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再好的關係,就算是血濃於水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要有分寸感。如果一個人沒有分寸感,那麼他帶給別人的感覺是極其糟糕的。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比如和你很友好的朋友,兩人幾乎無話不談,但是你的朋友總喜歡說你的痛楚,這時你會感覺到不舒服;比如單位上的一個同事,關係只是一般,但他總喜歡拍著你的肩膀和你聊天,顯得格外的親熱,讓你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這些都是不懂得分寸感的人,他們會讓身邊的人感覺到不舒服。而一些父母對待子女的時候,更是不懂如何把握分寸感,“得寸進尺”。

案例

當我們在看“孫楊禁賽”一事時,不難發現不管是在國際體育仲裁庭,還是在記者採訪的時候,都能發現她的媽媽那種沒有分寸感的保護。


根據報道,孫楊從小,他的媽媽就非常的寵他,實打實的包辦型父母,孫楊的所有事情,他的媽媽幾乎都是一手操辦的。


如今孫楊長大了,他的媽媽直接就成為了他的經紀人,開始管理他的日常生活,還有打理他的社交平臺。


“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讓人覺得難以接受的是,他的媽媽在保護孫楊這件事情上,是不分青紅皂白,總之孩子是一定沒有錯的,全都是別人的錯,導致如今的孫楊事件越來越嚴重。


特別是這次孫楊的禁賽事件,他的媽媽一直沒有認錯,而是在找各種的理由,不斷推卸著責任。其實這樣做非但幫不了孫楊,還會讓孫楊陷入到更深的深淵當中。


“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父母缺乏分寸感,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將會是巨大的:


  • 缺乏分寸感,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導致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父母的缺乏分寸感,過多的干涉到了孩子的生活。原本一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做決定的,結果父母都自己包攬了過來,幫孩子做了。讓孩子錯過了獨立的最佳時間,等到了孩子長大後了,他也逐漸的喪失了獨立的能力,變得特別的沒有主見。


有一些父母,他們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沒有主見,希望可以更多的依賴自己,以此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又不可能陪伴著孩子一輩子。


  • 缺乏分寸感,過於驕縱,孩子的脾氣會變得非常暴躁


父母沒有分寸感,什麼事情都護著孩子,孩子就會逐漸的習慣了這種土皇帝般的生活,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什麼事情都要依著他來。


但凡遇到一點不開心的事情,孩子就會暴跳如雷,十分的生氣。因為他從小都是父母寵大的,父母都沒有說過他一句不好的話,他又怎麼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


所以,孩子的脾氣只會越來越大,容不得別人的一句不好聽的話。


“愛之深,恨之切”,能夠理解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深厚的感情,但也是愛孩子,就越應該懂得保持分寸感,不讓孩子成為大家口中的“巨嬰”,出了社會卻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那麼家長如何把握好分寸感?


第一: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比較害怕接觸這個陌生的世界,父母可以更多的去幫助孩子,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父母就要懂得逐漸的放手。


“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比如孩子三歲的時候,不能自己去洗碗,父母可以幫忙洗碗,可孩子到了7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適當的讓孩子來做家務活了,而不是一直做包辦型的父母,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第二:父母也要做自己的事情


不是有了孩子就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家長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夢想。


而這個夢想不應該是屬於孩子的,更多的是屬於自己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夢想,父母不要去道德綁架孩子。


等到孩子基本可以獨立之後,父母就不要過多的去插手孩子的生活了,自己也要開始找一些事情來做。


“愛之深,恨之切”作為父母,教育子女要把握好分寸感

第三:成為一名權威型的父母,讓孩子尊重你


很多不懂保持分寸感的父母,他們是擔心會失去孩子。想要讓孩子尊重你,經常和你主動聊天,不是說什麼事情都幫他做就行了,這樣是害孩子。


父母可以嘗試成為一名權威型的家長,帶領著孩子,讓孩子崇拜你。想要成為權威型的父母,就需要家長們多學習。


家長們要保持成長型的思維,和孩子一起終身學習,像好朋友一樣,共進退,而不是天天就是幫孩子做各種事情,毀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