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語文課外輔導的講義如何製作?


K12語文課外輔導的講義如何製作?


教育,本來是安安靜靜的一件事情。

可是現在的教育,尤其是在K12基礎教育領域,愈發顯現出攀比、盲從、炫酷等特點。比如說上課講義如何製作?這個事情,更是越來越“奢靡浮華”,處處要講求“設計科學、種類多樣、排版美觀”等一系列與教育核心不緊密聯繫的名目。講求科學性、多樣性、美觀性本身沒錯,但是不首先在教學核心上下功夫,卻在形式上這樣極致追求,則未免南轅北轍了。

教育,越來越像是一場娛樂表演、軍備競賽。

在講義製作上,我的教學經驗和踐行主張是:不製作講義。以下討論以中考為例,試從三個方面探討。

第一個方面

,我不是專業的講義製作者,即我不是專門的教材出版者,很多資料與題目,我們課外輔導一線教學老師都是沒有電子版的,也沒有這個渠道拿到,如果有,我們編排一下,A4紙打印一下也就可以了;但是市面上卻有人專門做這個彙編整理工作,那就是教輔資料出版者,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省時省力省心,效率效果還高,比如像《53》、《金考卷》、《天利38套》、《走進重高》等等,都是很好的教材,比A4打印的好很多。

判斷一本教材好不好,主要看以下幾點:

首先,教材是否緊扣中考考點;

再次,教材中的中考真題是否多且歸類呈現;

最後,非中考真題的程度是否接近中考真題的程度。

最好的教材(題目),我認為非中考真題卷莫屬,有意識地做中考真題卷,是無限接近中考本來面目和實戰狀態的刻意訓練。

所以,對於八、九年級的學生,是可以直接做、多做中考真題卷的,八年級的學生務必要提前多接觸,早接觸早感知,且不必限定範圍,全國各省市的中考真題卷皆可,按照“由近及遠”(時間上從最近的年份倒著往前做,地域上從本省市擴展到全國)的順序做過去即可。像《53》是分門別類地呈現中考真題的教材,側重題型的分類講解,而《金考卷》、《天利38套》是純中考真題彙編,側重一張完整中考真題卷的呈現,可以配合使用。而對於七年級的學生,我嘗試過讓他們做中考真題卷,但是拔高太多了,他們接不上,我就選擇了《走進重高》這套教材,也是側重題型分類講解的,很適合剛剛小升初上來的學生使用。


K12語文課外輔導的講義如何製作?


第二個方面,我認為一線教學老師的重點能力,應該在對考綱的把握,和對知識點、題型的掌握,以及講解考綱、知識點、題型的傳授能力。簡言之:自己先會,再把學生教會;自己先精熟,再讓學生精熟。

而平日裡所謂的講義製作,如何精美、如何多樣、如何酷炫等等,這都是做給外行人看的,乍一看講義,哇,真棒呀!真專業!正所謂“像不像三分樣”,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剩下的那“七分”是什麼呢?那恰恰是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到的,那就是教師的師德和師能,好學生的標準是“品學兼優”,好老師的標準是“德能兼備”。

如果未來我作為一家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我會首先緊抓、培養上面這兩項,而不是表面化的講義製作能力。

第三個方面,這也是最重要的,問你一個問題:“K12教育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我的教學經歷是這樣回答的——K12教育教學的本質是經過老實大量、認真仔細的多次知識點重複識記背默,和對不同題型的多遍刻意練習,以獲得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的成長和學習分數的提升。


“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臺,起於壘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前行,時間的複利終會體現在學生的真實生命裡和考試成績上。而這一本質,首先要求的是教育者的底層能力和硬核技能——“德能兼備”,其次才是以講義製作能力為代表的“外在能力”。

我今天所分享的,旨在強調教育參與者“德能兼備”的重要性和首先性。以上,自醒,共勉。


K12語文課外輔導的講義如何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