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行記--喀什篇

疆行記--喀什篇

俗話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大,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由此可見喀什對於新疆旅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強烈的陽光下泛著土黃色的光澤,以維吾爾族最主要人群的聚居地的小城,老城區二三層的小樓在臨街的窗子上搭著遮陽棚,明亮的陽光被切割的七零八落,映射到窄仄的小巷子的路面上。衣著豔麗的維族女人匆忙走過,忙忙碌碌的男人趕著毛驢出入規模宏大的巴扎。艾提尕爾清真寺是這個城裡最壯觀的建築,線條與圖形由細密的黃土磚層疊有致排列開來組成華美壯麗的圖案。這就是喀什,南疆重鎮。

疆行記--喀什篇

疆行記--喀什篇

它被稱之為“歌舞之鄉”,在千百年前的隋唐,喀什歌舞就在中原翩翩起舞,綻放華彩。在這裡,無論男女老幼,情之所至,便會悄然起舞,引吭高歌一曲。他們或質樸短小或規模宏大或粗狂豪放;或鮮明跳躍或濃郁雍容或深沉悠長,這就是維吾爾族的歌舞。其中的《十二木卡姆》集音樂之大成,是維吾爾歌舞藝術中的罕見珍寶。

疆行記--喀什篇

疆行記--喀什篇

疆行記--喀什篇

它又是中國地理位置最靠西部的主要城市,日出日落比首都北京要晚上兩個半小時。從公元前60年大漢王朝在此設置西域都護府到東漢投筆從戎的班超在此戍守長達17年,作為西域的一部分和中原王朝鼻息相依,聯繫不絕。有唐以來,更是重要的軍事據點。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奘西出中國取經也曾路過此地。從五代時期到宋代,喀喇汗王朝和西遼也曾管轄此地。並且喀喇汗王朝把它作為首府,到了元代這裡成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哈臺的封地。明朝時期,喀什是西域四大回城之一,直到15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闢之前,它作為陸上“絲綢之路”交通要道,向來是中外商客雲集於此的國際性商埠。作為地處中亞腹地的城市,溫帶大陸性氣候所具有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溫差別很大,降水量稀少而同時蒸發量相當大,從而使得這裡成為了新疆重要的瓜果產地。春夏多風,秋季短暫,冬無嚴寒,所以,選擇6-9月份來到喀什是最佳的選擇。

疆行記--喀什篇

在這裡你可以漫步喀什古城區,徜徉香妃墓,逛逛中亞大巴扎,當然了,如果時間充足,你可以選擇去卡拉庫裡湖畔欣賞氣勢磅礴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莊偉風姿。當然,你可以找個民俗在喀什古城住下來,慢下來,夜晚去夜市品嚐烤包子、紅柳烤串、手抓飯,當然還有美麗的古麗,健碩的巴郎子在音樂聲中大展舞姿。讓你體驗到真正的新疆之美。這就是喀什,一帶一路這條線上的南疆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