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抗疫”宅家,每天与“神兽”(学生)相处。很多家长特别是那些平时“主外”的父亲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与其跟自家的神兽不自在地相处,不如读《傅雷家书》(悄悄告诉您,这本书也是初中生必读篇目),跟着傅雷学习怎样做父亲。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的长子傅聪是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傅雷家书》就是傅雷、傅聪父子“相隔万里”却“常常万言”的书信选集,被称作“呕心沥血的教子名篇”。

01 做一个能“觉悟”的父亲

所谓觉悟就是指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做一个能“觉悟”的父亲就是指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能不断调整自己定位及相处方式。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傅雷

傅雷性格方正,棱角分明。教育儿子时也势若雷霆。

杨绛在《记傅雷》里面写过,她们夫妇去傅雷家作客,大人们在客厅聊天说笑,傅雷发现儿子躲在门后偷听,当场冒火。骂哭了孩子,“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这是有外人在场,否则那就更惨了。傅聪曾对杨绛诉苦:爸爸打得我真痛啊!

但当读者翻开《傅雷家书》会惊奇地发现,家书里的傅雷却是那么柔软多情。因为孩子要外出求学,傅雷就哭成泪人儿。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傅聪走后第二天他“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傅聪

此后爱之声绵延不断:

“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乐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

“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为什么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前后变化如此之大?1954年1月18日,在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对,“父性才真正觉醒”。傅雷觉醒了、觉悟了。从此,铁汉在孩子面前多了几份柔情,敢于直言爱和思念。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傅雷的妻子朱梅馥与傅聪、傅敏兄弟

那一年傅雷45岁,人到中年。儿子傅聪20岁,在国内钢琴演奏界已小有名气。花了半辈子,尝了20多年的痛与乐,傅雷的“父性”觉醒了。

但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亲子相处能有几个20年?这是多么痛的觉悟。我们与其重蹈覆辙,倒不如早点儿觉悟。否则就会如傅雷那样留下遗憾:“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02 做一个能参与孩子生活的父亲

看过《傅雷家书》的人常常说,抛去音乐、美术、文学等内容,傅雷的很多文字和一般父母的“叨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这正是傅雷的高明之处。相距万里,父子间依然能下笔万言。现实中太多家长和孩子近在咫尺,却相对无言。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作家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就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母亲起早贪黑做苦力挣钱,孩子的学习生活全由爷爷奶奶照顾。后来儿子长大成人却逼着母亲卖房子,拿母亲卖房的钱交了首付,为爷爷奶奶买了别墅。

这无疑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悲剧。母亲与孩子朝夕相处,但从来没有参与过儿子的一顿早餐、一次作业、一次家长会。

亲子关系的维系不能只靠血缘亲和空间距离的近,而是要真正“参与”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就像傅雷一样,与孩子有谈不完的共同话题,有思想的交流,“三观”的探讨。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家书中他们有谈不完的共同话题:音乐、文学、绘画……因此,《傅雷家书》被称之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在家信中傅雷坦言,不厌其烦写信给儿子有四个作用。第一,和儿子讨论音乐、讨论艺术。第二,激发儿子感想,汲取新鲜养料。第三,训练儿子文笔。第四,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作为一面镜子警醒儿子。

一封封书信,让傅雷全面地“参与”到了儿子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想中。

也许有人认为如此事无巨细,长年累月孩子不烦死才怪。但傅聪却不相同。因为傅雷参与孩子学习生活的方式,不是对孩子指指点点,而是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真诚交流。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傅雷与傅聪

家书里傅雷无不得意地写到:“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所以,各位父亲,请努力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吧——但记得要以朋友的身份。

03 做一个“唠叨”的父亲

父亲该如何爱孩子?疏于管理,就会被认为“子不学,父之过”。管得过细,又会婆婆妈妈讨人嫌。其实,傅雷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是的,傅雷选择了唠叨,像影子一样。

  • 唠叨傅聪信封上的字太大,使得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使得姓名被贴去一只角。
  • 唠叨儿子写的信封老是不干净。
  • 唠叨儿子签名字体——傅聪在杂志上的签名,最后一笔拉太长了,不合行书、草书规范。
  • 唠叨儿子把手插在上衣口袋或裤袋,称这很没有礼貌。
  • 唠叨进了屋子,不能只脱大衣,不摘围巾!
  • 唠叨演奏时的姿态,唠叨要注意休息,唠叨儿子不给自己主动回信。
  • ……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唠叨唠叨,事无巨细,但这就是爱。傅雷如此,《背影》里的父亲亦如此,时下影视剧的“猫爸”也如此,生活中我们的父亲更是如此……

男人不止一面,父亲也不是唯有“严”字当头。做这样“唠叨”的父亲,其实一样“爷们”。

现在流行的说法似乎对“唠叨”甚是不齿。但读过教育学的人都明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而是要抓反复,反复抓。这样的“教导”,在孩子的嘴里就叫“唠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傅聪终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对父子的两地书一写就是12年。一对父子变成了艺术上的知音,心灵相通的朋友。

开学延迟,与其和自家神兽相顾无言,不如学傅雷做个“唠叨”父亲

人生在世,父子一场。有多少在亲昵中开场,却在相顾无言中结局。重温《傅雷家书》,跟着傅雷学做父亲,让我们和孩子做一生的好朋友。

-END-

作者丨夏智勇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