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如果不能“左右逢源”,恐将被边缘化

近日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九问日照,我们为什么会错过京沪二线?》,文中充满了对日照发展的焦急和真诚的渴望心态。而我也看到了京沪二通道对山东省以及临沂市的巨大价值。所以,要来给日照提点建议。


大势:从“两圈四区”到“四极”


总体而言,《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是一个好规划,但站在5年后的2020年来看,该规划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该规划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两圈四区”的设想:


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导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都市区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升重要轴带要素集聚水平,增强网络节点支撑能力,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总体格局。


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第三极。对山东而言,只有济青两个点,发展战略不稳。亟需第三极或第四极。以前首选烟威。但是烟威北部是辽宁(或如该规划中所称的“辽中南城市群”),本身已经塌陷;东部是日韩,而中日韩三国协作一直受各种因素影响,再说三国协作发展的重心在青岛。备选是菏泽,但突破菏泽需要一个源动力,这个源动力不应该是济南,而是(从近距离上看是)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及(从更远距离上看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有“京九线”贯穿,京九高铁部分路段已开建),我们准备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此处不再赘述。现在看,临沂有机会成为第三极,不过它需要在战略上做对,那就是:全面拥抱长三角。


我们从这幅经我们划红×和箭头修正后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关系图”中,可以看到:


日照如果不能“左右逢源”,恐将被边缘化


青岛这个极点的源动力是中日韩三国协作。济南这个极点的源动力是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对菏泽的作用力很强,而长三角城市群对临沂的作用力很强。


考虑到长三角的超强引擎,临沂率先成为第三极的可能性较大;而突破菏泽要靠中原城市群的更好更快发展,菏泽未来有可能成为山东的第四级——目前,对山东而言,是要重点去打造“第三极”。


烟威怎么办?拉到青岛都市圈里去吧。东滨怎么办?拉到济南都市圈里去吧。下面是我们在他们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图”基础上,简单画出的山东四极示意图。


日照如果不能“左右逢源”,恐将被边缘化


现在回到本篇文章的题目上来,日照怎么办?


日照:左右逢源,“小而美”


现在,日照的地位貌似很尴尬。有人形容它是:青岛攀不上,临沂看不上。


青岛攀不上,是因为日照不在青岛都市圈里;临沂看不上,是因为日照靠海,也相对更富裕。


战略问题第一,心态问题第二。所谓良好的心态,是要站在正确的战略上看问题。


我认为,日照的地位不尴尬,相反可以“左右逢源”。在日照东部、北部更接近的青岛的地方,要抢抓青岛都市圈的机会,加快融入大青岛。


在日照西部、南部的区域,要同临沂更好的通达,做好交通连接,实施临日一体化战略。临沂做大了,日照照样得利,甚至可以做到得利更大(日照有海岸线和海港啊,还有大学城)。


下面是几点策略思考:


1.日照的战略:较短期内要加快融入青岛,中长期则要对接长三角。


2.路网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对临沂成为山东第三极极为重要,现在看来其走向基本已经确定从临沂境内南北贯穿,日照莒县等地设站无望。不设站是有缺憾,但并不影响全局(从临沂北到日照西的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但要做好从莒县到沂水沂蒙沂南,从五莲到诸城的高铁连接线建设(不能直通了,那就要善于“织网”)。对日照而言,从青岛到日照再进一步南下的海岸高铁非常重要,要加强研究和加快推进。


日照如果不能“左右逢源”,恐将被边缘化


3.产业上的策略,基本跟临沂市一样:


农业上,积极对接都市需求,打造面向大青岛和长三角的“放心粮仓”“安心菜园”“美丽花园”“丰硕果园”。除了输出农产品外,还有吸引大都市人来玩。


工业上,吸收长三角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在智能制造(比如智能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项目落地上率先破题。


现有的化工产业,可能要大量砍掉,替换为“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


服务业上,度假性质的房地产、乡村旅游业、农文旅相结合的新业态,会蓬勃发展;基于日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流优势,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总部经济的业态也会诞生。只是,现在看,供给上跟不上大都市消费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