的日記,他離開太原的過程怎一個“兵荒馬亂”了得。

大年初一。他才帶著老母親和妻女回了運城稷山鄉下老家,可是村裡馬上要封村,他只好把母親放在鄉下,帶著妻女又回到稷山城,還沒等住下,醫院就來了電話,需要援鄂醫療專家。

他當即決定:讓其他人休假,自己上前線。

原定初三陪妻子回孃家是泡湯了,妻子默不作聲地幫他收拾行李,女兒哭成淚人,山西的侄女,北京的外甥女都不同意他去。他知道,家人的心被牽動了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2020年,大年初二,妻子和女兒為他送行)

初二早晨,他從稷山出發,冒著大霧開車趕回太原,來不及吃飯,來不及告別,一路趕到幷州飯店,參加出征儀式。

初二深夜,到達仙桃。

這一住下來,就是一個多月。

他笑著說,那是他第一次坐專機。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他給我講這些天的經歷,我努力平靜著自己的心緒,不敢插話,也不敢多言。

楊立明醫生說:

剛到仙桃,確診病人還不多,可沒想到形勢竟然越來越嚴峻,一天一個樣。

去的醫生輪班倒,他的工作崗位分在重症病區。

重症病區意味著每天接收的病患,都是生死線上掙扎的人。

每次上班,都會好消息和壞消息傳來,好在經過他和所有醫護的努力,病人一個個都會轉入了輕症病區,從他們這裡轉走多少人,並沒有準確的數字,他只是每次都會望著他們的背影,感覺到背影和希望一起去了他們嚮往的地方——輕症區。

病人治癒出院時,他們在重症病區也見不到,但是隻要收到病患好好地離開這裡的消息,對於楊立明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我問他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他給我講了三件事。

  • 用 情

有一天查房,遇到一個41歲的男子,心率高、血壓高、氧飽和度低,戴著無創呼吸機,情緒極為不穩定。這樣的狀況,尤其是年輕人,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治療,將有極大的生命危險。

楊醫生看這種情況,讓其他醫生先行離開,他留了下來,他耐心聽病患的想法(不想呆在這裡)。

然後坐在床邊,一邊按照程序治療,一邊監測顯示數據,一邊安撫病患情緒。果然,男子的情緒穩定後,各種指標都下來了,在下午各項化驗合格後,便轉去了輕症病房。

楊醫生認為除了藥物和機械治療,一定要參考病患自己的感覺。

那一刻,他用了情。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 用 心

第二個輪班的時候,他遇到一個47歲的病人。

病人已是垂危狀態,頻繁咳,咳出的血痰堵在面罩上,如果不把血痰擦掉,就會流到連接的呼吸機裡。這樣的病人傳染性很高,他擔心呼吸機堵塞會帶來生命危險,於是在檢查了自己防護情況後,給病人一遍一遍地擦去血痰。

他的心裡,滿滿的想法都是——救護生命以及病人的尊嚴,卻忘了自己的安危。

他知道,對患者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與生命賽跑。

那一刻,用了心。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 用 力

第三個輪班的時候,遇到的是一個28歲生命垂危的青年,是家裡的獨生子。

他的家人穿著防護服在醫院等著,情緒幾近崩潰。

他查完房,根據經驗,為避免護理人員因頻繁扎針和局部護理增加自身感染幾率,也為了患者藥物輸注得到有效保障,要給病人進行中心靜脈穿刺置管。

雖然平日這對於他是個小手術,可在這樣的感染病房,手術難度卻加大了。在醫療器械到了病房後,他在防護服、防護眼鏡外又佩戴了面屏,防止血液噴濺,手上戴了三層無菌手套。

他的手大,南方的手套偏小,三層手套戴下來,他的手指幾乎不能彎曲,就是這樣,幾乎在雙手麻木的情況下,艱難地做成功了這樣的手術。他說到這裡,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我卻很難受。

當我還在想“他們這樣的人,真的是在迎著火光前進,向死而生”的時候,他卻低沉地說,可是,這個年輕的孩子,在病情緩解一天多後,在一個凌晨,還是走了。

那時,這位患者的家人都已被隔離。

這個年輕的孩子,悄悄地去往另一個世界。

他已經拿生命在賭生命了,可是還是拉不住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腳步。

他說,這是他來仙桃21天來,最痛心的事。

那一刻,他用了力。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他說,每個人都會死,但要死得有尊嚴。

作為來支援的醫療人員,要麼,病人好了離開醫院,要麼讓病人減少痛苦,讓他或她感受到人間的溫馨和溫暖,哪怕只是一點點慰藉,不要在失望、悲涼和痛苦中死去。

他和同事們做到了!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2020年2月,楊立明在仙桃病房)

他們看到了病人轉去輕症病房的笑容,收穫了家屬由衷的感謝。

他們在這裡找到了支援的意義,給了病人生命的尊嚴,體會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相扶相助,也更能體會到人間大愛高於一切。

我問他,聽說他去做志願者是怎麼回事?

他說:即使自己使命結束,他也會要求留下來,因為仙桃需要人,武漢需要人,湖北需要人。

可我想對他說:

黃河這邊的山西,親人們盼著你平安回家!

長江那邊的湖北仙桃、潛江、天門,一定也盼著你平安凱旋!

他的朋友圈,有這樣一句話:

時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無論前面是火焰山還是地雷陣,我們都要衝。

我彷彿更看到,他和所有去支援湖北的一千多名山西戰士,化身為一盞盞今夜的燭光,正在點亮明天。

他最後說,春天已經來了。

本文作者:王芳,作家、評論家。《黃河》雜誌編輯,《映像》雜誌副主編。在《人民日報》等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文章約計五百萬字。著有《天地間一場大戲》長篇紀實、散文集、人物傳記等。


最美的逆行,值得最好的送行。

湖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國醫療戰士們也終於陸續踏入回家的路途。

湖北人民紛紛自發送別醫療隊隊員,

各地也以最高規格迎接英雄們平安凱旋。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3月20日,石家莊派出60輛禮儀車、30輛護衛車,

共90輛警務摩托車整裝列隊,

以最高規格、最深敬意迎接“白衣天團”回家。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3月20日下午,529名廣東醫療隊員返粵,

廣州交警鐵騎出動前往廣州南站迎接。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3月20日,為迎接深圳援鄂醫療隊回家,

深圳全城亮燈致敬最美逆行者。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3月21日,四川援鄂醫療隊部分隊員從武漢乘坐“中國民航英雄機長”劉傳健執飛的飛機回到成都。

從黃河到長江:用愛和責任詮釋尊嚴

謝謝你們!

為湖北拼過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